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拟全麻复合连硬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0)和参麦组(S组,n=20)。S组患者麻醉前 10 min 将参麦注射液 0.5 mL/kg 加入 1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则使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后 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时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桡动脉血 3 mL 迅速离心,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TNF-α、IL-6及IL-10浓度。结果: 与T0比较,C组T1-4 时Qs/Qt、A-aDO2均升高(P<0.05),S组Qs/Qt、A-aDO2仅T4 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 时Qs/Qt、A-aDO2均降低(P<0.05)。与T0比较,C组T1-4时TNF-α、IL-6和IL-10均升高(P<0.05),S组TNF-α、IL-6和IL-10仅T4 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TNF-α、IL-6和IL-10均降低(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单肺通气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肺换气功能,对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丽娟  刘磊  郭亚玲  高琴  关宿东  姜宝法 《金属学报》2013,18(12):1364-1368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2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并观察膈肌组织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 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GSH组)。各组大鼠取离体膈肌条,测定其收缩力,测定膈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膈肌组织中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结果: (1)与CON组比较,DM组大鼠膈肌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收缩力(P0)、张力最大上升速率(+dT/dtmax)、张力最大下降速率(-dT/dtmax)明显降低(P<0.05);GSH组则高于DM组(P<0.05)。(2)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膈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GSH则能逆转该变化(P<0.05)。(3)DM组膈肌组织中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1),而GSH组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GSH通过提高膈肌组织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来增强2型糖尿病受损膈肌的收缩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膈肌组织氧化应激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四氯化碳诱导形成大鼠肝实质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高剂量组(E组)、秋水仙碱组(F组)。除A组外,各组给予四氯化碳和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2次/周,4周后B组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C、D、E组分别给予25、50、100 mg·kg-1·d-1的Curc-OEG尾静脉注射,F组给予0.1 mg·kg-1·d-1秋水仙碱灌胃。10周后测定肝功能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做肝脏HE和天狼星红染色;定量PCR法测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ALT、AST明显降低(P<0.05),羟脯氨酸及Collagen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MMP-13 mRNA明显上调(P<0.05),以及TIMP-1 mRNA明显下调(P<0.05),并且HE及天狼星红染色结果也观察到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Curc-OEG能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周勇安  刘锟  张涛  谷仲平 《金属学报》2004,9(11):1278-128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大鼠移植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对照组、肺移植组和肺移植加PGE,处理组,观察受体大鼠肺移植前后注射PGE1,对移植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湿干重比、肺通透性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比色法检测各组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受体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肺移植术后1 h,肺湿干重比、肺通透指数、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0.01),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给予受体大鼠静脉注射PGE1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 <0.01);肺移植组血清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 PGE1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水平(P<0.01)。结论: PGE1对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自由基损伤、抑制中性白细胞激活和炎性因子TNFα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金卫东  陈炯  唐贤祥  邢葆平 《金属学报》2005,10(11):1299-1303
目的: 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0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效应大小、痊愈率以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同质性检验:(1)有效性:χ2=7.26,df=9(P>0.05);(2)安全性:χ2=3.41,df=2(P>0.05)。综合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的综合检验分别为Z1=14.19(P<0.01)、Z2=14.00(P<0.01)、Z4=17.40(P<0.01)、Z6=12.10(P<0.01)、Z8=5.94(P<0.01)。效应大小: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在第1、2、4、6、8周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的治疗效应大多数达到0.5以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处理效应的差异效应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效应都大于0.8。有效性比较: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显示研究组所有时段痊愈率、显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低于对照组(8周末除外)。副作用:两组之间的副作用差异没有显著性(Z=0.20~1.15,P>0.05)。结论: 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可能特别适宜于难治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古兴宇  刘晓菊 《金属学报》2004,9(9):1011-1015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核因子-κB(NF-κB) 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分泌的作用。方法: 32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及31 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s, 均分空白对照、地塞米松和染料木黄酮3 组进行研究。NF-κB 表达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TNF-α含量由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哮喘患者PBMCsNF-κB 胞核染色阳性率及培养上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 01), 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 01) 。染料木黄酮抑制哮喘组NF-κB 高表达及TNF-α高分泌, 与哮喘空白对照组比较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但其抑制作用弱于地塞米松, 且哮喘染料木黄酮组PBMCs NF-κB 胞核染色阳性率与TNF-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1) 。结论: 哮喘患者NF-κB 表达增高, TNF-α分泌增多。染料木黄酮可抑制哮喘患者PBMCs NF-κB 的高表达及TNF-α的高分泌, 对哮喘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全血环孢素A (CsA)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尿 TNF, FPIA 法测定 CsA 全血浓度。结果 急性排斥组患者血、尿 TNF(1.03±0.26 ng/L, 0.44±0.36ng/L)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 (0.86±0.21 ng/L, 0.34± 0.29 ng/L), 并且可早于血肌酐升高 1~ 3d。