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寄生虫具有在宿主某一年龄段达到感染高峰的特点,但大量研究表明感染高峰时的宿主年龄不是不变的。本将年龄-感染数据在宿主种群间作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当传播率高时,感染高峰越高,感染高峰宿主的年龄越小;反之,当传播率低时,感染高峰越低,其年龄越大。这种模型称为“高峰移值”(peak shift)。本介绍了此模型的依据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十余年对埃及血吸虫流行病学数学模型论文的发表,阐明了年龄-感染度关系所反映的获得性免疫力,寄生虫-宿主动力学问题又引起了兴趣。宿主的(寄生)虫负荷既对感染力亦对虫的死亡率的影响,可视为密度依赖效应,自然获得性免疫即是密度依赖的特例。两种特别有意义的年龄-感染度关系的现象是涉及感染度的高峰年龄和高度感染者的相对不均匀性。可以预期,获得性免疫将引出两种情况:(一)感染度高峰年龄越趋于低龄化,则人群中高度感染者越多;(二)在社区中人与人之间重度感染者的分布随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态势进行预测分析,为完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22年12月报告的每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据,采用综合考虑疫苗接种、年龄构成的多组传播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估算感染率及感染高峰时间,预测龙岗区未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趋势。结果 多组传播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及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效果较好(R2=0.916,P<0.001)。预测结果显示本起疫情有效再生数(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Reff)为7.13,人群累计感染率为95.46%,日感染高峰值为24.57万例,74.95%的人群感染后出现症状,日发病高峰值为15.82万例;龙岗区11个街道的人群感染率均已超过90%,其中南湾街道的Reff最高(10.20),其次是平湖街道(9.60)。结论 多组传播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与预测龙岗区新冠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高峰时间,为疫情防控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以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适宜和非适宜宿主,观察感染后的抗体动态变化情况。 方法  从安徽省休宁县采集溪蟹捣碎并收集囊蚴,以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适宜宿主犬和非适宜宿主大鼠,收集感染后 0 ~ 16 周血清;以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为探针,建立 ELISA 方法检测不同宿主感染后的血 清抗体。 结果 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动物的血清,均有抗体出现。 其中感染犬 3 周可检测抗体阳性,抗体水平达高峰的时间最早为 5 周;感染大鼠 1 周检出抗体阳性,2 ~ 3 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至 8 周时抗体水平降低并维持在平衡状态。 结论 不同宿主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后抗体变化有区别,在非适宜宿主体内短期抗体水平下降较快且维持在弱阳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流感病毒动物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性、传播性和宿主抗病毒免疫机制的基础。目前已有多种动物用于流感病毒研究,主要包括小鼠、雪貂和猕猴等。本文介绍了目前已经建立的流感病毒动物感染模型及其应用,为流感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任红 《肝脏》2012,17(12):837-839
<正>据估计,全球约有3.5~4.0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在HBV高流行区,HBV通常通过围生产期的母婴垂直传播形成新生儿HBV感染,这是其主要传播形式。HBV感染后,其进展为慢性化的风险与感染年龄呈反变关系,其感染时年龄越小,慢性化危险性越高,如无免疫预防措施,90%HBeAg阳性母亲可能会将HBV传给其胎儿。因而,慢性HBV感染育龄期妇女仍然是HBV的重要传染源。对慢性HBV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预防控制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某农村地区,2000—2007年陆续发现的110对配偶-方为HIV-1感染者,均为1990—1997年间-次性输血而感染,无其他感染因素,感染后与配偶无保护性生活7.51年,感染者的配偶否认除夫妻无保护性传播以外的艾滋病传播因素。对感染者配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HIV抗体。结果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17.3%,年均传播率为2.3%。其中妻子传给丈夫的概率为19.1%,平均年感染机率2.7%;丈夫传给妻子的概率为9.5%,平均年感染机率1.1%。无保护性生活时间越长、妻子感染时丈夫的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测算夫妻间每次无保护性交的感染机率为0.024%~0.032%。HIV阳性妻子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丈夫的机率是0.028%~0.037%;HIV阳性丈夫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妻子的机率是0.011%~0.015%。结论在夫妻-方感染日期明确、夫妻无保护性生活年限明确的情况下,得到的HIV-1的夫妻传播率,对预防控制艾滋病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新生儿期感染后,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感染~([1])。我国现有的慢性感染者中,大部分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2])。乙肝感染年龄越小,乙肝慢性的风险越高~([3]),给儿童健康造成影响。我国2006年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乙肝控制目标为至2010年全国HBs Ag低至7%以内,  相似文献   

