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试验制剂依折麦布片与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设计,共入组健康男性受试者24人,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片10 mg。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给药后血浆中依折麦布及活性代谢产物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浓度。使用DAS Ver2.1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依折麦布Cmax分别为(4.5±2.3)、(4.0±2.1)ng/mL,tmax分别为(5.7±3.9)、(6.2±7.0)h,t1/2为(16.0±10.0)、(14.9±5.4) h,AUC0-t分别为(64.2±30.1)、(61.6±30.5) ng•h•mL-1,AUC0-∞分别为(71.2±35.8)、(67.3±31.8) ng•h•mL-1。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依折麦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4±39.3)%。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max为(92.2±49.5)、(91.8±44.6)ng•h•mL-1;tmax为(2.0±1.4)、(1.9±0.9)h;t1/2为(20.2±19.7)、(14.2±5.6)h ;AUC0-t为(689.7±359.7)、(730.9±360.7) ng•h•mL-1;AUC0-∞为(794.1±475.7)、(700.6±353.1)ng•h•mL-1。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2.6±26.5)%。结论: 依折麦布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单次及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方法: 12例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二重3×3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单次及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伊伐布雷定及其活性代谢产物S-18982的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结果: 单次(5、10、15 mg)给药后伊伐布雷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9±10)、(47±24)、(79±41) μg/L,tmax分别为(0.7±0.5)、(0.6±0.3)、(0.5±0.1) h; AUClast分别为(58±32)、(138±83)、(189±115) μg·h·L-1;AUCinf分别为(59±32)、(140±84)、 (191±116) μg·h·L-1;其活性代谢产物S-18982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1±1.2)、(7.9±2.8)、(15.0±5.4) μg/L; tmax分别为(1.1±0.8),(0.8±0.4),(0.6±0.1) h;AUClast分别为(17±8)、 (47±19)、 (76±29) μg·h·L-1;AUCinf分别为(20±8)、(52±21), (85±30) μg·h·L-1。连续多次给药 5 mg 后伊伐布雷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20±7) μg/L;tmax(1.0±0.7) h; AUClast( 67±32) μg·h·L-1; AUCinf (69±33) μg·h·L-1;其活性代谢产物S-18982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4.5±1.3) μg/L;tmax(1.1±0.8) h; AUClast (34±11) μg·h·L-1; AUCinf (39±13) μg·h·L-1结论: 单次5~15 mg 给药后,伊伐布雷定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代谢产物S-18982的体内过程呈非线性;连续多次 5 mg 给药后,母药和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第5天可达稳态,母药在体内无蓄积,代谢产物存在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3.
杨欣怡  邵凤  许杨  郭德应  陶春蕾 《金属学报》2015,20(11):1271-1276
目的: 评价受试制剂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安徽丰原)与参比制剂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在Beagle犬内的生物等效性和药动学研究。方法: 8只Beagle犬双周期交叉静脉推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4 mg/kg,洗脱期为一周。用LC-MS法测定丙泊酚在Beagle犬内的血药浓度,用DAS 3.2.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生物等效性和药动学。结果: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消除相半衰期t1/2分别为(46.652±12.239) min和 (44.637±11.874) min;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4.784±1.215)mg/L 和(4.802±1.111)m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 min和1 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9.212±18.710)mg•min•L-1和(41.846±15.293)mg•min•L-1;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43.146±19.308)mg•min•L-1 和 (45.264±15.599)mg•min•L-1; MRT分别为(24.273±8.998)min 和(25.743±10.706)min。与丙泊酚注射用乳剂参比制剂相比,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0.2±12.0)%。结论: 采用LC-MS法能够快速、准确、简单地测定丙泊酚在Beagle犬内的血浆浓度。Cmax和AUC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数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法,结果表明该两种制剂静脉注射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替米沙坦的药物浓度,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3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焚光检测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45:55,pH 5.8);流速为1.0 ml·min-1;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5 nm和365 nm;进样量20 μl;内标物为α-萘酚。