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264/AVC与以往视频编码标准相比,编码效率和编码性能大幅提高,但计算复杂度也明显增加。H.264“baseline”编码器DSP移植及优化后.H.264编码器效率获得了很大提高,达到实时编码的要求,同时能获得较好的视频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运动估计算法是实时视频编解码技术的研究重点,高精度的匹配和补偿可以减少预测误差,提高视频图像的压缩效果.为降低在视频编码标准H.264中运动估计的高计算复杂度问题,提出了采用一种基于节点模型的可变形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来搜索最佳运动矢量.该算法充分利用了H.264运动矢量的的统计特性和相关性,并采用基于像素差值分类的运动估计匹配准则.实验表明,在编码性能损失很小的条件下,该算法有效降低了视频压缩编码中运动估计的运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 《数字通信世界》2012,(11):71-71
日前,数码视讯集团凭借其在视频通信领域的雄厚积累。潜心研发,推出新一代H.264视音频编解码设备9230。Sumavision9230采用目前先进的H.264/AVC视频编码算法和MPEG-4AAC音频编码算法,结合数码视讯卫星通信专用视频处理技术,可在低码率下实现高顺量视音频编解码和传输,具备更加完善的“动中通”图像效果,同时支持IP\V.35等多种输入输出方式,可灵活适应各类组网环境。  相似文献   

4.
H.264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264作为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在近年来成为首选的视频标准。为了提高视频编码效率,H.264已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但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影响其编码效率。结合JM8.6从视频编码层出发对H.264的帧间预测、帧内预测、变换及熵编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验分析得出帧内及帧间预测模式的概率,结果说明H.264复杂度和实时性能仍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一、编解码算法和标准 1.视频编码 标清:H.261、H.263/H.263+/H.263++;高清:H.264等标准。 03年ITU和ISO推出了H.264,H.264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到标清和高清的视频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同样的质量下H.264能够提供非常高的压缩率;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设...  相似文献   

6.
一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H.264/MPEG-4 AVC是ITU-T的VCEG(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和ISO/IEC的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联合开发的新一代数字视频编码标准。H.264/MPEG-4AVC仍采用基于预测变换的混合编码架构,但其通过对每个细节进行特别处理从而达到整体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一种改进的H.264运动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骏  丁晶  赵力  邹采荣   《电子器件》2006,29(1):166-168,175
为了减少视频编码的运算量,针对运动估计的特点.提出了快速块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利用宏块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预先对宏块模式进行判定,从而使模式选择过程大大简化。仿真结果显示,在基本保持H.264原有编码算法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将编码速度提高15%以上。因此,本算法可以有效的减少编码器的计算量,提高H.264的编码效率。  相似文献   

8.
H.264作为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因其拥有了新的特征(例如:帧内帧间预测),也就实现了较好的视频压缩。为了获得最佳的帧内和帧间预测,H.264采用了率失真优化(RDO)技术,提高了编码质量,降低了比特率。RDO技术对所有的帧内/帧间预测模式进行全盘搜索,导致了很高的计算复杂性。本文中,引入了一个新颖的快速帧内预测算法,该算法使用了宏块的特性,并基于主边缘增强(dominant edge strength)技术的。实验结果表明:和全搜索算法相比,引入的算法降低了30%左右的编码时间,而信噪比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9.
视频编码新标准H.264/AVC中的重要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现代电子技术》2004,27(6):101-103
简要介绍了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的制定情况,详细叙述了H.264/AVC基本框架中采用的几个重要技术,最后比较了H.264/AVC和已有的几个编码标准的性能,H.264/AVC的压缩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分层设计与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20年来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然后介绍了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并对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分层设计与功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种H.264视频流自适应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编码视频流在丢包网络环境中的抗误码性能,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采用帧内刷新算法.在率失真框架之内的帧内优化编码刷新算法,则被认为是更为直接和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视频编码标准H.264/JVT中采用的就是这种算法.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到信道丢包率对编码器端进行仿真解码次数的影响,从而导致在进行率失真优化编码时的计算量较大,编码耗时较长,严重影响了编码器的编码效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将H.264标准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中计算解码器端视频帧期望失真度的代数平均值算法,改进为加权平均值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可根据信道丢包率和模拟信道状态个数信息来自适应地决定编码器端进行仿真解码计算的次数,从而有效降低H.264标准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中的计算冗余和计算复杂度,节省编码耗时.在模拟信道状态个数默认为30个时,本算法最多可节省近55%的编码耗时.  相似文献   

12.
一、多媒体视讯会议相关协议 1.H.264编码及H.239 H.264编码技术是由ITu—T与ISO/IEC的MPEG专家组联合成立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共同开发的新的建议(ITU—T H.264)。它是在采用经典的混合编码的基本框架上吸取了MPEG.4的长处的视频编码算法,它具有高的编码效率:比起H.263编码节省了50%的比特率;加强对延时的限制及对误码和去色的处理机制,增强解码差错恢复能力;提高了对网络的适应性(如对移动和IP网的适应性),采用分层技术,从形式上将编码和信道隔离开来,在源编码过程中考虑信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研究视频编码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视频编码发展的历程,比较了当今主流视频编码的特点,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由于H.264具有编码效率高以及视频质量优越的特性,所以文章将这一当前最热门的视频编码标准作为重点研究分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使在无线网络中提供各种视频业务成为可能。H.264/AVC自由的技术优势使得视频的压缩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中H.264/AVC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H.264/AVC主要技术目标和编解码原理。  相似文献   

15.
H.264/AVC视频编码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264/AVC是国际电联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制定的视频编码新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图像压缩效果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本文从编码效率和网络适应性方面讨论了H.264/AVC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技术——运动估计做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TSS和DS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具有比TSS高的运算速度,并获得了比DS高的信噪比。本文还对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AVS-P2和H.264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VS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是新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二者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技术实现和编码性能2个方面对AVS-P2和H.264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在此基础上,用标准测试序列进行了实验仿真,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MPEG-4 AVC/ITU-T H.264视频编码标准因其优异的编码效率和性能而被广泛采用,但其模式决策问题导致运动估计器运算复杂度非常大。本文提出一种适合在移动视频终端设备等计算能力有限的应用场合下进行H.264实时编码的快速模式决策算法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和逻辑简单的特点。仿真结果证明,本方法在编码质量降低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减少80%以上的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更倾向于处理高清视频,实现在设备复杂度有一定增加的前提下提高视频,尤其是高清视频的编码效率。结合现行的H.264标准,对比了HEVC标准在编码结构、帧内预测、帧间预测以及熵编码技术上的改进和算法上的优化。对HEVC的具体编码技术进行分析,并将HEVC与H.264编码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HEVC在编码性能上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码率控制在视频编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H.264/AVC编码标准的特性及其HDR部分对码率控制的要求,文章采用一种适用于H.264/AVC的自适应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实现了率失真优化与码率控制的结合,保证了编解码缓冲区既不上溢又不下溢。实验结果表明,与早期JVT提案中的码率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在准确控制码率的同时提高视频序列的PSNR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