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对确山县任店镇1∶5万航磁查证,结合地磁与工程验证发现,引起航磁、地磁异常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不仅磁铁矿能引起异常,而且含有磁性矿物质的非矿体,特别是含磁性矿物质的黑云斜长片岩也会引起磁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内外井下定位系统、避险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的局限性。针对地磁导航技术的无源、自主定位特点,架构一种井下人员便携式的避险分析和地磁导航电子平台。从井下智能避险的角度,构建了基于地磁导航避险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其运行模式和工作原理;介绍了所设计的系统APP运用程序模块的主要理念和功能。可为井下灾后人员的逃生路线分析与智能避险导航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井下GRPM定位研究与地磁匹配的仿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电、无网络情况下井下人员逃生定位和救援导航的难题,架构了井下地磁与RFID 射频结合的井下定位方法GRPM(Geomagnetic and Radio Positioning Method)。GRPM采用射频初定位、地磁特征精定位的主动定位模式,适合应急避险与救援定位需求。根据井下高精度地磁测量数据和井下地磁“日变”规律,分析了井下巷道地磁数据具有带状连续、区域易突变的数据特点。采用了分段线性法、最近邻域法和三次曲面法插值方法和MSD,HD和NPROD三种匹配准则,开展了地磁基准构建和地磁匹配定位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段线性插值法适合小区域巷道地磁基准建立,拟合快速,精度较高,符合井下巷道磁场分布的收敛性。NPROD定位匹配模型适合井下人员动态行走定位,匹配速度快,达到2/3格网精度,满足精确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4.
汪金花  郭云飞  郭立稳  张博  吴兵 《煤炭学报》2019,44(4):1265-1273
针对井下生产管理、灾后避险以及定点搜救的高精度定位需求,提出一种标签识别与地磁匹配组合定位的GRPM方法。GRPM方法是从井下物联网的智能化角度,设计的一种高精度、自主、新型的井下定位方法。结合井下实际地磁测量时噪声干扰较大,地磁异常场空间分布不明显、缓变或特征相似情况下的地磁匹配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地磁空间向量积的最优估计匹配模型MPMD,也称为磁特征参量联合距离匹配算法。试验选取了模拟矿井的2个水平巷道H-11和H-21,通过对2个巷道地磁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粗糙度和信息熵的统计分析,评价出H-11为地磁定位弱适配区,H-21为强适配区。在H-11和H-21巷道内开展了MSD,MAD,MPMD算法匹配定位的对比试验,分析了3种算法在地磁变化、噪声扰动下的地磁匹配的精度和抗噪性能。结果表明:在地磁特征丰富的H-21强适配区,3种算法的总体匹配概率都达到了95%以上,但MPMD定位精度高于MSD,MAD算法,基本上保持在一个网格间格内;在地磁特征贫乏的H-11弱适配区,MPMD算法能够较好的处理模糊匹配多值问题,不易出现虚定位。在H-21强适配区开展了算法性能测试,当噪声为200 nT时,MSD和MAD匹配有少量虚定位,MPMD算法匹配结果基本无误差,效果很好;在噪声400 nT和600 nT抗噪性能试验中,MSD和MAD匹配出现大量虚定位,MPMD算法有少量虚定位,总体匹配概率也达到了89%,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MPMD算法是一种有效高精度地磁匹配方法,在准确度、精度和鲁棒性方面确实具有明显优势,但匹配过程耗时较多,需要从搜索策略上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无电、无网络情况下井下人员逃生定位和救援导航的难题,架构了井下地磁与RFID射频结合的井下定位方法 GRPM(Geomagnetic and Radio Positioning Method)。分析了井下巷道地磁数据带状连续、区域易突变的特点,选取地磁平均值、标准差、峰态系数、粗糙度适配性指标,进行典型巷道区域的适配性评价。在适配区内开展均方差相关(MSD)、归一化积相关(NPROD),以及基于Hausdorff距离相关(HD)的定位匹配对比试验和基于等值域匹配的效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标准差、粗糙度指标适合巷道定位适配性评价,分析准确。基于1~2倍等值域的NPROD匹配模型适合井下人员动态行走定位,匹配速度较快,满足精确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地区是我国微细浸染型金成矿集中区,位于西秦岭西部的格尔托金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对格尔托金矿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对该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根据矿区地球物理特征指出了构造、区域闪长岩、地磁异常、遥感异常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地下非金属管线的探测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无论是地下管线探测仪还是地质雷达,其探测效果都不太理想。目前,一种利用地球磁场原理探测地下非金属管线的探测方法正在被推广使用。为此,以探地成像仪在昆明市某区域大管径地下非金属给水管线的探测为例,说明探地成像仪的探测成像过程,并得出该区域地下非金属管线的地磁成像特征,可为将来类似地下管线探测提供参考,同时也得出了利用该探测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一些埋设年代久远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与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判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是一种常见的临时性故障,多发生在潮湿、多雨天气。文章介绍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沉降观测在厂房内观测作业遇到震动干扰是常见现象,给作业进度和数据质量造成了很大困难,震动环境下的沉降观测作业与测量作业在稳定不受干扰的条件需求形成悖论。利用对观测作业影响的振动所具有的振幅对称性特性,使用模糊观测方法获取可靠、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应用于比较敏感变形的沉降观测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工程热力学原理,对姚桥煤矿井下上山巷道大雾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计算出水沟流水对大雾的作用量,提出消除上山巷道大雾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1.
