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郭凤  彭红  李俊  夏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83-184
目的 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表现出月经前期及月经期下腹疼痛及腰部不适.7例有子宫腺肌病,8例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患者术前B超均提示上尿路轻至重度扩张并积水,肾盂分离12~50 mm,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发现单侧上尿路扩张并积水7例,3例显影不清.有5例术前行泌尿系B超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而在术中发现输尿管中、下段有结节增生物.1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5例行输尿管病灶切除及输尿管松解术,9例行输尿管狭窄部节段切除并输尿管再植术或端端吻合术后置输尿管支架,1例行左肾切除,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治疗或孕三烯酮治疗痊愈,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手术及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子宫腺肌症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腺肌症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资料,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P检查6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均为输尿管下1/3段呈现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2例行输尿管松解术并内置双J管;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均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均术后结合药物内分泌治疗,皮下注射诺雷德3.75mg3个疗程。随访6例,随访时间3年,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P,肾积水均缓解。未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症病人有可能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术中应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术后结合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其发病隐匿,临床无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常导致肾功能损害。腰腹部疼痛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需要据病变的位置、范围及深度确定。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给予输尿管病部分切除术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给予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减轻,随访1~2年,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未复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输尿管息肉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27例患者中7例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息肉切除,10例行内镜下息肉钬激光电灼,4例行输尿管下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4例行病变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2例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切除。27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息肉复发和恶变,1例出现输尿管狭窄。结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为输尿管的良性病变,极少发生恶变,手术是治疗输尿管息肉主要且有效的手段,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近7年确诊的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结果 5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周随访B超肾盂积水均得到有效恢复,输尿管梗阻消失。结论 注意与月经有关的泌尿系统症状并进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采用手术为主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输尿管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系统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20例妇产科手术引起泌尿系器官损伤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8岁。损伤发生原因:子宫切除术10例,剖宫产术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卵巢癌腹膜后清扫术5例。损伤器官及部位:输尿管下段9例,膀胱6例,输尿管下段合并膀胱5例。结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9例,膀胱修补术6例,经损伤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5例。术后均痊愈。结论妇产科手术是泌尿系器官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多导致阴道尿瘘和输尿管等损伤。早期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肾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0)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肾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共30例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分析,采用膀胱镜逆行插管,常规经皮肾穿刺,扩展至F18,采用经皮肾镜在导丝指引下通过狭窄段,使用硬性扩张、球囊扩张及腔镜下内切开的方法治疗,术后置两条F6双J管3个月。结果本次30例UPJO的患者中有28例(93.3%)一次性切开或扩张取得成功,其中1例因狭窄段较长采用输尿管镜与经皮肾镜会师,2例(6.6%)拔管后复查狭窄积水,再行二次手术后成功,1例(3.3%)术后狭窄,再次扩张后仍出现狭窄积水,遂改行狭窄段切除再吻合,2例(6.6%)术中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40~70分钟,平均52分钟。术后30例病例均随访6~18个月,28例采用经皮肾镜治疗患者26例(92.8%)有效,2例(7.1%)好转。本组所有病例均无出现大出血、休克、输尿管断裂、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经皮肾镜治疗UPJO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喆  张鹏  钟伟  祝志臻 《中国医药》2011,6(11):1387-138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最优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治疗,其中开放手术85例(其中11例为双侧病变,其他为单侧病变,共计96例次),输尿管成形术58例,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5例,输尿管囊肿扩张切除1例,巨输尿管裁剪术9例;内镜下手术15例,其中输尿管扩张6例,输尿管囊性扩张裁剪4例、电切5例.结果 119例患者中111例(93.3%)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1年,其中开放手术97例次,成功92例,失败5例.输尿管成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94.3% (55/58)和93.3%( 24/25);输尿管端端吻合、囊性扩张裁剪及电切后均获满意效果;巨输尿管裁剪术后有94.1% (8/9)效果满意.