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本厂试验工作中研究了碳铵与普钙不同配比、原料水份含量对肥效的影响;碳铵与普钙混肥在储运中的肥效变化情况;碳铵与普钙混合后七十二小时内肥效变化规律;碳铵与普钙和尿素混合制氮磷混合肥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氮磷肥料配合施用比氮磷肥料单独施用的效果总和要大,这就是所谓的氮磷配合施用的连应效应。将碳铵与普钙混合施用,也证实了这种作用。但由于碳铵与普钙掺和后,碳铵分解速度加快,所以目前不能生产这种混合肥料,只能施用前临时混合。另外,碳铵容易分解和结块,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施肥操作困难。为了防止结块和减少分解损失,上海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作了很多工作,收到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刘守清 《中氮肥》1992,(5):71-74
氯磷铵复(混)肥是以氯化铵为主体原料与磷—铵、普钙、尿素、硝酸铵等原料经配料、混合、挤压、干燥、筛分等操作手续,制成的淡灰色柱式颗粒肥料。加入钾肥氯化钾或硫酸钾就可以生产氯磷钾复(混)合肥料。  相似文献   

4.
氮、磷肥料配合施用比氮、磷肥料单独施用的效果总和要大,这就是所谓的氮、磷配合施用的连应效应。人们将碳铵与普钙混合施用,确也证实了这种作用。但由于碳铵与普钙掺和后,碳铵分解速度加快,所以目前不能生产这种混合肥料,只能是施用前临时混合。另外,碳铵容易分解和结块,前者造成极大的浪费,后者影响施肥操作。为了防止结块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利用碳酸氢铵(简称碳铵)代替气态氨与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反应生成铵化普钙的生产流程。对原料(碳铵和普钙)的质量、混合比例、含水量、粉碎程度和混合方式等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铵化过程的反应机理。由实验证明,在100份重的普钙中,加入24份重的碳铵,生成的产品(含氮约4%),在生产过程和长期敝口放置中,不会引起氮的损失,加入更多的碳铵会引起氮的明显损失。有效磷的损失程度与普钙质量有关,100份含有效P_2O_5为20%的普钙中加入的碳铵量超过24份(即产品含氮4%以上)、100份含有效P_2O_5为17.34%的普钙中加入的碳铵量超过16份(即产品含氮2.5%以上),有效磷会明显地退化为难溶磷。原料的含水量不影响产品中氮的稳定性,碳铵和普钙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混合时使物料温度下降,生产过程中物料保持疏松状态,不会粘结成块,便于机械化操作,为大规模推广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产品质量可以和国外氨化普钙相比较。本法为改造碳铵的不稳定性及改造单一肥料普钙成为氮磷复合肥料,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艺路线。实验结果为农村混合施用普钙和碳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普钙车间生产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肥料产品乃是摆在矿质肥料工业面前的决定方向的任务之一。早期研究了在普钙车间原有设备的基础上,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物加进硫酸钾分解磷矿粉生产磷钾复合肥的条件和可能性,实验研究的肯定结果允许进行磷钾复合肥生产过程的工业性试验。并在磷酸盐工厂普钙车间的第一条生产线的设备上用化成室生产了磷钾复合肥。  相似文献   

7.
当前,多元素颗粒混合肥料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化肥工业的方向。以枸溶性钙镁磷肥或水溶性普钙搭配尿素(或其它氮素)和氯化钾制造颗粒混合肥料,是目前颗粒混肥生产中的两条工艺路线。用粉状钙镁磷肥为原料生产颗粒混合肥料是否会降低磷的肥效。这条工艺路线是否可行,根据我厂的情况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碳铵和磷肥的合理施用,化学工业部根据我县土壤普查情况,于1980年春提出氮磷混合肥料的试制生产和农田试验研究方案。根据试验研究方案要求,栾城县农业技术站承担了农田肥效试验项目,栾城县化肥厂承担了氮磷混合肥料的试制和生产,西北大学化学系承担试验研究工作。经过试验研究,取得初步成果。肥效试验是在十一个公社、十四个单位布点试验,共涉及五种土壤和玉米、谷子、小麦三种作物,试验面积650亩。通过试验说明,氮磷混合肥料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现将氮磷混合肥料田间试验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该厂利用3×10~4t/a全料浆法制磷铵、尿素系高浓度混粒肥的装置,改产普钙—尿素系低浓度混粒肥的开发试验工作;并生产出了合格的普钙—尿素系复混粒肥。文章对全料浆法制磷铵—尿素系复混粒肥的化工试车;普钙—尿素系复混粒肥的试生产作了叙述。该装置具有工艺布局紧凑,物料流动线路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许多用户简单地将碳铵和普钙混合施用,并普遍反映比施单一肥料肥效显著。为了证实其利弊关系,以利于寻求合理施用碳铵和普钙的方法,我们对碳铵和普钙的混合及其肥效进行了试验。一、原料部分 1.碳酸氢铵分别使用含N17.40%,H_2O 1.86%;N 17.14%,H_2O 3.33%;N  相似文献   

