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际视角出发,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探讨社会与经济因素对国民营养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对国民营养需求影响至关重要;人均受教育年限、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城镇人口对国民的营养摄入有一定影响,而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对营养需求具有负效应,青壮年占比和女性占比对营养需求的影响较小;在种族因素中,伊斯兰国家国民营养摄入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猪肉产品为例,利用在陕西省西安市调查的392份消费者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偏好异质性约束下消费者的质量认证标签信任水平对其猪肉购买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79.08%的受访者至少知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中的一种,31.63%的受访者购买过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猪肉;消费者对带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标签猪肉的质量安全信任水平较高,但对这3种质量认证标签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猪肉偏好呈现出差异,质量安全偏好型消费者对质量认证标签的质量安全信任水平显著影响质量认证猪肉购买行为,而其他偏好类型消费者对质量认证标签的质量安全信任水平并不显著影响质量认证猪肉购买行为。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居民小米(谷子)消费水平是谷子产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城镇居民小米消费影响因素对于谷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市513名消费者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小米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年龄、对小米历史文化或营养价值的认知水平等显著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小米营养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实施小米品牌战略、开发多种层次的产后加工产品、制定不同层次的营销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2—2014年北京市批发市场猪肉价格数据,采用X12-ARIMA时间序列分解的加法模型以及HP滤波方法将价格数据分解成长期趋势、周期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中长期来看,周期性因素是影响猪肉价格偏离长期趋势的最主要因素,对猪肉价格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60.7%,季节性因素对猪肉价格变化的影响先稳定后加大,对猪肉价格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26.5%;猪肉价格长期趋势出现拐点,2012年7月开始转入下行,进入猪肉价格长期趋势下降阶段以后,季节性因素对猪肉价格变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取代周期性因素成为影响猪肉价格变化的首要因素,对猪肉价格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上升到51.3%;周期性因子衰弱的现象趋于显著,对猪肉价格变化的平均贡献率由之前的68%下降到30.1%。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市6个城区实地调查的495份消费者问卷数据,选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消费者“三品”认证猪肉购买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人购买过带“三品”认证标签的猪肉;认证可追溯性信任、家庭人均月收入、可追溯体系认知、放心肉工程认知、猪肉购买成员、年龄和猪肉消费比重显著影响消费者“三品”认证猪肉购买行为的显著因素。从企业、政府角度提出了提高消费者信心和购买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基因检测服务的知晓、需求状况及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下城区1647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对基因检测知晓率为21.8%,需求率为12.7%,有需求意愿的占到61.9%。有无家庭成员患病(OR=1.619,95%CI=1.279-2.049)、对基因检测服务知晓情况(OR=2.368,95%CI=1.782-3.146)、有无家族遗传史(OR=2.784,95%CI=1.685-4.600)年龄(x2=27.210,P<0.001)、对婚前基因检测的认可度(x2=23.185,P<0.001)等五个因素对社区居民基因检测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社区居民对基因检测服务需求意愿较强,但是知晓率、需求率均偏低。有待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处于调整升级阶段,研究食物消费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需求和指导生产结构调整。根据全国20省居民家庭食物消费调研的数据,运用线性系统模型分析收入、价格、地区和偏好等因素对消费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水产和奶类等食物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均为0.20;产区、地区差异、饮食结构和偏好等因素对消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食物消费需求调整生产结构,重点发展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并且推广和引导健康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8.
H-FABP基因的多态性和营养因素对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龙  萨晓婴  孟和  潘玉春 《遗传》2009,31(7):713-718
遗传和营养因素都能影响猪肉的品质。但是, 到目前为止同时研究遗传和营养因素对肉质影响的报道很少。在本研究中, 136头PIC5系杂交猪, 体重65 kg, 被随机分成4组, 各组分别给予不同日粮。在饲养35 d、体重大约90 kg时统一屠宰并且进行肉质测定、H-FABP基因分型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1)所采用的3种日粮对肉色、屠宰后24 h的pH、肌内脂肪和肌肉蛋白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2)H-FABP基因型对肌内脂肪和肌肉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影响; (3)H-FABP基因多态性和营养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H 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对照组的AA基因型具有最高pH值, 高维生素E组的AA基因型具有最高肌内脂肪值。实验结果提示在关于猪肉质的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同时考虑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红敏  李欣茹  谢美钰  徐建英 《生态学报》2023,(24):10376-10386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对态度进行多维特征划分的基础上,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可显著改变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且均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对不同维度态度的改变作用不同。其中,喜厌态度的改变最明显,其次是捕杀态度和保护态度,最后是期望态度。肇事补偿对于社区居民的态度及其改变作用受到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其中是否受到过野生动物破坏、耕作总收入或总收入中耕作收入比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社区居民的态度,农地总面积、牲畜数量、玉米地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情感态度的改变,玉米地损失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行为态度的改变。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普及肇事补偿制度、完善肇事补偿机制、调整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对福建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的感知现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对城乡居民猪肉、鱼肉和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收入、价格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外,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也会影响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的选择,并且这种影响较为复杂,一是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存在差异,二是对不同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影响也不相同。当面临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时,居民不应简单地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而是更加理性地调整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非洲猪瘟的爆发为我国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基于此,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459位消费者进行调研,分析非洲猪瘟风险背景下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爆发期间,消费者猪肉购买行为显著下降;农村消费者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程度更高;认为非洲猪瘟会产生人畜交叉传染的感知风险是非洲猪瘟爆发期间影响消费者猪肉购买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家庭成员越多,受非洲猪瘟对购买影响的程度越大。对此,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媒体应坚持公正报道、企业要严把猪肉质量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中国不同地区普通和富硒猪肉、鸡肉、鱼肉中总硒含量,为评估居民硒摄入量以及指导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7—9月采集中国10个地区代表城市普通和富硒样品共516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硒含量。结果:普通和富硒产品中,鱼肉总硒含量最高,其次猪肉,鸡肉与猪肉接近;西安三种产品总硒水平最高,克山和安康总硒水平最低。富硒产品与普通相比,猪肉和鸡肉总硒水平显著提高,富硒鱼肉略高于普通鱼肉。结论:鱼肉是很好的居民膳食硒来源,但富硒作用不显著;富硒猪肉和鸡肉产业发展不平衡,亟需制定相应的科学技术与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3.
