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抑郁症是精神类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逍遥散作为干预抑郁症的经典方剂,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具有良好抗抑郁作用,但其抗抑郁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将从逍遥散的中医理论依据,组方中单味药的动物实验研究,整方的药理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概述,为该方治疗抑郁症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注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8):1818-1827
目的构建逍遥散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究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database@Taiwan、TCMID、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逍遥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CTD、TTD、Pharm GKB、OMIM、Gencards、Drugbank数据库获取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有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Reactome通路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和模块分析。分别采用Bio GPS、Genecards分析通路关键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组织-靶点、亚细胞-靶点网络。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通路关键靶点进行蛋白归属。结果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涉及免疫炎症反应,与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及其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作用机制涉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胰岛素及其受体等调节过程,可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特点及其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查阅近20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治法方药,以及单味中药抗抑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逍遥散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中筛选并检索逍遥散中药物核心成分和靶点;并通过相关数据库检索经前期综合征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得到逍遥散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描绘成分-疾病-靶点图;在STRING平台上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最后利用DAVID网站将药物及疾病之间交集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逍遥散八味中药共筛选出162种成分和2 618个预测靶点,经前期综合征靶点768个;韦恩图得到共同靶点21个;得到43条生物过程,涉及信号转导、RNA聚合酶Ⅱ的转录起始、IκB激酶/核因子κB信号的负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同时筛选得到17条信号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激素调节,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抗抑郁,调节神经递质等途径治疗经前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陈建丽  田俊生  周玉枝  高晓霞  秦雪梅 《中草药》2014,45(14):2100-2105
逍遥散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从神经递质、神经营养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氨基酸、脂质和能量代谢以及炎症因子等方面对逍遥散抗抑郁机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逍遥散抗抑郁的代谢网络调控机制。结果显示逍遥散作用于多个靶点,通过调节体内代谢平衡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百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等在线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构建百合成分数据库;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各成分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以抑郁症为背景从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通过与百合各成分靶点比对获得百合及抑郁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百合抗抑郁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得到百合发挥抗抑郁作用的16个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作用于88个抑郁症相关的靶标。其中百合皂苷可能是其抗抑郁主要活性成分。百合可通过多靶点(STAT3、AKT1、JUN、VEGFA、TNF、APP、MAPK14、ESR1、AR和HSP90AA1等)参与小胶质细胞激活或衰减及雌激素水平的调节发挥抗抑郁作用,其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抑郁关键途径。结论:预测了百合抗抑郁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为百合及其复方抗抑郁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应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来检索黄芪、丹参两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的靶点。并在TTD、OMIM、Drugbank、Digsee等多种数据库查询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基因。同时基于UniProt数据库分析出靶点多对应的基因,并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出黄芪-丹参的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黄芪-丹参治疗DN的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有效成分为85个,有效靶点861个,并因此得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胰岛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并且STAT3、AKT1、PIK3CA、PIK3R1、JAK1、JUN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了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为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益糖康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的科研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查阅近20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治法方药,以及单味中药抗抑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神经递质紊乱、HPA轴亢进、Glu/GABA神经系统失衡及神经可塑性损伤等。文中对近5年来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抗抑郁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交泰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潇  高耀  向欢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7,48(8):1584-1590
目的筛选交泰丸抗抑郁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交泰丸活性成分,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文本挖掘工具(CooLGeN)预测和筛选交泰丸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抑郁作用靶点。借助Gephi软件构建交泰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交泰丸中筛选得到28个活性成分,涉及靶点38个,主要通过参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轴突导向因子从而改善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发育状况;调控MAPK、Wnt以及Erb 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交泰丸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  王科  王凯强  俞科贤 《中草药》2022,53(2):575-589
