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超声处理对牙本质表面玷污层性状及其对通用型树脂粘接剂自酸蚀模式下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40颗人无龋下颌第三磨牙随机分为320目碳化硅砂纸打磨组以及砂纸打磨加超声处理组,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牙本质表面玷污层性状;处理后的牙体分别用Rhodamine B染色的2种通用型树脂粘接剂(Clearfil Universal Bond和All-Bond Universal, pH值分别为2.3和3.1)粘接复合树脂,观察粘接界面的渗透情况;最后制作微拉伸试件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 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超声处理能够使大量牙本质小管暴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超声处理过后2种粘接剂都能沿牙本质小管渗透入牙本质深部;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够增强2种通用型树脂粘接剂自酸蚀模式下的粘接强度;但在相同的牙本质表面处理条件下,这两种粘接剂间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处理能够部分去除牙本质表面玷污层,暴露牙本质小管,增加通用型树脂粘接剂自酸蚀模式下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含羟磷灰石(HA)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及其对温和型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完整的第三磨牙,制备冠中部牙本质样本,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根据不同的脱敏处理方式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下述处理:无脱敏处理(对照组)、Biorepair牙膏处理(含HA脱敏牙膏)、Dontodent牙膏处理(含HA脱敏牙膏)和HA糊剂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并评估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别使用All-Bond Universal、Single Bond Universal和Clearfil Universal Bond以自酸蚀模式应用于脱敏处理后的牙本质。通过接触角测量评估脱敏处理后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和表面能(SFE)。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样,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分析脱敏处理方式对于3种通用型粘接剂的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 结果 SEM显示含HA脱敏牙膏和HA脱敏剂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均明显封闭,封闭率HA组>Biorepair组>Dontodent组(P<0.05)。接触角分析表明,含HA脱敏剂对通用型粘接剂的润湿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脱敏处理后牙本质SFE显著增加(P<0.05)。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表明,含HA脱敏牙膏会降低微拉伸粘接强度(P<0.05),而HA组与对照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含HA脱敏牙膏能够形成牙本质小管封闭。在使用温和型通用型粘接剂进行后续树脂修复时,含HA脱敏牙膏降低牙本质粘接强度,而HA糊剂的脱敏处理未对粘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勇  王跃岩  张光东 《口腔医学》2023,(12):1070-1075+1080
目的 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湿润度及酸蚀对2种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Prime Bond Universal(PBU)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颗人新鲜无龋磨牙,随机均分为6组,制备出一个矩形的平坦、光滑的牙本质粘接面,每个粘接面被均分为两部分,一侧进行酸蚀处理,另一侧不进行酸蚀处理,利用蒸馏水移液器制备出干燥、湿润和过湿的牙本质表面,分别用SBU和PBU进行粘接。树脂固化后垂直于牙本质表面切割出1 mm×1 mm的柱形小棒,在万能测试仪上测试其微剪切粘接强度;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界面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每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 (1)酸蚀模式、粘接剂、湿润度三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酸蚀组,无论是SBU还是PBU,3种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酸蚀组,SBU在干燥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在湿润和过湿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U在未酸蚀的3种不同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2种单瓶型通用粘接剂在自酸蚀模式下应用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以及纳米渗漏情况。