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检测21例习惯性流产孕妇和20例正常育龄期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习惯性流产孕妇CD_8~ 细胞(22.3%)明显低于正常育龄期妇女(28.5%);而CD_4/CD_8比值,习惯性流产孕妇(1.91)显著高于正常育龄期妇女(1.53),其CD_4~ 细胞相对增加,增强了习惯性流产孕妇母体对胎儿排斥的细胞免疫功能而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UH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妊娠后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6例UHA患者和36例正常未孕妇女(NNP)外周血Ca_4、CD_8、CD_(56)细胞进行检测;对168例已妊娠者,120例采用小剂量丈卡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治疗,48例生理盐水0.8mL作为对照。对治疗组36例检测治疗前后Ca_4、CD_8、CD_(56)细胞的变化。结果:UHA组CD_8细胞百分比低于NNP组(P<0.01);UHA组主动免疫治疗后CD_8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CD_4/CD_8比率及CD_(56)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93.3%,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31.3%。两组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UHA患者存在细胞功能紊乱;主动免疫治疗可诱导CD_8细胞增殖,使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亦可诱导CD_(56)细胞减少;实验采用的妊娠后主动免疫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宫内环伴宫腔积脓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华 《重庆医学》2003,32(5):563-563
20 0 1年本院门诊取环人数 1718例 ,其中绝经后取环者10 0 0例 ,育龄妇女 718例 ,在 10 0 0例绝经后取环妇女中发现12例同时伴有宫腔积脓 ,而在 718例育龄妇女中未发现宫腔积脓者。本文对 12例绝经妇女取环术中发现宫腔积脓患者的临床分析 ,旨在探讨绝经后最佳取环时间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本院门诊取环者 1718例 (不包括人流术和宫腔镜下取环 ) ,年龄 2 3~ 6 8岁 (平均 4 6 .5岁 ) ,其中育龄妇女 718例 ,绝经后妇女 10 0 0例 ,安环时间最长 2 8年 ,最短 2年 ,绝经时间最长 16年 ,最短 2年 ,12例宫腔积脓者…  相似文献   

4.
张又方 《当代医学》2007,(11):52-52
妇女绝经后,其内生殖器萎缩,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难度增大.现将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49例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减轻绝经妇女取环的痛苦 ,我们对 4 2例绝经后要求取金属单环的妇女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2病例为 2 0 0 2年至 2 0 0 4年来我院要求取环的绝经妇女 ,经B超检查 ,均放置金属单环 ,无手术禁忌证 ,年龄 4 8岁 6 8岁 ,平均年龄 5 2 .3岁 ,置环年限 10a30a ,平均置环年限 16 .3a,其中在绝经后 1a内取环者 30例 ,在绝经后 1a以上取环者有 12例。1.2 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 ,确定无手术禁忌证 ,行常规取环术 ,其中有 30例一次取环成功为A组 ,余 12例因宫颈萎缩或子宫萎缩等原因未能取…  相似文献   

6.
范玲玲  林萍 《医学文选》2001,20(4):495-495
宫内节育器 (IU D)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长效避孕方法。绝经妇女的取环时间以绝经一年为宜 [1 ]。少部分妇女的IUD长期放置到绝经后多年才来取器 ,由于生殖器官的萎缩 ,给取器造成一定的困难 ,甚至失败。为了提高取器成功率 ,减少妇女的痛苦 ,我们对绝经后妇女在取器前一周予口服尼尔雌醇 ,32例均一次取器成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来我院门诊要求取宫内节育器的绝经后妇女 32例 (其中外院取环失败 5例 ,均为宫颈扩张困难 ) ,年龄 49~ 5 8岁 ,置器年限 8~2 0年 ,绝经后至取环时年…  相似文献   

7.
妇女绝经后,其内生殖器萎缩,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难度增大.现将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49例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爱珍  吴元民 《上海医学》2002,25(10):660-66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绝经后妇女更为多见。 1990年 ,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曾以X线检查方法调查上海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结果显示 ,>6 0岁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 6 2 .72 % ,骨折发生率为 15 .6 % ,且市区多于郊区 ,女性多于男性[1] 。为进一步探索有效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本研究应用阿仓膦酸钠片 (固邦片 ,河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和普通钙剂 (华东医院自制 )治疗 1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 ,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9例女性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年龄 4 8~ 6 9岁 ,平均 6 1.5岁 ,绝经时间 3~ 1…  相似文献   

9.
宫内节育器 (IUD)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长效节育措施 ,部分妇女的IUD放置至绝经后很长时间才来取器。而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 ,阴道宫颈及子宫萎缩 ,给取器造成一定困难 ,甚至失败。自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站对 4 6例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失败的妇女采用口服尼尔雌醇后再次取器 ,获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6例绝经妇女 ,年龄 5 1~ 65岁 ,平均 5 8岁 ,置IUD15~ 30年 ,绝经后至取器时年限 2~12年。均为外院或本站取IUD失败的妇女 ,身体健康。1.2 方法 服药前…  相似文献   

