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丹与布鲁尔关于科学信仰解释权之争是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领域有影响的一场激烈争论。科学哲学的领军人物劳丹断言强纲领没有任何依据,属于伪科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核心人物布鲁尔坚信科学哲学家的理性解释模式是没有说服力的“稻草人”,强纲领才是强有力的纲领。本文聚焦于二者争论的原始文献,将争论置身于科学合理性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通过分析争论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以揭示争论双方的立场和根本分歧。文章最后反思争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启蒙以后出现的理性的高扬、信仰的失落,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人的意义危机。生态伦理学重建人的信仰——对生命和自然的信仰,它是一种生命信仰、道德信仰,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哲学信仰。它具有信仰的超越性、优位性特点,但只有将科学理性、哲学理性、情感和意志合一,才能重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信仰,人类才能走出生态危机和意义危机。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是科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争论之一,但对于这场争论的本质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关于这场争论本质的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这场争论的本质是不一贯性与不完备性、不完备性与方法论层次上的争论、分离原理之争。研究者对这场争论的解读明显地从争论的表面向争论的深层原因发展,而且对争论的分析主要建立在研究者对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的解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对经济学方法论“三大争论”的科学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归纳法和演绎法、证实法和证伪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这三大争论。这三大争论无不以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为基础。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及其发展便显示了此争论的解决方式。本文认为,在西方经济学中,应该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单纯地应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自然与文化融合的产物,自然圣境是以信仰文化载体的形式出现,人们对自然圣境的崇拜也是以信仰的方式加以体现。自然圣境作为人们信仰文化的依托之地被赋予了特殊地位,借助神灵的力量,人们对自然圣境的破坏行为得到限制和禁止,自然圣境成为实际的自然保护基地而得以保存。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考察,自然圣境依附于自然崇拜而得到的地位和保护果效实质上是古人纯朴生态自然观的体现,这种古朴的生态自然观内化于自然圣境所在地的村民心中。  相似文献   

6.
理想化方法:在争论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的哲学在吵吵嚷嚷中踏进了二十世纪。重要的争论题目之一是体漠那著名的归纳问题:增加了内容的归纳推理有效还是无效?争论本身与所争论的问题一样显得“无聊而有趣”:如果归纳在自然科学的发现中根本无效,那么自然科学家早就不会在研究中使用归纳方法,而哲学家也就无缘争论这个问题;如果归纳方法确实在自然科学的发现中有效,那么科学哲学家也不必争论这个问题。由于休漠的归纳问题是如此尖锐,所以不管“无聊”还是“有趣”,哲学家们还得硬着头皮争论下去。当年康德和孔德分别沿两条不同的曲径绕过这个问题,他们的“解决办…  相似文献   

7.
科学革命的重要特征是信仰上的改变。信仰改变跟“经验“与“体验”的比较密切相关。关注信仰改变,对科学革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性与转换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是具有科学价值的信仰改变的重要朝向。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布鲁尔与拉都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颇具影响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强纲领的对称性原则与拉都尔的普遍的对称性原则之间的争论。这两种对称性原则的本质不同在于坚持还是消解主体一客体模式,由这两种不同的形而上学标准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相对主义。而争论的双方面临的却是相同的哲学困境。  相似文献   

9.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科学大战”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英美学术界尤其是拉宾格尔和柯林斯等人致力于超越“科学大战”的努力进行了讨论,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对立走向对话正在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我国学术界应当从中得到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