方法 制作40枚牙本质样本,分别使用Singlebond Universal和All-Bond Universal 2种单瓶型通用粘接剂在自酸蚀模式下处理牙本质表面,与复合树脂粘接制作粘接试件。各组粘接试件一半于24 h水储后(未老化)切割成细条,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另一半经受10 000次冷热循环后(老化)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数据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进行检验分析。各组代表性试件处理后以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检测纳米渗漏情况。结果 不论是否经过老化,2种粘接剂组均获得了较高的粘接强度值,但扫描电镜均能发现纳米渗漏存在。结论 两种单瓶型通用粘接剂在自酸蚀模式下应用均能提供较好的粘接性能,但无法避免纳米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单宁酸在全酸蚀与自酸蚀条件对通用型粘接剂在牙本质表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60颗无龋离体人磨牙置于存储盒中随机盲取分成2组(全酸蚀A组与自酸蚀B组,n = 30),再将每组随机分为5个亚组(n = 6)。在使用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前,在牙本质面分别涂抹浓度为0%(对照组)、25%、50%、75%和100%的单宁酸3 min并冲洗吹干。实验试件在37 ℃水中保存24 h后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μTBSt)。使用Two-Way ANOVA与Games-Howel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断裂面模式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微拉伸试件的牙本质断端。 结果在全酸蚀模式下,75%单宁酸组粘接强度[(34.51 ± 8.43)MPa]与100%单宁酸组粘接强度[(36.16 ± 5.20)MP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F = 32.301,P<0.001);在自酸蚀模式下,25%单宁酸[(31.06 ± 3.41)MPa]可显著提升SBU与牙本质粘接强度(F = 23.570,P<0.001)。双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单宁酸浓度(F = 23.134,P<0.001)与酸蚀模式(F = 4.465,P = 0.036)对粘接强度具有显著影响且两要素间显著相关(F = 28.231,P<0.001)。断裂模式分析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牙本质表面不同酸蚀模式与不同浓度单宁酸所形成的界面形态差异显著。 结论在不同酸蚀模式下,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均可显著改善SBU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脱矿牙本质与4种全酸蚀或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指导。方法选择20颗面龋坏的离体磨牙,在龋显示剂的指示下去除牙本质龋的感染层,保留脱矿牙本质。平齐龋洞洞底平面,去除冠向牙体组织,作为粘接面。选择临床常用的2种全酸蚀粘接剂:材料A(All Bond2)、材料B(Prime&BondNT)和2种自酸蚀粘接剂:材料C(ClearfilSEBond)、材料D(XenoⅢ),分别按说明书要求粘接。用慢速锯将样本牙切为粘接面积约0.9mm×0.9mm的长方体试件。体视显微镜下将试件分为正常牙本质组和脱矿牙本质组,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方差分析提示牙本质类型和粘接剂对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常牙本质,不同粘接剂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脱矿牙本质,材料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其他粘接剂明显降低(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脱矿牙本质的混合层多孔稀疏,树脂突短少,无侧枝形成。结论对脱矿牙本质,本项实验中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优于自酸蚀粘接剂。  相似文献   

7.
四种常用牙本质粘结剂的边缘封闭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四种临床常用牙本质粘结剂的边缘封闭性能.方法在20个离体人恒磨牙颊、舌侧牙颈部各制备3 mm×2 mm×2 mm的箱型V类洞.制备的窝洞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NT和Single Bond,自酸蚀粘结剂Adper Prompt和Clearfil SE Bond粘结,Charisma复合树脂充填.0.5%碱性品红溶液中染色24 h后,将充填体连续纵向剖开为四部分,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剖面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并以扫描电镜观察树脂-牙本质界面的结合状态.结果各种粘结剂均存在微渗漏现象,龈方微漏程度显著高于冠方(P<0.05).各种粘结剂之间的微漏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各组界面均存在散在间隙,全酸蚀粘结剂形成的混合层较自酸蚀者厚,树脂突亦较长.结论多剖面评分法较常规正中剖面法能更全面地评价界面的微漏情况;各种粘结剂均不能完全消除充填体边缘微漏.  相似文献   

8.
