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壮医药浴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壮医药浴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常用的壮医药浴和特点、常用的药物,阐述壮医药浴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壮医药浴治疗机理、小儿治未病壮医药浴配伍原则和用药特点三个方面,挖掘研究壮医药浴在小儿治未病中的治疗优势和应用,以丰富壮医儿科防治疾病的理论与临床内容,促进壮医儿科学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药浴疗法是采用药物煎汤,乘热将全身或局部皮肤浸泡在药液中浸洗或进行淋浴,以治病祛疾、养生康复、强身健体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药浴大受欢迎。壮医药浴疗法有其特点,笔者试对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藏药浴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常用的藏药浴和特点、常用的药物,阐述藏药浴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方法:调查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药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查阅近10年研究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品种有数10种,其中10种为壮医风湿免疫病专科常用药;部分品种已开展初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结论:应加强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基础研究,深入开展资源品种调查、生药鉴定、质量标准研究、条形码鉴别、壮族民间及临床应用情况调研等,以便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药用植物资源,为藤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壮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突出壮医壮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特色和优势,为我国民族药物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论,方中多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铁包金、宽筋藤等.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瑶族医药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瑶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的智慧结晶。长期以来,瑶医药在瑶族人民的卫生保健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庞桶药浴是瑶医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防治方法。本文就庞桶药浴的作用机理及临床运用做一简要探讨。1庞桶药浴的定义及产生背景1.1庞桶药浴的定义庞桶药浴是瑶族人民常用的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8-2079
补虚是壮医"平衡气血"治疗原则之一,是壮医气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壮医调治疾病的重要特色。文章阐释了壮医虚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补虚原则的定义、内涵,并归纳、总结了壮医针刺、壮医药线点灸、药物内服、壮医药膳以及佩药挂药闻药等壮族民间常用的特色补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规律,旨在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思路及简、便、廉、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壮医香灸疗法是广西壮族医药常用且具有民间特色的外治疗法,可通过其特有的药物透皮作用发挥疗效,具有芳香温通、活血化瘀、行气解郁、除湿和胃等功效。临床上此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已被广泛证实,其在传承及应用上并未统一,故现主要从壮医对本病认识、壮医香灸疗法简介、疾病诊断标准、适应证及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应用前景六个方面进行技术规范化总结,以促进其推广应用及提高临床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考察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3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组、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180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12%和9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简便廉验,患者更容易接受;两组治疗后皮损分布、瘙痒、风团大小、发作频率、舌象评分均有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舌象P<0.01),但脉象、目诊征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LgE、组织胺、cAM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袁春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63-1164
中药药浴是将药物包裹后加热煎煮,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稀释出来,加入适量的水,调至一定温度,使患儿坐入其中,通过按摩肌肉穴位及浸泡肌肤,达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开窍腠里,行气活络作用,促进肌体及肢体功能恢复。笔者总结本科22例中药药浴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中药药浴患者  相似文献   

12.
壮医是壮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对疾病的独特认识及独有的理论体系。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的角度阐释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根本病因,以"三道两路""三气同步"理论解析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分别从内治法、外治法归纳总结壮医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特色,并对常用壮医验方药材及临床验方"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借鉴与参考。壮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亦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壮医针挑疗法治疗内科疾病的相关文献,总结壮医针挑疗法临床应用研究情况和临床机理研究情况,并进行总体评价,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壮族人民素有佩带内含药物的饰物防治疾病的习俗.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壮医花山药佩对防治感冒、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壮医花山药佩抗菌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略广西著名壮医覃保霖所著医书《陶针疗法》。方法:对现存版本和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考证,对作者及学术内容进行讨论。结果:该书对壮医陶针的源流、治疗原理和原则、刺激手法、常用的治疗部位和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归纳,简要实用,取穴独特。结论:该书突出壮医针灸用穴和针刺手法特点,是壮医针灸学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6.
壮医针挑疗法是壮族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以"壮医"、"针挑"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5月31日以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文献,从历史沿革、理论研究、名医经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壮医针挑疗法的相关研究,阐述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壮医药罐疗法对痹证患者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壮医药罐疗法是壮族民间治疗痹证的一种传统技法,为了探讨其治疗痹证的作用机理,笔者对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111例前后进行了免疫球蛋白检测,并与中医辨证治疗组作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民间药调查研究委员会经过10年的努力,从文献与实际应用、试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认定了部分民间药的适应症。现介绍日本民间常用作洗浴剂的部分药物。洗浴剂也称药浴剂,是将药草放入浴池(盆)供洗、浴用。主要作用是改善血行、  相似文献   

19.
<正>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医古称为角法,是壮族聚居地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特殊疗法。早在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曾总结和记载了壮族民间流传的各种角法,可见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应用。该方法的操作方法是把特制的竹罐置于煮沸的壮药水中加热,再趁热将竹罐急覆于患者治疗部位上,利用其负压吸力、药物及温热共同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以达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富有壮族民族特色的传统外治  相似文献   

20.
药浴为中医的外治方法 ,系在水中加入适宜的中草药 ,经煎煮后 ,取煎出液趁热洗浴全身 ,从而达到保健和防治疾病的目的。药浴在民间广为流传 ,深受群众欢迎 ,笔者将三明民间药浴介绍如下。药浴种类根据药浴目的不同 ,可分为日常性药浴、季节性药浴及产后药浴。1 .日常性药浴 :经常性地用药物洗浴 ,可每日洗 ,亦可每 2~ 3日洗 1次。其目的为解除日常劳作后之疲劳感 ,促进睡眠 ,迅速恢复体力。由于山区日夜温差较大 ,相对湿度也较大 ,洗药浴既可使气血畅通 ,营卫调和 ,消除疲劳 ,又可预防风、寒、湿邪致病 ,有利于身体健康。常用药物有松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