结果: 替米沙坦在2~1 024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日间、日内差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替米沙坦片80 mg后的药动学结果表明,其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为0.98±0.44 mg·L-1;Tmax为 0.83±0.45 h; t1/2为 1.67±1.26 h; t1/2β为26.00±14.43 h;t1/2kd为 0.53±0.86h;AUC0-l为 3.66±2.10 mg·h -1; AUC0-∞为 3.98±2.40 mg·h -1·L -1结论: 此方法便捷,准确,灵敏,适于替米沙坦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本试验所得药动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在健康和糖尿病家兔体内对格列吡嗪胶囊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对照组家兔和糖尿病组家兔各5只,每只口服格列吡嗪 5 mg。经2周清洗期后,每只家兔口服罗红霉素 50.0 mg,每天2次,持续3天,第4天口服相同剂量格列吡嗪。所有家兔均在给予格列吡嗪前及给药后 0.5、1.5、3、5、7、9、11、24、35 h,经耳缘静脉采血,用HPLC法测定各时间点格列吡嗪的血药浓度,测得的血药浓度结果用药动学软件DAS2.0 进行曲线拟合,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药动学的变化。结果: 格列吡嗪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符合单室模型,健康对照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2.9±0.4) h,(5815±940) μg/L,(58919±860) 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5±0.9) h,(6165±764),(76515±1830) μg·h·L-1。糖尿病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1.7±0.4) h,(4307±580)μg/L,(32469±786) 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2±1.5) h,(8531±1479) μg/L,(76489±1588) μg·h·L-1 。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的t1/2、Cmax、AUC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红霉素对家兔体内格列吡嗪的药动学有明显的影响,临床合用两药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以防发生低血糖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健康志愿受试者经单次和多次餐时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原型药伊伐布雷定、代谢产物去甲伊伐布雷定(S-18982)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心率和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影响。方法: (1)采用随机、开放、自身交叉设计的研究方法。12名受试者交叉单次餐时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10和15 mg,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0.75、1、1.5、2、2.5、3、4、6、8、12、24、36和48 h血样。单次给药结束后12名受试者分别于早、晚餐时用药各5 mg,连续5 d(共9次),采集第3~5 天早上用药前、第5 天早上用药后(按单次给药时间点)血样。用LC-MS/MS法测定伊伐布雷定和S-18982血药浓度,DAS 3.0计算药代参数并评价药物蓄积性。(2)采集单次给药各周期和多次给药第5 天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内心率和血压,进行药效分析。结果: (1)单次给药5、10和15 mg后,原型药及S 18982的Cmax分别为(18±7)、(36±18)和(45±24)μg/L,(2.6±0.8)、(4.9±1.9)和(6.9±1.7)μg/L;AUC0-48 h 分别为(55±20)、(124±47)和(186±79) μg•h•L-1,(15±4)、(35±9)和(57±15)μg•h•L-1。原型药和S-18982的tmax、t1/2分别在1.5~1.9 h、2.3~2.9 h和1.8~2.4 h、8.0~9.3 h范围内。多次给药5 mg后原型药和S-18982的Cmax、AUC0-48 h 分别为(21±9)、(78±31)μg/L和(3.6±1.3)、(34±14)μg•h•L-1。(2)药物对受试者心率和心率-收缩压乘积都有降低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给药后约3 h(比tmax延迟约1~2 h)时作用最强,可持续至9~12 h。结论:(1)餐时给药条件下单次给药伊伐布雷定及其代谢产物S-18982的吸收程度Cmax和AUC0-48 h 在5~15 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规律;原型药吸收达峰较S-18982略快,消除较S-18982快。多次给药后两物质血浆浓度与单次给药相比有所提高,但均无明显蓄积情况发生。(2)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可降低健康受试者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对收缩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国产的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预混30/70)注射液(试验制剂)与美国礼来公司已上市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商品名:优泌林 70/30,参比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单剂量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自身双交叉给药方案,12只健康Beagle犬分别皮下注射同剂量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和优泌林 70/30,给药后不同时间经静脉采集血浆标本同时采用罗氏血糖仪同步测定动物血糖水平;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数据用DAS2.0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计算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血糖数据用成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2只Beagle犬交叉皮下注射5U/只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后, 主要药代参数分别是: 平均t1/2为(2.51±1.83) h 和(2.48±1.33) h;平均Cmax为(88.01±21.42) μU/mL 和(100.52±36.71) μU/mL;平均Tmax 为(1.40±0.88) h和(1.29±0.45) h;平均AUC(0-t)为(365.5±82.4) μU•mL-1•h-1和(372.9±86.5) μU•mL-1•h-1。