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984年,烟台市被国家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也有了生机;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它不仅与邻近旅游业发达的青岛、大连存在着很大差距,且发展速度也落后于成海等小城市。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烟台市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差,旅游景点少,开发深度不够,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设充分发挥出来,未能扩大客源市场;其次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未能通过对旅游的宣传,突出该旅游区的优势,扩大客流量和消费者的持续增长。2烟台市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2.1旅游市场开发环境目前,旅游业竞…  相似文献   

2.
竞合模式:粤西与海南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湛江、茂名、阳江三市为一级核心的粤西沿海旅游区与海南旅游区的主导旅游资源相似且地域临近,存在竞争关系。分析了粤西、海南实施竞合模式所具有的条件,并利用“竞合模式”探讨了粤西沿海旅游区和海南旅游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建立粤西—海南旅游体系为目标,提出了合作战略,以期增强整体的竞争实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徽文化对发展"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个案比较分析了“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旅游经济效益,探讨了“两山一湖”旅游区徽文化现存旅游资源区域效应,由此得出了“两山一湖”旅游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目前处于旅游资源优势与经济效益劣势共存的结论。最后阐述了充分开发徽文化旅游资源对“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巴东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征分析,对比研究了巴东县旅游资源的优劣势,确定了巴东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竞争力所在。在分析国内外旅游产品市场供给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巴东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格局和优先发展旅游区的开发构想,对巴东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条件优越,为全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全省来看,初步形成了鄂东综合旅游区、鄂中名胜古迹旅游区、鄂西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旅游区雏形。从三大旅游区发展现状来看,前两个已有起色,鄂西旅游区则相对逊色;但从旅游资源来看,鄂西旅游区自然风光独占鳖头,人文景观颇具特色。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该区旅游资源,对迅速发展鄂西旅游业尤为重要。1旅游资源类型鄂西旅游区主要包括宜昌市、鄂西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统称为鄂西山地。本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大型、美丽和神奇为特…  相似文献   

6.
湖北旅游资源特征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和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湖北旅游的分区方案,包括鄂东综合旅游,鄂中名胜古迹,鄂西北山岳风光和鄂西南峡谷溶洞与民俗风情4大旅游区,旨在为湖北区域旅游开发与产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面临着移民安稳致富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压力,文化旅游业是化解这一难题的优势产业.在分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有利因素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将秭归县整体建设成为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生态富民型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当今文化消费成为时尚,文化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而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工程。2010年8月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在此背景下登封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保护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实践证明,积极科学的产业化开发是保护的保证,基于此登封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了登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对制约登封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登封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高莲凤  张振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151-1152,1150,F0004
山西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不同地域分布着各具特征的地质景观。地质旅游资源特征明显、种类繁多,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潜力。在认真探讨各类地质景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保护程度,提出了该省地质旅游线路规划、资源开发规划及地质旅游区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综合类、人文类、自然类3个旅游资源大类中分别选取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A级旅游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11种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人均密度、地均密度3种评价指标和位序得分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得出13个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强弱,并提出相关的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薇薇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95-296,300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文化知识。安徽省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习俗的省份,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对该省民俗旅游区的划分,探讨了安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了民俗旅游的开发思路,为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了贵州旅游资源的独特个性,深入探讨了贵州旅游业的形象定位--奇异秀美的喀斯特王国、神秘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区,对贵州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和定位,并强调贵州近期应主抓普通兴趣旅游,但也要特别重视和扶持发展极有潜力的特殊兴趣旅游,最后提出了搞好贵州旅游开发营销的4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武威市被确定成为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虽然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存在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分布不均衡,产业水平总体不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融合度不足;旅游产品创新程度总体不高等问题。在对核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大靖、土门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探讨了如何建立大靖历史文化名镇观光体验区、明代堡寨军事文化旅游体验区、土门故城体验旅游区、山陕会馆移民商贸文化体验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武威市被确定成为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虽然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存在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分布不均衡,产业水平总体不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融合度不足;旅游产品创新程度总体不高等问题。在对核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大靖、土门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探讨了如何建立大靖历史文化名镇观光体验区、明代堡寨军事文化旅游体验区、土门故城体验旅游区、山陕会馆移民商贸文化体验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5.
赤壁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类型齐全,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通过对赤壁市开发条件、开发力和客源市场的分析,作者指出了该市开发旅游资源的巨大前景,提出了建立七种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对开发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交流与旅游开发,对促进海峡两岸旅游区的建设发展和祖国统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具有市场、区位及政治优势,但目前存在"散、小、弱、差"等问题。在开发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时要注意闽台合作、联合开发、重点开发、突出女神文化牌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使之成为海峡两岸旅游区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宜昌至重庆段形成了长达660km的狭长水库,从而改变了库区的旅游资源分布结构。根据库区目前各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分布状况、开发程度及客源市场前景,库区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三峡主干线)、两个中心(重庆和宜昌)、四个片区(三峡大坝旅游区、三  相似文献   

18.
苏勇军  周梅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2):101-102,105
徐州市具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极其优越的开发条件。作者根据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原则,分析了徐州市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镇江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镇江旅游资源具有“江山风光”、“城市山林”、“佛道文化”、“名人故迹”等特色。分析了镇江旅游开发具有的优势条件,包括水陆交通枢纽、名优特产丰富、局部区位优势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包括开辟长江水上游和沿江风光带、发展宗教朝觐游、建设古代科技博物馆、开拓宁镇扬度假市场、精心组织旅游线路等,以促进镇江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提高它在苏南旅游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文化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湖南西部作为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拥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俗艺术形式。在述评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特色以及特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战略构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