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个体化体重管理对孕期体重增重异常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产科门诊选取孕期体重增重异常孕妇进行饮食习惯调查,并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随后收集饮食情况、妊娠结局指标、孕期增重值、新生儿指标等。结果:所有孕妇平均孕期增重为(15.8±5.9)kg,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分别为17.6、16.2、15.0、12.5k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5)kg,平均住院天数为5d,干预时平均孕周为28周。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在个体化体重管理后多数妊娠结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和贫血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均高于30%,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30%。孕前消瘦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孕前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增重异常孕妇调查的主要营养问题中,总体食量/主食过量、零食糕点过量的孕妇均为30%左右。结论:对孕期体重异常的孕妇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仍然有效;孕妇营养认知问题较多,亟需宣教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重情况,为GDM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700例。通过病历查询获取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各时期体重以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与非GDM孕妇及IOM标准比较,分析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妊娠期各阶段增重情况。结果:与非GDM孕妇相比,GDM孕妇其生产年龄、孕前BMI、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各阶段增重及总增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早孕期增重过快会增加GDM的发病风险(OR=1.187,95%CI 1.090-1.293)。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其孕24周后增重及总增重均较非GDM组更少(P<0.05),与IOM标准比较,两组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及增重过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孕前体重正常组的GDM孕妇早孕期及孕12~24周增重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OM标准比较后的各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新生儿体重分组,排除早产的47例孕妇,发现各组间母亲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早孕期体重管理有助于降低GDM的发病风险。对于已确诊GDM的孕妇其24周后体重增长普遍低于非GDM组及IOM标准,其适宜增重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前体质量(BMI)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资料,共117例,按照BMl分级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低体重组(18例)、正常体重组(65例)、超体重组(21例)、肥胖组(13例),比较四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顺产率分别为55.56%、61.54%,明显高于超体重组38.10%、肥胖组15.38%(X2=11.035,P=0.012);而肥胖组剖宫产率85.62%K高于超体重组61.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56%、9.23%,低于超体重组33.33%、肥胖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前BMI与孕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孕前积极检查,将BMI控制在25以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期对孕妇进行孕期膳食管理对孕妇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女性共92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孕期膳食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情况、自然分娩率、巨大儿发生比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孕25±2周时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孕33±2周及分娩前体重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膳食管理应用于孕妇孕期体重管理,有助于改善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及巨大儿发生情况,降低临床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对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建档的单胎妊娠妇女,营养干预组为预产期2019年2-5月产科建档孕妇,选取2018年同月份生产孕妇作为历史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制定孕期全程营养管理流程,干预组孕妇在产科随访的基础上,分别在孕早期(8周前)、孕中期(12周)、孕晚期(28周)接受孕期营养随访共3次。历史对照组接受产科常规管理。全程监测和记录两组孕妇孕期增重,出现胎儿生长受限(IUGR)、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GDM)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胎儿体重的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孕妇GDM的发病率为10.8%,低于历史对照组的22.9%(P<0.01);孕28周贫血率为19.7%,明显低于历史对照组的30.2%(P<0.05);干预组孕期增重(14.4±3.5)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4)kg(P<0.05)。干预组孕妇剖宫产的比例为36.1%,虽低于对照组的38.1%,但未见显著性(P=0.529)。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对比分别为0 vs 0.7%、3.3% vs 5.2%(P>0.05),两组胎儿为低体重儿的比例为3.8% vs 3.2%,胎儿巨大儿比例为4.9% vs 5.9%(P均>0.05)。结论: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孕期贫血的发病率,有利于控制孕期增重,而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和巨大儿的比例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可能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前超重孕产妇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对其脂、糖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立卡并分娩的136例孕前超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者设为干预组(70例),采取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整个孕期的增长体重、血糖水平、妊娠结局、胎儿结局、并发症。