1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明亮  李洪丽 《医学综述》2000,6(3):F002-F002,F004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应用胸腺肽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法测定40例RRTI患儿T细胞亚群(CD_3、CD_4、CD_6、CD_4/CD_8);并应用胸腺肽5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周1次,6周为1疗程。结果:RRTI患儿CD_3、CD_4、CD_4/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_8高于对照组(P<0.01)应用胸腺肽治疗后CD_3、CD_4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CD_8虽然高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5)。近期总有效率92.5%。结论:RRTI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应用胸腺肽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据《Lancet》2000年355卷第9218期报道 非常年轻的妇女其乳腺癌的预后一般认为是不好的。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S.Aebi医生等,对4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年轻的(<35岁)绝经前妇女采用辅助化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国际乳腺癌研究组于1978~1993年对3700例绝经前和绝经期妇女进行了不同时间和时期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和氟尿嘧啶(fluorouracil)辅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扩张宫颈的作用,选择行之有效的绝经后妇女取环方法,减轻绝经后妇女取环痛苦,预防绝经后取环并发症发生,提高绝经后取环成功率.方法:选择本院门诊行取环术的绝经后妇女10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53例.A组(观察组)术前4 h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服药前后进禁食2 h.B组(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对宫颈大小与出血量、取环术中综合反映程度、取环结果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米索前列醇组在宫颈口扩张大小、术中出血量、取环术中综合反应、取环效果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绝经妇女取环术,不良反应小,安全程度高,操作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取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NSCL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联合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T细胞亚群联合测定,并观察合并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免疫功能变化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D_4+及CD_8+及CD_8+变化不明显(P>0.05),CD_4+变化不明显(P>0.05),CD_4+/CD_8+/CD_8+比值降低(P<0.05);治疗组CD_4+比值降低(P<0.05);治疗组CD_4+及CD_4+及CD_4+/CD_8+/CD_8+升高(P<0.05),CD_8+升高(P<0.05),CD_8+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CD_4+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CD_4+及CD_4+及CD_4+/CD_8+/CD_8+高于对照组(P<0.05)。(2)感染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感染性疾病16例(30.77%),对照组发生感染性疾病18例(37.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5)。(3)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12.9个月vs.11.9个月,P<0.05)。结论胸腺法新能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因合并感染而发生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陈春光  许萍 《中医学报》2019,34(1):126-130
目的:观察养阴散结汤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82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阴散结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结果:观察组大便干结、口疮、声嘶、心悸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改善率为87. 80%(36/41),高于对照组的60. 98%(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T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CD_3~+、CD_4~+、CD_8~+、CD_4~+/CD_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76%(4/41),低于对照组的26. 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养阴散结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儿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G、TSH水平,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妇女脑梗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ERT)可改善更年期症状 ,减少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文献报道较多 ,而有关ERT防治绝经后妇女脑梗死患者的报道较少 ,现就近年来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 ERT对代谢的影响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 ,导致性激素异常 ,其中雌激素(estrogen ,E)的下降使体内脂质代谢发生明显改变 ,表现为血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降低。绝经后妇女…  相似文献   

16.
护骨素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妇女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护骨素 (osteoprotegerin ,OPG)基因启动子 95 0T 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测定 2 5 9名上海市绝经后女性OPG基因启动子 (95 0T C)基因型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颈、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 ,同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 ,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TT 5 9%、TC 2 8%、CC 13%。将绝经后妇女分为 <6 5岁组 (Ⅰ组 )和≥ 6 5岁组 (Ⅱ组 ) 2组 ,发现在Ⅰ组不同基因型妇女股骨颈部位骨密度 (BMD)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分别为 :TT (0 .6 4± 0 .11)g/cm2 ,TC(0 .6 7± 0 .11)g/cm2 ,CC (0 .6 8± 0 .14 )g/cm2 。经体重指数、年龄等因素校正后 ,差异仍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而Ⅰ组的其他指标和Ⅱ组的各项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OPG基因多态性对年龄小于 6 5岁的绝经后妇女的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有明显影响 ,OPG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女性峰值骨量的获得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与年龄及绝经年限的关系。方法 对 15 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根据其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病理检查结果 ,分析阴道出血的原因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常见原因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出血 2 8% ( 4 2 / 15 0 )、慢性宫颈炎 2 0 % ( 30 / 15 0 )和恶性肿瘤 14 % ( 12 / 15 0 )。结论 良性病变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年老、绝经年限越长的妇女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 本院对63例妇科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35例(55.6%),良性疾病20例(31.7%),恶性疾病8例(12.7%).结论 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位病因为非器质性疾病,其次是良性疾病,恶性疾病为第3位.发病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就越大.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应引起重视,应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阴道超声、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 (ER)基因PvuⅡ多态性与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法 ,检测 179例北京地区汉族妇女ER基因PvuⅡ多态性。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 (DEAE)测量腰椎、近端股骨及前臂骨密度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北京地区汉族妇女ER基因 pp、Pp、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35 2、0 .4 6 4和 0 .184 ,绝经前与绝经后妇女无显著性差异 ,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为 0 .836± 0 .180 g/cm2 ,明显低于未绝经妇女的 1.0 38± 0 .14 0 g/cm2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 5 4 .3%。结论 ER基因PvuⅡ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种族差异。ER基因PvuⅡ基因型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病因至今未获阐明,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其肾小球损害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临床上观察到麻疹感染可使该病患儿症状缓解。晚近国外报道该病与机体细胞免疫异常有关,为此笔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MCN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_3、CD_4、CD_8进行了监测,并计算CD_4/CD_8。以期对T淋巴细胞总体(CD_3~(+)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CD_4~(+)细胞)、抑制细胞毒细胞(CD_8~(+)细胞)数量改变有一定认识,井进一步探讨其改变与MCNS发病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主要仪器试剂 经临床诊断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7例,经肾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