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顽固性蛋白尿属于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介绍王茂泓基于厥阴风木下陷而致尿中出现蛋白的独到见解,用乌梅丸加减治疗顽固性蛋白尿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肾脏结构与功能异常,以尿液、血液、肾脏结构异常为临床指标。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与肾小球损害亦密切相关,既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病理表现,也是加快慢性肾脏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中医历经几千年发展,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借鉴中医治疗"精气外泄""腰痛""虚劳""尿血""水肿"的原则与方法,蛋白尿治疗总则为协调机体阴阳,恢复阴阳平衡,具体方法有祛瘀法、发汗法、利小便法、补脾固肾法、疏肝活络法及利湿解毒法等。古代及现代医家根据治则与治法,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方剂。现代研究发现,中医方剂降低蛋白尿的机制主要有改善足细胞足突大面积融合、裂隙完全消失的病理表现,上调足细胞裂孔隔膜上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免疫调节与减轻系统炎症,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等。笔者现从经方、验方以及中成药这3个方面,论述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减少蛋白尿排泄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付天昊 《世界中医药》2014,9(7):958-960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而蛋白属中医"精微"之范畴,蛋白尿形成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本虚主要是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标实有外感、湿热、瘀血、情志等因素。临床上以补益脾胃、补肾固涩、益气补肺、和血调肝、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证治疗肾小球源性蛋白尿,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司徒志坚 《新中医》1994,26(8):59-60
慢肾蛋白尿的中医治疗体会司徒志坚慢性肾炎水肿消退后,蛋白尿仍存在,不能说病已痊愈。蛋白是人体血液主要组成部分,属于人体内的精微物质,力求单一“去蛋白”验方是困难的,应以中医的辨证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进行治疗。笔者几年来的临床观察,对慢性肾炎水肿消退后蛋白...  相似文献   

5.
<正>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浆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西医主要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长期用药带来的多种副作用、停药后复发、疗效差异等因素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疾病预后。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可提高机体对激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27-30
蛋白尿是加速肾脏病变、影响肾脏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丢失蛋白会导致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出现水肿等症状。中医认为蛋白尿以肺脾肾亏虚为本,兼湿浊、瘀血、风邪等合而为病,故治疗时多用健脾祛湿、补益肾气、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散风熄风之法。曹式丽教授认为蛋白尿的病位在肾络,属本虚标实之证,肾络亏虚为本,邪气壅滞肾络为标,运用络病理论治疗蛋白尿,应采用不同的通络方法,“不通”是络病的共性,故治疗蛋白尿时多以攻邪为主,兼以补虚。湿热内蕴为慢性肾病迁延期的常见证型,湿热证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消减与蛋白尿量的变化存在密切关联,肺脾肾亏虚是蛋白尿本虚的主要表现,湿热则是蛋白尿标实的重要因素。清热利湿法是从湿热论治蛋白尿的常用治疗思路,曹教授从蛋白尿的中医病机出发,明辨证型,治疗上从三脏入手,攻补兼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以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西药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糖、肾功能、蛋白尿、尿系列微量蛋白、血脂及血液黏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07%,明显优于对照组52.38%(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肾功能,降低血糖、蛋白尿和尿系列微量蛋白,改善血脂代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肾炎的蛋白尿往往缠绵难消,特别是慢性肾炎尿中蛋白长期不降,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还可因蛋白大量丢失而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蛋白尿,对于防止低蛋白血症、肾炎的复发和恶化有一定意义。中医运用辨证论治原则,治疗肾炎蛋白尿,收到较好疗效。为了摸清其规律,谨就近期有关资料,予以综合分析。中医对蛋白尿的认识蛋白尿在中医方面没有恰当的病名,因而无法从古代文献中借鉴。寇氏认为,肾虚则关门失固,遂致精微物质下流,亦即现代医学所谓蛋白尿。贝氏等介绍姜春华教授经验时指出:尿蛋白以  相似文献   

9.
复方肾复片治疗IgA肾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肾复片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及肾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加服复方肾复片,对照组加服贝那普利。疗程12W,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中医证候积分等疗效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24-UP下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总体临床疗效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过程中两药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肾复片可以明显降低IgA肾病气虚伴湿、瘀证患者的蛋白尿,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53-1154
目的:客观评价固精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同缬沙坦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固精方,对照组予金水宝胶囊,共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41);治疗组尿蛋白定量自治疗后1个月开始即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同期比较,尿蛋白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精方可显著减少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改善其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11.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而蛋白属中医精微之范畴,蛋白尿形成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本虚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标实有外感、湿热、瘀血、情志等因素。临床上以补益脾胃、补肾固涩、益气补肺、疏肝理气、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证治疗肾性蛋白尿,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总结关建国名中医治疗蛋白尿的临床经验。关建国主任医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关建国名中医认为,蛋白质属中医学"精微"范畴,尿蛋白的发生以肾失封藏、脾失健运为基本病机,治疗以健脾补肾为中心;在治疗蛋白尿的过程中重视保护胃气,注重风邪致病因素,并根据病情针对气虚、气滞、水停、血瘀、湿热等病理因素辨证用药;临床诊疗治疗善用对药,治疗蛋白尿的思路除了辨证论治,善于从宏观上分阶段论治、辨病辨证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清利湿热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肾炎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中医清利湿热法)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1例,观察2组患者的蛋白尿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等指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尿红细胞水平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清利湿热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肾脏病进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正肾性蛋白尿是由于各种因素损及肾脏结构,导致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受损,蛋白随尿漏出,是肾脏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长期、大量蛋白尿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肾功能,故减少尿蛋白是保护肾脏、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大量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预后良好。本案例应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采用益肾健脾、行气活血法治疗肾性蛋白尿验案1则,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水肿和蛋白尿等为主要表现的肾内科常见病,属于中医“尿浊”“水肿”等范畴。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利尿及抑制免疫系统等方式治疗,但治疗存在局限性。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临床治疗特点,能够在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同时缓解现有症状。该文介绍真武汤历史源流、对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认识、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现代研究及中医辨证思路,并举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中医诊治肾病综合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消蛋白方治疗顽固性蛋白尿23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蛋白方治疗顽固性蛋白尿23例总结黔阳县中医院(418100)段承肫主题词蛋白尿/中医药疗法,@消蛋白方/治疗应用顽固性蛋白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等多种病变。治疗困难。笔者自拟益气健脾温肾之消蛋白方治疗顽固性蛋白尿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长沟中心卫生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9%,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不理想,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显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18.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肾损伤引起的尿中蛋白质排泄量增加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也是预测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目前若单纯从西医方面进行降蛋白尿治疗并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往往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故不能忽略中医在治疗蛋白尿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论述了从中医肺、脾、肾、肝四脏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肾病综合征"病名的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虚劳"等病证的范畴。本文力图以现代医学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浮肿、蛋白尿为核心改变,初步构建中医"尿浊性水肿"的命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卞华  吕芹 《国医论坛》2003,18(6):11-12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 ,亦是肾脏疾病的一项难以消除的指标。中医典籍中未见蛋白尿的记载 ,也无恰当的中医病名与之相对应。近代学者认为 ,蛋白质属人体的精微物质 ,由脾气所化生 ,肾气所封藏。究其蛋白质从尿中下泄之因 ,当责之脾气虚不能升清而精气下降 ,或肾气虚封藏失职而精气下泄诸方面。然依传统的补脾、补肾、固涩法治疗 ,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吾师李学铭教授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研究生导师 ,业医近 5 0载 ,学验俱丰。兹将李老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经验整理成篇 ,谨与同仁共识。1 从风论治李老据临床观察认为 ,许多蛋白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