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毒隐翅虫皮炎的流行情况与临床观察(附274例报告)刘东元刘玉香(川北医学院校医院)(川北医学院附院)近两年来,在我院教职员工及学生中连续在每年的八月至十月上旬暴发了一种虫毒性皮炎——隐翅虫皮炎 ̄[1]。该病为一种接触毒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急性红斑疱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海口市2003-2008年发生的5起群体性隐翅虫皮炎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患者按临床表现,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等内容进行现场调查,探讨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5起隐翅虫皮炎发病852例,罹患率为32.1%,患者经外用止痒消炎洗剂和内服抗过敏等药物及防治毒隐翅虫等措施后,发病态势迅速得到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结论海口市5起群体性昆虫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与毒隐翅虫致病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 夏季,毒隐翅虫皮炎在我地区发病率较高。我科自1990年5月~1992年9月应用自制隐翅糊治疗毒隐翅虫皮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268例,其中男162例,女106例。年龄12~75岁。均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临诊前未使用任何治疗药物。就诊时病期1~4天。发病部位:面、颈、上胸和四肢等暴露部  相似文献   

4.
毒隐翅虫皮炎168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理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隐翅虫皮炎系由毒隐翅虫引起的一种夏秋季流行的红斑脓疱性皮肤疾患。已往门诊所见无几,但1979年我们看到毒隐翅虫皮炎患者骤然增多,计有168例。现就本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以求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等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5.
笔者用中药“二黄煎液”(生大黄、生黄柏各10g,加水300~500ml煎后待冷)患处湿敷,每次20分钟,每天2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对有化脓感染者向时服消炎解毒丸,成人海日3次,每次10粒,共治疗70例,病程均在一周内的隐翅虫皮炎,结果全部有效,其中19例加用消炎解毒丸。64例一疗程以内痊愈,9例2个疗程痊愈。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因接触毒隐翅虫而引起的毒性皮炎。隐翅虫为一种黑色蚁状小飞虫,白天栖居  相似文献   

6.
罗莹  罗毅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187-188
对二例隐翅虫所致眼化学伤的临床观察,了解隐翅虫,重视隐翅虫所致的损伤,积极防治.方法回顾性观察隐翅虫所致眼化学伤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毒隐翅虫皮炎是由于人体皮肤接触毒强翅虫体液,被其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皮炎。自觉症状以局部痛疼、灼热为主,伴有溃烂和有分泌物渗出。笔者用冰硼散局部外用治疗12例。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局部外用冰硼散(宜宾中药厂产)。每日2~3次,2天为1疗程。  相似文献   

8.
毒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是由毒隐翅虫(Paederus)引起的急性条状或片状红色水肿皮肤病。国外多称为线状皮炎。国内过去常称为隐翅虫皮炎,六十年代在四川始有病例报道,近年来在湖南、河南、广西等省均有毒隐翅虫皮炎病例的发现。今年7~8月份,在广州市郊区先后发现毒隐翅虫皮炎的病例较多,现将资料较完整的72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正> 隐翅虫皮炎是隐翅虫爬行人体皮肤时,经拍打挤压损伤虫体,使虫体内强酸性毒素沾染皮肤而引起的皮炎。历年在西安地区未有报道,现将我院1980年门诊所见16例报告于后。发病情况发病年龄:10~20岁3人,20~30岁8人,30~40岁3人,40~50岁2人。以青壮年为多。  相似文献   

10.
毒隐翅虫皮炎,是由青翅蚁型毒隐翅虫引起的红斑、丘疹、水泡性皮肤病,又叫线状皮炎.这类皮炎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可以见到,现将我们对某集训教导队观察的50例报导如下:临床症状1、自觉症状以痒痛,灼烧感为主。有3例在发病12小时后出现全身症状,体温39~40℃,头晕、恶心、呕吐.1例伴有手指抽搐10分钟.经输液(葡萄糖 维生素 C 氢化考的松),3~4小时后体温下降到37℃.2、发病部位:好发于面颈、四肢,可能与天气炎热、四肢裸露有关.3、皮肤损害的形态及类型:皮损初起为局限性红斑、丘疹.密集排列呈条形隆起或片状,以后逐渐扩大,继之出现水泡.感染后变为脓疱,经过4~5天分泌物干燥结痂,愈后留有一时性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1.
夏季是隐翅虫活跃季节,由它而引起的皮炎,常使人感到奇痒灼热难受。兹将近两年治疗的睑部隐翅虫皮炎34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4例中,男17例;女17例,10岁以下2例,11~20岁6例,21~30岁9例,31~40岁5例,41~50岁7例,56~65岁4例。右眼患者7例,左眼患者6例,两眼患者21例。 诊断指标为:①有接触隐翅虫史;②均  相似文献   

