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造粒粉煤灰的最大磷吸附量、磷吸附速率等吸附特征,以及颗粒粒径、磷浓度、水力负荷对景观水除磷效果的影响。还进行了为期21天的连续过滤试验,发现滤床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能持续地去除景观水中的磷。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界中.土壤动物是相当重要的.它们村植物凋落物和动物尸体的粉碎、分解以及物质转化和土壤形成与熟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g96年·作者对泰山油松林上壤动物及其垂直分层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1研究方法我们在泰山北坡油松林布点进j--J-J一采样调查。油松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为1000m,油松生长旺盛、郁闭度大,林下阴湿,灌草茂盛。土壤为山地暗棕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呈黑褐色,pH值为60。)~6·25,呈微酸性。在油松林内选取3个典型样地.按5\SX4cm‘分3层垂直取样,即残落物层A。(0~二。。。)、腐殖质层AI(5~10CC…  相似文献   

3.
姜延雄  刘颖  邓翠 《四川环境》2012,31(2):7-10
本文主要研究模拟长江底泥对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吸附,分析环境因子对底泥吸附磷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25℃时,底泥对磷的吸附在碱性条件时的吸附速率小于酸性和中性条件,中性条件下的吸附速率最大;(2)在控制上覆水温度时,温度越高底泥对磷的吸附量越小,20℃时底泥的吸附量是30℃吸附量的1.5倍;(3)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越高,吸附速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吸附是外源有机污染进入土壤后首先发生的最重要的过程,直接影响着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采用完全混合法研究了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的吸附一解吸动力学特征以及等温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1)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存在两段行为,即初期快速反应阶段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慢速阶段,动力学特征表明供试有机物8h内能达到吸附-解吸平衡;(2)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3)苄嘧磺隆和芘在土壤中存在解吸迟滞现象,解吸并不完全是吸附的可逆过程,土壤中存在不可逆吸附室是造成解吸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底栖动物现存量的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晓燕 《新疆环境保护》1994,16(3):17-20,35
博斯腾湖底栖动物现存量的变化及评价闫晓燕(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52)应用底栖动物监测水质,比用浮游动物,植物监测水质更有意义。象摇蚊幼虫(CMonmi-d。e)和颤蚓(Tubifix)等底栖动物,多数不能远距离的移动,对污染等...  相似文献   

6.
由大连磁性材料厂研制、辽宁省大连市环境保护局推荐的流体磁化器,主要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石油、造船、发电、水资源等行业的锅炉和管道的防垢以及润滑冷却液防腐除臭等。其基本原理为采用梯度(非均匀)强磁场把水及其溶液磁化,使其链状结构变成单分子或双分子。在强极性作用下水或溶液中瞬间提高了溶氧量和地q量。单分子或双分子水及其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通过后电位急剧提高,锅炉或管道壁因受电磁感应影响,其内壁或垢上也感生出电荷,磁化后的带电粒子与壁或垢上的电荷相遇产生放电,把垢粉溶于磁化水中并被水带走排出,这就…  相似文献   

7.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及其释放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傅庆红  蒋新 《四川环境》1994,13(4):21-24
本文讨论了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包括:可交换性溶解磷(Pa-t),可溶性磷(Psol),经结合态磷(Pu),铁结合态磷(PFc),以及闭态磷(O-P),另外,还有部份有机磷(Porg),利用分级提取技术,□□□□□□氧)对湖水复磷影响显著,主要是释放PAf和PFc。  相似文献   

8.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方萍 《四川环境》2010,29(6):118-121
砷元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施磷已成为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必要强化措施之一。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研究表明:磷和砷在土壤中往往是共生的,但又存在竞争吸附关系;磷和砷在不同植物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有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必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磷和砷表达基理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对砷具有超积累能力的植株。  相似文献   