结论 开放手术目前仍是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腔内镜下治疗具有简单、痛苦小等优点,更适用于输尿管出口囊肿治疗,而对于输尿管狭窄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对68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硬性扩张、气囊扩张、钬激光切开、瘢痕切除,术后口服活血消瘀散治疗。结果:术后经随访2~4年,68例中治愈49例(占72.06%),好转14例(占20.59%),无效5例(占7.35%)。结论:输尿管镜微创手术结合活血消瘀散治疗输尿管狭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安全、效果好、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手术组单纯进行腹腔镜术治疗,手术+药物组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半年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FSH、E2、LH水平的差异.结果 手术+药物组相较于手术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更高,P<0.05;手术+药物组相较于手术组术后半年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FSH、E2、LH水平相似,P>0.05;治疗结束手术+药物组相较于手术组子宫内膜厚度、FSH、E2、LH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改善性激素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一期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一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术中及时发现修复8例,修复方式:单纯留置双J管2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输尿管黏膜剥脱复位并内置双J管3例,即时行自体肾移植1例,阑尾代输尿管1例;术后72h内发现并修复11例,修复方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其中2例为双侧),膀胱管状瓣输尿管成形术4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以上19例均一次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5%。超过72h后发现1例,行输尿管腹壁造瘘,6个月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成功。结论输尿管损伤后处理较为复杂,不同部位、不同形式的损伤其治疗方法不同;在损伤72h内可行一期修复,成功率高,超过72h应行输尿管腹壁造瘘,待二期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2.
刘国林  查金智  吴博 《安徽医药》2016,20(10):1937-1939
目的 总结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癌的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分析1例功能性孤立肾合并输尿管癌患者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术中切除全段右侧输尿管及袖状切除输尿管入口处膀胱壁后切取25 cm 回肠替代右侧输尿管。 术后夹闭肾造瘘管后早期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2周后恢复正常。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积极予以口服碳酸氢钠后得以纠正。术后1个月行右侧上尿路顺行造影示回肠输尿管通畅,各吻合口无狭窄,肾盂轻度扩张。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排尿正常,肾功能正常,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对于孤立肾合并输尿管癌患者回肠代输尿管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能够去除肿瘤、恢复尿路的连续性、避免永久性肾造瘘、 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晓坤  董胜国  董震  毛昕  王晓 《中国医药》2006,1(10):613-6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4例,结石直径15~28mm;其中20例曾经1~2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4例经输尿管镜取石失败。全部病例均采用经后腹腔途径切开取石。结果本组22例手术取得成功。2例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65min,术后恢复顺利,随访2~32个月,23例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肾功能改善。1例患者术后半年又出现重度肾积水,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吻合术后治愈。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以完整取出结石,具有微创的优势,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皮肾穿刺建立碎石微通道,经通道于输尿管镜下行碎石取石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45.6岁。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1例,右侧10例。8例合并同侧肾脏结石。1例合并输尿管狭窄,肾脏中度积水15例,重度积水6例。结石1.0~3.0 cm大小不等。结果 21例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镜微创通道,一期单通道碎石,手术时间60~150min,20例一期结石完全清除,清除率95.2%,1例结石残留,后自行排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或合并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狭窄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同时可以有效清除肾结石,对输尿管上段狭窄可同期行内切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3年来经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和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33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135 min。术中出血量25~40 ml,平均30 ml。术后11例漏尿1~3 d。术后3~5 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术后住院3~7 d,随访3~12个月。患者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与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行保肾手术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结果:12例输尿管末段肿瘤患者经开放手术,10例经输尿管镜手术,2例于电灼前钳取病灶组织,手术后进行病理诊断,其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例(G14例、G25例、G32例)。鳞癌1例。分期为T16例、T24例、T31例、T41例。对本组12例输尿管末段肿瘤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5年,有9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患者失访;9例中术后3个月~3年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术后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1例;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1例鳞癌(T4期),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影像学联合输尿管镜组织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最佳诊断途径,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保肾手术有复发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