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2017年3—10月接受放化疗的永久性肠造口病人96例,按病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8周正念减压疗法。在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使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进行评定。结果 8周正念减压干预后,治疗组病人SIS 总分得分为(53.20±6.47)分,HADS-A得分为(6.71±3.40)分,HADS-D得分为(6.51±3.05)分,Stoma-QOL得分为(49.16±6.97)分;干预完成后3个月,治疗组病人SIS 总分得分为(48.20±5.69)分,HADS-A得分为(6.13±3.45)分,HADS-D得分为(5.58±3.26)分,Stoma-QOL得分为(50.75±6.82)分;两组病人病耻感总分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病人的焦虑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P<0.001);两组病人的抑郁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5,P=0.004);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P<0.001)。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缓解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减轻同步放化疗恶性肿瘤病人心理痛苦时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疗法。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心理状态、心理痛苦方面以及生活质量的状况。结果 心理痛苦方面:心理痛苦评分,干预前、后痛苦评分[观察组:(5.49±1.88)分、(4.11±1.62)分;对照组:(5.36±1.78)分、(4.71±1.24)分],观察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5)。痛苦程度占比,两组均以中度痛苦为主,两组干预后痛苦程度均趋轻变化,但仅观察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组内比较,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后均比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干预后观察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5)。心理健康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活力(VT)、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和精神健康(MH)各维度得分[VT:(79.51±16.42)分、(71.84±20.82)分;RE:(84.72±1...  相似文献   

3.
张瑞芳  牟静 《安徽医药》2019,23(5):991-994
目的 调查分析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住院期间的近亲属心理状况并探讨全程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入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近亲属90例行问卷调查以及心理评定。同时,将该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予以全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近亲属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自身态度情况、对医务人员的态度情况以及SCL-90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0.2±4.1)分、(42.3±4.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3±7.4)分、(60.4±7.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悲伤人数占比为15.56%(7/45),低于对照组的35.56%(16/45),而配合人数占比为6.67%(3/45),高于对照组的24.44%(11/4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医务人员信任人数占比46.67%(21/45),高于对照组的24.44%(11/45),而敌对人数占比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各项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近亲属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近亲属实行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其心理的全面康复,同时提高近亲属的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此心理护理方法对减轻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癌症化疗患者(化疗次数进行第二次及以上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除一般常规护理外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持续时间为28d。第28天观察期结束时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之后,焦虑、抑郁评分为:焦虑(27.01±3.78);抑郁(29.32±6.01);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为:焦虑(33.56±7.35);抑郁(35.27±7.12)。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疲乏、失眠等得到改善。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结合,使患者焦虑、抑郁得到缓解,表明此护理方法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眼带状疱疹患者的心理和护理干预对眼带状疱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对60例在我院治疗的眼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眼带状疱疹组焦虑自评得分(51.34±11.48)分,抑郁自评得分(52.61±10.51)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有眼带状疱疹的病人都具有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结论 眼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患病期间,有焦虑、抑郁的心理症状,护士应该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本人解决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尽量适应患者角色,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眼带状疱疹患者的心理和护理干预对眼带状疱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对60例在我院治疗的眼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眼带状疱疹组焦虑自评得分(51.34±11.48)分,抑郁自评得分(52.61±10.51)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有眼带状疱疹的病人都具有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结论 眼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患病期间,有焦虑、抑郁的心理症状,护士应该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本人解决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尽量适应患者角色,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眼带状疱疹患者的心理和护理干预对眼带状疱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对60例在我院治疗的眼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眼带状疱疹组焦虑自评得分(51.34±11.48)分,抑郁自评得分(52.61±10.51)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有眼带状疱疹的病人都具有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结论 眼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患病期间,有焦虑、抑郁的心理症状,护士应该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本人解决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尽量适应患者角色,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抑郁症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法,对照组病人仅采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措施.心理干预在入院时进行,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20 min,共7 d.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状况进行相关的综合临床疗效评分,不良反应指标评分评价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2±2.1)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0.2±2.1)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0.7±2.9)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中度10例(33.3%)、重度3例(10.0%)、总积分46和总不良反应率43.3%,对照组不良反应中度14例(46.7%)、重度5例(16.7%)、总积分54和总不良反应率63.3%.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保障常规药物对症处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同时能更好地辅助改善病人用药的不良反应,体现医学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梁玲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153-15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护理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1个月随访,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骨折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余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49-650