血浆最低葡萄糖浓度(C min)分别为(1.59±0.38) mmol/L和(1.64±0.43) mmol/L,达到最低浓度所需时间(T min)分别为(2.38±1.35) h 和(2.13±0.86) h。结论: 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预混30/70)与优泌林70/30在Beagle犬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李皛  郭歆  刘智  余鹏  马岳惠  程泽能 《金属学报》2013,18(3):290-296
目的: 研究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单次及多次口服阿维莫泮胶囊后阿维莫泮及其代谢产物ADL 08-0011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共入组24例受试者,其中12例受试者参加6、12、18 mg 3个剂量组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采用随机开放、3×3拉丁方试验设计;在完成3个周期的单次试验后,继续进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试验,给药方法为每天给药2次,每次给药 12 mg,共给药 6 d。另外12例受试者参加 24 mg 剂量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采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阿维莫泮及代谢产物ADL08-0011浓度,应用Win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阿维莫泮在 0.192~75 μg/L 范围线性良好,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及回收率都符合生物样本测试要求。6、12、18、24 mg 单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 Cmax(8.79±6.10)、(18.30±9.92)、(31.48±13.68)、(32.91±17.95) μg/L;tmax(1.4±0.6)、(1.8±0.6)、(1.8±0.6)、(2.1±0.6) h;AUClast(33.2±23.0)、(60.3±28.9)、(94.1±42.2)、(112.0±57.5 ) μg·h·L-1; t1/2(8.4±4.9)、(8.4±5.3)、(7.9±4.8)、(10.0±4.3) h; CL/F(218.1±111.8)、(234.7±135.7)、(217.6±95.3)、(256.9±132.5) L/h。多次给药(12 mg bi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 (16.57±10.15) μg/L,tmax(1.6±1.0) h,AUClast (64.4±32.0) μg·h·L-1,t1/2 (12.0±3.3) h,CL/F (258.4±109.4) L/h。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阿维莫泮的药动学研究。阿维莫泮在6~18 mg 剂量范围内的单次给药以及 12 mg bid 的多次给药人体药动学特征都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而 24 mg 剂量单次给药则吸收过程出现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芙露饮)和意大利多帕药业原研的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计算芙露饮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考察其与普利莫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然后通过研究匹多莫德片剂、颗粒剂、胶囊和分散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考察剂型对匹多莫德在Beagle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14只Beagle犬进行随机双交叉试验,清洗期为一周,分别给予400 mg匹多莫德芙露饮口服液、普利莫口服液匹多莫德片剂、颗粒剂、胶囊和分散片,采用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匹多莫德浓度,并以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考察不同剂型的匹多莫德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结果: Beagle犬灌胃给予400 mg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芙露饮”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88±0.77)h,Cmax:(23 367±5 298)ng/mL,Tmax:(1.1±0.5)h,AUC0-τ:(93 948±28 016)ng·h·mL-1;Beagle犬灌胃给予400 mg意大利多帕药业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50±0.36) h,Cmax:(21 233±5 542)ng/mL,AUC0-τ:(83 032±20 539)ng·h·mL-1;匹多莫德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4.04±1.16) h,Cmax:(18 150±4 510)ng/mL, AUC0-τ :(71 966±20 652)ng·h·mL-1;匹多莫德颗粒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 :(3.52±0.49)h,Cmax :(17 750±3 558) ng/mL,AUC0-τ :(70 203±18 330) ng·h·mL-1;匹多莫德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 :(4.38±2.24) h,Cmax :(19 225±3 205) ng/mL,AUC0-τ :(70 199±11 618) ng·h·mL-1;匹多莫德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3.88±0.53) h,Cmax :(18 400±2 439) ng/mL,AUC0-τ :(71 088±11 224) ng·h·mL-1。结论: 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芙露饮”和意大利多帕药业生产的“普利莫”在Beagle犬体内生物等效,各固体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基本一致,匹多莫德口服液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高于片剂、颗粒剂、胶囊和分散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氯法拉滨注射液单剂量及多剂量静脉滴注的人体药动学过程。