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报道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确诊乳腺小叶癌的个案,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应提高进一步认识。回顾分析患者的病史特点、诊断结果、病理检查、术后随访等结果,比较与一般乳腺癌患者的区别。对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的就诊患者应更加细致的检查,及时规范按照乳腺疾病诊疗程序进行,避免发生肿瘤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哺乳期乳腺感染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以其为更好的治疗因凝胶注射隆胸所导致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哺乳期乳腺感染的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生,取乳房下皱襞和乳晕边缘做微切口,取出注射物,敞开引流脓液,反复冲洗并置双管引流,34d后再重复冲洗并置持续引流,至引流物清澈为止,治疗期间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患者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以及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哺乳期乳腺感染的特点。结果 1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均痊愈,无明显乳房变形、无乳汁漏,术后随访5个月至1年,无复发;还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双侧乳汁漏,经回乳治疗、多次换药后切口愈合。结论微切口切开及抽吸排脓后反复冲洗并置持续引流的方法,是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合并哺乳期乳腺感染的有效方法;必要时需取出假体引流脓液,术后充分引流,并行回乳治疗,以避免乳汁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148例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主要有疼痛、硬结、形态异常、注射物移位、感染等。处理方法为全部采用开放式手术取除;其中17例患者要求同期行假体隆乳术,术后随访表明手感和外形均较满意。结论随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临床的大量应用,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日益增多。其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应以开放式取除手术为主,它能最大限度地取出注射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平面隆乳术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后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双平面隆乳术,取出注射填充物后同期植入假体.结果:术后外形满意,仅1 例两只乳房术后并发假体腔隙内血清样渗出,非感染性,经引流换药痊愈,假体得以保留,现外形手感均良好,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双平面隆乳术式适应范围广,可针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后不同的乳房条件灵活选用,方法优于其他单一平面的隆乳术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医用聚丙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是一种软组织填充剂,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使用历史[1].1997年引进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应用已达到30万例以上.然而,使用水凝胶注射隆乳术的案例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术后多种并发症,其发生率达到18.3%[2].因此,PAHG填充剂2006年4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禁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隆胸者要求取出PAHG,为了能在最大限度地取出PAHG的同时不在乳房表面留下瘢痕或留下可以接受的瘢痕[3],笔者所在医院从2005年5月~2009年6月,对9例共17只注射隆胸材料PAHG的乳房在腔镜下行PAHG取出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其中在护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报告如下.PAHG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提高腔镜乳房PAHG取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在腔镜辅助下采取注射式隆胸械创取出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隆胸女性要求行水凝胶取出术患者病例6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手术和腔镜辅助下展开注射式隆胸缀创取出术,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发现水凝胶残留乳房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采取在腔镜辅助下实施注射式隆胸微创取出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危险性小,手术更加彻底,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万伟东 《家庭健康》2009,(12):11-11
前些年,注射隆胸可谓风靡一时,但大多数隆胸者并不清楚注射的为何物。注射隆胸采用的多是化学凝胶类物品,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胶状聚合物,主要用于隆乳术及颜面凹陷部位的填充。由于操作简单、不开刀、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宫腔镜宫内异物取出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在B超监护宫腔镜直视或指导下行宫内异物取出。结果显示.343例宫内异物经官腔镜取出337例,3例IUD嵌入宫壁内,2例IUD外游至腹腔经剖腹取出,1例胎盘植入未能完全取出,其余均经官腔镜下取出,成功率98.25%。  相似文献   

9.
1889年,Gersuny开始为乳房次全切患者注射液体石蜡以达到隆乳目的,然而多年后出现了乳房硬结、破溃、瘘管,迟发性肉芽肿以及石蜡瘤等严重并发症,该方法遂被废弃。20世纪初,国外医师又尝试应用液体硅橡胶往射隆乳,虽然术后短时间内乳房形态满意,但以后逐渐出现乳腺结节,包膜增生、硅橡胶游走栓塞以及肝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个别患者死亡,因而也被禁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脂肪抽吸术的广泛开展,应用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91年,戚可名教授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该项手术。据戚可名教授近1000例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统计。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2.9%,主要包括:感染、血肿、乳房硬结和脂肪液化等。1984年,乌克兰医师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商品名:英捷尔法勒)注射隆乳。大部分患者术后短期内效果尚满意。自1996年以来,我国少数医师与美容师也开始应用该材料(国产商品名:奥美定)注射隆乳。在暴利驱动与虚假广告的宣传下,短短几年内该方法风靡国内。然而,这种材料也无法避免以往液体人工材料注射隆乳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国内整形外科专家为此产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论。国外绝大多数国家也对此持异议或观望态度。2006年4月,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文规定全面禁止该材料的生产,销售与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镜、电切镜、输尿管镜辅助直视下经皮膀胱穿刺造瘘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80例从2007年10月到2011年12月采用膀胱镜或电切镜、输尿管镜辅助直视下行经皮膀胱穿刺造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均穿刺造瘘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5min,估计术中失血量约3mL,术后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腔镜辅助下微创经皮膀胱穿刺造瘘术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创伤小、微出血、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术中胆道镜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性地对56例病人行术中胆道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术中胆道结石通过胆道镜用网篮或直视下取石钳取出,并以胆道镜扩张胆总管下端使胆道镜头端进入十二指肠腔,用可吸收无损伤缝线一期缝合胆道。