结果:孕36周时,干预组的TG、TC、LDL、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整个孕期的增长体重显著大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GDM发生率(24.29%)显著低于对照组GDM发生率(3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正常儿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12.86%,与对照组并发症率19.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超重孕产妇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可有效控制其妊娠期间的脂、糖代谢紊乱及体重增加,从而减少剖宫产率,促进母婴良性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分娩的GDM孕妇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严格组(50例)和宽松组(47例),选择同期血糖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糖水平、新生儿质量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宽松组和严格组(P0.05);严格组的血糖水平、新生儿质量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宽松组(P0.05);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2,P0.05)。结论:产前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GDM患者产前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利于母体和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干预对不同糖耐量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对来自高危门诊的的肥胖超重孕妇,分别给予单纯饮食干预(饮食组)或运动饮食联合干预(运动加饮食组).妊娠32周采集两组病例空腹血样,测定FFA及TG.排除各组有运动禁忌的孕妇.足月分娩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t,NGT)孕妇共143例,运动加饮食组(n=73,GDM 21例,NGT 52例).饮食组(n=70,GDM23例,NGT47例)按不同糖耐量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二组在孕期体重增加,孕晚期脂代谢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并就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增加及孕晚期血清FFA水平的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及分娩孕周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DM在孕期增重(p<0.01)、新生几出生体重体重(p<0.05)、孕晚期血清FFA(p<0.05)、TG水平(p<0.05)等方面差别有显著性.两组NGT在孕期体重增加(p<0.05)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饮食组平均血清FFA及TG水平高于运动加饮食组,但未形成显著性差异.饮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NGT,r=0.468,P<0.01;GDM,r=0.564,p<0.01)及孕32周血清FFA水平(NGT,r=0.431,P<0.05;GDM,r=0.462,p<0.05)相关有显著性.饮食加运动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相关无显著性,与血清FFA相关有显著性(NGT,r=0.375,P<0.05;GDM,r=0.405,p<0.05).两组孕妇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超重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晚期血清FFA水平有关.饮食结合运动干预有助于肥胖超重GDM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FFA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孕中期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量,探讨孕期膳食结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等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针对孕期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1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其每天膳食中热能及营养素的摄入量,并将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孕期膳食、孕前体重、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患妊娠糖尿病孕妇孕中期每日膳食中水果与油脂类的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量;每日总能量摄入略低,蛋白质供能比例为14.2%、脂肪供能比为33.9%;每日饮食中,除钾、维生素E的摄入量高于推荐量外,其他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偏低;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的总能量成正相关(r=0.157,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DGTT)2h血糖值与孕期摄入的总能量成正相关(r=0.2,P<0.05),与摄入的脂肪量成正相关(r=0.17,P<0.05),空腹血糖值与孕前体质指数成正相关(r=0.209,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中期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多,妊娠期间应合理控制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合理,同时应加强妊娠期妇女的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及围产期保健,控制体重的合理增长,降低妊娠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孕期医学营养治疗的现况及医学营养治疗对患者孕期及产后母婴保健方面的影响。方法:用GDM诊断标准(ADA/LADPSG)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2年GDM的诊断情况,根据高危孕妇保健管理档案追踪GDM孕妇接受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的情况,分为MNT组和非MNT组,比较2组孕妇孕期不良事件、妊娠结局、产后婴儿喂养方式及产妇产后转归的不同。结果:7.69%的孕妇被诊断为GDM(488/6 350),其中62.91%的GDM孕妇接受了MNT(307/488),MNT就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趋势=8.19,P<0.01)。MNT组孕妇的胰岛素使用率(20.52%)、羊水异常(10.10%)、剖宫产(34.53%)和巨大儿(9.77%)的发生率均低于非MNT组的孕妇,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54.40%)高于非MNT组(29.28%),χ2分别为26.99、6.61、40.13、26.48、40.79(P均<0.05)。488名GDM孕妇接受了产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复查,MNT组92.18%孕妇转为正常,高于非MNT组(66.30%)(χ2=63.80,P<0.001)。