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然而这一备受新闻工作者推崇并奉为职业理念的原则自产生起就一直备受质疑。本文从新闻客观性的起源、质疑、发展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证,证明客观性的价值及其作为一种新闻理念和手法而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闻采访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决定新闻报道水平以及新闻媒体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与理念。对此,本文以柴静在《看见》栏目中的报道实践为例,在简要概述新闻采访客观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要点,以期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精确新闻理论认为应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电视"精确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可能性,以及要在报道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世纪来,新闻报道的体裁、方式变化很大,客观性理念和报道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许多西方学者都发现,客观性理念指导下的新闻报道并不客观,于是有些学者接着论证了新闻不可能客观。新闻不必客观等等观点。但是,不管新闻客观性怎样受到怀疑,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现在依然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一种原则,因而被称为“一个不会死的上帝”(a god that won't die)。  相似文献   

6.
叶平 《新闻世界》2010,(8):108-109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也是主要的新闻专业理念。然而在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中,这一理念没有得到相应的尊崇,造成了众多媒体的越位或错位现象,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对话转向中,第二人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在报道前、报道中、报道后都有使用,在社交媒体推送中使用也在增多。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八家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标题进行分析,发现第二人称除了对话一般读者拉近距离吸引受众参与外,还可以与热点新闻人物或群体对话,带有公开表扬或批评的意味,在同理心、支持性心理氛围等对话特征方面体现明显。本文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第二人称使用的分析,探讨交互理念和技术背景下对话在新闻中实践中的体现,有助于认识用户导向趋势中新闻客观性操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夏  张静 《新闻世界》2010,(8):242-243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媒介的价值取向之一,但在实践中新闻因为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偏见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以坚持客观性。本文从《权力的媒介》一书出发,对客观性"进行解读,探讨新闻报道难守客观性的原因及坚守客观性理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黄佩 《报刊之友》2014,(2):119-120
《维系民主》一书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北美传媒境况,从新闻制度与北美民主政治制度、新闻实践与利益集团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来分析与评价新闻客观性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书中多次或明显或暗示性地提到了科技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本文将以科技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科技在新闻客观性的起源和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维系民主》一书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北美传媒境况,从新闻制度与北美民主政治制度、新闻实践与利益集团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来分析与评价新闻客观性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书中多次或明显或暗示性地提到了科技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本文将以科技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科技在新闻客观性的起源和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艳 《报刊之友》2014,(9):143-144
新闻的客观性一般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与生俱来的属性、客观报道以及职业理念。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商业化趋势日渐明显,使得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真相,有违新闻客观性的种种行为。本文通过厘清新闻客观性的概念,试图为媒介环境的净化和新闻工作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具有产业性和事业性二重性的产业化媒体,一定程度上受这两重性的影响,近年来,该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本文将从产业化和事业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减少产业化媒体对新闻的客观性的影响,增强报道的真实客观性。一、首先对产业化媒体的二重性,即,产业性和事业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闻学的视角审视科技论文,进而从论文写作的语言、人称、修辞等方面对科技论文的新闻特性——客观性、准确性进行了论述。客观性、准确性是科技论文的特性,是编辑论文时的基本出发点,能够解释写作或编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受众,传播与需求的关系,一直是新闻工作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欲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闻学的视角审视科技论文,进而从论文写作的语言、人称、修辞等方面对科技论丈的新闻特性--客观性、准确性进行了论述.客观性、准确性是科技论文的特性,是编辑论文时的基本出发点,能够解释写作或编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2):109-110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冲突、消解与重构的关系。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原理分别是国际政治学和新闻学两个学科领域里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这个两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与内涵界定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将深入论述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前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如何实现对后者的消解;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出发,探索未来中国媒体如何重构自身的新闻客观性原则,以寻求突破文明冲突论隔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新闻行业有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真实的要求和客观性理念,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准则之一。但是,在将真实和客观性理念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的时候,新闻从业人员可能会对灾难事件或当事人的不幸麻木不仁,只考虑是否其具有新闻价值。在这里,需要引出职业伦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三中全会以来,文汇报进行新闻改革。抓了四个问题。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本源是什么?这是针对“四害”横行时新闻的“假、大、空、长、套”提出来的。二,新闻要不要有“共同兴趣”?解决这个问题,是为了使记者从读者普遍关心的事物中开拓新闻题材。三,如何正确理解新闻的指导性?主要从报纸的任务和新闻的社会职能两个方面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使记者认识新闻的指导作用是通过事实来吸引,感染读者的。四,新闻如何做到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生活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努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价值问题,近年来新闻界已有不少论述,这里,笔者仍从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这个立场出发,提出一个“层次性”问题,和新闻界同行们共同商讨。新闻工作者在采编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甲事实是新闻事实,乙事实不是新闻事实,所以,甲事实能成为新闻,乙事实不能成为新闻。理由何在呢?就在于甲事实本身具有足以构成新闻的某种素质,而乙事实却没有。这就是说,从新闻这个范畴来看,甲事实有区别于乙事实的特质,这个特质就是新闻价值。人们归纳的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象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等,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