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1年 3~ 6月份本场发生了以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呕吐、腹泻、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为特征的疫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神经性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3月 ,本场饲养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开始发病和出现死亡 ,并持续到 6月份。据统计 ,3~ 6月份本场母猪共产仔猪 82窝 ,其中 11窝发病 ,哺乳仔猪死亡率为 12 .1% ,断奶仔猪死亡率为 17.3 %。仔猪发病期间 ,本场采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结果均无明显疗效。2 临床症状本病最早发生的病例为仔猪出生后就出现症状 ,病初仔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活…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贵阳市乌当区30头腹泻病猪进行了调查,认为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期间均可发病。猪感染后24小时后表现抑郁、厌食、不愿活动。以腹泻为主要特征,有时发生呕吐。粪便粘稠或呈灰白色的水样便,经3~7天后,由于脱水严重,体重可减轻30%,患猪死亡率为3%~8%。10~20日龄的仔猪症状较轻,4~8周龄的猪,特别是断奶猪症状较重,死亡率亦较高。通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PAGE)、电镜观察检查仔猪白痢粪便,分别发现了特征性轮状病毒基因组条带和病毒粒子,证实轮状病毒是导致贵州省仔猪发生急性腹泻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8月初 ,杭州市郊区某规模化养猪场断奶仔猪发生以高热、便秘、全身发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突然 ,病程发展迅速 ,发病率约 80 % ,死亡率达 2 4%。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流感病毒与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 (PRRSV)混合感染 ,后期又继发感染猪巴氏杆菌。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猪场共存栏猪 40 0 0多头 ,发生疫情后母猪首先发病 ,发病率达 60 % ,但很少死亡 ,以后迅速蔓延至仔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持续高热 ,体温达 41~ 42℃ ;皮肤及眼结膜潮红 ,眼睑肿胀 ,流浆液…  相似文献   

4.
1998年9月,广西某规模化猪场有8窝断奶仔猪相继发病,前后死亡60多头,经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水肿病。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控制了疫情。1 发病情况1998年9月初,该场断奶1周左右的仔猪发病,主要症状为拉白色和淡黄色稀粪,大部分病猪眼睑水肿,体温一般为38.0~39.5℃,个别的为40.5℃。病程短的数小时内死亡,部分病程为1~2d,个别猪出现神经症状。该场兽医对发病猪用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2 病理变化病死猪皮下有胶冻样渗出物,整个肠粘膜明显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永川和宜宾地区60日龄内的哺乳小水牛,散发一种以拉白粪或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当地群众称为“犊白痢”。用粪便镜检证实为犊牛新蛔虫病,1980年以来我们用病牛粪镜检101例,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资料 发生地区处于四川中南部丘陵地带,雨量充沛,水牛以青草或干稻草为主要饲料,多以圈养为主。圈舍内常有粪尿蓄积。本病无季节性,不分公母均可罹病,发病犊牛最小者16日龄,最大者56日龄。其中20日龄内发病7头,占发病犊牛的6.93%;20~30日龄发病40头,占39.6%;30~40日龄发病35头,占34.6%;40~50日龄发病16头,占15.8%;50~56日龄发病3头,占3%。在发病犊牛中20~40日  相似文献   

6.
1983年,我们在禽病调查中,发现不少地区的7~10日龄雏鸡经Ⅱ系鸡新城疫弱毒疫苗滴鼻或F系疫苗饮水免疫后4~10天,大批发病死亡。从4个发病鸡场和专业户,采集了86份材料,经病理解剖、切片、细菌学检查,双相血清测HI抗体,分离病毒和毒力测定,确诊为鸡新城疫病。 (一)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 7~10日龄雏鸡Ⅱ系或F系疫苗免疫后,一般4~10天发生新城疫病,最早在免疫后1天,最晚80天,死亡率约50~90%。病初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气喘,气急,有罗音,时时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8月 ,江西省大范围发生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 (PRRS) ,继而在断奶仔猪群中发生一种以发热和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经过 1年多的研究探索 ,初步认为本病由猪圆环病毒 (porcinecircovirus ,PCV)感染所致。1 发病情况本病主要发生于PRRS流行严重的猪场 ,往往在采用PRRS疫苗控制了PRRS的病情后开始发生本病。断奶仔猪在保育饲养阶段 ,于网上通栏饲养发病更为严重 ,发病率达 30 %~ 6 0 % ,死亡率达10 %~ 2 0 % ,甚至更高 ;而在传统分隔式栏舍中饲养 ,发病率为 5 %~ 10 % ,死亡率为 3%~ 8%。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年龄…  相似文献   