结论:MNT能降低孕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糖尿病的发生,是GDM孕期保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孕妇的饮食行为,探讨妊娠糖尿病发病饮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孕期妇女提供科学 合理膳食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连续等比例抽样,选取确诊GDM的孕妇150 例为病例组,同期就诊非GDM孕妇150 例为对照 组,利用24 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饮食行为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 回归筛选GDM 饮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怀孕年龄( OR=1.157)、孕前BMI(OR=1.780)、糖尿病家族史(OR=2.448)、产次(OR=1.157)、总能量、水果 摄入量(OR=4.109)、豆类(OR=0.998)与妊娠糖尿病发生相关(OR=0.998)。采用多变量模型具体分析水果的摄入量,同时调整与妊 娠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与水果摄入量小于200 g/d 相比,水果的摄入量200 ~ 400 g/d,400 ~ 600 g/d 和超过600 g/d 其OR值分别为0.38、2.48、2.63(P<0.01)。结论:除高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外,饮食行为与GDM存在一 定的相关性。针对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同时对孕期妇女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食物摄入量,以减少GDM 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期低热饮食干预模式对超重(含肥胖)个体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效果。方法:于2017年12月—2020年1月,将我院产科收入的52例首胎、超重及肥胖的育龄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干预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膳食营养指南模式,干预组则采用个性化、持续性的低热量饮食模式,干预完成后在第24~28孕周测量受试者体重及血糖情况,对比两组孕期的体重增长和GDM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的体重均显著增加,但干预组(2.62±1.37)明显低于对照组(5.85±1.4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GDM的发生率(30.77%)显著低于对照组(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期的低热饮食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超重及肥胖育龄女性孕期体重的增长,并显著降低GDM发生率,未来可考虑应用及推广,以减少该群体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治疗(IMNT)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经我科会诊以及门诊55名GDM患者进行全程IMNT干预,同时选取同期未进行正规营养治疗的48名GDM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IMNT对GDM患者血糖水平、孕期增重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合理的营养治疗可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血糖、孕期增重值;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妊娠高血压、早产、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畸形等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下降(P<0.05),而剖宫产、胎儿窘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GDM患者实施积极的IMNT干预可良好控制血糖和体重增长,并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营养干预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干预后血糖水平变化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围产期产后出血、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5,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22,P<0.01)。结论:给予GDM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健  宋金莲  丁伟  王亚秋  牟文凤 《生物磁学》2011,(19):3648-3650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及其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孕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保健确诊为糖代谢异常并已完成分娩的孕妇13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260例糖代谢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孕前体重指数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其相对危险度。结果:病例组孕妇孕前BMI指数大于25者占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0.469,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BMI小于25者。BMI〉25组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对危险度是3.90,95%CI为2.23—6.41。结论:孕妇孕前体重指数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孕前控制体重指数是降低孕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抑素(CST)、分拣蛋白(sortilin)、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333例GDM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例妊娠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血清CST、sortilin、HLA-G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糖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标与血清CST、sortilin、HLA-G水平的相关性。根据随访期间的妊娠结局将GDM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与良好结局组,比较两组血清CST、sortilin、HLA-G水平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导致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及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 h血糖(1hPG)、服糖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sortil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CST、HL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DM患者血清CST、HLA-G与FPG、2hPG、HbAlc、FINS、HOMA-IR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ortilin与FPG、2hPG、HbAlc、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32%。