9.
铀吸附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爽  倪师军  张成江 《四川环境》2007,26(1):77-79,84
介绍了铀吸附实验的研究现状,对吸附铀的各种载体进行了总结。目前,主要采用静态法(批示法)和动态法(柱法)进行铀的吸附实验研究。吸附铀的载体主要有粘土,金属的水合氧化物等肢体,藻类及菌类,树脂等。主要考察pH值、温度、吸附时间、阴离子、阳离子、细菌浓度、铀浓度等对吸附速率及吸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钢渣吸附除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玲  邓雁希 《四川环境》2005,24(6):5-7,13
研究了钢渣的吸附除磷效果并进行机理探讨。结果表明:钢渣采用0.5g,即可在25℃下、2个小时内,将100ml的磷浓度为10mg/L(以磷计)的模拟含磷废水的磷浓度降至0.5mg/L以下,达到磷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钢渣吸附平衡时问为2小时;钢渣吸附除磷的机理主要是沉淀、吸附(表面络合反应),并辅以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高浓度氮磷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MAP法(磷酸铵镁法)与沸石吸附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以MAP法除磷脱氮后的出水作为沸石吸附过程的进水,最终出水的氮、磷去除率可达86.69%和99.9%,且在MAP反应过程中采取较高的pH值和Mg^2+浓度有利于后期沸石对氮、磷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黄巍 《四川环境》2002,21(1):69-71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以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含磷为50-120mg/L模拟废水脱硫的规律特征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在含P浓度为50-120mg/L,粉煤灰用量每50mL为2-2.5g,粒径范围140-160目,pH中性的实验条件下,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实验研究了溶液中四环素在磁性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反应物初始浓度,初始p 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吸附热力学,并阐明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的吸附平衡过程,D-R模型说明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环素的吸附效果较好;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四环素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反应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4.
木屑分离铬(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木屑分离格(Ⅵ)的条件,研究了酸度。温度、吸附时间及铬(Ⅲ)与某些离子对木屑分离铬(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对铬(Ⅵ)具有高选择性吸附特性,用木屑可成功地处理环境中含Cr(Ⅵ)水样,有效地降低水质中Cr(Ⅵ)的浓度,因此可以降低Cr(Ⅵ)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以便最终消除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喻凯  孙棉龄 《四川环境》1995,14(2):48-54
本文检测了83-1除草剂的主要代射产物-2,4-二氯,6-胺基酚对大鼠,小鼠的LD50;同时做了Ames试验,用Horn‘s法测定LDLD50结果为:大鼠雌1000(642-1560)mg/kg,雌1000(554-1810)mg/kg,小鼠雌852(562-1210)mg/kg。雌1000(642-1560)mg/kg,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16.
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平  石辉 《四川环境》2007,26(5):102-106
多环芳烃在土壤和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其持留、分布、迁移转化及最终归趋的关键过程。本文阐述了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吸附作用对其他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土壤/沉积物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具有复杂的吸附活性中心,多环芳烃在其上的吸附是矿物成分和有机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表面吸附过程或分配过程,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吸附等温线。在吸附过程中,土壤和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与组成、温度、pH以及被吸附多环芳烃的性质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多环芳烃吸附过程中,如何结合其定量结构性质、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界面结构以及环境化学特征认识吸附机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物质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含大量腐殖酸。腐殖酸具有离子交换能力、吸附能力和脱除杂质能力,因此在很多方面有实用价值。活性碳、土壤、堆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本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活性碳、土壤、堆肥在不同温度,液/固,腐殖酸初始浓度的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实验因素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程度为:吸附剂类型〉腐殖酸的初始浓度〉吸附反应温度〉液固比。在温度为25℃,液固比为50/0.5(mL/g),腐殖酸初始浓度为41.99(mg/L),吸附剂类型为活性碳时,腐殖酸吸附量最大,为40.86mg。同时分析了响应指标随因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牛粪生物炭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了pH值、投加量等对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最佳初始pH值为6.0;当投加量为0.1 g时,对磷的去除较为理想;通过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准二级动力学(R~2=0.999)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5 886)和Elovich方程(R~2=0.927)能更好的拟合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发现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拟合等温吸附数据,表明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探讨了Cd2+对苯酚在磁性活性炭上吸附的影响。目的是对磁性活性炭进行研究,以及为在实际废水中吸附处理苯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935;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相比,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在不影响去除率的情况下,Cd2+的存在使苯酚吸附处理最佳浓度由30 mg/L增大至50 mg/L;同时,Cd2+对磁性活性炭和活性炭吸附苯酚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针对苯酚的吸附去除率,当无Cd2+时,磁性活性炭的比活性炭的低10.65%~20.2%;当有Cd2+时,磁性活性炭的比活性炭的高0.3%~7.71%。  相似文献   

20.
涂铁石英砂吸附水中Cr(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微微  吴纯德  叶建 《四川环境》2009,28(4):20-22,27
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过滤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涂铁石英砂(IOCS)滤料对水中Cr(Ⅵ)的去除,并探讨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r(Ⅵ)在IOCS上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经氧化铁改性滤料表面电位带正电荷,对水中的Cr(Ⅵ)有良好的去除效果。pH值对Cr(Ⅵ)的去除影响较大,随着溶液的pH值升高,滤料表面电位减小,Cr(Ⅵ)的吸附率也减小。IOCS滤料去除Cr(Ⅵ)机理主要为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