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以及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借对向车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将左转机动车的到达-驶离图式分为8种情况,分别建立每种情况下左转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主信号与预信号各相位绿灯时间、借对向车道左转车道的长度为优化变量,建立了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算例的形式对所建立的优化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少其所需绿灯时间,进而缩短交叉口周期时长;左转相位绿灯时间的缩短减小了直行相位的红灯时间,进而缩短了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在高峰期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比例达到23.8%.  相似文献   

2.
针对于T形交叉口早晚高峰期间公交车左转并线造成对直行车辆延误导致机动车通行效率降低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设置公交专用间接左转车道的方法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对北京现况某T型路口仿真.选取平均延误时间与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不同交通量下车辆延误、排队长度的曲线,得出优化设计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优化方案后的优化结果,为公交专用间接左转车道的设置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混合交通下右转机动车信号配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干扰,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以及自行车交通流的行驶特性,确定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的直行自行车流量临界值.以减少冲突和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确定右转机动车相位绿灯起亮时刻和绿灯时长,并建立了相应的参数标定模型.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VISSIM模拟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后,右转机动车延误和机非冲突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地研究混合交通交叉口右转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用行程时间来表征延误,即用右转机动车的实际行程时间与不受干扰时行程时间的差值表示右转机动车的延误。从分析四相位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入手,描述了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运行特性。应用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建立了机非冲突交叉口右转机动车行程时间模型,同时以右转机动车流率和直行自行车流率为自变量建立了右转机动车行程时间的二元回归模型。以石家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只适用于自行车流量较小的情况,而二元回归模型适用范围较广,并通过F检验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两相位交叉口车辆冲突延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相位信号交叉口存在的左转车流和直行车流的冲突,研究了左转车和直行车在冲突点处经历的延误。首先在借鉴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次路车流Admas延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信号交叉口左转车流的冲突延误计算模型;然后应用概率论、间隙理论及排队论的相关知识建立了直行车的冲突延误计算模型;最后使用烟台市的实际调查数据对两个延误模型进行了验证,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93%和17.32%,说明两个模型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设置左转等待区是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的手段之一,但某些小型交叉口不满足左转等待区设置条件。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冲突点法,提出一种虚拟左转等待区,建立虚拟等待区时间设置模型,保证直行与左转车辆能安全通过冲突点,利用VISSIM软件对镇平县健康路与工业路交叉口进行实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交叉口运行效率得到提升,案例交叉口延误降低了4.9%,通行能力提升了3.1%,左转延误降低了9.1%,通行能力提升了13.6%。  相似文献   

7.
两相位交叉口左转交通流冲突延误改进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两相位交叉口左转车流与直行车流冲突延误模型的适应性,解决现有冲突延误模型多以负指数分布为主描述车头时距分布与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不一致问题,用M3车头时距分布对冲突延误模型进行研究.首先采用M3分布来描述交叉口车头时距分布,并考虑左转车排队延误以及1个周期内绿初直行车排队数对冲突延误的影响,建立两相位交叉口冲突延误改进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冲突延误模型计算得到的左转车在冲突点处的延误与实际比较吻合,从而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模型既完善了现有冲突延误的计算理论,又可以为信号配时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平面信控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驾驶违法行为是路口发生交通事故的关键原因之一.针对非机动车左转现象,研究平面信控交叉口中非机动车的左转设施对信控交叉口交通安全性的影响.以盐城市平面信控交叉口为例,提取5个信控交叉口约50 h的视频数据,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构建随机参数泊松交通冲突模型,分析左转非机动车的左转车速、左转交通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导流岛冲突区非机动车与行人具有优先通行权的假设与实际运行状况不符的情况,描述了机动车截流效应,并以冲突技术法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导流岛信号交叉口的右转车道实际通行能力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信号控制、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混合流率、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群的过街时间、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群的单群个数及人行横道宽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采用福州市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导流岛冲突区的实际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机动车左转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利用时空结合方法设置可变车道是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左转通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根据可变车道的设置依据、设置条件及行驶规则,构建了信号交叉口可变车道左转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以及左转通行能力优化模型,通过微观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变车道对交叉口左转通行能力的影响显著,左转通行能力的模型计算与仿真结果平均误差为4.1%,与实际通行能力接近;可变车道长度与有效绿灯时间是影响可变车道左转通行能力主要因素;通过优化模型可以得到最佳可变车道长度和有效绿灯时间,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得到经十路和舜耕路交叉口高峰期最佳左转有效绿灯时间为28 s,平峰期最佳左转有效绿灯时间为35 s。  相似文献   

11.
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机动车交通流的特征、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相互干扰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非机动车在较大交叉口应尽量采用设置左转专用相位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两相位交叉口左转车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的左转车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无信号交叉口的可插车间隙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具有部分优先权的可插车间隙理论模型。通过实例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标定,标定出具有部分优先权的左转车临界间隙为3.4 s,并代入模型计算出了左转车的通行能力,与传统模型相比,此模型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6.47%。  相似文献   

13.
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交叉口,利用分隔带实现左转,可以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减少其他相位上车流的延误,提高通行能力,但也相应地增加左转车流的延误.本文基于对利用中央分隔带的渠化设置的各车流延误计算,以交叉口总延误最小为目标,计算得到具体的交叉口设置形式.并比较设置前后的交叉口总延误,得到渠化设置的交叉口流量条件,为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实现左转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具体的交叉口应用,得到了该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左转设置的具体指标和方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该交叉口渠化设置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运用概率论、排队论和交通流理论对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设置依据进行研究.假设车流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根据左转与直行车辆的相互作用过程和运行特性,推导了无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的左转交通量阈值表达式.根据信号交叉口与无信号交叉口的不同,建立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准则模型,并讨论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受左转影响的直行车停车概率的限值和左转穿越对向车流的临界间隙.对典型情况模拟计算,对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信号交叉口设置左转车道左转交通量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左转车道的设置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运用概率论、排队论和交通流理论对无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设置依据进行研究.设车流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根据左转与直行车辆的相互作用过程和运行特性,推导无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的左转交通量阈值表达式,并讨论模型中的参数:受左转影响的直行车停车概率的限值、左转穿越对向车流的临界间隙和进口道车道数.对典型情况进行模拟计算,绘制了左转车道设置的准则图表.计算分析得出无信号交叉口设置左转车道左转交通量的变化规律.为左转车道的设置提供了定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远引平面交叉口中央分向岛开口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解决好交叉口的左转交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地方和政府考虑在中央分隔带上开口采用迂线回转来代替交叉口直接左转以减少交叉口的交通冲突。在设置中央分隔带回转路口时,其位置对回转车流的安全及其运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作者结合远引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道路通行能力与左转车辆延误,建立了确定中央分向岛开口位置的模型。计算表明其对远引平面交叉口的运营及安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设计带提前右转渠化车道信号交叉口,研究了自行车交通流对机动车交通产生干扰的过程及结果.通过视频摄像的方法,在昆明、长春、吉林采集到大量的信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数据,以饱和车头时距为分析指标,分析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交通流运行特征.结果表明:在绿灯时间初,随着自行车流量的增加,部分自行车将涌入机动车行驶空间,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运行延误.通过构建延误计算模型,对其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最后应用该延误模型确定了自行车交通流对带提前右转渠化车道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