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其中3例(3/56,5.4%)Winslow孔引流管渗漏胆汁,通过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而愈合。结论选择合适病例,采用术中胆道镜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较传统的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未增加并发症,减少T管相关的并发症,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食道异物是基层医院常见疾病之一.经食道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大部分异物均可顺利取出,但有部分病例异物寻找困难,钡餐造影仍有异物存留. 例1 男,54岁,因误食枣核1h后服钡餐造影:第6颈椎位水平梭形阴影,考虑为"食道异物"入院.行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g和1%的地卡因表面麻醉下行食道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硬管金属镜),食道镜顺利通过食道入口后,见食道后壁黏膜水肿、充血,将血性分泌物吸除后,仔细反复寻找直至食道第二狭窄处(食道镜刻度25 cm)均未窥及异物存留.然后边退镜边检查,均未发现,再次行钡餐造影,异物影仍位于第6、7颈椎处.由于患者过度紧张,于是在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再次仔细寻找,仍无结果.待患者清醒后行钡餐造影,异物影消失,颈部异物感症状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麻醉机快速充氧连接气管镜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15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经口腔于声门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氧控制通气,氯胺酮或丙泊酚复合肌松剂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测SpO2,术毕停用麻醉药,患儿清醒后拔管.结果 12例取出异物;另外3例反复探查未取到异物,吸引后放弃手术,其中1例术后咯出异物;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患儿均于停麻醉药15~30min清醒,睁眼,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3%以上,拔管后均未发生喉痉挛及喉头水肿,术后也未发生缺氧.结论 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气控制通气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患儿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梁世杰 《现代保健》2012,(22):116-117
目的:通过对开腹与腔镜手术后腹腔粘连程度的临床对比研究,为腹部手术后减少腹腔粘连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将近5年入住本院的60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开腹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B超检查,术中B超探查,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腹腔粘连状态,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对比。结果: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开腹手术组患者腹腔粘连程度明显高于腔镜手术患者。开腹手术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多于腔镜手术患者。结论: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地减小腹腔粘连程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麻醉机快速充氧连接气管镜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15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经口腔于声门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氧控制通气,氯胺酮或丙泊酚复合肌松剂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测SpO2,术毕停用麻醉药,患儿清醒后拔管。结果 12例取出异物;另外3例反复探查未取到异物,吸引后放弃手术,其中1例术后咯出异物;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患儿均于停麻醉药15~30min清醒,睁眼,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3%以上,拔管后均未发生喉痉挛及喉头水肿,术后也未发生缺氧。结论 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气控制通气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患儿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6月~2005年10月对206例宫内节育器嵌顿患者行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直观、安全、准确,手术一次成功、时间短,患者无痛苦,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直视下B超监视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是最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几年从乌克兰引进了聚丙烯酰胺凝胶 ,以下简称凝胶 (英捷尔法勒 ) ,主要用作注射式隆乳材料 ,但在临床就其可用性 ,目前有着很大争论。本院 1999年应用凝胶注射式隆乳 2 4 3例 ,通过 2年多的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年龄分组 我院注射式隆乳 2 4 3例 ,年龄为 2 0~ 4 8岁 ,平均 34 0岁。1·2 乳房术前高度测量 双侧等高者 15 5例 ,约为6 3 8% ;不等高者 88例 ,约为 36 2 % ;其中不等高度差距最大者为 2 5cm。高度分组见表 1。表 1高度分组高度 (cm) 0~ 1 .1~ 2 .1~ 3 .1~ 4 .2~ 5 .0以上例数 31 8770 4 5 7 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膜(大清生物纸)溶解液残腔注射预防乳腺肿块真空辅助空芯针旋切术后局部血肿的效果。方法对伴随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乳腺肿块患者行乳腺肿块真空辅助空芯针旋切术时使用大清生物纸溶解液残腔注射,观察术后皮下淤血大小及血肿形成情况。结果 14例患者中13例局部均未见皮下淤血、血肿形成,1例轻度皮下淤血。结论可吸收止血膜溶解液残腔注射可预防乳腺肿块真空辅助空芯针旋切术后皮下淤血及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EnCor麻醉模式防止乳腺肿块微创切除术创腔出血的价值.方法 乳腺肿块患者6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真空辅助病变切除后单纯压迫止血.研究组(Ⅱ组)病变切除后在EnCor麻醉模式下向创腔注射血凝酶+肾上腺素盐水止血.术后观察患者创腔出血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306例,术后发生创腔出血并发症115例(38.3%).Ⅱ组患者312例,术后发生创腔出血并发症19例(6.2%).Ⅰ组患者创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χ^2=144.31,P<0.001).结论 术中在EnCor麻醉模式下向创腔内注射血凝酶+肾上腺素盐水,可有效防止真空辅助乳腺肿块切除术后乳腺血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发现但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结节的活检手术方法,以期提高活检手术准确性和发现早期乳腺癌。方法:B超引导下在乳腺结节部位注射亚甲蓝泛影葡胺混合液染色并循着色部位行切除活检术,总结手术效果和方法并分析其优势。结果:101例乳腺结节被全部切除,切除标本组织平均重量研究组为30.6g,对照组为117.6g,发现早期乳腺癌2例。结论:B超引导下亚甲蓝泛影葡胺混合物定位乳腺结节切除活检术定位准确、损伤小,手术切除临床不能触诊乳腺结节的成功率高、有助早期乳腺癌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