方法: 4例白血病患者单剂量恒速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 52 mg·m-2·d-1 ,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入多剂量给药试验,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及尿液中氯法拉滨的浓度,并采用DAS药动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4例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414±205) μg/L,tmax(3.0±1.4) h,t1/2z(4.4±2.0) h,AUC0-t(2475±659) μg·h·L-1,AUC0-∞(2566±606) μg·h·L-1,CLz(21.2±5.1) L·h-1·m-2,Vz(142±97) L/m2,MRT(0-t) (6.3±2.2) h,Zeta(0.18±0.07) h-1,24 h 平均尿液累积排泄率为(39.53±20.98)%。52 mg·m-2·d-1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连续给药5 d,第5日达稳态,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581±126) μg/L,tmax(2.0±0.8) h,t1/2z(6.4±3.1) h,AUC0-t(2451±349) μg·h·L-1,AUC0-∞(2603±409) μg·h·L-1,CLz(20.4±3.7) L·h-1·m-2,Vz(187±80) L/m,Zeta(0.13±0.05) h-1,MRT(0-t) (5.1±1.8) h,Css(102.14±14.53) μg/L,蓄积因子R(1.04±0.28),血药浓度波动度DF(576.26±226.89)%。结论: 氯法拉滨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氧氟沙星缓释片单次、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氧氟沙星片比较其缓释特征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单次给药20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单次口服药物 400 mg;多次给药18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多次口服药物(参比制剂 400 mg/2次/d×5 d,受试制剂 400 mg/次/d×5 d)。通过反相HPLC法测定血浆氧氟沙星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5382±1558)、(3419±1034)μg/L;Tmax分别为(1.7±0.6)、(4.2±1.8) h;t1/2分别为(8.2±1.0)、(7.6±1.8) h;MRT分别为(8.6±0.9)、(10.3±1.4) h;AUC0-t分别为(33764±5297)、(31280±4412) μg·L-1·h;AUC0→∞分别为(34643±5356)、(32642±4257)μg·L-1·h;Frel为(97.9±12.4)%。方差分析显示,Cmax、Tmax、MRT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AUC0-t、AUC0→∞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90%可信限AUC0-t为 89.0%~97.0%;AUC0→∞为 91.4%~97.8%。多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3732±1502)、(3564±982) μg/L;Cmin分别为(750±193)、(438±89) μg/L;Tmax分别为(1.5±0.5)、(3.7±1.7) h;AUCSS分别为(32689±4786)、(33591±7929) μg·L-1·h;Cav分别为(1362±199)、(1405±337) μg/L;DF分别为(216.1±76.5)、(221.5±33.9)%;Frel为(102.9±22.5)%。方差分析显示,Cmax、Cav、AUCSS、DF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90%可信限Cmax为 80.8% ~114.6%;AUCSS为 89.3%~111.9%;Cav为 89.5%~112.4%;DF为 93.7%~122.4%。结论: 受试制剂氧氟沙星缓释片相对于参比制剂氧氟沙星片,单次给药具有缓释动力学特征及吸收程度生物等效,多次给药达稳态时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司帕沙星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 例住院患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司帕沙星后血清和尿药物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PKBP-N1药代动力学软件模拟和计算, 司帕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单剂量T1/2(ka)=(1.02±0.22)h, T1/2(β)=(15.73±3.20)h, Tpeak =(3.88±0.75)h, Cmax =(0.59±0.17)mg·L-1,AUC0-∞=(11.25±2.13)mg·h·L-1, 尿中24 h 原形药物排除率为(10.58±1.47)%;多剂量T1/2(ka)= (1.25±0.27)h, T1/2(β)=(16.90±4.13)h, Tpeak =(4.18±0.78)h, Cmax =(0.79±0.21)mg·L-1,AUC0~∞=(13.34±2.25)mg·h·L-1, 尿中24 h 原形药物排出率为(11.08±1.94)%。多剂量Cmax 和AUC 明显高于单剂量(P<0.05), 蓄积因子为1.19。结论 中度肾功能异常不改变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的LC-MS/MS法,研究丙戊酸钠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YMC C18柱(150 mm×2.1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0 mmol/L醋酸铵 (85∶15,V/V),流速为300 μ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2 μL;质谱条件:电喷雾负离子化,三重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丙戊酸和内标甘草次酸的选择性反应检测离子分别为m/z 143.0→143.0和m/z 469.4→425.5。24名中国成年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按随机数表分为2组,采用自身双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空腹口服0.5 g丙戊酸钠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并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0~96 h);随后进行多剂量试验,将另外24名受试者分成2组,连续8 d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0.5 g,qd),于第8天服药后按单剂量试验中的采血方案在各时间点采集血样。