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接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 & Bond NT(PB)]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粘接剂在不同酸蚀时间条件下进行粘接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接面切割出8个1.0 mm×1.0 mm×4.0 mm粘接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粘接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抗拉强度(μBS)测试.结果:4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OB为(25.36±4.18)MPa、SB为(24.25±3.97)MPa、OS为(28.65±4.93)MPa和PB为(27.12±4.13)MPa,在酸蚀粘接面15 s时均取得高的牙本质粘接强度(P<0.01),并且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均随粘接面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F OB=0.842,F SB=0.888,F OS=0.877,F PB=0.865;P<0.01).结论:通过合理控制粘接面酸蚀时间,可以在保证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酸蚀和选择性酸蚀釉质处理下比较Sonic FillTM超声树脂充填系统与传统3M FiltekTMZ350树脂充填系统修复后牙Ⅱ类洞微渗漏程度的差别,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新鲜拔除的人上下颌恒磨牙制备Ⅱ类洞,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3M Single Bond Universal粘接剂+3M FiltekTMZ350纳米树脂充填(A组)、37%磷酸选择性酸蚀洞壁釉质+3M Single Bond Universal粘接剂+3M FiltekT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Kerr Optibond Versa粘接剂+Sonic FillTM超声树脂充填(C组)、37%磷酸选择性酸蚀洞壁釉质+Kerr Optibond Versa粘接剂+Sonic FillTM超声树脂充填(D组)。标本经冷热温度循环、亚甲基蓝染色后,近远向沿长轴切片,体视显微镜下分别观察龈壁和侧壁染料渗漏情况。结果龈壁微渗漏程度B组低于A组、D组低于C组,C组低于A组、D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侧壁微渗漏程度B组低于A组、D组低于C组,C组低于A组、D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onic FillTM超声树脂充填系统修复后牙Ⅱ类洞微渗漏程度轻于传统3M FiltekTMZ350树脂,临床上充填大体积Ⅱ类洞使用选择性酸蚀釉质的方法可进一步降低微渗漏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微拉伸粘接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一步法白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观察并分析样本断裂类型。方法选择新拔除的人无龋下颌第三磨牙12颗,分别用3种一步法、1种两步法的白酸蚀粘接剂进行牙本质粘接。用微拉伸测力仪测试粘接强度,并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样本断裂类型。结果3种一步法白酸蚀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材料A(Adper Prompt)(23.36±2.55)MPa;材料B(Clearfil S^3 Bond)(30.46±3.82)MPa;材料C(Xenon Ⅲ)(34.59±3.46)MPa;1种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材料D(Clearfil SE Bon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45.06±5.29)MPa。材料D微拉伸粘接强度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样本断裂均发生于粘接界面,未观察到复合树脂或牙本质内聚破坏。结论一步法白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低于两步法白酸蚀粘接剂,但多数仍可满足临床对树脂粘接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4种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耐久性。方法    选择2012年1—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的患者因非龋源性原因拔除的无龋第三磨牙80颗,采用石膏打磨机去除牙釉质以充分暴露牙本质,600目砂纸在水环境中研磨去除表面玷污层。采用随机抽签的原则,每4颗牙为一组,共分为20组,在其表面分别涂布4种临床上使用的自酸蚀粘接剂[Easy Bond(EB)、G-Bond plus(GBp)、Clearfil Mega Bond(MB)、Clearfil Protect Bond(PB)]。每种粘接剂分为5组对应各个时间点(24 h、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粘接剂的使用严格按照各自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之后,在其表面堆砌约5 mm厚的复合树脂。将其置于无菌双蒸水中保存在37℃恒温箱内,分别于24 h和3、6、12、24个月后将其切割成截面为1.0 mm2的长柱状后进行微拉伸测试,比较4种粘接剂在不同时间点的粘接强度耐久性。结果    一步自酸蚀粘接剂EB和GBp在24个月后的粘接强度较24 h的粘接强度显著降低(P < 0.05)。二步自酸蚀粘接剂MB和PB在24个月后的粘接强度与24 h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含有亲水性成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一步自酸蚀粘接剂24 h后的粘接力强于不含HEMA的粘接剂。