12.
隐翅虫性皮炎是常见皮肤病,在南方丘岭地带发病较多,尤其是仲夏初秋季节。但隐翅虫性皮炎并发急性阴囊水肿未见报到,2003年9月我院成功治愈隐翅虫性皮炎并发急性阴囊水肿1例,现将治疗护理过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刘某,男,20岁,在校大学生。主诉:“阴囊肿痛不能行走一天”。由同学扶着于2003年9月10日入院。现病史:一周前脸面部、双上肢前臂皮肤暗红色斑块,形态不规则,有的呈片状,表面有少量渗出液,局部丘疹样改变,伴轻度瘙痒。曾来校医院就诊,拟诊“隐翅虫性皮炎”,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局部有所好转,渗出明显减少。一周后发现阴囊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1例隐翅虫毒液沾染后发生隐翅虫重症皮炎合并下肢血管炎、湿疹性皮炎和细菌性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正确有效防治隐翅虫蜇伤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回顾性综合分析研讨方法对病例展开调查,收集其诊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围绕隐翅虫重症皮炎病例的处理和转归,对其发生、治疗及结果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综合研判,该病例系沾染了毒隐翅虫毒液所致的急性隐翅虫皮炎所致,治疗期间继发的多重不良反应考虑与病情延误、自身免疫状态和病例的一系列错误操作等多因素相关,如继发下肢血管炎可能与病例使用75%酒精喷雾相关,湿疹性皮炎则与其使用硫酸镁溶液热敷引起的感染有关,下肢感染考虑其乱用药物及徒手抓破脓疱导致双下肢继发细菌感染。结论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夏秋季节的常见疾病,临床报道较少,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重症皮炎及多重不良反应,应加强宣教和在高发时期加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4.
毒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好发于夏秋季,因接触了毒隐翅虫(Paede-rusfuscipes curtis)体液和其它分泌物而引起的急性皮炎。病人局部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头痛头昏、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缩短病程,预防继发感染。作者近年来应用蛇药片外用治疗47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毒隐翅虫皮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气候。毒隐翅虫皮炎四季皆有发生,夏季常有发病,给当地居民造成很大痛苦。本文对毒隐翅虫皮炎分别采用无极膏、自行研制的消炎止痒酊外涂及蛇伤解毒片治疗,对其治愈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 毒隐翅虫属隐翅虫科,能分泌隐翅(虫甲)素,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产生一系列接触性皮炎症状。文献上有个案报道,但小暴发流行尚属罕见。1991年5月,在武南地区施工职工中发生接触性皮炎,呈小暴发流行,蔓延迅速,3d 内达30余例。患者之典型症状是:皮肤呈红斑—丘疹—珍珠项链样水疱状损害,有搔痒及刺痛感,周围皮肤红肿,皮损发生在颜面者,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双睑为著,阴部受侵则可导致外生殖器水肿。皮损经拍打、揉搓、搔抓后,极易合并感染。病情重者可伴头晕、倦怠、烦躁等全身症状。笔者经仔细观察,发现上述病变是由一种黑色细长之小昆虫接触皮肤引起,并及时捕捉到该虫,经陕西师范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克苏地区隐翅虫皮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由毒性隐翅虫体内毒素沾染皮肤而引起的皮肤病,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常有该病爆发流行的报道,新疆阿克苏地区每年也均有大量隐翅虫皮炎散发病例出现。由于隐翅虫皮炎常于夏秋季节发生,多数患者发病常在不知不觉中,故原因多被忽视。现将我们观察到的新疆阿克苏地区隐翅虫皮炎发病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隐翅虫皮炎又叫甲虫皮炎[1]。隐翅虫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全世界已记载28000多种[2]。引起人、畜隐翅虫皮炎主要为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其成虫含有的毒素是致病因子。1 病例与病原  相似文献   

19.
隐翅虫皮炎是人体接触毒隐翅虫的体液而引起线条状、点状、片状皮肤毒性炎症。毒隐翅虫的体液及生殖器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当虫咬人体皮肤或受到一定压力时,即可分泌毒素损伤皮肤,若将虫体击碎则皮肤损害更明显,常于接触后数小时发病。进入夏秋后,此病多发,尤在雨...  相似文献   

20.
隐翅虫皮炎及其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淮南地区1991年4月份~9月份隐翅虫皮炎的门诊发病情况!此与隐翅虫的繁殖及季节分布相一致,我们试用碱性溶液冲洗。配以季德胜蛇药外敷治疗隐翅虫皮炎取得满意的效果。该方法治疗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