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青瓷形态美感的追求往往体现外观形式与文化内涵两个方面。青瓷创作者的艺术理念、对青瓷形态语言的理解深度都影响着青瓷人的艺术创作。优秀的青瓷作品往往具有完美的青瓷形态语言,能将现代青瓷艺术的审美理念、生活追求与传统的龙泉青瓷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以崭新的青瓷语言艺术将工艺传统完美融合,创造出全新的青瓷作品,让龙泉青瓷成为有趣、有文化艺术韵味的生活艺术。让人获得美感需求、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自1986年从事刻瓷艺术创作以来,得到了当代中国刻瓷艺术大师马林、张明文、罗晓东等大家的亲传指点,1987年创立黑白肖像刻法,填补了只在白色瓷器上作画的空白,在继承了传统刻瓷艺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广泛涉猎、潜心研究刻瓷文化,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再生和发展。形成了自己黑白肖像独特的刻瓷艺术风格,1989年聂强先生与另外三位刻瓷艺术家张明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雷菲力热爱大自然,学习了英国水彩画和诗歌,之后又认真地学习中国画,长期扎根于景德镇这个古老的瓷都,将英国水彩和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板绘画相融合,通过对材质的驾驭,以心灵体察大自然的脉搏及"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跨越了艺术门类,颠覆了画种概念,使东西方两种绘画的表现手法交互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创造了风格独特的现代雷式青花瓷板绘,成为特立独行的艺术大侠。  相似文献   

4.
艺术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瓷花艺术创作是在德化瓷堆耀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无数的瓷工艺人的传承而日臻成熟完善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只有把瓷花艺术创作的根深深地扎入到传统文化之中,博采众长,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内涵,才能使瓷花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才能使瓷花创作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侯学雯 《陶瓷研究》2022,(2):101-103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美术风起云涌,其艺术风格与思潮对陶瓷艺术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的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陶瓷界发生了影响世界陶瓷发展的“奥蒂斯革命”,此后的西方陶瓷受抽象表现主义与行为画派的影响,以放任、自由的形式展示艺术家的情感理念,此观念完全摒弃了传统形式的制瓷方法与陶瓷审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陶艺”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大量涌入我国,中国的“现代陶艺”与西方“现代陶艺”在现当代艺术的直接影响下,其艺术理念一脉相承,但在艺术内涵与文化等方面却又迥然不同。中国的陶瓷艺术在向着现代陶艺迈进的四十余载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创作特征。本文将以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新风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6.
高雅 《佛山陶瓷》2012,(2):55-57,65
陶与瓷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的衍变,从原始时期陶的出现,到介于陶与瓷之间的鸵器,再到原始瓷,直至烧制出完全瓷化的瓷器;从早期的简单实用、造型淳朴的传统陶瓷,到当今表现奇特、形态各异的现代陶艺,即使经历千年,传统陶瓷所散发的艺术魅力仍触动着当代陶艺家的艺术感知,影响着当代陶艺家们的艺术创作。如何平衡中国深厚的传统陶瓷文化与深受西方影响的现代陶艺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陶艺家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演变在凸显着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受到域外文化的影响;是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与创新,才在全球化语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因此,积极推动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走出去"和海外陶瓷文化艺术的"引进来",才是未来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壶自诞生以来,便以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不断开拓发展,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在不失中国传统本色的基础上将各种艺术形式贯通一体,发展至今早已超出了日常实用器的范畴,体现了无与伦比的工艺传承,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情怀和思想,实乃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以紫砂壶"荆竹迎春"为例,浅谈其创作理念和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瓷器的花卉装饰纹样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出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和相互影响的时代特征。中国外销瓷的花卉装饰纹样在深入欧洲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一方面影响了整个欧洲,引发了新的审美艺术风潮,另一方面,中国的花卉装饰纹样艺术形式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西方逐渐将自己的文化观念融入到中国外销瓷的设计和制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在儒家思想的引导下,以强调"浓墨淡彩"的婉约派风格而闻名于世。陶瓷作为中国的一个特殊地理名片,从古至今不仅是众多文人雅客最热衷和偏好的艺术品,而且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这两种明显带有"中国风"元素的艺术创作形式融合在一起并非是当代艺术表现的创新,在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中早就被广泛利用了,为了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艺术追求,其设计与布局如何体现出和谐的艺术美感则是现代艺术家最为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图腾,在诸多传统艺术创作中均有呈现.《龙畅》一壶将龙的形态融入至壶的造型结构当中,塑造出龙的威武神气,体现出相关紫砂壶工艺的独特性.基于中国"龙文化"的特征,分为艺术与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较为全面地揭示作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利商利民、开放海禁政策。瓷匠根据帝王喜好和商人需求大量烧造定制陶瓷,欧洲人崇尚奢华,为刺激海外消费,增加对外出口瓷。纹章瓷是由欧洲商人提供题材或器型依据,在一定工期内完成烧制的。五彩纹章瓷的装饰图案是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特点又融合了典雅欧洲风格,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实证。  相似文献   

