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第四个条目"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的说明中,提出了平衡膳食的又一个重要话题——"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那么,饱和脂肪酸是怎样影响膳食平衡的呢?它与人体健康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还得从饱和脂肪酸的化学结构说起。脂肪是由脂肪酸构成的。脂肪酸是脂肪的重要组成成分。脂肪的种类通常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前者来自动  相似文献   

2.
动物试验证明,饲以高胆固醇和脂肪的膳食,可引起多种动物血脂升高而发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撤除高脂膳食后动脉粥样硬化即行消退。大量的人群调查也观察到食入动物性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而食入植物性脂肪(主要含多不饱  相似文献   

3.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总称血脂,当血浆脂类总量或其中部分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调查指出,凡是膳食中脂肪成分尤其是动物脂肪较高的地区,人们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相应的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亦较高,如欧美国家人们的膳食,脂肪成分占总热量的35%—40%。尤以动物脂肪为主,其健康人的血液总胆  相似文献   

4.
什么样的脂肪对糖尿病患者较为有利?脂肪摄入不仅要限制量,其质也很重要。动物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造成血脂紊乱和增加体重。不同动物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有所不同,猪、牛、羊的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鸡、鸭  相似文献   

5.
世界公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的四大危险因素。这四大危险因素中前三项均与膳食有关,因此,改善膳食结构是防治冠心病的基本措施1.冠心病病人饮食原则是什么?(1)控制摄入总热量。膳食摄入总热量过多,超过人体的消耗,必然会以脂肪的形式蓄积于体内,造成肥胖。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全国平均膳食热量,主食一般每日350 ̄400克,避免过饱,晚饭的量宜少,少食甜食。(2)控制膳食中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膳食中总脂肪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热量的10%,胆固醇应小于300毫克/日,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膳食中脂肪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分布,为儿童肥胖及其慢性病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共有6 826名7~17岁被调查者完成膳食调查。通过连续3 d 24 h回顾法记录食物数据及称重法记录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获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脂肪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结果每天儿童膳食脂肪摄入量平均为67.4 g,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分别为16.4,26.5和16.4 g,比例为1.0∶1.6∶1.0。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肉类,占35.4%;其次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各占24.4%和21.3%。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油,占43.8%。结论儿童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与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有关,肉类是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应该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7.
食物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膳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世界上很多地区居民的膳食内动物性食品多,摄入脂肪的总量及饱和脂肪酸量较高,这些地区人群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平均值都相当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反之,在另一些地区,居民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摄入脂肪的总量低,油脂来源大部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这些地区人群的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平均值都相当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较低。多年来国外的一些实验观察结果指出:控制膳食中的脂肪量,使脂肪热能不超过总热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 探讨 1 991~ 1 997年中国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脂肪食物来源及其组成变化趋势。方法 :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 ,选取 1 991、1 993和 1 997年调查中 1 8~ 6 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以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脂肪供能比、脂肪食物来源和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居民脂肪摄入状况的指标 ,以 SAS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 :  1 991~1 997年在城市、郊区和县城三类地区成人脂肪摄入量增加 ,脂肪提供能量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提高 ,城市已达到 3 4 .79%。胆固醇摄入量也呈增加趋势 ,城市居民胆固醇平均摄入水平已达到3 6 1 .5 5 mg/d。植物油脂和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已成为城市居民脂肪摄入提高的主要原因。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均呈提高趋势 ,其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增长最快。农村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稳定在较低的摄入水平。  相似文献   

9.
用15%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占78、68、48、38%的半合成饲料喂饲大鼠,测定血浆及肝中脂质的合量,吸收率,淋巴中脂蛋白的脂肪酸组成,各种脂蛋白成份及脱辅基蛋白,以电镜观察淋巴脂蛋白的形状与体积,用X线衍射、核磁共振光谱仪及差示扫描热量计测定脂蛋白的物理性能。 其结果表明:大鼠血浆中HDL胆固醇偏高,有较强的胆固醇廓清作用,所以大鼠不是临床高脂血症理想的动物模型。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百分比降低时,脂肪颗粒变大,吸收率增加,颗粒体积与吸收率成显著相关(r=0.99)。控制脂蛋白代谢的脱辅基蛋白在饱和脂肪酸百分比降低时Ar明显增加,C降低即LCAT酶活力增加。说明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较低时,胆固醇转移酶活跃,脂蛋白在周围组织中即可被廓清。物理性能的测定表明,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比例在68%以上时,机体淋巴是以相对稳定的,过度冷却的液相存在。因而过去常规方法在4—20℃条件下提取与分离脂蛋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人体内的脂类,分成两部分,即:脂肪与类脂。脂肪,又称为真脂、中性脂肪及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脂肪又包括不饱和与饱和两种,动物脂肪以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膳食摄入情况,为孕妇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孕妇133例为调查组,孕周为24—28周,选取同期产检的、年龄相近、孕周相同的正常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小时回顾性膳食调查(3天),比较两组孕妇膳食能量和膳食结构区别,特别是蛋白和脂肪结构。结果GDM组平均每日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升高。其中GDM组平均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酸量(15.73±7.75)g,高于对照组(12.53±4.4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GDM组动物蛋白(59.08±19.58)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48.71±12.93)g,GDM组动物脂肪(40.02±14.37)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29.15±10.53)g,GDM组豆类蛋白构成比(7.16±6.29)%较对照组(12.83±7.42)%明显低,GDM组动物脂肪构成比(40.86±10.68)%高于对照组(36.68±9.91)%,GDM组植物脂肪构成比(59.13±10.68)%低于对照组(63.32±9.91)%。GDM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2.65±3.23)%、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0.47±2.90)%,低于对照组(13.474-3.23)%和(11.95±3.21)%。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GDM孕妇孕期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多、蛋白质中豆类蛋白构成比的减少、脂肪中动物脂肪的构成比增多、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减少,  相似文献   

