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6 38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基本资料.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2年7月~2003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6 460例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40 Hz听性相关电位(40 Hz-AERP)技术诊断.结果实际筛查6 387例,筛查率为98.9%.初筛通过5 881例(92.1%).需复筛的506例,实际复筛504例,复筛率为99.6%.复筛通过491例,复筛通过率97.4%.14例复查ABR中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13例,1例假阳性.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03‰,初筛假阳性率为7.62%,两步筛查后的假阳性率为0.015%.结论新生儿听力普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而行之有效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两步筛查法可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为尽早进行干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638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 ,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基本资料。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 ( DPOAE)对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10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 6 4 6 0例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 ,于生后 3个月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 ( ABR)和 4 0 Hz听性相关电位 ( 4 0 Hz- AERP)技术诊断。结果 :实际筛查 6 387例 ,筛查率为 98.9%。初筛通过 5 881例 ( 92 .1% )。需复筛的 5 0 6例 ,实际复筛 5 0 4例 ,复筛率为 99.6 %。复筛通过 4 91例 ,复筛通过率 97.4 %。 14例复查 ABR中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 13例 ,1例假阳性。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 2 .0 3‰ ,初筛假阳性率为7.6 2 % ,两步筛查后的假阳性率为 0 .0 15 %。结论 :新生儿听力普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而行之有效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 ,两步筛查法可及早发现听力损失 ,为尽早进行干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15 2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运行结果,探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ransient evoked otoacustic emission,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满月至生后6周用同样技术进行复查,对复筛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技术诊断,并跟踪随访。【结果】自2003年4月~2006年7月,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6 321例,实际筛查15 247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93.42%);初筛通过率为94.87%;需门诊复筛的共1656例,实际复筛人数1292例,通过1 227例,门诊复筛率为78.02%,复筛通过率为94.97%。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41例(58只耳),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2.69‰(单耳和双耳)。双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1.11‰。初筛的假阳性率为10.62%,两步筛查后的假阳性率为0.16%。【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技术是适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新生儿听损伤可通过筛查及早发现,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4.
郭锋 《现代保健》2009,(36):161-16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方法应用丹麦研制的手持式耳声发射仪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配合听性脑干反应两步筛查。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1219例,听力筛查率99.03%,3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听力异常发病率为0.25%。结论耳声发射技术是适用于临床的一种快速、可行、无创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配合听性脑干反应两步筛查,可大大降低假阳性率,及早发现听力损失患儿,尽早进行听力追踪,随诊。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河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方法,了解河北省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以便制定适合河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方案,提出听力损失的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应用畸变诱发性耳声发射(DPOAE)对4 229例出生后2~4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6周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SSR)测听技术进行听力学诊断。对有听损失高危因素者于6个月~3岁之间每半年监测1次听力变化。结果:自2003年10月~2005年11月,两家医院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4 552例,实际接受初筛查4 229例,新生儿初筛率为92.9%;初筛通过3 685例,需复筛的共544例,实际复筛人数516例,通过477例,门诊复筛率为94.85%。复筛未通过例数39例。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23例。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5.44‰(单耳和双耳)。单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3.08‰,双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2.36‰。初筛的阳性率为12.86%。假阳性率为12.38%,两步筛查后的阳性率为0.92%,假阳性率为0.38%。本组未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通过应用畸变产物诱发耳声发射技术(DPOAE)、ASSR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及听力学诊断,可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及早提出医学意见,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桂林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和模式.方法 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我院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选取1 200例同时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出生3~5天初筛,其中一种方法未通过者42天两种方法同时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异常者在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两次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1 200例中初筛时有97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148例同时未通过,有36例仅TEOAE未通过,有38例仅DPOAE未通过;复筛时有18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25例同时未通过,有5例仅TEOAE未通过,有4例仅DPOAE未通过;有7例3个月内ABR未通过,至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3例,听力损失发病率2.5‰.结论 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通过率无显著差异,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新生儿,早期干预,其适宜时机为出生后3~5天,42天复筛有利于降低筛查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技术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自2007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我院产科出生的562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于出生后1~7d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初筛通过率为93.4%(5250/5620),初筛未通过率6.6%(370/5620),复筛率72.7%(269/370),复筛通过率98.1%(264/269),复筛未通过率1.9%(5/269),经ABR诊断为听损伤者3例。结论耳声发射技术是快捷灵敏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方法应用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黄埔区3917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3个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及声阻抗进行诊断。结果3917名新生儿中初筛通过3261名,通过率为83.25%。656名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592名(90.24%)接受复筛,通过566名(95.61%),最后未通过复筛的26名新生儿都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9例,本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2.30‰,初筛的假阳性率为16.52%,复筛的假阳性率为2.87%。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做到早期干预,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9.
