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对壮药清毒伸筋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清毒伸筋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清毒伸筋颗粒给药剂量为75.3 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详细观察动物体征至给药后14 d,剖检肉眼大体观察各脏器形态。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清毒伸筋颗粒9,18,36 g·kg-1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分别于给药3个月和停药后1个月时,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5.3 g·kg-1清毒伸筋颗粒单日灌胃组给药后14 d小鼠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清毒伸筋颗粒9,18,36 g·kg-1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大鼠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清毒伸筋颗粒小鼠单次给药最大给药量为75.3 g·kg-1(相当于每千克178.4 g生药),大鼠重复给药3个月最大无毒反应剂量大于36 g·kg-1(相当于每千克85...  相似文献   

2.
唐颖馨  姚达宝  聂璐薇  刘娜 《医药导报》2023,(10):1442-1446
目的 评价养阴益气胶囊对大鼠灌胃给药6个月的长期毒性情况。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养阴益气胶囊大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剂量相当于生药20 g·kg-1)、养阴益气胶囊小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剂量相当于生药5 g·kg-1)和空白对照组(每日灌胃等容量纯化水),灌胃容量均为5 mL·kg-1,给药时间均为180 d。观察指标为大鼠外观体征、进食、行为活动、排便、体质量、血液学及血生化指标,以及病理检查。停药后继续进行可逆性观察2周。结果 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但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血液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血尿素氮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其余血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系统尸解、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可逆性观察均未见异常,脏器系数及生殖腺系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阴益气胶囊给大鼠灌胃给药6个月的安全剂量为相当于生药20 g...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复幼颗粒对SD大鼠的非临床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20只SD大鼠(6~7周龄),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和复幼颗粒组(18 g·kg-1),按每次30 mL·kg-1灌胃给药,24 h给药2次(上、下午),给药后观察14 d;检查项目包括临床观察、体质量、大体解剖等。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192只幼龄SD大鼠(出生后4 d)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复幼颗粒组(1.2,2.5,5 g·kg-1),按每次10 mL·kg-1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13周,恢复期4周;检查项目包括一般生理指标、眼科检查、发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激素指标、生殖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观察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灌胃给予复幼颗粒按18 g·kg-1(生药:82 g·kg-1),无明显急性毒性。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灌胃给予2.5 g·kg-1(生药:11.33 g·kg-1)复幼颗粒连续给药13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初步评价类叶升麻苷的安全性,为深入全面开展其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给药组(5 000 mg·kg-1),经口单次给药,观察并记录14 d内大鼠一般临床症状、死亡情况、体重;对主要脏器进行肉眼观察。重复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类叶升麻苷低(100 mg·kg-1)、中(500 mg·kg-1)、高(2 000 mg·kg-1)剂量组,每组30只,连续给药28 d,恢复28 d,观察并检测一般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尿常规等相关指标。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中各动物无死亡、无异常、与溶媒对照组相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脏器组织无肉眼可见病变。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摄食量、凝血指标、脏器湿重及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学、肝功能和肾功能无毒理学影响,高剂量组脏器组织未见明显给药相关组织病理学改变;高剂量组雌性动物尿常规中出现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不同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情况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耐药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Kp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各组小鼠分别采用30,60,90 mg·kg-1剂量LVF,连续治疗7 d;筛选并培养LVF给药及停药后不同时间的耐药突变Kp菌株,采用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式链反应法或PCR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Kp菌株耐药基因的变化。结果:LVF治疗后,15和90 mg·kg-1剂量组分离的Kp菌株突变率低;30和60 mg·kg-1剂量组,Kp菌株突变率升高;LVF给药及停药后不同时间,15和90 mg·kg-1剂量组均未检测到耐药基因gyrA、gyrB、parC和parE的突变和qnrA、qnrS和aac(6’)-Ib-cr;30和60 mg·kg-1剂量组,给药5、7 d及停药后1、3 d,分别检测到qnrA、qnrS和aac(6’)-Ib-cr。结论:LVF 90 mg·kg-1剂量组有效率高而耐药率低。根据以MPC为基础的PK/PD参数指定给药方案,可在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Kp对LVF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 APG)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将60只实验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 AN)模型,另取10只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媒作为空白对照组。将A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DEX组,剂量0.1 mg·kg-1·d-1)、APG低剂量组(APL组,剂量50 mg·kg-1·d-1)、APG中剂量组(APM组,剂量100 mg·kg-1·d-1)、APG高剂量组(APH组,剂量200 mg·kg-1·d-1),每组10只。DEX及APG给药组均每日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灌胃APG溶剂,即0.5%CMC-Na溶液,疗程60 d。测量24 h尿蛋白总量(PRO)及血清肾功能、肝功能等监测指标;HE染色法对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标记肾脏组织的CD68蛋白,检测巨噬细胞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毒株和OC43毒株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不同毒株将实验分批进行,每批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病毒感染组、磷酸氯喹片组、连花清瘟颗粒组、散寒化湿颗粒(给药组)3个剂量组,高剂量为11 g·kg-1·d-1(相当于生药52.8 g·kg-1·d-1)、中剂量为5.5 g·kg-1·d-1(相当于生药26.4 g·kg-1·d-1)、低剂量为2.75 g·kg-1·d-1(相当于生药13.2 g·kg-1·d-1)。使用人冠状病毒229E和OC43感染小鼠,建立肺炎模型。通过检测肺指数和肺部病理变化等指标评价散寒化湿颗粒对冠状病毒肺炎小鼠的药理作用。