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江苏省植保站农田小气候试验中跟踪监测的作物层气象数据及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消长动态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层正点观测值同时满足气温Temp≥13℃、相对湿度RH≥70%。研究作物层温湿度与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及风速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农田小气候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回归方程,找出小麦易感病关键期内,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自动站气象条件为:正点定时记录同时满足气温T≥14.3℃、相对湿度U≥64.7%。在此基础上,构造合理的湿热指数W,确定W的各界限值,以动态判别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适宜度。经试用检验,判别效果较好,可以投入实际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合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3.
袁淑杰  梁平  任红敏  曹克强  张文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9-1361,1382
用趋势系数法分析了冀京津22个气象站1960~2003年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用权重系数法计算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综合指数——K指数。结果表明,冀京津区域气温有增加趋势,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冀京津区域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地区K指数大于0,即春季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逐年加大。这些地区只要菌源达到一定数量,未来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发生程度等进行比较得出,2015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症状初见期迟,前期病情发展慢,后期病情发展迅速,发生程度较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小麦赤霉病病菌可能已侵入,但由于气象条件的不适宜未能及时表现,后期由于气象条件适宜,继续侵染并现症。发生程度的轻重主要是由主栽品种的开花高峰期与当时的雨日、雨量、温度等气象因素决定,而田间稻桩带菌情况仅是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充要条件,非必要条件。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该文提出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骆园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157-157,161
对六安市1956-2005年50年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近70%的年份出现了适宜赤霉病流行的暖湿气象条件,而且近20年与以前年份相比,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因此应加大防治力度,并由此提出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鼎市农业植保部门对赤霉病发病的实地观测调查和福鼎市气象局的历史气象资料,通过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病的原因进行了资料分析,发现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象型病害,可以从气象因素与赤霉病发病程度之间的规律进行预防,以此更好地为气象服务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小麦穗期"三病三虫"中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感染赤霉病后要么没有产量,要么是有了产量但小麦卖不出去,没有收益。近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对赤霉病的认识仍然不够,防治赤霉病中仍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依赖老经验解决新问题小麦赤霉病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春季平均气温为9℃以上,雨天时间达3-5天,越冬菌源便产生子囊孢子。小麦抽穗扬花期,在遇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  相似文献   

8.
宣州区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宣州区小麦种植情况以及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程度及原因,分析指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子囊壳发育进度与小麦抽穗开花的吻合程度关系不明显,小麦抽穗至开花结束期的田间温度、湿度、降雨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关系明显,迟熟小麦发病重于早熟小麦,提出了5项具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茂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56-57,93
通过调查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宣州区环境菌源总量高,气象条件相对较适宜发病,该区小麦赤霉病未防治田间自然发病程度达5级,防治后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3级,且小麦赤霉病防治2次明显优于防治1次,早熟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低于迟熟或恋青晚熟小麦.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济源市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也是小麦生产中威胁较大的真菌病害之一,2012年在济源市重发生。2012年5月22-28日,济源市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辖区内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田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开展了1次全面普查,并对该病流行原因进行了认真剖析,对今后做好小麦赤霉病预报和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大面积流行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一、流行发生特点(一)田间见病迟济源市常年小麦抽穗扬花期为4月18-25日,小麦赤霉病病穗始见期在4月24日前后。2012年,由于受播期晚、前期气温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小麦抽穗扬花期集中在4月24日-5月2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州2001-2012年共12a小麦赤霉病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湖州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因子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考虑前期气象条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用本地气象台发布的未来10d天气预报结论,结合前期天气实况,对未来10d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模型紧密联系预报产品特点和预报服务实际,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漯河市冬小麦播种面积为15.89万hm2,赤霉病发生面积达11.39万hm2,发生面积比率达71.7%。根据当地植保部门5月下旬对矮抗58、百农160、漯麦4号等9个小麦品种大田调查结果,各类品种的平均病穗率为12.2%,平均最高病穗率达69.8%,个别品种的病穗率竟高达94.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796-200X)《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发病程度均在2级以上,属偏重发生年份。一、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 91.67%。  相似文献   

15.
