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历代文人多有唯我独尊的大汉族主义,惯说:匈奴侵略汉朝,突厥侵略隋唐,蒙古侵占中国等等。此种不良影响,既久且广!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断强调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不单对现在的55个少数民族应该注意讲平等,讲团结,对中华民族系统内的古代少数民族,也应该采取同样的立场、观点,一视同仁,承认他们都是汉族的兄弟民族。对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族王朝的军事  相似文献   

2.
"华夷秩序"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其根基是中原王朝发达的经济和高度的文明。"华夷秩序"下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本文从古代中国边界的范围入手,循着古代中国边界的特点,分析古代中国边防的性质,进而探寻古代中国边防对当代边防的启示,以期从边防视角对"华夷秩序"下古代中国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间的关系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民族问题的章节就占了四分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不断交往和融合。它们和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由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出现,离今天的年代已久,有的已为人们所陌生。这里,将中国古代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作一简单介绍,敬请同仁指教。一、汉族的由来远古时,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互为婚姻,它们是组成华夏族的主干部分。炎黄部落原居陕西、甘肃一带。在长期的生活中,它们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互相影响、交往,经过夏朝、商朝、西周的历史发展,大约在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当时,北方的鬼方、西戎、犬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秦汉以来即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统一时期,虽然有的民族地区为当时的中央政府管辖所不及,有的民族还在局部地区内建立过地方割据政权,在一个时期内,甚至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汉族王朝对峙的局面,但是,和民族统一的局面(不论在这种统一局面中居主导地位的是汉族或少数民族)相比较,是短暂的.历史上在中国传统疆域范围内而又有时为中央政府管辖不及的少数民族当时是不是中国人?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或某一地区建  相似文献   

5.
藏族作为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一带,即今天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区。本文从藏族的血缘部落、地缘部落、奴隶制部落、封建制部落的形成与发展,全面论述了藏族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变迁。通过对藏族部落社会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边疆少数民族在各民族共创中华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为了应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边疆形势复杂等现实情况,中央王朝从行政、军事、法律等多方面采取各种制度性措施,调整中央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治边思想和民族治理措施的成败得失对后世封建帝国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竹红 《新高考》2006,(5):68-73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政权;各族自身的发展概况;中央政府和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与交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突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明确本专题重点:三次民族大融合高潮史实及其影响;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尤其是对当今的热点地区如新疆(西部大开发和反恐问题)、西藏(宗教、历史文化遗产问题或反“藏独”分裂势力问题)、台湾(祖国统一问题)、东北(振兴国家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问题)的有效管辖;明精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难点:民族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均有体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重点把握。在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史的学习中,学生要理清主要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线索,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史上杰出人物的评价,要注意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要关注历代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当今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相关政策。下面笔者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一、犬戎1.犬戎是古戎族的一支,殷周时,活动在今陕西省彬县与岐山一带,为殷周西边的强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2.春秋战国时,犬戎与汉族…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治边之重北轻南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北轻南,即在边疆统治方面重视北方、相对忽视南方的倾向,是封建王朝治边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这一倾向基本形成.以后延续了上千年。受其影响,历代王朝统治边疆及边疆民族的原则,有不少是从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方法发展而来。因驻兵、屯田及经营的重点长期在北方,元以前中原王朝对南部边疆开发的力度较小。元与清重北轻南的倾向不甚明显,主要由于这两个王朝减轻了来自北部边疆的压力。重北轻南治边倾向的形成,与南北方少数民族有不同特点,南北方民族融合过程的差异,北方为历代军事争夺的重点,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易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原因多元而复杂,以往学者对其南下入侵的原因多有探讨,但对其南下内附的原因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北方少数民族从部落联盟到民族政权的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阶段性、民族首领的扩张掠夺意识尤其是“大一统”思想意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中原历代王朝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政策、中原王朝的治乱兴衰以及立国思想等,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唐王朝曾多次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其规模之大,涉及民族之多,范围之广,在中国历代的"和亲"中都是罕见的。本文在对唐代的"和亲"事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认为唐代的"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民族关系,促进了边疆开发,不仅对唐王朝有利,而且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专题复习,就是完全打破教材原有体系的专题归类复习。如中国古代史可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五个专题;中国近现代史可分为外国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晚清民国史、中共党史等。专题归类复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乃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高度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3.