与一步自酸蚀粘接剂相比,二步自酸蚀粘接剂在耐久性测试中表现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比较自酸蚀和全酸蚀黏结剂对树脂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自酸蚀和全酸蚀黏结剂对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在新鲜拔除的24个磨牙面制备面洞,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3M Adper Prompt自酸蚀黏结剂和3M Adper Single Bond2全酸蚀黏结剂,进行3MZ250树脂充填。经温度循环后,品红溶液染色,在体视显微镜下对牙齿颊舌向切片,观察修复体边缘染料渗漏情况。结果:整体微渗漏(包括釉质-牙本质),两种黏结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釉质微渗漏,自酸蚀组大于全酸蚀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对釉质的黏结弱于全酸蚀黏结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窝沟封闭剂微渗漏实验及超微结构观察,探讨使用全酸蚀粘接剂(Prime & Bond NT )和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对窝沟封闭剂与牙面密合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龋正畸减数上前磨牙65颗,随机分为5组,即:常规组、唾液污染组、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和自酸蚀粘接剂组(Clearfil SE Bond),按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窝沟封闭.将每组10颗标本浸泡在1%亚甲蓝溶液中72小时后取出,制作切片,测定微渗漏深度,计算微渗漏率,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另外3颗/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封闭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 微渗漏实验中,使用全酸蚀粘接剂组产生微渗漏最小,唾液污染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显著低于唾液污染组(P<0.01),自酸蚀粘接剂组产生的微渗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常规组可见釉质表面结构清晰,大量树脂突深入至釉柱中,二者结合紧密,无缝隙.全酸蚀粘接剂组树脂突长而密集,封闭剂与釉质结合良好.唾液污染组仅见少量树脂突,树脂突短小,粘接界面有的部位出现缝隙.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可见粘接剂渗入釉质微孔中形成密集的树脂突,窝沟封闭剂与釉质形成良好的结合.自酸蚀粘接剂组未见明显树脂突,封闭剂与釉质之间有明显的缝隙.结论 全酸蚀粘接剂(Prime&Bond NT)可以增强窝沟封闭剂与牙面的密合性.与常规的磷酸酸蚀方法相比,直接使用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后,窝沟封闭剂的边缘密合性差,不适宜用于窝沟封闭临床操作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自酸蚀与伞酸蚀粘接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上颌中切牙20颗,使用两种自酸蚀粘接剂[A(ClearfilTM Protect Bond)、B(AdporTM PromptTM)]和两种全酸蚀粘接剂[C(SwissTEC SL Bond)、D(Single Bond)]按照厂家推荐步骤对牙釉质和牙本质进行粘接,并测试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样本的剪切粘接强度.结果 4种粘接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强度分别为:粘接剂A(25.33±2.84)、(26.07±5.56)MPa;粘接剂B(17.08±5.13)、(17.93±4.70)MPa;粘接剂C(33.14±6.05)、(41.92±6.25)MPa;粘接剂D(22.51±6.25)、(21.45±7.34)MPa.粘接剂C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粘接剂(P<0.05);粘接剂B的剪切粘接强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粘接剂(P<0.05).结论 本研究所选用的自酸蚀两步法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与部分伞酸蚀粘接剂相当,高于自酸蚀一步法粘接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已定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40颗离体人磨牙沿垂直于牙长轴的方向切割,暴露冠中部牙本质作为粘接面,牙本质试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粘接处理前涂布0.2%氯已定为实验组,一组无预处理为对照组,两组经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SE Bond处理后,堆积复合树脂制备成粘接试件.每组随机抽取2个试件借助微拉曼光谱仪分析粘接剂的双键转化率,剩余的18个试件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于即刻和冷热循环5000次后检测微拉伸粘接强度和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结果:0.2%氯已定预处理对SE Bond的树脂双键转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即刻测试时,对照组和实验组间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和纳米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 >0.05).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后,实验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纳米渗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2%氯已定预处理不会干扰SE Bond的树脂聚合,且可提高其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硬化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牙颈部硬化牙本质在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方法选用12颗因牙周病拔除的具有典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为实验组;12颗新鲜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为对照组,制备人造楔状缺损。