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近年来新兴的环保、节能、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对于解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路灯照明设计问题作了重点介绍,旨在有助于推动规模化太阳能光伏照明方面的开发利用,以获取更多、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深受人们青睐。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发电将是我国重要的能量来源。为确保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是能源业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文章以STM32为主控芯片,结合GPS模块、二自由度舵机平台、TFT显示屏、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清洁模块等,设计了仿向日葵太阳能发电板系统。系统通过算法分析太阳高度角、日出日落,并利用PWM控制舵机改变发电板的朝向,实现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对太阳的追踪,并用清洁发电板灰尘等方式提高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3.
世界能源的短缺以及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日益严重的问题,改变能源结构,寻找可再生绿色能源愈来愈受到重视。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安全等特点,并且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减小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电导增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变步长电导增量算法。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电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能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环保的压力,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热潮。太阳能是一种干净、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我国1958年开始太阳电池的研究。近几年来,光伏市场发展极其迅速。文中论述了太阳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建春 《电子世界》2014,(12):45-45
随着新兴能源的开发与发展,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太阳能是一种新兴能源,这种能源可以再生,具有清洁性能,符合低碳经济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太阳能具备的这些特征引起世界的关注与探究。本文主要先分析小功率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结构特征,接着对于太阳能电池与电力系统的电网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进行分析,再对于小功率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最后对世界与我国国内的光伏发展现状进行有关介绍。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清洁安全等特点,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发电方式,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减小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分析研究了基于TMS320F2812 DSP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思路。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光伏发电被业界视为最清洁环保的可持续能源利用形式,近些年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近10年,全球光伏产业年均增长41.3%.近5年为49.5%,2007年比2006年增长56.2%。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所造成的能源危机,太阳能凭借其分布的广泛性、资源清洁性、能源可再生性以及技术发展的充分性,得到了众多国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王芳  邱燕 《无线互联科技》2014,(12):145-145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和最具前景的新能源技术。我国光伏发电技术近些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规模较小,基础也教薄弱。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政策,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的扶持鼓励又给光伏发电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杨明 《电子世界》2016,(4):75-76
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日益广阔。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比重要达到15%,而目前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不到10%。太阳能作为清洁的新能源之一,在未来能源行业仍大有可为。目前世界主流的光伏组件有多晶硅光伏组件、单晶硅组件以及薄膜组件。本文对多晶硅光伏组件功率测试结果偏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比各实验室对同一组件的功率测试结果,找出测试结果偏差的原因,为光伏电站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属于最为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类型。相较核能、水能、风能而言,太阳能发电并不会产生任何噪声,且应用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有操作简便、建设时间短、灵活性较高的优势。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整个光伏发电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于此,文中对我国不同省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了影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最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途径,旨在促进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期,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揭牌仪式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举行。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挂牌成立。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占国共同为学院揭牌。副省长孙刚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据了解,太阳能是最富发展前景的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光伏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太阳能利用的最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经济、充足、安全的能源。基于MSP430的光伏发电逆变器是专门为用于光伏发电设计的,它针对太阳光照的不稳定性,加入了各种保护电路以及反馈控制电路,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实现了太阳能利用的高效性,最后经过逆变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输出220 V的稳定电压。介绍了主控芯片MSP430F149的特点,给出了系统设计的软硬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就在三四年前,可再生能源领域还鲜人问津。自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清洁环保、取之不竭的太阳能在全球范围受到了追捧。专家表示,高油价给世界能源结构敲响警钟,光伏发电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我国是太阳能辐射量资源大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抢抓时机,参与国际竞争。多晶硅生产的垄断局面正在被打破光伏产业(PV),是指把太阳光能通过太阳电池转化为电能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肖琳 《中国高新科技》2023,(24):28-29+32
人类对地球传统能源需求的增加给环境带来了致命负担。太阳能的利用给人类指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出现。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对于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太阳光伏发电技术作为解决化石燃料枯竭和地球环境问题的绿色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付兴 《电子世界》2014,(16):145-146
正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全球光伏发电已经超过40GW,欧洲光伏发电的增长已经超过了风电,光伏发电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风电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电源。而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更是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美国为促进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在未来十年里,全美新建1000万个屋顶太阳能系统,以及20万个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主要开展光伏电池建模及其输出特性研究,首先分析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及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上建立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完成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进一步分析光照强度变化下的输出特性以分析最大功率点。结果表明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大致在最大功率电压的平均值处,本文可为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随算法设计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胡慧芳 《移动信息》2023,45(11):243-245
光伏面板的清洁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至关重要。基于此,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面板自动清洁系统,其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4个层级。在整个系统中,光伏面板管理节点是其核心,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两种控制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换。该系统可及时监测光伏面板的状态,控制清洁设备进行清洁操作,提高光伏面板清洁的及时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温家宝总经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短短的一句话,让光伏产业众多的企业兴奋不已——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开发太阳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趋显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进入2008年,全球石油价格的暴涨,让世界对光伏产业的重视和中国作为能耗大国,而引发了对能源多元化的呼声。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在2008年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之一,并且在未来几年之内,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将继续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成都市确立的十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光伏光电产业即是其中一项。日前,从首届中国西部光伏产业与新能源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以成都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双流,已成功引入多家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初步形成了光伏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