8.
早期断奶应激(EWS)对仔猪的生长、体重、行为和发病率均产生较大影响,给养猪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试验分为2组进行观察,Ⅰ组为28日龄断奶仔猪98头,Ⅱ组为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断奶后第1d,平均每头日增重分别为10和30g;第10d分别为113和128g;第20d分别为422和477g。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昼夜行为发生改变,兴奋、追逐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断奶前1d,平均休息时间占70.84%,活动时间占20.83%,采食时间占8.33%;断奶后第1d分别为25.00%,62.58%和12.50%;断奶后第5d分别为50.00%,39.58%和10.42%;断奶后第10d逐渐趋于正常。早期断奶后使仔猪应激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平均总发病率为73.19%,死亡率为8.25%。其中腹泻发病率为49.48%,死亡率为5.12%;水肿的发病率为2.58%,死亡率为2.58%;咬尾咬耳综合征和僵猪综合征发病率分别为17.53%和3.60%,死亡率为0~0.5%。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4月 2日 ,甘肃省永靖县三塬镇某养猪户的 6 0日龄仔猪发生了一种以剧烈腹泻、呕吐、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疫病 ,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急性猪瘟。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3月 16日 ,该养猪户从临夏县土桥镇集贸市场买回 4 5日龄断奶仔猪 35头 ,全部佩带耳标 ,表明已接种过疫苗 ,但具体免疫情况不详。 3月31日 ,有 2头仔猪发病 ;4月 2日应畜主要求 ,对 33头仔猪注射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疫苗 ,当日下午又有 2头仔猪出现废食、剧烈腹泻等症状 ,因误认为疫苗反应 ,紧急注射强力解毒敏 ,翌日发病的 4头仔猪全部死亡。从 4…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月李楼东村张某的鸡群先后发生了几起鸡病,其临床特征和剖检变化与鸡传染性鼻炎相似。 (一)发病情况 1990年7月中旬我校一教工饲养的15只2月龄郑州红鸡突然全部发病;8月中旬,另一人饲养的60只50日龄的美国罗曼鸡也全部发病;10月上旬李楼东村农户饲养80只2月龄来航鸡中有30只发病。据了解,近两年来周口地区的养鸡场和专业户及其他一些地、县养鸡场和专业户的鸡也有此病发生。其症状基本一致。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差很大,最轻者只有鼻孔流出稀薄清液,并无其他症状。一般为鼻、窦腔发炎,先流清液以后转为浓厚粘液,眼脸与面部水肿和眼结膜炎,使眼球陷入四周肿胀的眶内,公鸡肉髯水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附设兽医院从1964年春季至1978年10月底共接受肠阻塞病牛172头。现初步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4~6月份最多,87例,占50.6%;7~8月份最少,7例,占4.1%;1~3月份29例,占16.9%;9~12月份49例,占28.5%。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目前对牛流行热病尚无特效药物,笔者使用针刺尾段督脉和八字、交趾穴治疗62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负责业务的三个大队29个生产队有278头牛,1983年7月15日至8月29日,分别在三个大队9个生产队共发生牛流行热病62头,发病率为22.3%。发病对象为6月龄~13岁黄牛,尤以2~7岁多发(49头,占总发病牛的79%)。症状较轻者(尚未瘫痪)44头,占总发病71%;重者(瘫痪)18头,占总发病的29%。水牛未见发病。 (二)临床症状 一般是突然发病,体温40℃以上,最高可达41.7℃,稽留1~2天。患牛精神倦怠,被毛逆立,肌肉有时颤抖,流泪、涕及口涎,体端发凉,皮温不均,鼻镜及躯体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沛县阎集乡养猪场于 2 0 0 1年 8月发生一起以育肥猪为主的流行性猪病。该病发病突然 ,死亡较快 ,2~ 3d后蔓延至整个猪场。表现为突然不食 ,体温 41.0℃~ 42 .5℃ ,结膜潮红 ,流泪 ,有浆性鼻液 ,呼吸困难 ,腹下、肢端、耳等处皮肤出现弥漫性紫斑。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和动物接种试验 ,确诊为猪链球菌病。由于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1个月后该病得到完全控制。1 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育肥猪 2 80头 ,其中 2 5~ 40kg的 76头 ,40~60kg的 10 2头 ,60kg以上的 82头。所有猪均经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联疫…  相似文献   