13.
建筑装饰是建筑物外表特征以及建设者内在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寄托,同时也是对建筑风格以及人文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载体作用。通过将中国本土建筑风格的平面设计布局与西方巴洛克式建筑立体设计风格结合而成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以及中华民族装饰形态与西方外来装饰形态组合的融合体。本文首先对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衍生根源进行分类介绍,对哈尔滨巴洛克建筑装饰的构成进行细节剖析,最后对巴洛克建筑整体所呈现的艺术美感进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英国人雷菲力热爱大自然,学习了英国水彩画和诗歌,之后又认真地学习中国画,长期扎根于景德镇这个古老的瓷都,将英国水彩和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板绘画相融合,通过对材质的驾驭,以心灵体察大自然的脉搏及“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跨越了艺术门类,颠覆了画种概念,使东西方两种绘画的表现手法交互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创造了风格独特的现代雷式青花瓷板绘,成为特立独行的艺术大侠。  相似文献   

15.
正瓷器向来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经典工艺,而国际陶瓷行业却是由欧美品牌独领风骚,中国瓷器反而处于衰微态势。法蓝瓷不甘于中国瓷艺式微现状。打破了中国传统瓷器形、色、质3方面的局限,用中国技艺打造出符合西方人审美的瓷器。于形,法蓝瓷率先研发出"倒角脱模"法,以软模取代石膏硬模,并于上世纪开始使用3D技术打印模型,活化瓷器设计形式:于色,采用高难度的"釉下彩"工艺,保留瓷器的色彩,传承千年而不褪  相似文献   

16.
自然、文化为紫砂壶艺术创作提供了诸多灵感,展现了中国审美的特质。"花开富贵"是中国传统吉祥图画,此件紫砂壶作品从还原自然之美入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认知与文化认知,以文化寓意烘托外在表现,在自然、文化与紫砂壶工艺的交融中彰显作品艺术个性,传达美好的艺术、生活愿想。  相似文献   

17.
俞暄 《中国陶瓷》2006,42(7):49-51
通过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过程的时态考察,剖析中国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渊源,廓清现代雕塑与现代陶艺的关系,分析西方现代陶艺理论对中国本土艺术的影响,进而讨论中国现代陶艺在艺术创作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艺术继承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烙印。在紫砂壶的历史上,紫砂壶与书画的关系可以说十分紧密,很多优秀的紫砂壶作品其实就是中国书画文化的向外延伸,紫砂易塑承情,将这种延伸转化为了自己的创作优势。例如在传统文化中,由于时代认知等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就有着非常多的美妙想象,从中亦诞生了文学、书法、绘画等等诸多的艺术创作,作品"映月壶"即是借用了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与竹相结合,诞生出美好的艺术形象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的发展变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物质与精神的形象反映。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以当代文化视角与传统渊源相接的呈现方式,对中国陶艺的传统语言进行更深入的拓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使中国陶瓷艺术呈现出穿越东西方艺术的当代面貌。  相似文献   

20.
《陶瓷》2019,(12)
天津"瓷房子"素有"中国古瓷博物馆"之美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以天津"瓷房子"为例,基于城市旅游文化视角下,深入分析古瓷器艺术与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笔者首先论述了瓷房子在城市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分析瓷房子与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融合发展的建议,重点探讨了陶瓷类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