12.
如今,许多人对动物脂肪存有戒心。因为食用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易使胆固醇和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所以,不少中老年人“望荤生畏”,不敢食荤。殊不知,长期偏食植物油,同样可以引起血管障碍和心脏病,对健康长寿同样不利。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脂质代谢机能正常时,即使摄入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仍能把胆固醇调节到正常水平。当脂质代谢失常时,即使不吃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仍会很高。这时因为外来的动物脂肪少,体内的脂肪会加速分解,并把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脂肪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但吃多了,不仅会致肥胖,还可能增加患癌症危险。欧美国家的膳食,脂肪摄入约占总热量的10%-45%,所以他们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也较高。比低脂肪膳食的国家高5-10倍。我国在解放初期,居民膳食结构中,脂肪约占总热量的10%-15%,当时居民中的大肠癌、乳腺癌、前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病最常见的是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这几种病在病因上是互有联系的,它们的共同致病因素是血压升高、血胆固醇升高而导致心脏及脑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至狭窄堵塞而造成心肌缺血或脑梗塞,因此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首先要防止血压和血胆固醇升高。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已经认同,高血压和高血胆固醇症和不合理的膳食即高盐、饮酒和超重有密切的关系。膳食高脂肪、高(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和高胆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健康》2009,(2):53-53
不同食用油中脂肪酸含量对膳食平衡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中国居民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摄入比例应接近,三种脂肪酸比例约在1:1:1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对2240名15~64岁城乡居民膳食调查结果.同80年代初的结果相比较,天津市居民的膳食结构有明显的改变.城市居民已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剩的现象,农村居民膳食蛋白质质量较差,同时存在某些营养素缺乏.在天津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存在一些与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盐(钠)摄入,钠/钾比例失调.城市居民脂肪热比、动物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偏高,针对城乡居民膳食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营养干预的重点和方向,以改善群体的不合理膳食习惯.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白春 《职业与健康》2006,22(12):890-892
近二三十年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经历了膳食模式总体结构的转变。最主要的膳食变化是脂肪的消费量大大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显著增加,而谷物和膳食纤维的总摄入量减少。同时开始使用氢化脂肪替代植物油。发展中国家的膳食模式向西方高脂膳食转变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发展中国家趋向于具有高饱和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精制食物等特点的膳食模式,导致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率迅速增加。机械化和劳动  相似文献   

18.
脂肪四面谈     
关于脂肪的传说脂肪在人类的膳食结构中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自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以狩猎为主要谋食手段,因此那时候野生动物是人类主要的膳食脂肪来源。进入农业时期后,植物脂肪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并取代动物脂肪占据人类膳食脂肪的主体。工业时代由于食品加工业的发达,反式脂肪摄入增多,并且随着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人类脂肪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显英  黄力华 《卫生研究》1995,24(3):173-175
报告了1992年城乡人群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讨论了近10年来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营养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钙、硒、核黄素和视黄醇摄入不足,脂肪、动物性食物和食盐摄入均偏高;江西省农村豆类和动物蛋白摄入明显少于城市,钙、硒、核黄素和视黄醇摄入仅占供给量(RDI)一半。与1982年比,城市人群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但同时存在营养过剩问题,农村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改性动物脂肪的降胆固醇作用[英]/LabatJB∥JAmCologeNutr.-1997,16(6).-570~577为了降低饱和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目前的膳食指南建议用植物脂肪代替动物脂肪。通过对动物脂肪进行改性,使其组成与目前的膳食指南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