对采集的所有血样进行血浆分离及处理,采用建立的LC-MS/MS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分析方法学评价:丙戊酸血药浓度在0.087 5~89.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均良好,且无明显基质效应。药动学评价:受试制剂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 (42.9±14.4)和Css,max (65.1±31.6) μg/mL,以及AUC0-96 h (1 214.5±372.8)和AUCss (1 106.6±484.9) μg•h•mL-1,均与参比制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的LC-MS/MS法专属、灵敏、准确,可满足丙戊酸钠缓释片的药动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国内生产的甘精胰岛素注射剂与国外上市甘精胰岛素注射剂(来得时)在Beagle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40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皮下注射给药分别为国产甘精胰岛素低剂量组A(0.5U/kg)、中剂量组B(1.0U/kg )以及高剂量组C(1.5 U/kg )、来得时作为对照组D(1.5 U/kg),连续皮下注射给药30 d,于第1天、第15天、第30天不同时间点经静脉采集血样,RIA法检测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用DAS 2.2拟合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SPSS 17.0进行统计学检验,并分析是否会在体内蓄积。结果:A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第1天和第30天的平均AUC0-t分别为(870.24±194.30)、(723.01±223.88) 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98.55±41.24)、(84.92±25.64) μU/mL;B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第1天和第30天的平均AUC0-t分别为(1 298.92±386.13)、 (1 375.53±376.68) 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157.58±46.89)、(212.90±72.71) μU/mL;C、D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第1天平均AUC0-t分别为(1 777.91±209.46)、(1 960.81±171.56) 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231.49±36.37)、(232.87±32.09) μU/mL;第30天的平均AUC 0-t分别为(1 734.59±612.29)、(1 639.90±285.91) 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289.30±121.87)、(247.64±44.29) μU/mL。结论: 国产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对照制剂(来得时)在Beagle犬体内多次给药后没有蓄积现象,这与Beagle犬体内并未有出现毒性反应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健康男性志愿者空腹或餐后单次口服国产伊曲康唑胶囊与进口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为斯皮仁诺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包括两个随机、开放、双周期、单次口服给药试验,各入组24名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服用200 mg试验制剂和200 mg参比制剂后,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对两种制剂的空腹或餐后给药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空腹给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124±79)和(124±86) μg/L;tmax为(2.9±0.8)和(2.5±0.9) h;AUC0-t为(1320±826)和(1348±1095) μg·h·L-1;AUC0-∞为(1420±902)和(1444±1148) μg·h·L-1;AUC0-t/AUC0-∞为(93.0±4.9)和(92.3±5.1)%;t1/2为(17.7±4.7)和(18.1±2.8) h。空腹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6.5±35.4)%。餐后给药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 (202±107) 和(218±109) μg/L;tmax为(4.2±0.8)和(3.9±0.8) h;AUC0-t为(2494±1163)和(2657±1424) μg·h·L-1;AUC0-∞为(2705±1290)和(2870±1578) μg·h·L-1;AUC0-t/AUC0-∞为(92.3±5.2)和(93.6±4.1)%;t1/2为(19.3±5.5)和(18.0±5.1) h。餐后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0.5±33.1)%。结论: 两种制剂在空腹给药和餐后给药时都具有生物等效性。餐后给药组Cmax和AUC均明显高于空腹给药组,建议临床使用餐后服用药物,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国产双氯芬酸钠缓释栓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予100 mg 双氯芬酸钠缓释栓,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用3p87 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为1.1 ±0.3 mg·L-1;Tmax 为1.7 ±0.7 h;T1/2(ke) 为2.4 ±0.6 h;CL 为27 ±6 L·h-1;Vd 为74 ±25 L;AUC0-∞为4.0 ±1.2 mg·h-1·L-1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栓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单室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感染患者体内盐酸洛美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比较口服和静脉滴注、空腹与进餐、不同剂量、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时的体内过程和动力学特征,体内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洛美沙星在体内均表现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空愎和餐后口服洛美沙星200 mg后,显示食物可使该药物吸收过程明显延长,T1/2 ka分别为0.39±0.18和0.47±0.20 h,Tmax分别为1.3±0.3和1.6±0.4 h,但Cmax下降不明显。