14.
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等在纽约奶牛中首次发现后,现已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自1980年我国已明确肯定有本病的存在。笔者就包头地区犊牛急性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作如下报告:(一)发病特点1990年包头市合作奶牛场4个分场均发生新生犊牛因拉血死亡,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西滩奶牛分场。该场入冬前后所产的31头牛犊在出生后3~15天内全部因拉稀、拉血死亡。1991年1~5月又产牛犊94头,死亡于拉稀、拉血的有93头;而6~10月期间生产的60头犊牛均成活;但近11月天气转凉后新生的17头牛犊又有14头拉稀,其中3头出现血便,死亡1头。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本病主要发病在新生牛犊群,在育成牛群和成年母牛群不见发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时节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发病牛犊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16.
张健 《中国兽医科学》2001,31(11):37-37
20 0 1年 4— 5月 ,郑州郊区某猪场发生以初生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神经症状和高致死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伪狂犬病。1 发病情况自 2 0 0 1年 3月开始 ,该猪场出现妊娠母猪产死胎现象。随后 ,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及干尸化胎的数量逐渐增多 ,初生仔猪也开始发病、死亡。 4— 5月份的发病统计资料显示 ,15日龄内发病仔猪几乎全部死亡 ,断奶仔猪的死亡率为 10 .0 %—2 0 .0 %。截止送检时尚有 3 6头仔猪发病 ,其中 3 0头在 1周内死亡 ,病死率达 83 .3 %。曾用磺胺类药物和其他抗生…  相似文献   

17.
活菌制剂─—调痢生治疗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在3~30日龄的仔猪发病较多,特征为排黄色、灰白色稀便,发病率为68.2%,患猪生长发育不良,与同窝健猪比较,双月龄断奶时体重为健猪的60%,上圈后生长缓慢,肥育效果差。现用治疗药方大多具有抗菌作用,由于盲...  相似文献   

18.
长春市西郊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90头,其中成年母牛170头。从1987年1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共产犊牛98头,其中45头母犊牛留场培育。52头公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全部出售。从3月初开始,母犊牛陆续发生腹泻,5月份达到高峰,45头犊牛中除1~2月份所产的8头和4月份产的1头出生后立即转移他地而末发病外,其余36头先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11头,死亡效达30.6%。吃初乳不足的犊牛多在3~6日龄发病,而且病势急,死亡快,死亡率高。20日龄以上的犊牛和成年牛未发病。  相似文献   

19.
(一)流行情况 1986年6月某自然保护区的1只病危大熊猫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主要症状是拉血,治疗无效死亡。自此以后,每年春末夏初和初秋都流行拉血病,每批发病率占全园大熊猫总头数的30%~90%,至1986年5月已发病29头次,死亡8头。症状轻的一般能治愈,拉血严重的治愈率很低,幼龄熊猫死亡率100%。整个病程为3~4天至1周多不等。春季发过病的熊猫,秋季仍可发病。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某奶牛场,在1990年1~4月份出生的犊牛中有91头在出生后3日内发生腹泻,用常规方法治疗,其死亡率为45.05%;7~10月份出生的犊牛中有87头发生腹泻,用氟哌酸胶囊配合口服补液盐治疗,使其死亡率降至4.6%。临床症状 一般在胎粪排出后1~6小时开始排出黄色水样粪便,少数病例胎粪稀软甚至呈水样排泻物,每天8~10次左右。发病初期,食欲不振,没精神,随着腹泻加剧,迅速发生组织脱水,呈现眼窝下陷,卧多立少,闭目耷耳,腹部隐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