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35选育及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3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麦13和新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 749.0 kg/hm~2,在50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2位,增产点率为88.9%。2010—2012年度进入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年分别为8 820.0、7 621.8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4.54%、4.83%,增产达极显著,增产点率为76.5%~90.0%,变异系数7.38%~9.1%,适应度82.35%~85%。2012—2013年度进入生产试验,产量为7 480.5 kg/hm~2,比对照增产6.20%,增产点率为85.71%。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淮麦35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田间发病轻,具有一定耐病性,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兰库8017是以隰332为母本、隰1055为父本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区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14 518.5,14 479.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分别增产8.5%,9.1%,2 a平均产量为14 499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8%,最高产量达17 610 kg/hm~2;2016—2017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产量为12 923.3 kg/hm~2,较对照增产8.34%,而最高产量达16 830 kg/hm~2。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广、抗病性强、果穗大等特点,适宜在山西省中晚熟山区及华东华北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豫禾358"是以"甸M383"为母本、以"F7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 897. 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544. 9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9%,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禾368"是以外引系"M287"为母本、以"F7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 198. 6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 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693. 8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6%。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个品种主要特点是耐密、高产、广适、优质、高效、抗性好,适合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和中熟区高密种植。  相似文献   

4.
吉单6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2015~2016年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994.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6%,增产点比例67%;2016年生产性试验,平均产量9 718.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8%,增产点比例67%。该品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宜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5.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18-120
花育6801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从"鲁花8号×D08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58.58%)、抗倒伏、耐旱性强等优良特性。在2014—2015两年的四川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花育6801荚果和籽仁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635.5 kg/hm~2和3 591.8 kg/hm~2,比对照天府14号分别增产5.38%和8.69%。在2015—2016两年的国家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北方片)中,花育6801荚果和籽仁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532.0 kg/hm~2和3 463.9 kg/hm~2,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9.52%和11.81%。花育6801于201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五谷318是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选系WG3253为母本、自选系WG5603为父本组配的适宜机收的玉米杂交种。2013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五谷318平均折合产量13 192.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山33增产5.41%。201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五谷318平均折合产量13 015.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山33增产1.16%。2015—2016年参加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五谷318 2 a平均折合产量10 069.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50%。2016年参加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生产试验,五谷318平均折合产量9 850.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平均增产3.27%。五谷318抗逆性、抗倒性强,中抗茎腐病、灰斑病,抗穗腐病、丝黑穗病,春播出苗至收获127 d左右,株型半紧凑,茎秆韧性强,适宜机收籽粒,籽粒含粗蛋白87.7 g/kg、粗脂肪39.5 g/kg、粗淀粉749.2 g/kg、赖氨酸2.8 g/kg,容重755 g/L。2017年通过国家首批机收玉米品种审定,适宜西北、东北和华北中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品种德禹201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267.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在2017年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为9 659.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8 956.8 kg/hm~2)增产7.8%,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玉米极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80003"。  相似文献   

9.
桂单66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交系桂A10341为母本,GML9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7年参加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两季平均产量为8 253.6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4%;2018年参加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两季平均产量为7 348.1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5%。2017—2018年参加老挝南塔省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和对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616.5、9 243.0kg/hm~2,分别比当地主推品种LVN10增产18.2%和16.6%。2019年通过老挝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00080S)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9087号)。桂单662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适宜在广西各地及老挝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10.
品育801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节水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15kg/hm~2,比对照良星99增产6. 5%。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421kg/hm~2,比对照增产7. 6%。该品种性状稳定、节水、丰产特点突出,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太玉959是以自选系太1501为母本、太696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山西中农赛博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培育而成。2016—2017年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4 250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8.2%;2017年自主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3 182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5%。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抗病和籽粒脱水快等特点,适于机械化收获,适宜在山西春播中晚熟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吉单9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15~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高密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903.3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3%;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高密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829.9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5%。该品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品育8012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过多年系谱法单株选择育成的抗白粉病而且高产的小麦新品种。2015—2016、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474.5 kg/hm2,较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6.4%,增产点率达100%;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421.0 kg/hm2,比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7.6%,增产点率达100%;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1)。品育8012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荣鑫338是以A101为母本、以B101为父本组配育成的耐密中熟玉米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玉米区试试验,2年平均产量13 396.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8%。2008—2009年参加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9 508.5 kg/hm~2,比对照增产6.1%。2009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796.5 kg/hm~2,比对照增产5.2%。在生产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生育期适中等的特点,同时在多年高产创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荣鑫338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组装集成。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濮豆1788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郑1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76.85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34%;2015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32.6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11.6%。粗蛋白质含量为42.92%,粗脂肪19.22%。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3号(原代号静2011-7)是以静宁10号为母本、V8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及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的。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42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8.2%。其中2015—2016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93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3%;2016—2017年度平均折合产量4 9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1.0%。2017—2018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4 34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4.3%。该品种株高61~102 cm,穗长5.4~7.1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1.5~45.2 g,容重786 g/L。籽粒含粗蛋白127.0 g/kg、赖氨酸3.3 g/kg、湿面筋248.0 g/kg,总灰分(干基)14.0 g/kg,水分84.2 g/kg,沉淀值32 mL(14%水分基)。中感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300~500mm、海拔2200 m以下的干旱及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突出,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7.15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系(种)首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9 kg/hm2,比对照史力佳增产12.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52.1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08%。镇油5号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每株角果数多、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菌核病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和各地的高产经验,探讨了镇油5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相似文献   

19.
夏大豆新品种晋豆5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23-1926
晋豆50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其茎秆韧性好、不倒伏,是适宜机械化收割的优质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组区试,2 a平均产量为3 595.5 kg/hm~2,比对照晋豆19号增产14.3%,2 a区试20个点19个点增产,增产点率为95%;2016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052.5 kg/hm~2,比对照晋豆19号增产9.5%,9个试点全都增产。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宜山西省中部春播和南部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20.
金运麦1号出叶快、分蘖早,长势旺盛,生长优势明显,具有耐迟播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175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本地区推广品种中较早熟品种)相当;金运麦1号在2014—2015年度浙江省区试中,平均产量5 080.5 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9.40%,增产点次率100.00%;2015—2016年度区试中,平均产量3 806.7 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35%,增产点次率71.43%;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结果 ,平均产量5 016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80%,增产点次率100%;金运麦1号连续5年在江苏、浙江省的赤霉病接种保湿鉴定结果 ,均为中抗-抗(MR-R);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 ,浙江一般产量5 250 kg/hm~2左右;江苏一般产量6 000~6 750 kg/hm~2,高产地区及田块可达7 500 kg/hm~2左右;适合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本文中阐述了金运麦1号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