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条件.结果表明,以净多糖得率为指标,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并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灰树花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0 min,微波功率为80%(全功率为800 W),液料比为25∶1.创立了一种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时排除蛋白质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帅  潘丹阳  朱朝阳  刘高强 《菌物学报》2018,37(9):1224-1232
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以枯叶蛾科昆虫马尾松毛虫为基质发酵所得)中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提法所得多糖的产率最高,影响提取的关键因素为液料比、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预测虫草多糖提取的多项式模型Y=6.87+0.058A+0.085B+0.075C+0.032AB+0.046AC+0.069BC-0.16A2-0.37B2-0.11C2。经响应面最优化分析,获得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中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mL/g)6.3:1、微波功率520W、微波提取时间326s,此工艺提取验证后的提取率达到6.76%。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金针菇菌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为变量,以金针菇菌渣中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微波时间115 s、微波功率640 W、料液比1∶26。在此条件下金针菇菌渣中多糖得率为7.53%,比热水浸提的多糖得率提高了15.14%。提取得到的多糖具有一定还原力,且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8.40、1.01mg/m L和1.95 mg/m L,证明金针菇菌渣中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微波协同酶法提取平菇柄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以及液料比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平菇柄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20 W,提取时间8 min,液料比55:1,在此条件下,最大得率达到6.05%。  相似文献   

5.
优化石榴皮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石榴皮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为自变量,石榴皮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确定石榴皮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4∶1 m L/g,微波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450 W,在该条件下石榴皮多糖的得率为10.48%。通过MTT法、中性红法、NO释放量测定和黏附试验初步表明石榴皮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向日葵茎芯中主要活性物质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此工艺进行了优化,选取的提取方法为水提醇沉法,以多糖含量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次数、原料颗粒的大小(目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向日葵茎芯多糖含量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液中多糖的含量,得出向日葵茎芯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原料颗粒的大小(目数)60~80目,料液比(g·mL-1)1:50,提取时间3.0 h,提取温度90℃,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多糖的提取得率为6.56%,多糖的含量为266.03 mg·g-1。本文也对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茎芯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弱。这些条件的确定为向日葵茎芯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微波-纤维素酶法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为常用的中药材,其多糖含量高。枸杞多糖在保健、医疗方面应用广泛,目前已有不少枸杞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但尚无微波-纤维素酶法提取枸杞多糖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提取枸杞多糖,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进行了相关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50 W,微波处理时间6 min,物料为80目,液料比25∶1(mL/g),纤维素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酶解体系pH值4.8,在此工艺条件下,枸杞多糖得率为13.2%。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法优化山里红叶中牡荆素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通过盐酸浓度、提取时间、固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乙醇浓度6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实验,研究它们与牡荆素提取得率之间的规律趋势;应用正交设计优化试验,研究盐酸浓度、提取时间、固液比和超声功率对山里红叶提取牡荆素得率影响大小,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2 mol·L-1、提取时间为40 min,固液比为1:20、超声功率为500 W、超声温度为50℃、乙醇浓度为50%时,效果最佳,得率为2.603 mg·g-1;盐酸浓度具有较大显著性,且各因素影响顺序为:盐酸浓度 > 超声功率> > 提取时间 > 固液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微波辅助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马齿苋多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马齿苋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料液比1 g/30 mL,提取10min。在此条件下的多糖得率为13.87%。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比较研究热水浸提法和微波提取法提取香菇多糖.热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15,提取率3.243 %;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60W、微波处理时间60 s、料液比1∶10,提取率4.771%.微波提取法效率高、时间短,是理想的香菇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红松籽仁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优化高速匀质-微波辅助提取红松籽油的工艺,考察了匀质速度、匀质时间、液料比、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对红松籽油提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红松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匀质速度12 000 r·min-1,匀质时间120 s,液料比20 mL·g-1,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50 min。在上述条件下,红松籽油最优提取率可达60.3%。利用GC-MS对得到的红松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皮诺敛酸、亚油酸、反-13-十八碳烯酸、顺-13-十八碳烯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55%,其中松籽油所含有的特异性不饱和脂肪酸-皮诺敛酸含量可达13.65%。此外,对该工艺提取得到的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及理化性质进行了评估,发现红松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其IC50值为0.095 4 g·mL-1。此外,红松籽油过氧化值和酸值较低,碘值较高,表明红松籽油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油脂。  相似文献   