9.
疟疾疫苗规划的群体效应,将取决于疫苗期特异性复杂的相互关系、疫苗的持效期限、是否对自然感染有增强的应答、实施疫苗规划的策略、疫苗接种的比例和先前地方性流行的条件。本文回顾了与研究中的期特异性疫苗相关的免疫力诸问题相结合的疟疾传播模型。讨论了模型的假设和应用的差异,并比较其预测值。疟疾的有关经验已证实阻断传播有困难,因此强调由疫苗规划诱导的新的宿主-寄生虫平衡。虽然作者指出在解释这些模型的结果时应谨慎,但认为在计划和评价疟疾疫苗措施时,定量和理论分析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描述年龄特异的微丝蚴率和平均微丝蚴密度的理论模型是研究传播动力学很有用的工具。对人宿主微丝蚴频率分布的研究已表明,聚集因子(clumping factor)在传播中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血清中CAb CAg及CIC水平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感染10条与50条单、双性血吸虫的4组家兔,在感染后2—18wk,连续检测了血吸虫CAb、CAg及CIC水平,并与正常对照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Ag在感染早期显示高水平,CAb在感染中期呈现明显高峰,而CIC在感染后期也有较高水平.阐明了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和CIC水平的消长规律,也提示了感染宿主CAb、CAg及CIC水平与感染度和单、双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宫崎(Miyazaki)发现由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的转续宿主所介导的转继传播。近年来,我们的实验证明还存在由滞育童虫感染转续宿主所介导的转续传播。前者未经转续宿主之间的宿主转换,而后者经过了一次或多次转续宿主转换,分别  相似文献   

13.
背景影响HBV携带率唯一最主要的因素是感染时的年龄。HBV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与感染的年龄呈负相关:1岁前感染,慢性化的危险率为80~90%,婴幼儿期为20~50%,而成人仅有1~2%成为携带者。中国人群携带者中40~50%由母婴传播造成,而在其他民族中母婴传播并不常见。甚至在HBV高流行区的非洲,仅20%。携带者  相似文献   

14.
刚地弓形虫感染中间宿主后几乎可以在所有组织内以速殖子形式快速增殖。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宿主产生免疫力后,速殖子转变为缓殖子,在寄居部位形成包囊结构,长期存活。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时,包囊中缓殖子转变为速殖子,使疾病状态再现。先天性  相似文献   

15.
当处于发育抑制阶段的感染性钩虫幼虫 (L3)进入终宿主后 ,会遇到一种启动其暂停发育路径的宿主特异性的信号。宿主信号的转导启动影响寄生状态十分必要的一系列寄生虫编码基因的表达 ,并且导致L3发生形态和发育上的重大变化。对此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分子事件目前了解很少 ,原因主要是缺乏体外系统来研究感染过程 ,然而 ,其早期事件可使用已建立的体外激活模型来进行研究。当犬钩虫L3暴露于类似于宿主的刺激时 ,在2 4h内可重新开始摄食 ,并释放数种在感染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分子 ,说明体外激活可准确地模拟L3发育至寄生状态过程中发生的早期事…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 Ross-Maedonald 疟疾传播模型,假设按蚊对宿主的选择是随机的。实际上人蚊接触却远不是随机分布的。疟疾传播依赖于影响蚊虫对宿主选择因素的多态性。本文阐述按蚊对宿主非随机选择的生物学原因并讨论其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议结核病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核病是感染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菌阳肺结核(尤其是涂阳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MTB通过空气传播,经气道吸入而感染宿主,但宿主的结局不同.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或暴露于MTB后,约30%的接触者可被感染,在感染人群中,10%~40%发生原发性结核病,其余60%~90%的感染者终生结核病的复燃率为2%~23%,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每年复燃率为5%~10%[1],可见感染MTB的后果除与菌量及其致病性有关,宿主的自然及获得性抗结核免疫应答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和不同监测点的流行特点。方法应用Barbour双宿主模型计算传播动力学指标。结果各监测点人和耕牛的基本繁殖率均较低,血吸虫对牛的传播速率明显高于对人的传播速率,表明牛宿主或病牛在血吸虫病的传播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各监测点亦表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结论Barbour双宿主模型较之其他单终宿主模型复杂,但更能反映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东方次睾吸虫感染实验动物的动态发育以及对宿主的致病过程。方法 从福建省浦城县东方次睾吸虫流行区捕捞麦穗鱼,分离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分组定量感染实验动物鸡,然后在不同时间段解剖,检测虫回收率和观察虫体发育,同时观察鸡肝脏、胆囊病变;每日观察实验鸡临床变化,对肝脏、胆囊按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东方次睾吸虫在鸡体内发育迅速,但个体发育不同步,至6周全部虫才发育成熟。感染鸡生长缓慢,发育受阻,死亡率高。并发由肝胆管阻塞引起的一系列急慢性病变,感染时间越久,虫的回收率越低,且胆囊病变越严重。结论 东方次睾吸虫能在鸡体内发育迅速,对宿主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20.
青壮年死于变异的克·雅二氏病归因于依赖于年龄的感染率。该分析表明的年龄对感染后死亡危险度的影响可较好地解释年龄模式 ,提示生物因子在 2 0~ 30岁达到高峰可能会促进疾病。年龄与变异的克·雅二氏病@Peter Bacchetti @林春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