而 CsA 肾中毒组的血 、尿 TNF(0.91±0.22ng/L 、 0.40±0.27ng/L)与肾功能稳定组无明显差别。CsA 血药浓度在急性排斥反应组明显降低, 而 CsA 肾中毒组显著升高。结论 TNF 和 CsA 血药浓度测定有助于鉴别急性排斥反应和CsA 肾中毒,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钱小英  吴厉锋  徐滨 《金属学报》2013,18(11):1288-1290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AECOPD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A,n=38)和阿奇霉素治疗组(B,n=38)。另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n=3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ELISA法测定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A组和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63.2%和 84.2%,B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A和B组治疗前IL-17和TGF-β1表达水平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A和B组IL-1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但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1),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5)。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9%和 1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AECOPD临床疗效显著,调节IL-17/ TGF-β1平衡紊乱可能是其疗效显著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吕安庆  陈忠华 《金属学报》2012,17(3):331-333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 injection,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肠梗阻伴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Ⅰ组)为HSH40组;对照组(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全麻诱导成功后,30 min 内按 10 mL/kg 输入HSH40或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液后 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 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T1、T2两个时点,Ⅰ组与Ⅱ组比较,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Ⅱ组T1、T2时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 HSH40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蕾  叶孟  王少敏  倪曙民  吴骁 《金属学报》2008,13(5):504-507
目的:探讨槲寄生凝集素对人大肠癌HCT116 细胞环氧化酶(COX-2)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 和ELISA 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 ~ 1 mg/L) 槲寄生凝集素对细胞COX-2 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 (PGE2) 表达的影响。结果:槲寄生凝集素可抑制HCT116 细胞的COX-2 mRNA、 蛋白表达及PGE2 的水平, 其抑制COX-2 蛋白的表达与PGE2的水平相一致, 只在大剂量(1 mg/L) 时对COX-1 mRNA 有抑制作用。结论:槲寄生凝集素具有抑制HCT116 细胞的COX-2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 在一定浓度(0.1 ~ 1 mg/L) 和时间范围(3 ~ 24 h) 内, 表现出时效与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徐颖  冯劼  郭建友 《金属学报》2013,18(10):1086-1092
目的:探讨枳壳乙醇提取物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大鼠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 21 d 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枳壳乙醇提取物(5、10和 20 g/kg)。采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评价大鼠抑郁行为,以胃排空和肠推力评价大鼠胃动力变化,采集全血测皮质酮(COR),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受体(MR) mRNA、皮层和海马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枳壳10、20 g/kg 显著提高抑郁大鼠的糖水偏好(P<0.05,P<0.01),显著延长强迫游泳测试中的不动时间(P<0.05,P<0.01)。枳壳 20 g/kg 显著提高大鼠胃动力(P<0.05)。枳壳10、20 g/kg 显著上调海马GR mRNA表达,降低血浆COR浓度,并上调皮层和海马的BDNF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枳壳乙醇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高大鼠胃动力,上调海马GR mRNA、皮层和海马的BDN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徐又海  汪兴洪 《金属学报》2015,20(3):309-313
目的: 探讨Hedgehog-Gli信号通路Shh及Gli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MM患者及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Shh及Gli1 mRNA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Shh mRNA与Gli1 mRNA在初诊MM患者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hh mRNA与Gli1 mRNA表达量在DS分期及ISS分期中显示:Ⅲ期明显高于Ⅰ期或Ⅱ期(P<0.05);但A组和B组(P>0.05)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h与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和血红蛋白(Hb)呈负相关;Gil1与LDH、钙离子、CRP和β2MG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和Hb呈负相关;且Shh和 Gil1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Shh及Gli1与MM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MM靶向治疗的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 S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黏附分子-1(ICAM-1)、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切除右肾, 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 min, 再灌注2 h制作在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6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参附预处理组(10 mL/kg), 每组12 只。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ICAM-1 蛋白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血清、肾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NF-κB、ICAM-1 表达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参附预处理组NF-κB、ICAM-1 表达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 。结论:参附通过抑制NF-κB 的表达, 从而下调其下游的TNF-α、ICAM-1 的表达, 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林  夏冰  程虹 《金属学报》2005,10(12):1344-1348
目的: 探讨5-氨基水杨酸(5-ASA) 灌肠治疗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 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抗氧化作用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 TNBS 结肠炎模型,给予 5-ASA 灌肠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 。于治疗后 1、2 周,评价结肠大体 、组织学损伤及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 、丙二醛(MDA) 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5-ASA 灌肠治疗能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的大体、组织学评分及MPO 活性(P<0.05),升高SOD 活性(P<0.05),降低 MDA 水平(P<0.05),降低 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P<0.05) 。结论: 5-ASA 灌肠治疗TNBS 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疗效显著,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及抑制 IL-1β和 TNF-α的表达有关 。  相似文献   

15.