目的采取心理护理,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均为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住院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措施。在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组护理前的SAS、SDS得分分别为(67.3±4.2)和(53.2±2.8)分,护理后为(45.1±3.2)、(33.0±3.1)分;对照组护理前的SAS、SDS得分分别为(66.9±4.3)、(52.7±3.0)分,护理后为(64.5±3.8)、(48.6±3.8)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SAS、SDS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显著降低,是现今护理模式当中值得提倡的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给予改良的规范化护理干预.采用SF-36生命质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自拟满意度问卷收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统计比较.结果 除社会功能和活力两个维度外,对照组中生理功能(79.82±3.47),心理功能(72.07±4.80),肌体疼痛(68.47±4.92),总体健康(57.47±4.57),情感功能(58.02±3.47),心理护理(48.41±3.82);干预组中生理功能(83.16±2.89),心理功能(78.19±4.45),肌体疼痛(78.53±3.85),总体健康(64.43±4.36),情感功能(62.08±4.28),心理护理(61.22±4.36),干预组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总满意率97.96%,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采用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恢复,有效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并改善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推进了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与分析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对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睡、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及白天思睡评分分别为(1.59±0.28)分、(1.62±0.29)分、(1.59±0.30)分、(1.53±0.12)分、(1.61±0.29)分、(1.72±0.19)分、(1.83±0.39)分、(1.72±0.29)分,观察组分别为(0.98±0.13)分、(1.13±0.65)分、(0.87±0.24)分、(1.12±0.25)分、(0.97±0.10)分、(0.89±0.14)分、(0.92±0.61)分、(1.12±0.59)分,两组治疗后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睡、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及白天思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15.35±1.65)分、(14.80±1.33)分、(14.66±1.70)分、(15.24±1.67)分、(14.37±1.82)分,观察组分别为(18.56±2.12)分、(17.65土1.65)分、(18.60±1.92)分、(17.78土2.54)分、(17.50±1.94)分,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比54.76%,P<0.05);干预组非常满意90.70%、满意6.98%、不满意2.32%,对照组非常满意59.52%、满意26.19%、不满意14.29%,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疼痛评分为(72.17±11.49)、躯体活动评分为(71.41±13.54)、情绪反应评分为(70.89±17.64)、睡眠评分为(78.46±12.10)、精力评分为(72.19±13.86)、人际关系评分为(71.27±10.47)、总生活质量评分为(67.85±5.46),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7.45±8.31)、躯体活动评分为(65.07±11.05)、情绪反应评分为(62.34±15.20)、睡眠评分为(70.42±13.41)、精力评分为(65.46±10.92)、人际关系评分为(64.37±9.89)、总生活质量评分为(60.94±7.21),干预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可控制性细微运动干预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对其生存质量及功能康复的影响,并为这类患者的优质诊疗照护模式积累循证经验.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于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骨折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照护,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可控制性细微运动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在于预前及干预后第3周末的LySholm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活动评分分别为(85.1±10.7)分、(88.1±13.7)分、(88.3±13.2)分、(85.3±9.2)分、(82.1±8.4)分、(78.3±7.5)分、(72.1±10.3)分、(78.9±7.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第3周末,研究组患者的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评分分别为(4.3±0.6)分、(4.4±0.3)分、(11.6±0.4)分、(19.7±0.7)分、(20.6±1.2)分、(8.9±0.5)分、(8.3±0.3)分、(4.3±0.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于股骨骨折患者来说,引入可控制性细微运动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能促进肢体的功能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和探讨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本院会诊的12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对其采用护理干预方式,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方式,观察和比较、分析探讨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健康调查表(SF-36)测试评分中感情职能[(81.6±28.4)分]、社会职能[(86.2±22.4)分]、活力功能[(72.4±2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有关生活质量的其他4个维度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具体的健康教育指导和鼓励以及对患者某种心理辅导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加以利用并且推广且意义深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干预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6.8±9.2)、(47.8±8.1)、(46.2±9.6)、(45.2±11.4)分,对照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6.7±8.9)、(48.1±9.3)、(49.1±8.1)、(45.4±9.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55.1±11.8)、(57.4±7.9)、(55.8±6.2)、(52.8±8.6)分,对照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50.6±9.3)、(52.6±11.3)、(52.3±6.3)、(49.2±7.3)分,两组患者干预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疾病的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济川煎加味联合持续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160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脾肾阳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西沙比利片,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加味济川煎治疗,并进行持续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连续服药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利用PAC-QO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7d,观察组排便费力、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症状积分分别为(0.49±0.37)、(0.34±0.22)、(0.63±0.16)、(0.44±0.13),降低幅度较对照组[(1.43±0.25)、(1.36±0.29)、(1.17±0.53)、(1.09±0.52)]更明显;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63例,总有效率21.2%;观察组痊愈33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9.02,P<0.05);治疗后2年,观察组对便秘的焦虑与关注、生理功能的紊乱、心理障碍、满意度、总体评价等维度的评分依次为(0.98±0.17)、(0.78±0.23)、(0.56±0.11)、(0.62±0.24)、(0.95±0.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8±1.01)、(1.04±0.68)、(1.13±0.31)、(1.87±1.12)、(1.17±0.73)],生活质量更具优势(均P< 0.05).结论 济川煎加味联合全程持续规范化健康教育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持续确切,大便畅而不泻,泻下而不伤正,标本兼治,排便功能和心理情绪改善明显,复发率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中心胸外科收治的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相同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则加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各时点相关临床指标、心理症状、相关临床指标、认知、情绪障碍与家属满意度.结果 手术开始时,实验组心率[(93.88±15.12)次/min]与收缩压[(112.09± 12.35)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强迫、恐惧与躯体化评分[(1.30±0.37)、(1.39±0.44)、(1.53±0.46)、(1.67±0.53)、(1.50±0.44)]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8.12±2.45)d]、辅助呼吸时间[(8.32±2.80)h]与情绪障碍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的临床辅助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1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以心理护理、康复锻炼与饮食干预为主的家庭康复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期间心理情绪、生活质量与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实施后SDS评分与SA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11±4.06) vs.(46.56±5.67),(41.34±4.12) vs.(47.86±5.60)];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9.41±5.89),(61.76±5.78),(78.24±7.35),(57.69±5.37),(66.08±6.27),(50.83±5.14),(56.55±5.27),(67.57±6.17)]组间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15±5.73),(54.89±5.67),(70.33±7.61),(53.76±5.85),(60.79±6.08),(45.69±4.06),(50.23±5.37),(62.38±6.24)];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的临床辅助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130例肝癌并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与睡眠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4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4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为(58.26±8.35)、心理功能为(77.67±8.77)、社会功能为(75.34±8.07)、生活质量总分为(76.36±9.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5±8.20)、(70.07±8.31)、(68.33±8.27)、(70.02±9.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睡眠效率为(1.16±0.50)、睡眠时间为(1.22±0.62)、睡眠质量为(1.85±0.83)、总分为(10.48±2.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9±0.58)、(0.89±0.46)、(1.47±0.77)、(7.94±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