70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初步资料。方法 :新生儿出生 3~ 4天及出生 4 2天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 (DP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 ,复筛未通过者脑干诱发电位 (ABR)诊断 ,异常者在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两次 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住院期间筛查新生儿 70 4 0例 ,1次通过 5 76 7例 ,通过率 81.9% ,4 2天再次复查 5 731例 ,通过 5 6 0 4例 ,通过率 97.8%。未通过者 3个月内 ABR检查 114例 ,有 4 8例未通过 ,至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有 36例转为正常 ,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 12例 ,听力损失发病率 1.70‰。结论 :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的检测方法 ,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4 2天普遍复筛有利降低筛查假阴性和假阳性 ,两次 ABR确诊有利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及康复现状。方法:10所医院应用耳声发射技术(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月。进行统一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确诊并干预。结果:自2000年5月~2002年9月,活产数23355例,21179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初筛率90.7%,初筛未通过2547例(12.0%),其中2231例(87.6%)进行了复筛,复筛率87.6%,复筛未通过156例,进行听力学评估118例,未通过者的听力学评估率75.6%。确诊新生儿听力损失80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单、双侧)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3.8‰,双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1.8‰。听力损失临床原因不明者77.5%(62/80),孕期和围产期因素15.0%(12/80),先天性听力损失家族史7.5%(6/80)。听力损失确诊年龄提前19.7个月,总的干预率47.4%(9/19),1岁以内干预率26.3%(5/19)。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确诊年龄提前。但还需努力完善随后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348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3年8月~2004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357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结果:实际筛查3481例,筛查率97·5%,初筛通过率82·5%,需复筛609例,实际复筛594例,复筛率97·5%,复筛通过率90·2%。对复筛未通过的58例进行ABR检查,6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或单耳听力障碍。本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7‰,初筛假阳性率15·4%,复筛假阳性率为1·49%。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住院期间初筛和出生42d复筛有利降低筛查假阳性率,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从而为早期干预,有效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听力筛查2266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对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7月以来出生的2266名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3月龄时采用听觉诱发电位技术进行诊断。【结果】2546名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66名(88.37%)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1881名,通过率83.01%。385名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364名(94.54%)接受门诊复筛,通过344名(94.50%),最后未通过复筛的20名新生儿都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9例,另有1例迟发性听力损失,共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10例。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4.41‰,初筛的假阳性率为15.34%,整个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0.48%,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9.51%。【结论】攀枝花城区局部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4.41%,高于国外标准。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5年射阳县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ABR)诊断.结果:实际筛查5 009例,筛查率为55.00%,初筛通过率为84.97%,需复筛753例,实际复筛538例,复筛率为71.45%,复筛通过率为95.17%.对复筛未通过的26例进行ABR检查,5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00‰,初筛假阳性率为10.22%,复筛假阳性率为0.42%.结论: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DPOAE结合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科学干预.  相似文献   

14.
701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先天性听力异常发病率。方法 应用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耳声发射仪,分别对7011例新生儿在出生24h后进行瞬态耳声发射(TEOAE)听力初筛,1个月后进行复筛,听力异常的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觉脑千诱发电位(ABR)检测诊断。结果初筛通过率93.1%,发现听力异常28例,听力异常发病率4%,其中单耳聋6例,双耳聋22例,轻度听力障碍5例,中度听力障碍15例,重度听力障碍8例。结论 东明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害的发病率较高。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并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育,降低聋哑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王海瑛 《中国校医》2012,26(12):884+887
目的 探讨利用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ABR)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方法 收集邳州市2010-2012年25家接产医疗机构采用OAE和AABR技术开展新生儿听力初筛及复筛资料,对2种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3年共完成新生儿初筛38314名,初筛异常612例,异常率15.97‰;复筛633例(包括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21例),复筛未通过2例,复筛未通过率3.16‰;确诊听力障碍1例,患病率为2.61/10万. 结论 AABR筛查是OAE一个很好的补充筛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好采用OAE和AABR联合筛查,以切实提高听力异常筛查率和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黄秀花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23-4224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情况,以便早期干预、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在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 234例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复查,复筛未通过者转诊儿童听力诊断指导中心使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进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应接受听力筛查新生儿2 550例,实际筛查2 234例,其中正常组2 137例,高危组97例,初筛率87.61%(2 234/2 550),初筛通过率93.2%(2 082/2 234),复筛通过率97.67%(2 182/2 234),比较正常组与高危组的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确诊先天性双耳听力损失2例,检出率为0.94‰(2/2 137),占筛查新生儿总数的0.89‰(2/2 234)。结论:新兴工商业镇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及转诊率低,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低可能同初筛率低和转诊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探讨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265例和同期在该院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 139例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NICU住院新生儿179例(67.55%)通过初筛,66例(24.91%)通过复筛,20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1例(4.20%)不合格,假阳性率为3.39%。产科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1 050例(92.19%),80例(7.02%)通过复筛,9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例(0.1%)不合格,假阳性率为0.7%,两组新生儿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TEAOE测试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客观等优点,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病损,结合ABR测试,互相补充,才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精确性、可靠性。早诊断早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耳性失聪引起的伤残。  相似文献   

18.
黄安源  李顺品  唐俊  杨广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26-1827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对2003年3月~2005年12月在该院产科出生的4125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HS)。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3天,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AABR于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初筛4125例,通过3886例,通过率94.2%,复筛239例,通过209例,复筛仍未通过20例,其中确诊听力损失16例。在4125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9%,初筛假阳性率为5.4%,整个筛查程序假阳性率为0.1%。结论:虽然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不高,但绝对数量不可忽视,应重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并以合理的处置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产443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对患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对正常产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生后3个月仍未通过者行听力学综合评估(包括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声导抗、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予以诊断。结果:2007年1~12月可供听力筛查的正常产新生儿4 452人,实际接受4 439人,初筛率99.7%(4 439/4 452);初筛未通过人数161人,初筛阳性率3.6%(161/4 439);实际复筛132人,复筛率81.9%(132/161),复筛未通过人数32人,阳性率24.2%(32/132);最后确诊正常产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6人(共11耳),发病率0.14%。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许昌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的现状,为制定合适的听力筛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9月-2011年12月本院产科出生的7180例正常新生儿和本科室住院患儿5792例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测试,听力初筛、复筛均采用TEOAE,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42 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行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和声导抗进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 可接受筛查的18270例新生儿,初筛率71.11%,初筛未通过618例,初筛未通过率4.77%.复筛率67.96%,复筛未通过率14.7%,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体重和新生儿疾病是听力筛查未通过的主要因素.结论 许昌地区新生儿的初筛率和复筛率较低,失访严重,应加强听力筛查的普及工作,完善随访制度,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