徐海红  张苗  蒋春明 《金属学报》2005,10(7):791-794
目的: 探讨黄芪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 做体外培养,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分5 组观察, 对照组为RPMI1640;PDS (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 腹膜透析液) 组为加入PDS; 黄芪1、2、3 组为加入含黄芪注射液的PDS,黄芪终浓度分别为10、20、40 mg·ml-1 。分别在24 h 采用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转移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含量,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检测TGF-β1 mRNA 表达。结果: 腹膜间皮细胞在PDS 干预下分泌TGF-β1明显增加(P <0.05) 。腹膜间皮细胞经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PDS 干预后, TGF-β1分泌与PDS 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 <0.05) 。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腹膜间皮细胞在PDS 干预下TGF-β1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比对照组上升62.43%, 腹膜间皮细胞经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PDS 干预后, TGF-β1 mRNA 表达显著低于PDS 组(P <0.01) 。结论: 商业性腹膜透析液可促进腹膜间皮细胞分泌和表达TGF-β1, 黄芪可以部分抵消这一作用所致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脂蛋白对培养的人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28SC 人巨噬细胞株用含有1×105U°L-1青霉素、100 mg°L-1 链霉素和10% FBS 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 ℃, 5% 的CO2 中培养。以每孔1×104个细胞接种于6 孔板中, 每孔2 ml 培养液, 加入终浓度为150 mg°L-1的不同脂蛋白, 于37 ℃ 共同孵育24 h 收集细胞和培养介质。采用RT-PCR 和ELISA 分别测定MIF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巨噬细胞有MIF 表达,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组诱导巨噬细胞MIF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试验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组诱导巨噬细胞MIF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变化相近(P>0.05)。结论:不同脂质对巨噬细胞MIF mRNA 和蛋白表达作用不同。MIF 可能参与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 =10):常规潮气量通气组(TV组,潮气量 8 mL/kg)、大潮气量通气组(HV组,潮气量 40 mL/kg)、大潮气量通气+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组(HV+NS398组)。HV+NS398组于机械通气前 30 min 腹腔注射NS398 8 mg/kg。于机械通气 4 h 时处死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含量及总蛋白浓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 结果: 与TV组相比,HV组AQP1表达降低(P<0.05),BALF中TNF-α、IL-6、TXB2和总蛋白浓度增加,肺组织W/D升高(P<0.05);与HV组相比,HV+NS398组AQP1表达升高,BALF中TNF-α、IL-6、TXB2和总蛋白浓度降低(P<0.05),肺组织W/D降低(P<0.05)。 结论: 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能通过上调AQP1的表达及减轻炎性反应程度,而缓解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沈红  王虹  解卫平  胡刚 《金属学报》2004,9(4):389-393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ATP 敏感钾通道(KATP) mRNA 表达的影响及新型KATP开放剂盐酸埃他卡林的作用。方法:SD 雄性大鼠16 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氧组、低剂量治疗组(盐酸埃他卡林0.75 mg·kg-1 ·d-1, ig)、高剂量治疗组(盐酸埃他卡林1.5 mg·kg-1·d-1, ig) 。将低氧组和治疗组大鼠放入常压低氧舱制备动物模型;采用RT-PCR 技术, 分析各组肺动脉主干平滑肌KATP mRNA表达。结果:低氧组SUR2 mRNA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高剂量治疗组SUR2 显著高于低氧组, 各组Kir 6.1 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低氧抑制KATP 通道表达, 而盐酸埃他卡林能提高表达, 可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上理解该药物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诱导插管的患者安全性情况。方法: 择期头颈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依托咪酯组(C组)、丙泊酚组(D组),每组20例。记录四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开始 1 min(T1)、输注右美托咪定 10 min(T2)、麻醉诱导后 3 min 为(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 1 min(T5)、插管后 3 min(T6)、插管后 10 min(T7)的SBP、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记录T0、T2两个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值、Ramsay评分。结果: 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A、B组HR下降,并低于C、D组(P<0.01),但对血压并未产生影响(P>0.05);T3时点跟T0时点比较,A、B、C三组SBP下降(P<0.01),A、C组DBP下降(P<0.01),B 组DBP下降(P<0.05), T4时点A组SBP高于B组(P<0.01),A组DBP高于B组(P<0.05);T5、T6、T7时点A、B两组血压、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SpO2值T2时点低于T0时点(P<0.01),T2时点Ramsay评分,A、B两组高于C组(P<0.05)。A、B组BIS值T2时点低于T0(P<0.01),T3~T7时点三组均低于T0(P<0.01),T5时点C、D组BIS值高于A、B组(P<0.05)。结论: 预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保留较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更好的循环调节功能,其抑制插管心血管反应效能和丙泊酚相似。  相似文献   

20.
魏小俊  史良会 《金属学报》2015,20(4):370-373
目的: 探讨不同压强CO2气腹对胃癌细胞侵袭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CO2气腹模型,选胃中分化腺癌株SGC-7901,分别暴露在6、9、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常规细胞培养环境下各3 h。Real-time PCR法检测胃癌细胞中黏附侵袭分子E-cadherin、细胞黏附侵袭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E-cadherin、ICAM-1、MMP-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CO2压强升高,在 15 mm Hg 时,E-cadherin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MMP-2和CD44v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而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有上调趋势,但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基因检测结果一致。压强为 15 mm Hg时,CD44v6和MMP-2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的表达下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压强不高于 12 mm Hg 时,不同压强的CO2气腹对胃癌细胞株的黏附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并不增加肿瘤的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