肝癌是临床肝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近年来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成为防治肝癌的研究热点,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医药低毒性、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通过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仍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注射液的分子机制方面综述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并围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在逍遥散抗抑郁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耀  李肖  周玉枝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4):3453-3460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表型更接近的组学,具有整体性、客观性、灵敏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使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得到迅速的应用和推广。归纳总结代谢组学在逍遥散抗抑郁药理机制、药效标志物筛选、抗抑郁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发现逍遥散可以通过能量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途径的纠偏作用达到治疗效果;氨基酸、糖类等物质可能是抑郁症的诊断标志物或逍遥散抗抑郁的疗效标志物;在充分挖掘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创制抗抑郁中药新药,为经典方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指认逍遥散中君药当归对复方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并筛选其中潜在的抗抑郁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PDA技术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及当归相应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匹配,通过对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全波长紫外光谱图,归属当归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贡献成分进行导向分离,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验证。结果共归属并鉴定出当归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贡献成分5个,分别为阿魏酸松柏醇酯(1)、E-丁烯基苯酞(2)、藁本内酯(3)、Z-丁烯基苯酞(4)、12-异戊烯酰基-14-乙酰基-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5),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能有效保护谷氨酸损伤的SH-SY5Y和PC12细胞。结论 UPLC-PDA导向分离技术可快速、准确指认复方来源于其单味药材的贡献成分。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Z-丁烯基苯酞可能为当归贡献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BDNF/CREB信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BDNF/CREB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结合孤养抑郁模型,逍遥散水煎液30g/kg灌胃给药4周,测定小鼠体重、自主活动及糖水消耗量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抗抑郁效应。ELISA法测定血清BDN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小鼠海马及皮质部位CREB、BDNF 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测定小鼠脑内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30g/kg能提高模型小鼠体重、自主活动及糖水消耗量,并有提高模型动物血清BDNF含量的趋势;逍遥散30g/kg显著增加模型小鼠海马BDNF、CREB mR-NA及皮质BDNF mRNA的表达量,对模型动物海马部位pERK1/2的表达量有提高趋势。结论:逍遥散对CUMS结合孤养的小鼠抑郁模型具有抗抑郁效应,作用机制与干预BDNF/CREB信号途径的关键分子的表达与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寻找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推测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药及中药复方。方法以SARS-CoV-2 3CL水解酶蛋白为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thon脚本实现高通量分子对接,结合"ADME-Lipinski"规则进行再次筛选,以优选活性成分,推测关键中药及复方。基于网络药理学角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推测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结果以SARS-Co V-2原配体为阳性对照,筛选出66个药动学性质良好的天然小分子抑制剂,优选出12味中药单味药,2个中药药对甘草-桑白皮和金银花-连翘,以及桑菊饮、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等12个中药处方作为抗SARS-CoV-2的候选方案。结论基于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SARS-CoV-2 3CL水解酶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及中药,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潜在分子机制,为中药抗击SARS-Co V-2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进行挖掘和整理,梳理郁-热-毒与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关联性。郁-热-毒是影响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郁-热-毒影响肿瘤微环境,尤其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机体炎症微环境。中医药的合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机体的炎症微环境,截断炎与癌的转化,延缓乳腺癌的发展进程。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理脾、清热解毒之功,影响因郁-热-毒引起的乳腺癌患者炎-癌转化。因此,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乳腺癌将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符珊珊  封杰妮  黎祖鸣  陈俊旭  刘添文 《中草药》2023,54(15):4948-4957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的基底膜差异基因之间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预测调控差异基因表达的中药,通过统计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后续中医药开发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胃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通过检索文献获取基底膜相关基因并筛选、分析其在胃癌的表达量及共表达情况,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疾病本体(disease ontology,DO)富集分析。通过GEPIA数据库对差异倍数大的基底膜差异基因进行预后分析,再通过CTD数据库查找对基因有调控作用的化学成分。应用COREMINE数据库查找相关中药,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高频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结果 共筛选出15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根据参考文献筛选出45种化学成分,得到高频中药为茶树根、姜皮、干姜、丹参、人参等;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肺、肝经居多;以补虚药、收涩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胃癌相关基底膜基因及对应的高频中药,为治疗胃癌的中药新药开发及中医药理论的微观挖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进行数据挖掘并探究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8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症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中药处方65首,涉及中药125味,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中药为桂枝(45次)、白芍(45次)。高频药对有桂枝-白芍、桂枝-大枣、白芍-大枣等。主要核心处方为白芍、桂枝、大枣、甘草、生姜、黄芪、当归。结论 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用药规律研究可指导临床应用,但须注意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9.
高耀  吴丹  田俊生  周玉枝  高晓霞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15):3483-349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逍遥散与开心散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生物学意义,探讨其"同病异治"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ID、Batman-TCM、TCM database@Taiwan分别获取逍遥散和开心散的成分和靶点,通过TTD、Pharm Gkb、CTD、Genecard、OMIM、Drug Bank筛选抑郁症相关的蛋白,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通过Cytoscape的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靶点的拓扑属性分析,运用其插件Cluster Viz的MCODE算法进行聚类分析,DAVID通路进行生物过程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两方可能通过INS、AKT1、TP53、IL6、CREB1等关键蛋白,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AMP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Calcium信号通路和胆碱能突触发挥抗抑郁的作用。PIK3CA、BDNF、PIK3R1、NGF蛋白所在的PI3K-Akt、钙离子等信号通路为逍遥散特有的抗抑郁机制;CCND1、PRKACA、GCLM、GCLC蛋白所在的Oxytocin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等通路为开心散特有的抗抑郁机制。结论逍遥散和开心散由于组方差异,在抗抑郁靶点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通过对靶点和通路的分析初步阐明抑郁症"同病异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