单长青  李甲亮  李超  于祥 《生态科学》2012,31(3):340-344
运用CVM和统计分析方法,调查了黄河三角洲城市噪声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支付意愿,得出愿意为城市噪声质量改善支付部分金钱的占71.3%,支付额平均为3.64元/(月.人);性别和教育程度对居民支付意愿均无显著影响,年龄、月收入和噪声影响程度对居民支付意愿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职业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变化规律不明显。性别和噪声影响程度对支付水平无显著影响,年龄和教育程度对支付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职业和月收入对支付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卫生服务需求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基础。文章从社会经济、人口、健康状况、文化等方面,选取反映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探索影响各地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扩大和制约的因素,并根据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对不同区域进行分类。对于统筹规划区域间卫生资源,使卫生资源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并适应多层次、多元化的卫生服务需求,从而实现“十二五”卫生规划阶段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人口结构、消费方式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等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可以判断出未来农村居民肉类需求增长潜力巨大,是将来畜牧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总量未来将继续增长,品质消费将占据重要地位;猪肉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禽肉、牛羊肉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城乡居民肉类需求多样化趋势日益显著,市场细分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6.
半城市化地区已成为城市地理与城市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社区为单位展开环境意识调查,旨在利用统计分析手段,探寻影响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揭示在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中居民环境意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居民环境意识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类型居民的环境意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居民环境意识提高的重要保证;同时,提升社区高环境意识形成的氛围,推动社区现代化或城市化改造是提高居民环境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市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牙齿磨耗、口腔疾病和骨质隆起等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加依墓地居民的牙齿磨耗较重,但前后部牙齿的磨耗程度差异不大,臼齿偏斜式磨耗现象显著,龋齿罹患率偏低。生前脱落、牙结石等口腔疾病在该人群中普遍流行,部分个体的下颌存在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现象。本文还通过臼齿磨耗方向指数(Wear Orientation)对加依墓地居民的偏斜式磨耗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参考相关民族学调查、考古发现以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加依墓地居民复杂的牙齿磨耗形态和口腔疾病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推测加依墓地居民的食物结构应以肉类为主,谷类亦占有一定地位;此外可能是受到恶劣生活环境及特殊谷物加工技术的影响,日常食物较为坚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市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牙齿磨耗、口腔疾病和骨质隆起等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加依墓地居民的牙齿磨耗较重,但前后部牙齿的磨耗程度差异不大,臼齿偏斜式磨耗现象显著,龋齿罹患率偏低。生前脱落、牙结石等口腔疾病在该人群中普遍流行,部分个体的下颌存在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现象。本文还通过臼齿磨耗方向指数(Wear Orientation)对加依墓地居民的偏斜式磨耗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参考相关民族学调查、考古发现以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加依墓地居民复杂的牙齿磨耗形态和口腔疾病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推测加依墓地居民的食物结构应以肉类为主,谷类亦占有一定地位;此外可能是受到恶劣生活环境及特殊谷物加工技术的影响,日常食物较为坚硬。  相似文献   

19.
王凯  欧艳  葛全胜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6):1663-1670
基于对武陵源3个典型移民安置区的入户调查数据,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世界遗产地生态移民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置区居民对生态移民所导致的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分歧较大,对负面指标的感知较一致;居民对生态移民的社会文化积极影响的认同度较高,对消极影响感知较弱,且3个安置区居民对移民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差异明显;居民对生态移民的资源环境影响感知强烈,但普遍认为对其心理的负面影响不甚显著;居民对主要移民搬迁政策的支持度不高;年龄、文化程度、月均收入和旅游收入比重是影响居民感知评价的最重要因素;移民安置方式和参与旅游业的程度对安置区居民的感知差异存在重要影响;移民政策感知是影响居民对生态移民整体感知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就医期望是居民就医需求和愿望的反映,是医院管理、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从概念内涵、研究内容、测量评价、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患者就医期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并分析现有研究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