不良结局组年龄≥35岁、孕前1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有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血糖控制不佳占比及血清sortilin水平均高于良好结局组,血清CST及HLA-G水平低于良好结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1个月BMI≥24 kg/m2、血糖控制不佳、血清CST低水平、血清sortilin高水平、血清HLA-G低水平为GD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CST、sortilin、HLA-G与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妊娠结局关系密切,提示临床在加强血糖监测和控制的同时,检测血清CST、sortilin、HLA-G可能有助于评估GDM患者病情和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GDM)对仔鼠肺成熟的影响及吡格列酮对肺发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孕鼠分为对照组、GDM组和GDM+吡格列酮组(GDM+P组),每组10只。GDM组和GDM+P组孕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45 mg/kg)和高脂饮食饲养构建GDM孕鼠模型,GDM+P组大鼠建模后灌胃10 mg/kg的吡格列酮,对照组和GDM组孕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娩后,检测各组仔鼠的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胎肺组织中的总磷脂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胎肺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胎肺组织中SP-A、SP-B、SIRT1和PPARγ的表达。结果:GDM组仔鼠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仔鼠胎肺组织中的总磷脂含量降低(P<0.05);胎肺组织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数量和脂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GDM组仔鼠胎肺组织中的SP-A、SP-B、SIRT1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吡格列酮干预显著逆转了GDM对仔鼠胰岛素、胎肺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影响;GDM+P组仔鼠胎肺组织中的SP-A、SP-B、SIRT1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相较GDM组均升高(P<0.05)。结论:GDM母鼠所生仔鼠存在肺发育延迟,吡格列酮干预可有效促进仔鼠的肺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体重、体脂百分比及其他体成分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孕期体成分的变化与孕前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为孕期体重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建档的56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10~12周)182人、孕中期(22~24周)211人、孕晚期(30~32周)172人,根据孕前BMI将各期孕妇分为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组。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各孕妇进行体成分测定。结果:调查对象的各项体成分指标均随孕期的进展而明显增加(P<0.01)。体重在孕早期增幅相对较少,中晚期增加明显,在孕末期仍然保持了较大的增加,而体脂百分比在孕期增幅较体重增长平稳,尤其在孕晚期,体脂百分比变化明显小于体重增长幅度。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孕前BMI水平的孕妇各阶段体成分指标均差异显著(P<0.01)。孕期各阶段体脂百分比与孕前BMI均呈正相关关系(孕早期:β =1.297,95%CI:1.098~1.497;孕中期:β= 1.306,95%CI:1.146~1.466;孕晚期:β=0.883,95%CI:0.691~1.075)。结论:孕期各阶段体重、体脂百分比及其他体成分指标显著增加,但各指标增幅有所不同。孕前BMI与孕期各项体成分指标变化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carbohydrate-diet Score,LCD)得分与妊娠糖尿病患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邀请北京某两家综合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122名GDM患者(妊娠27~37周)参与研究。通过问卷调查、24 h膳食回顾法获得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膳食摄入状况,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和LCD评分标准计算LCD得分。同时收集受试者的空腹血液样本进行血脂组分检测。另外,通过临床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膳食调查时的空腹血糖结果。将LCD得分分为三分位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CD得分对GDM孕妇血脂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最终纳入99位GDM患者,调整相应的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LCD得分与GDM患者的血脂水平无关(P>0.05),而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β=0.10;95%CI:0.01~0.20)。随着LCD得分的增加,GDM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趋势性检验P=0.03)。结论:孕期LCD得分与GDM患者较高的血糖水平有关,建议GDM患者适量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在推荐范围内增加较高复杂类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孕妇的饮食行为,探讨妊娠糖尿病发病饮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孕期妇女提供科学合理膳食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连续等比例抽样,选取确诊GDM的孕妇150例为病例组,同期就诊非GDM孕妇150例为对照组,利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饮食行为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GDM饮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怀孕年龄(OR=1.157)、孕前BMI(OR=1.780)、糖尿病家族史(OR=2.448)、产次(OR=1.157)、总能量、水果摄入量(OR=4.109)、豆类(OR=0.998)与妊娠糖尿病发生相关(OR=0.998)。采用多变量模型具体分析水果的摄入量,同时调整与妊娠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与水果摄入量小于200 g/d相比,水果的摄入量200~400 g/d,400~600 g/d和超过600 g/d其OR值分别为0.38、2.48、2.63(P0.01)。结论:除高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外,饮食行为与GDM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同时对孕期妇女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食物摄入量,以减少GDM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