11.
《大氮肥》1994,(3)
复(混)合肥料复(混)合肥料是指氮、磷、钾作物3大营养要素中含有两种以上可标明含量的化肥品种。多种营养元素在化学肥料产品中分布比较均匀,且通过不同程度的化工过程加工制成的产品称为复合肥料;仅经过简单的机械混合过程制得的产品称为混合肥料,固体复(混)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试验证明,在等价施肥和等养分量施肥的条件下,尿素-普钙系复混肥料比碳铵、普钙临时掺和肥料有较好的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 在近十年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和施用高浓复(混)合肥料迅速发展,约占化肥生产总量的7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我国复合肥料, 1983年(磷铵)的产量0.77万吨P_2O_5,仅占磷肥总产量的0.29%。用基础肥料直接施用不可能完全满足各种作物的需要,因此发达国家尤其如美国,在靠近磷矿产地集中生产基础肥料,并且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施肥已日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他们对化肥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能得到含有多种养分的复合肥料。以普钙、碳铵为原料生产的碳铵化普钙,它克服了碳铵易分解,普钙易吸潮结块的缺点。同时,又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在碳铵化普钙的基础上,加入其它微量元素肥料,即可制得含氮、磷、钾、微量元素复合肥料。我们从1982年初开始进行颗粒碳铵化普钙的研制工作。並对原普钙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使之形成了年产两万吨颗粒碳铵化普钙的生产能力。1982年我们生产了6000多吨颗粒碳铵化普钙。生产实践证明,颗粒碳铵化普钙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省、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作物,按一定比例配合施用氮肥和磷肥,其增产效果要大于单独施用氮肥和磷肥的效果的总和。碳铵和普钙是我国当前的主要肥种。前者易分解结块,后者易粘成硬块,作为单一肥料均有施用不便,利用率很低的缺点。我们的试验正是为了克服它们各自的缺陷而进行的,并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基于对国内外曾有人将碳铵和普钙掺混成混肥,都以加速分解和有效磷退化而告终的分析,我们采用干普钙与碳铵混合的工艺路线进行了扩大试验。结果表明:不仅不加速分解,反而明显在抑制了分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AZF工艺生产复合肥的生产成本,采用氯化钾来代替硫酸钾生产硫基复合肥,对硫酸氢钾反应嫁接AZF工艺进行了中试规模的试验,验证低水含量的混酸料浆输送、管式反应器氨化以及氨化后料浆黏结成粒的性能,同时对该工艺嫁接后的水热平衡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氢钾与中浓度磷酸混合后的混酸水含量一般为28%,温度一般为90~100℃;造粒过程中管式反应器的氮磷比一般为0.22或0.47;嫁接后工艺的液固比为0.285左右,经干燥机分流20%~40%的液相量后,造粒机内的液固比可以降至较佳造粒液固比。对生产装置进行水平衡与热平衡分析表明,经嫁接技改后的AZF工艺产能不降低,造粒性能良好,无需增加热风炉干燥能力,但需新增干燥机管式反应器。原装置经技改后能达到用氯化钾生产合格硫基复合肥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二次加工是采用尿素和普钙为原料对尿素和普钙的配比、普钙的中和和造粒、干燥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模型装置上完成了评价试验。造粒装置为转鼓型,干燥机采用回转式。所得产品规格为13-13-0和7.5-15-0两种。产品为颗粒状。采用尿素-普钙系粒状混合肥料和粉状掺合肥料在临潼(土娄)土上,对玉米和小麦两种作物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定位田间试验。小麦施用  相似文献   

18.
我厂与化工部化肥工业研究所合作,设计安装了一套以尿素、普钙、碳铵为原料,经破碎、计量、混合、造粒、干燥、筛分、包装等工序制得的含氮、磷总成份为20%的颗粒状复  相似文献   

19.
黄腐酸复合肥推广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标 《腐植酸》2000,(2):34-35
黄腐酸复合肥是国内外肥料工业研究的新成果,它已站在肥料生产发展的前沿,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服务,是肥料发展的方向。黄腐酸复合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国家科委定为“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河南省科委重点推广项目和“星火计划”项目。为了使黄腐酸复合肥这一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就黄腐酸及其复合肥的推广应用效果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各种规格,各种型号的复(混)合肥料已成为化工战线的紧迫任务。本文介绍了以农用氯化铵为氮素原料所生产的氯磷铵复合肥,关于氯离子对复(混)肥品质的影响。氯离子对作物吸收NPK养分的影响,以及含氯复(混)肥的施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