结果 散寒化湿颗粒在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的肺指数,并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散寒化湿颗粒对人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模型,给予其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VF),进行药效学和耐药机制研究,评价其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建立PA肺部慢性感染大鼠模型,各组大鼠灌胃口服LVF 45.0和67.5 mg·kg-1治疗,连续21 d;考察各组大鼠的生理状态、细菌突变频率及治疗后PA的MIC比值的"动态变化"等。筛选不同治疗时间分离的PA耐药菌株,检测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变异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肺组织病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炎性指标显著下降(P<0.01或P<0.05);肺指数显著降低(P<0.01);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或P<0.05),PA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内分离PA的MIC值随给药时间增加而呈升高趋势,且45.0 mg·kg-1剂量组的升高幅度大,停药后其值有所下降。LVF 45.0 mg·kg-1剂量组较LVF 67.5 mg·kg-1剂量组细菌突变率高。结论:根据LVF不同剂量对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模型的疗效和PA对其的耐药情况,LVF 67.5 mg·kg-1为合理的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给予本维莫德的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单次给药毒性研究通过皮下注射方式一次性给予受试动物本维莫德2 000 mg·kg-1(小鼠)或500 mg·kg-1(家兔),给药后连续观察14~15 d,记录受试动物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重复给药毒性研究通过皮下注射方式给予本维莫德40,100,200 mg·kg-1·d-1(大鼠)或30,60,150 mg·kg-1·d-1(家兔),连续注射6个月,给药结束后观察1个月。每日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每周测量实验动物体重及摄食量,末次给药终止后24 h,每组取50%受试动物(雌雄各半)进行血液生化学及病理学检查。剩余受试动物停药1个月,同前完成相应指标检查。结果:小鼠单次给药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剂量为2 000 mg·kg-1,家兔单次给药的NOAEL剂量为500 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刚离乳幼龄大鼠的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观察小儿风叶咳喘平合剂4周灌胃给药对幼龄SD大鼠的毒性反应,为儿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刚离乳SD大鼠1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为溶媒对照组,风叶咳喘平合剂低(浸膏7.0 g·kg-1)、中(浸膏14.0g·kg-1)和高(浸膏22.5 g·kg-1)剂量组;各剂量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PND21开始给药,共4周,溶媒对照组给予等量的去离子水;检测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凝血、尿液、免疫、激素、脏器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高剂量组雌雄幼龄大鼠体重降低、摄食量减少、血液学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和RET%增加)、脏器重量或系数(胸腺减轻、肝脏增加)有所改变;雄性幼龄大鼠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雄鼠顶臀长减少,胫骨长缩短、胫骨总密度和皮质密度增加;未见明显毒性靶器官;上述表现对雄性幼龄大鼠的影响更加明显。结论:幼龄SD大鼠4周灌胃给予风叶咳喘平合剂的安全剂量为浸膏7.0 g·kg-1(低剂量,相当于生药量79.8 g·kg-1),为大鼠等效剂量的2.5倍,临床剂量的14.9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瓜蒌薤白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硬度、圆整度、拖尾、粘连四参数为优化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瓜蒌薤白滴丸的制备工艺。考察基质、药物与基质的比例、滴头直径及滴速对滴丸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建立了二项式拟合方程,方程拟合度高。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6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2,滴头直径为2.0 mm,滴速30滴/min。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较好地优化了瓜蒌薤白滴丸的制备工艺,所得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瓜蒌薤白滴丸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综合评价补中益气汤(Buzhong Yiqi Decoction, BYD)对气虚发热大鼠免疫功能影响中的应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气虚发热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溶液0.1 g·kg-1)、BYD高剂量组(25.34 g·kg-1)、BYD中剂量组(12.67 g·kg-1)、BYD低剂量组(6.34 g·kg-1),在限食法的基础上采用番泻叶(0.1 g·kg-1)苦寒泻下加游泳劳倦过度及注射脂多糖(LPS, 80 μg·kg-1)的方法建立气虚发热大鼠模型。造模42 d后连续给药6 d,末次给药后注射LPS,检测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包括CD4+、CD8+细胞百分比、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并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价BYD对气虚发热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BYD能显著改善气虚发热大鼠的免疫功能,其中低剂量效果最显著,中剂量与高剂量次之,阿司匹林效果较差。结论: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气虚发热大鼠的免疫功能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可作为评价中药复方疗效科学、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PF级SD 大鼠9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十二味穿甲片原料4.2,2.8,1.4,0.7 g·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注射用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40%的CCl4大豆油溶液2 mL·kg-1,每周2次并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药进行抗肝纤维化干预,共59 d。通过测定体质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比色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肝内胶原定量分析,HE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药粉4.2,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脏Hyp和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2.8,0.7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1.4 g·kg-1剂量组血清ALT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4.2 g·kg-1剂量组血清ALT、AST和1.4 g·kg-1剂量组AST含量亦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8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B和TP呈明显升高趋势,但较模型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显著。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抗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以2.8 g·kg-1剂量抗肝纤维化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制首乌含药血清对L02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大鼠肾阴虚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制首乌低、中、高剂量组(10.8,21.6,43.2 g·kg-1)。