单剂量空復口服洛美沙星 200, 400 和 600 mg 后,Tmax分别为 9.8±2.9, 10.7±4.0 和 11.2±3.9 h, Cmax分别为1.5±0.4, 2.4±0.8和3.8±0.9 mg·L-1, AUC0-∞与剂量呈比例增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剂量静脉滴注药物600 mg后Cmax为3.1±0.9 mg·L-1。与单剂量给药相比,400 mg, bid连续口服7d后的Cmax和AUC0-∞均显著增加,蓄积因子为1.45; 600mg,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7d时AUC0-∞比单剂量给药增加不明显,蓄积因子为1.10;其他参数变化不显著。在各种给药条件下,洛美沙星原型药物24 h尿排出率均在50%左右。结论 体内过程呈线性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和确证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RST)浓度的方法,并评价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和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ATO)作为内标(IS),50 μL 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YMC-ODS-C18(2.1 mm×50 mm ID,1.9 μm)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导入串联质谱(MS/MS),采用选择反应检测(SRM)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82.2→258.2(RST)和559.2→440.2 (ATO),建立测定人血浆RST的UPLC-MS/MS法。筛选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测定RST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两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血浆中RST在 0.5~40 n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R = 0.9998),最低检测限为 0.5 ng/mL,提取回收率92.49%~101.38%,日内精密度﹤4.54%,日间精密度9.59%。RST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1.90±4.54)ng/mL和(11.80±4.08)ng/mL,t1/2分别为(4.24±2.01)h和(4.74±2.26)h,tmax 分别为(3.40±0.68)h和(3.60±0.82) h,AUC0-t 分别为(87.7±41.4) ng•mL-1•h和(96.0±40.9)ng•mL-1•h,AUC0-∞分别为(93.1±41.3) ng•mL-1•h和(101.9±41.9) ng•mL-1•h,与参比试剂比较,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1±27.6)% (AUC0-t)、(94.3±26.2)%( AUC0-∞)。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人血浆RST的UPLC-MS/MS法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可应用于瑞舒伐他汀钙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人体内处置过程基本一致,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临床上可以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研究静脉给药黄芩苷、黄芩素在大鼠体内药代规律。方法: 大鼠分别静脉注射等摩尔的黄芩苷、黄芩素,剂量为37 μmoL/kg,给药体积为10 mL/kg,于给药后0.08、0.17、0.33、0.5、1、2、4、6、8、10、12和24 h采集血样,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样本中黄芩苷和黄芩素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及药代参数用BAPP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1)大鼠血浆样本中能同时检测到黄芩苷和黄芩素。黄芩苷组中的原型药物黄芩苷的Cmax为(24.5±18.3) nmol/mL,AUC 0-24为(13.3±11.6)nmol·mL-1·h-1,黄芩素组中的原型药物黄芩素Cmax为(10.5±5.1) nmol/mL,AUC 0-24为(18.2±4.9) nmol·mL-1·h-1;(2)静脉注射黄芩苷后,代谢转化为黄芩素的转化率为26.5%;静脉注射黄芩素后,代谢转化为黄芩苷的转化率为35%。结论: 等摩尔给药情况下黄芩素的Cmax高于黄芩苷,AUC 0-24却相反,这可能是由于黄芩素亲脂性较高,分布较广,清除率较低导致的;提示静脉注射黄芩苷和黄芩素能在体内进行相互转化且黄芩素的转化率高于黄芩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试验制剂氯沙坦钾片(杭州民生药业)与参比制剂氯沙坦钾片(杭州默沙东制药)的生物等效性及CYP2C9*3基因多态性对氯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测序法对健康中国汉族受试者CYP2C9*3(rs1057910 A>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筛选36名受试者入组本试验,其中CYP2C9*1/*1(AA)基因型个体32例,CYP2C9*1/*3(AC)基因型个体4例。本研究为两制剂、两周期交叉设计,单次、开放口服给药的单中心试验,给药剂量为氯沙坦钾片(50 mg/片)1片。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沙坦钾及其代谢产物E-3174的浓度,采用DAS3.2.2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计算的方法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受试试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氯沙坦(101.5±20.2)%、E-3174(100.0±13.8)%;同CYP2C9*3为AA基因型受试者相比,AC基因型受试者中氯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12、AUCinf以及Cmax升高,其中AUC0-12、AUCin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3174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48和AUCinf降低,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CYP2C9基因1075A>C突变可导致氯沙坦代谢减慢,但氯沙坦临床剂量可能不需要根据CYP2C9基因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