基于搜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猕猴桃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对猕猴桃生长与气象条件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猕猴桃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气象条件指标。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1)年平均气温为10~18℃,最适宜温度为13~17℃,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9℃,极端最高气温≤4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29℃,年无霜期在210~290 d最为适宜,≥10℃积温为3 500~6 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4 500~5 200℃·d;(2)年降水量至少为8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为60%~80%;(3)年日照时数在1 100以上,年日照百分率40%~45%。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萌芽期的日平均温度大于10℃;春梢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0℃,适宜温度为15~20℃;(2)从芽膨大起0℃积温达800~840℃·d才开始开花。开花期的下限温度为12℃,平均气温为15~20℃最适宜,开花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光照时数为70 h左右;(3)开花到坐果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5~23℃,相对湿度为70%左右,日照时数为70~80 h;坐果到成熟需≥10℃积温为2 300~2 800℃·d;(4)气温低于10℃时开始落叶,温度降低到7℃以下开始休眠。猕猴桃生长期气象灾害主要有冻害、大风、洪涝、日灼等。主要病害溃疡病、花腐病、根腐病等与气象条件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轻病田病穗率在 2 %~ 9% ,重病田可达 5 0 %以上 ,个别田块高达 10 0 %。在青海 ,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东部农业区 ,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重。柴达木地区、海北州发病轻甚至不发病。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各麦区小麦扬花期的气候条件 ,雨日多、雨量大 ,相对湿度大时发病重。赤霉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因品种、病害发生程度不同而不同。不同茬口间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对小麦赤霉病测报的初步实践: 1974年武昌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很轻。据我们5月中、下旬在华中农学院与武昌县流芳公社伟大大队两地的不同类型田块内调查,病穗率均在2%左右。结合当年的菌源数量和气象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菌源是本病发生的基础,气象条件是影响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 1、菌源:稻丛上的子囊壳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菌源,此病发生的迟早、轻重与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徽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精度不高问题,基于安徽省中南部滁州、庐江、池州和宣城4个代表站历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发育期及对应气象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雨日和雨量的综合降水指数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关键为始穗前5d至始穗后25d、庐江为始穗前8d至始穗后20d、池州为始穗前7d至始穗后24d、宣城为始穗前4d至始穗后24d。对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发现:滁州地区预测模型的拟合准确率和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8%和92.0%,庐江分别为87.6%和70.0%,池州分别为85.6%和88.0%,宣城分别为88.3%和84.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可用于安徽省中南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有计划的对小麦赤霉病冬季菌源采集、室内培养,并能过手机APP登录小麦赤霉病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输入初始菌源量、当地小麦抽穗日期等信息,该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前7天发出预警信息。该系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准确,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自1995年至今,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逐渐在海河平原蔓延,由零星出现演变成连片发生,在流行年份呈现出暴发快、面积大、损失重的特点,小麦赤霉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之一。准确的预测预报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和难点。【目的】根据海河平原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的监测分析,构建适宜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为科学防控赤霉病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01—2016年海河平原21个小麦主产县(市)的赤霉病病穗率数据,以及小麦关键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构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结果】明确了增强回归树模型的学习效率(lr)为0.005、树的复杂度(tc)为6时,模型的预测偏差最低,残差标准误为0.006311;筛选出8个对海河平原小麦赤霉病发生影响显著的关键气象因子,即MRH15、Rain-35、MRH-55、SD15、LT-65、MWS-55、MT-25、DRain15,并构建了含有8个预测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8158,矫正R2=0.8018,P<2.2×10-16)。同时,应用增强回归树模型评估了上述8个关键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分别为69.62%、14.08%、4.89%、4.34%、3.35%、2.02%、1.20%、0.50%;根据重要的预测变量进一步简化预测模型,构建了含有4个预测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19.45376+0.11689MRH15+0.17346Rain-35+0.04185SD15+0.26592MRH-55,R2=0.7575,矫正R2=0.7468,P<2.2×10-16);当预测变量由8个调减至4个时,利用2008、2010、2012年安新、定州、馆陶等地历史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病穗率的准确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准确度由88.43%降至85.90%,增强回归树模型预测准确度由87.72%升至91.23%;利用2001—2016年正定、栾城的历史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病穗率的准确度,两个模型预测准确度无显著变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准确度由87.53%变为87.42%,增强回归树模型预测准确度由89.20%变为89.21%。整体而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准确度呈下降趋势,而增强回归树模型预测准确度呈上升趋势。【结论】研究构建了含有4个预测变量的增强回归树模型,其预测准确度达89.21%,病穗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增强回归树模型在海河平原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