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分别采用MTT法测定L02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及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结果: 15%的肾阴虚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对L02肝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6.83%(P<0.05)。肾阴虚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升高,分别为19.6%(P<0.05)和27.8%(P<0.01)。结论: 制首乌对证治疗肾阴虚证侯,当给药剂量超过21.6 g·kg-1时,对肝细胞的毒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研究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肝功能及肝脏胰岛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混悬液1 mg·kg-1,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给以5.6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以2.8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肝脏功能及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TC、TG、LDL-C、AST、ALT均升高,HDL-C和肝糖原水平,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TC、TG、LDL-C、ALT、AST均下降,HDL-C,肝糖原,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糖肝煎浓缩丸组TC、LDL-C降低显著(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功能及肝脏形态。结论: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糖脂代谢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且增加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白草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血脂康胶囊,100 mg·kg-1)和三白草总黄酮高(6.3 g·kg-1)、中(3.15 g·kg-1)、低剂量组(1.57 g·kg-1),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开始药物干预治疗,治疗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指标[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三白草总黄酮各剂量组对大鼠TC、TG、LDL-C、TXB2、ET-1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HDL-C、6-keto-PGFla、NO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三白草总黄酮的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白草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高、中、低切)指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三白草总黄酮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变学指标,使血液处于低浓、低黏、低聚、低凝状态,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缓解血液流动阻力,增大血流量,促进机体的脂质代谢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KM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正常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一般剂量组(16.2 g·kg-1荆防败毒散)、超剂量1组(48.6 g·kg-1荆防败毒散)、超剂量2组(81 g·kg-1荆防败毒散)。实验周期为15 d。观察小鼠体质量情况,给药15 d后,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数、胸腺指数、脾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现象等指标。结果:超剂量2组第14天体质量明显轻于正常组,球杆菌比为0.389;与正常组比较,超剂量2组小鼠肠道益生菌,相关免疫指标(淋巴细胞数、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减少,且出现了3例细菌移位现象,均为移至肠系淋巴结。一般剂量组和超剂量1组小鼠体质量、免疫指标、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情况均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结论:5倍一般剂量的超剂量荆防败毒散可导致小鼠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冰片配伍红花对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0.03g·kg-1)、红花组(5g·kg-1)、冰片配伍红花组(冰片0.03g·kg-1+红花5g·kg-1)、尼莫地平组(0.01g·kg-1)。制备MCAO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给药7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激光多普勒仪检测大脑皮层脑血流量,TTC染色检测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MMP-2、MMP-9、ZO-1的表达,RT-PCR法检测MMP-9和Claudin-5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冰片配伍红花组能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大脑皮层脑血流量,缩小脑梗塞范围,改善脑组织的病理形态,降低脑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同时提高ZO-1、Clauidin-5的表达。结论:冰片配伍红花对脑缺血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的表达和提高ZO-1、Claudin-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中药对顺铂(DDP)所致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DP模型组、低剂量中药组(10.8 g·kg-1)、中剂量中药组(21.6 g·kg-1)和高剂量中药组(32.4 g·kg-1)。DDP模型组和3个中药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DDP (8 mg·kg-1),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DDP当天起,3个中药组每日灌服相应剂量的中药煎剂。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肾皮质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灌服中剂量中药组的大鼠与DDP模型组相比肾脏系数、BUN、Cr含量显著降低,肾皮质SOD活性显著升高,MDA、NO含量以及iNOS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适当剂量的益气补肾方药可有效拮抗DDP所致的肾毒性,抑制DDP诱导的肾脏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南苜蓿总皂苷(TSM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加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30mg·kg-1)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5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1),南苜蓿总皂苷高剂量组(2.8g·kg-1)、中剂量组(1.4g·kg-1)、低剂量组(0.7g·kg-1),连续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苜蓿总皂苷2.8,1.4g·kg-1能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后7,8周的FBG水平(P<0.01或P<0.05);降低TCH、TG、LDL-C的水平(P<0.01或P<0.05),升高HDL-C的水平含量(P<0.05);降低FINS和HbA1c水平(P<0.01或P<0.05);降低MDA含量(P<0.01);升高SOD含量(P<0.01);增加胰岛素阳性表达,减少胰高血糖素阳性表达。结论:南苜蓿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保护胰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