使用Single Bond (SB,全酸蚀单瓶系统)、Clearfil SE Bond(CB,自酸蚀底胶系统)、Xeno Ⅲ(XB,自酸蚀一步粘接系统)粘接系统处理牙面,以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为荧光素,使用CLSM观察粘接界面的混合层与树脂突的微观结构。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粘接剂种类、牙本质类型对粘接界面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无论是正常牙本质还是硬化牙本质,全酸蚀粘接剂(SB)产生的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均大于自酸蚀粘接剂(CB、XB),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B和XB间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厚度相差不多,二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化牙本质相对于正常牙本质形成的混合层较薄或者没有,树脂突短、少。全酸蚀粘接系统与自酸蚀粘接系统作用同类型的牙本质上,自酸蚀比全酸蚀形成的混合层薄,树脂突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对使用不同粘结方法的直接树脂充填体在热机械负载前后的边缘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主要针对选择性釉质酸蚀,全酸蚀和自酸蚀粘结方法。材料和方法:在80颗拔除的人第三磨牙制备近中骀面洞.邻面边缘位于釉牙骨质界下方。分别使用以下方法进行直接树脂充填:四步法选择性釉质酸蚀(Syntac SE).四步法全酸蚀(Syntac ER)。两步法全酸蚀(XP Bond.Scotchbond 1 XT/Single Bond Plus).两步法自酸蚀(AdheSE.Clearfil SE Bond),两步法自酸蚀+选择性釉质酸蚀(AdheSE SE.ClearfiI SE Bond SE)和两步法自酸蚀+全酸蚀(AdheSE TE.Clearfil SE Bond TE)。使用环氧树脂体在200倍放大的扫描电镜下分析充填体边缘的缝隙。结果:在使用热机械负载前.所有粘结方法的树脂充填体无缝隙边缘的比率都很高。负载后的结果如下:A)釉质边缘:使用磷酸处理釉质.其无缝隙边缘的比率(90%)普遍高于两步法自酸蚀粘结(70%:P〈005)。B)牙本质边缘:全酸蚀和选择性酸蚀方法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无缝隙边缘的比率分别是59%和64%(P〉0.05)。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自酸蚀粘结.其牙本质边缘质量最佳74%~82%(P〈0。05)。在全酸蚀条件下使用自酸蚀粘结剂时,牙本质边缘质量显著下降到35%~42%(P〈0.05)。结论:磷酸酸蚀的釉质粘结效果普遍较好。使用磷酸选择性酸蚀釉质.可以提高两步法自酸蚀的釉质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自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种自酸蚀粘结系统Clearfil S3Bond,i Bond,Clearfil SE Bond,XenoⅢ,1种全酸蚀粘结系统Single Bond2,用微拉伸法测试这些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全酸蚀粘结剂Single Bond2的微拉伸强度最高,与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自酸蚀粘结剂i Bond,S3Bond,XenoⅢ两两之间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SE Bond的粘结强度显著高于i Bond,S3Bond和XenoⅢ(P〈0.05)。结论第五代牙本质粘结剂具有较强的粘结强度,但第七代牙本质粘结剂临床操作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2种临床常用预备车针所致玷污层的特点及其对2种常用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All Bond Universal(ABU)]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外科门诊拔除的健康无龋阻生第三磨牙40颗,随机分为金刚砂组(使用金刚砂车针预备)和碳化钨钢组(使用碳化钨钢车针预备),每组20颗。金刚砂组和碳化钨钢组各取14颗预备后的离体牙随机分为SBU亚组(使用SBU粘接剂并树脂分层固化)和ABU亚组(使用ABU粘接剂并树脂分层固化),每亚组7颗,行微拉伸强度(粘接强度)测试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金刚砂组和碳化钨钢组各取6颗预备后的离体牙随机分为玷污层亚组(不做处理)、SBU粘接亚组(仅SBU粘接剂粘接处理)和ABU粘接亚组(仅ABU粘接剂粘接处理),每亚组2颗,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玷污层及粘接剂处理后的牙本质面。结果 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车针类型和粘接剂类型对粘接强度均有显著影响(F值分别为33.175、7.219,均P <0.05),但两因素无显著交互作用(F=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种新型单瓶型多模式粘接剂在不同粘接模式下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和粘接耐久性。方法制作3组牙本质/复合树脂粘接试件,其中每组牙本质在粘接前接受不同的表面调节。包括不处理(空白对照),Singlebond Universal粘接剂自酸蚀模式下调节牙本质,Singlebond Universal粘接剂在酸蚀冲洗模式下调节牙本质。测量各组粘接试件水储24 h和180 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试件的粘接界面。结果不论老化前还是老化后,3组间的粘接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空白组的粘接强度值最低,另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人工老化使空白组的粘接强度值显著下降,而对另两组则并无显著影响。结论 Singlebond Universal粘接剂在自酸蚀粘接模式和酸蚀冲洗粘接模式下均能够形成与牙本质良好的粘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