所谓“和亲”,一般是指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缔结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是从汉高祖刘邦与匈奴的和亲开始的。后来,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逐渐为中原王朝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我国各族统治者特别是中原王朝汉族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政策。由于汉匈政治经济形势的好坏与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断变化,汉匈前后期和亲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笔者就西汉与匈奴和亲的背景、目的、牢固程度、性质、效果等方面,分两个时期分别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等内容。在历年的高考考查中有一定的比例。例如’98的“中央政府管辖题”和“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中会有所反映。在对本专题的复习中,必须明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认识古代民族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战争,而是一国之内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区别;认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专题知识体系]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存在中原地区的炎帝族、黄帝族,东方地区的夷族和南方的蛮族,后来炎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自秦汉至于隋代,武陵地区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央王朝与武陵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武陵地区各民族内部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密切。整体上看来,中央政府对武陵地区的治理原则是"以其故俗治",要在羁縻怀柔,能结合武陵地区的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如赋税上的宽免,律法上的宽贷,以夷制夷,简选良吏等等。虽然其实质是中央政府在力有不逮之时采取的权宜之策,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改善了民族关系,也促进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与此同时,针对本地区各民族的反抗斗争,中央王朝也采取了断然的镇压手段,甚而荼毒惨烈;在平定之后,往往内迁其部落,安置教化。客观而论,无论是正面的安抚教化,还是反面的武力镇压,实则都加深了民族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6.
明代,在我国东北广袤的疆域内,居住着我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之一的女真人。女真与明中央王朝的关系如何?始终是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略作钩稽和探索,并求教于诸位史家。自明朝代元之后,便立即着手加强对女真居住区的统治和经营。明太祖于1375年(洪武八年)设辽东都司,管辖先后设置的定辽中、左、右、前、后及广宁、东宁等二十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来是高三复习中的难点,难就难在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涉及到较深层次的历史理论问题。随着历史理论成为历史科高考测试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的历史理论的教学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部分,主要是叙述基本史实,对其中蕴含的历史理论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掌握了教材中的这些基本史实,如果在高考前夕的总复习中仍然停留在重复这些基本史实上已无意义。总复习中应以这些史实为基础,在面上拓宽,在层次上加深,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就必然要涉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对辽宋夏金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做了梳理,可见这一时期的文物特点:其一,文物丰富多彩。文物分布广泛,都城众多,保存大量遗址、碑刻绘画、古籍。其二,突显中华文化的共性。如存世西夏法典继承了《宋刑统》丰富、严谨、细密的传统。各地出土的农具和绘画中的工具,表明中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对各民族地区的深刻影响。出土的钱币表明各王朝都主要使用宋钱,显示出各王朝在经济上与中原王朝趋同。其三,体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出土文献文物表明不少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的实例。出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突出地反映出民族间文化互学互融的事实。其四,展示民族和地方特色。民族文字文物多角度地再现各地、各民族的民族特性,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其五,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这一时期存留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黄金期,并相互借鉴,弘扬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如北宋发明活字印刷后,为西夏借鉴发展,保存了最早的活字印制品,坐实中国发明活字印刷的史实。应将这一时期的文物与历史文献有机结合,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应加大力度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边疆问题而引发的"边患",自秦以来,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几无一个王朝无"边患"。至清代,清王朝所面临的边疆问题,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之前的历代王朝有所不同,更复杂、更尖锐、更严重,也更难解决。概而言之,既有民族问题,又有统一与割据甚或分裂的问题,更有列强的觊觎与侵略。如何应对或解决这些复杂的边疆问题,不仅关系清王朝的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清朝以民族"大一统"观念取代了以往的华夷之辨,以这种新型民族观念为指导,通过各种措施,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较成功地解决了之前历代王朝难以解决的一些复杂的边疆问题,其做法值得总结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初郡政策”是一个被史学界忽视了的问题,实际上汉朝推行的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初郡政策”,开创了历代中央王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这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被汉朝以后各代中央王朝所继承、沿用,并加以发展,同样成为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初郡政策”不仅在稳定和巩固汉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对汉以后各代中央王朝能长期对南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也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