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续上期) 四、英国提高能效政策 近年来,能源效率已成为英国政府实现总体能源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2003年能源白皮书突出了提高能效,提出"最廉价、最清洁和最安全的实现能源政策目标的手段是使用更少的能源".  相似文献   

2.
修勤绪 《上海节能》2023,(5):566-570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通过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转型。为进一步推进其能源转型,实现其气候中和目标,德国出台了《德国2050年能源效率战略》,提出了节能提高能效中长期目标,并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行业作出具体部署。德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典范,其在节能上的相关举措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重点分析研究了《德国2050年能源效率战略》及其相关举措,从强化“能效优先”理念、制定中长期战略、出台奖惩措施、利用科技手段,推动节能降碳发展四个方面对我国的节能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为内容的能源革命,已经成为“实现向低碳、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迅速转变”的契机。本世纪初,IEA和有关研究机构以变革能源基准情景和参考情景构筑的替代政策情景、能效政策情景、ACT(技术加速发展)情景及450ppm情景掀起了能源革命的浪潮。  相似文献   

4.
英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中国能源》2001,(2):31-32
能源效率是一个环境优先选择概念,它对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提高能源效率一直是英国能源政策的重点目标之一. 英国负责能源效率的政府部门设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郭敏晓  杨宏伟 《中国能源》2020,(3):38-41,8,13
2019年,全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继续清洁、绿色、低碳化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大气等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继续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新能源积极发展,各项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稳步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能效“领跑者”行动等发挥积极作用,打赢蓝天保卫战多项措施行动实施,减缓、适应、碳市场等气候变化各领域工作持续推进,为相关目标完成做出了贡献。预计2020年能源环境有关的各项约束性目标应能按时或提前完成,但也存在压力和挑战,各项中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持续付出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能效及一次能源构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华贲 《中外能源》2010,15(5):1-7
一个国家的能源强度ε主要取决于其产业结构、一次能源构成和能源利用效率3个因素.对这3个因素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寻找一种新的研究分析的方法。首先定义一个新的参数——有效能源强度ε′,它是能源强度与能效之积。产业结构转型对能源强度影响显著,在能效36.81%和2006年各产业能源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若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从39%增至70%,能源强度可降低1/3。能效是决定能源强度的重要因素.在上述产业结构转型的基础上,如果中国能效从36.81%提高到50%,则能源强度可再降低25%以上。如果中国能够在2020年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则2020年的能源强度有可能降低到0.58t标煤/万元,2005~20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f为0.30。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f分解成有效能源强度、能效和参数α之积,f正比于有效能源强度降低程度,反比于能效提高程度,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对f都有重大影响。中美两国在一次能源构成、终端利用模式和能效方面的对比分析有助于认识我国的节能潜力。一次能源构成转型给中国大幅度提高能效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主要内涵一是提高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构成的比例,二是煤炭的CCS利用。  相似文献   

7.
王田  谢旭轩  高虎  任东明  张成强 《中国能源》2012,34(6):32-35,45
从90年代的非化石燃料义务政策到2002年以来的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英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市场配额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但由于政策机制设计复杂,不确定性较大,以及罚金返还导致的市场投机等问题,无法拉动足够投资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1年,结合碳减排目标,英国政府计划推出一揽子电力市场改革方案(EMR),其重点之一是可再生能源义务逐步向差价合约固定电价政策转移。本文通过综述英国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演变历程,解析评价可再生能源证书市场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并介绍英国电力市场改革方向,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能源与环境》2010,(3):106-106
英国政府发布《海洋能源行动计划》,提出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新兴的海洋能源发展,该计划的目的是帮助英国海洋能源产业设立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推动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9.
浩瀚 《太阳能》1994,(3):25-26
美国纽约州的可再生能源浩瀚美国纽约州能源政策的重要目标是提高该州能源构成的多样化程度。他们希望依靠可再生能源技术来达到这一目标。他们认为可再生能源在供应负载的形式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并能提高环境的质量,促进新的经济发展。因此,社会应当作出努力,奠定必...  相似文献   

10.
区域能源消费评价是政府为精简项目审批环节、加快项目落地实施、提高审批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能耗“双控”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有效保障。本文明确了区域能源消费评价过程的关键点,从区域用现状和能效水平、区域能效要求及节能措施、区域能源消费管控、区域能源消费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以河南某工业园区为例,对园区能源消费评价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罗文 《中外能源》2010,(12):63-63
<正>英国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率,将由现在的不足5%,提高至32%,目标是实现低碳社会。英国4个联邦国家之一的苏格兰,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比英国全国目标更高,将达到50%,在可再生能源中发挥核心作用。苏格兰海洋资源丰富。当地已集中欧洲海上风力、潮汐、波涛发电的25%,是英国政府的海洋能源开发中心。已是电力净出口国的英国,还打算向其他欧洲国家出口海上风力、潮汐等发电的电力。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以清洁的天然气为燃料,通过热电冷三联供的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它具有综合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和削峰填谷等优点,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在实践中,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并没有形成蓬勃发展之势,用户表现出相当的理智与谨慎。对此,文中主要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区域利用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以使大家了解天然气能源利用产业的技术概况。  相似文献   

13.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确定在2022年完全放弃核电目标后,将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领域加大投资和研发,力争成为完成新能源转型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新政策的制定要以政策目标为核心。政策目标的确定,不但应结合国家的经济和能源发展需要,而且要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规律。在今后二十年内,我国发展可再生电力将作为解决农村供能、特别是边远地区供电的主要手段,是  相似文献   

15.
《中外能源》2013,(8):106-106
EnergyDaily,2013-05-29 据英国能源部长EdDavey透露。英国将支持欧盟2030年减排目标,但反对可再生能源目标。在5月27日公布的一份声明中,Davey阐明了联合政府在即将进行的确定欧盟新脱碳目标辩论中的态度。他表示坚定承诺欧盟2030年比1990年减排温室气体40%的目标,但是反对提高能源结构中风力、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基准水平。  相似文献   

16.
贯彻持续发展方针促能源合理利用郭廷杰国家计委老干部局一、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的重要性1995年8月16日的“中国经济导报”报道:“八五”预定目标超额完成,“八五”末期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亦即原定200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可提前5年实现,这是我国经...  相似文献   

17.
《能源工程》2008,(1):4-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近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欧盟国家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将近2/3依靠进口。预计未来化石燃料在欧洲能源平衡方面的作用还将增强,进口能源将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另一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欧盟能源政策的一个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市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柳州市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通过对2000年柳州市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2005年的发展规划,并论述了实现这一规划的技术措施、政策保障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以及经历类似阶段的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和政策的分析,指出我国能源问题的原因在于生活、建筑能耗方面及高耗能行业的过度消耗,进而提出规范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从而实现使经济发展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性循环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