在绝对定位模式下系统探讨导航型GPS定位的观测参数测定的简易方法,合适的定位观测时间,观测值中所含误差的性质。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导航型GPS定位中参数测定占主导地位,认为设置正确的观测参数是提高导航型GPS定位精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工程热力学原理,对姚桥煤矿井下上山巷道大雾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计算出水沟流水对大雾的作用量,提出消除上山巷道大雾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3.
白家疃地震台观测井施工过程中钻遇地层复杂,岩溶裂隙发育,采用潜孔锤钻进时钻孔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分析了钻孔偏斜及回填纠斜失败的原因后,设计了大口径内阶梯金刚石钻头,配合单管钻具及扶正器成功实现了钻孔的纠斜,为今后该类型钻孔的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绝对定位模式下系统探讨导航型GPS定位的观测参数测定的简易方法,合适的定位观测时间,观测值中所含误差的性质.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导航型GPS定位中参数测定占主导地位,认为设置正确的观测参数是提高导航型GPS定位精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韩永斌 《矿山测量》2021,49(4):15-19
大量地表移动观测资料显示,概率积分法预计的下沉曲线边缘部分比实际观测下沉曲线收敛快,其预计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在移动边界区域很难拟合一致,造成了利用观测站求取的预计参数计算的地表变形值在开采影响边界区域与实际观测值不符.文中根据观测站实测数据,提出对观测站分区域反演预计参数,分区域进行地表变形预计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概率积分法边界收敛过快的缺点,使预计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河南省泌阳县条山外围铁矿普查工作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河南省泌阳县条山外围铁矿区域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获得了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岩浆岩、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矿产等特征;分2次研究了该区地磁异常特征,得到了区内有4个异常区;并研究了矿体地质特征,得到了铁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的形态与规模、矿石质量、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等。研究可为河南省泌阳县条山外围铁矿进一步工作及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绪言 本文以三池煤矿多煤层开采为例,介绍利用三维差分法应力分析及地音观测为基本手段的地压研究方法,讨论长壁回采的地压与地音等问题 2.开采状况和绝对地压观测结果 图1所示四山矿西35采区内,上层、下层和主煤层为开采层。采用面长100m的长壁采煤法,由上至下的顺序回采后,用后退式分层采主煤层。 绝对地压测点如图1中A、B及C、A点位于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震台白家疃观测井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地震台白家疃观测井的施工实例,介绍了一套适用于松散层、大小裂隙、溶洞等复杂地层特殊要求钻孔的施工技术方法,分别从钻孔结构设计、钻进方法、钻具级配选择、护壁堵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总结以往钻探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地层钻探施工技术和钻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为后续该类型钻孔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混凝土搅拌车滚筒的运行环境十分严苛,坚硬和潮湿的混凝土会持续对滚筒造成极高强度的磨损。此外,世界范围内对重型货车最大核准载重量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这也造成了诸多挑战。除坚固外,混凝土搅拌车的重量还需要非常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提高手持式GPS的定位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探讨在绝对定位模式下手持式GPS定位的稳定性,合适的定位观测时间,观测值中所含误差的性质。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手持式GPS定位中系统误差是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消除系统误差是提高手持式GPS定位精度的重要方法。此外,同步测量也是提高测量精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