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739-749
FeSe超导薄膜研究获新成果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物理实验室马旭村研究员、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与哈佛大学Jennifer E.Hoffman教授合作,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谱对FeSe超导薄膜中孪晶界附近的超导电性进行了原位的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15):53-53
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和陈曦教授.与中科院物理所马旭村研究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谱法研究了铁基超导体—铁-硒(FeSe)的电子配对机制。FeSe单晶薄膜超导态的隧道电导光谱证明了FeSe超导体中的电子配对函数具有两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科技》2003,(12):54-54
张双南,1979年从河南省确山县考入清华大学。1984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毕业,1984—1986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是何泽惠院士和李惕碚院士。1989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毕业。1989-1992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后,主要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从事实验粒子物理研究。1992—1998年美国太  相似文献   

4.
尽管"贵"为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在两个月前的清华校园,薛其坤还不是一个多么引人注意的角色。不止一个见过他的人表示,几乎听不懂这位中科院院士与别人随口说起的科研内容。而事实上,他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4月9日,由他领导的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与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组成的团队宣布,  相似文献   

5.
陆琰,天体物理学家,1932年2月出生于江苏常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春防化学院、南京电讯仪器厂工作。“文革”后,1978年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任教,1981年起任教授,1984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7月调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任研究员,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相似文献   

6.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杂志于3月14日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由于此前和量子霍尔效应有关的科研成果已经3获诺贝尔奖,学术界很多人士对这项“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期望。那么什么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它的研究为什么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它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婧 《金秋科苑》2013,(13):21-25
王占国,1938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0年在瑞典隆德大学固体物理系当访问学者。1986年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5):351-352,398
1首席科学家 李惕碚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1939年6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4-318
表面化学反应活性量子效应的实验证明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领导的研究组,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李微雪,清华大学物理系段文晖以及美国再生能源实验室张绳百的研究组合作,对Si衬底上生长的平顶  相似文献   

10.
黄昆 ,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19年出生于北京。 194 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获理学学士。 194 4年获西南联大北大研究院理学硕士学位。 194 7年获英国布列斯托 (Bristol)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物理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01,(8):14-15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薛其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琛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物理系侯晓远教授任执行主席.论坛分为"量子低维结构的表面与界面科学"、"半导体、金属、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纳米结构的形成与控制"以及"相关的理论模拟与计算"三个专题,分别由王琛研究员、侯晓远教授、薛其坤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肖旭东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朱自强研究员担任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74-675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旭村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合作,在三维拓扑绝缘体薄膜的外延生长、电子结构及有限尺寸效应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  相似文献   

13.
11月25—26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2011’科技伦理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四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副主任周远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以及许智宏、薛其坤、方荣祥、范云六、陈洪渊、谢华安等两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79-579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物理实验室马旭村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组合作,实现了对超导薄膜生长过程和形貌在原子水平上的精确控制,在石墨化的SiC(0001)衬底上制备出了化学成分严格可控的高质量单晶FeSe薄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5):353-354,399
1首席科学家 沈文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调入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130年多前,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先后发现了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1980年  相似文献   

17.
院士寄语     
周光召(1929.5—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长沙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9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1961年回国历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第九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8.
黄荣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出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5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起任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正赵忠贤,生于1941年,辽宁新民人,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1986年底在Ba-La-Cu-O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7-363
量子效应调制薄膜表面反应活性研究的又一新进展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马旭村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贾金锋和陈曦合作,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磁性有机分子CoPc的吸附行为研究,观察到吸附过程对Pb薄膜的厚度存在着强烈的选择性。据此现象,他们完全排除了扩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