12.
以野生红花白芨成熟蒴果为外植体,建立了白芨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白芨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原球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原球茎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 +土豆汁150 g·L-1,30 d后的芽增殖率达343%;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1+AC 0.5 g·L-1+土豆汁100 g·L-1,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的最佳方式是以水苔+树皮+椰糠+锯木粉(2∶2∶1∶1,V/V/V/V)为混合基质进行多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法提取楮实子多糖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5,微波处理时间12 min,微波功率450 w,浸泡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楮实子多糖的提取率为8.79%.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酸-苯酚法、AlCl3比色法、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叶、茎中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通过DPPH和ABTS清除实验评价铁皮石斛花、叶、茎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茎>花>叶,黄酮含量花>叶>茎,生物碱在各个部位分布均较少。其中茎的多糖含量可达23.92%,花中黄酮含量可达1.847%。抗氧化能力评价表明,铁皮石斛花水提物、茎醇提物、花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好,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10.4 μg·mL-1、454.1 μg·mL-1、573.2 μg·mL-1;铁皮石斛茎醇提物、花醇提物、花水提物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好,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61.1 μg·mL-1、62.2 μg·mL-1、103.0 μg·mL-1。铁皮石斛花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叶和茎,醇提物抗氧化能力优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4种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强  李婷  袁志友  焦峰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091-3098
细根(≤2 mm)在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碳循环和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以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落叶灌木、退耕草地和沙蒿群落4种主要植被类型为对象,研究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和细根年生产量. 结果表明: 细根生物量与纬度呈线性负相关. 4种植被类型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落叶灌木(220 g·m-2)>刺槐人工林(163 g·m-2)≈退耕草地(162 g·m-2)>沙蒿群落(79 g·m-2). 退耕草地直径≤1 mm细根生物量占直径≤2 mm总细根生物量的74.1%,在4种植被类型中最高;4种植被类型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最大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层. 退耕草地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的44.1%,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细根年生产量与纬度呈线性负相关. 4种植被类型0~40 cm土层细根年生产量大小顺序为退耕草地(315 g·m-2·a-1)>落叶灌木(249 g·m-2·a-1)>刺槐人工林(219 g·m-2·a-1)>沙蒿群落(115 g·m-2·a-1),其中退耕草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 退耕草地0~10 cm土层细根生产量占0~40 cm土层总细根生产量的40.4%,在4种植被类型中最高. 退耕草地细根周转时间为0.51 a,低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以2.5 g·L-1、5.0 g·L-1、10.0 g·L-1三个浓度复合肥对采穗圃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复合肥对松材线虫病抗性马尾松采穗圃的产穗和穗条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复合肥使萌条数量,穗条扦插的生根率、不定根数量、最长不定根、总根长和侧根数增加。不同浓度复合肥对性状的影响不同。复合肥2.5 g·L-1最有利于萌条数量增加,较对照增加106%,差异达显著水平;5.0 g·L-1最有利于提高不定根数、总根长和侧根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00.0%、189.1%和186.4%,其中总根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侧根数达显著水平;10.0 g·L-1最有利于提高生根率和最长不定根长度,较对照分别上升23.2%和134.7%,其中最长不定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评价10项萌条和生根性状,复合肥10.0 g·L-1综合目标值最高,是三个浓度中最佳施肥浓度。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006年3月期间,对军山湖耳河螺(Rivularia auriculata)进行了周年逐月采集,分析了耳河螺的种群动态,并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了周年生产量.结果表明种群含三个年龄组,年均生物量13.37 g·m-2,年均密度8.12 ind·m-2.种群密度峰值出现在8月为24 ind·m-2,次年3月份有最低值为3.2 ind·m-2.生物量峰值则出现在9月为30.32 g·m-2、次年3月生物量有最小值为3.872 g·m-2.耳河螺周年生产量(带壳湿重)为3.5592(g·m-2·a-1),周年P/B系数为0.27.与其他研究比较,结果较为合理.P/B系数较低,说明这一资源日趋贫乏,需要合理的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8.
马艳华  李雪  曹雅忠  尹姣  张帅  李克斌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838-3846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是我国北方地区为害植物根系的重要土壤害虫,探索寄主根系分泌物对其引诱作用,可以为开发大黑鳃金龟幼虫引诱剂等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纯净空气作为对照,利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了3龄幼虫对花生、大豆、玉米根系的趋性反应.以正己烷为对照,采用GC-MS分析鉴定3种根系分泌物的成分,观测试虫对其主要成分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对花生、大豆和玉米根系都具有显著的趋向性.通过GC-MS分析鉴定发现,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在3种植物中均有20种及以上,而且在不同植物之间除丙三醇、十二醇和乙苯3种共有组分之外,其余组分存在明显差异.分泌物的趋性反应结果显示,供试幼虫对分泌物同一组分不同浓度的趋性反应程度明显不同.在浓度为40和80 μg·mL-1时,2-丁烯酸、甲基丁二酸、肉豆蔻酸、乙酸和邻苯二甲酸等的引诱虫数显著多于对照;在浓度为100、200 μg·mL-1时,化合物十四烷和十六烷等的引诱虫数显著多于对照.在浓度为300、500 μg·mL-1时,供试幼虫对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棕榈酸甘油酯等有显著的趋向性反应.可见,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new method using lysozym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xenic cultures of Anabaena flos-aquae De Brebisson and Aphanothece nidulans P. Richter was developed. Cyanobacterial growth was not inhibited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1.2 g·L−1 of lysozyme, whereas the growth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as suppressed.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0.8 g·L−1 of lysozyme, ampicillin caused a reduction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The axenic cultures of these strains were acquired through a simple treatment using 1.0 g·L−1 of lysozyme without ampicillin. These cyanobacteria resisted digestion by lysozyme at our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s, whereas bacteria were digested selectively. This method of purification seems to be especially useful with cyanobacterial species that are sensitive to antibiotics or other germicidal agents.  相似文献   

20.
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彩色豆马勃能与松树、桉树形成外生菌根,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用水、乙醇和丙酮抽提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发现这些抽提物对稗草和水稻幼苗生长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丙酮抽提物对狼尾草和油菜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的丙酮抽提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2个纯化合物,可鉴定为豆马勃内酯(Pisolactone)和麦角甾醇。该2个化合物在400μg·ml-1浓度下均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豆马勃内酯在100μg·ml-1浓度下仍然极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