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为了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市场,杜绝一切市场乱象,让有机产品真正服务于人们的健康生活,201 3年1 1月1 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55号令,简称新《办法》),业内专家表示,新《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完成了升级换代,将对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提高有机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新《办法》将在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发展现状,并对《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修订在规范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活动、提高有机产品质量、提高监管有效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第36号为了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有机产品质量,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质检总局制定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55号,以下简称《办法》)。为保证《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根据《办法》要求尽快完成本机构相关程序文件的修订。对2014年4月1日后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委托人实施的认证活动,应按《办法》及配套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施行。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55号令,简称《办法》),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原总局67号令进行了修订完善,对于促进有机产品产业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保证认证活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05版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对2005年6月发布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了修订,同时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修订后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新版实施规则)及目录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本文介绍了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和法规体系修订的背景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颁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为依据,分析新《办法》提出哪些新要求,理解新版和原版本的区别,结合有机产品认证的实际情况,如何规范和改进认证机构的管理和认证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发布之后,记者采访了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就新《办法》进行了解读。统一管理加强监督明确统一的认证制度,加强统一管理。国家推行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认证目录、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认证实施规则、统一的认证标志。明确行政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加强全过程监管。为加强对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有效监管,《办法》第五章增加了两项内容:1、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8.
金洋 《质量探索》2014,(4):14-14
4月1日开始施行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将加强对有机产品的认证管理,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有机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严字当头 规范管理——解读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新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宣 《认证技术》2012,(4):16-17
为严格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确保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国家认监委近日对2005年6月发布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了修订,同时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并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有机产品认证活动将依据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新版实施规则”)开展认证,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让有机产品市场更加健康规范,国家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经修订后的《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机产品统一认证制度正式出台其中对于有机产品,国家将推行统一的有机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认证目录、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统一的认证标志。而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的管理监督。在对有机产品认证时,认证机构要由认证检查员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委托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整个检验检测、监测过程都要有完整记录,归档留存5年。办法提到,有机配料含量(指重量或液体体积,不包括水和盐)等于或高于95%的加工产品,在获得认证后,方可在产品或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加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同时,认证机构"不得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对于进口的洋有机产品,国家认监委要组织专家评估,实施入境验证,不相符的,不得作为有机产品入境。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缺陷产品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对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产品召回的监管问题,考虑参与各方主体利益最大化,构建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策略收益矩阵,对比分析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分析三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出破解当前召回监管模式弊端的突破口。研究表明:对于政府,提高政府行政处罚力度、优化政府监督流程,将提高政府召回监督工作效率;对于企业,设立缺陷召回信用机制、提高对消费者损失的赔偿,将提高企业积极配合、主动召回的积极性;对于消费者,搭建缺陷召回信息平台、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和提高维权所得的赔偿,将有助于消费者主动上报缺陷产品信息、积极参与缺陷产品召回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3×2实验设计S1(品牌来源国:中国奶粉品牌、外国奶粉品牌、灰色空白图片)-S2(形容词:褒义词、贬义词)测量消费者内隐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结果发现,品牌对消费者决策存在加速作用;消费者对外国奶粉品牌的内隐品牌刻板印象好于中国奶粉品牌;产品类别认同度和产品涉入度也许是影响内隐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的重要因素;为内隐品牌刻板印象的认知机制提供基础性、客观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有机农业在消除贫困、解决食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恶化和促进国家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有机产品的国际认证成为发挥各国经济优势和扩大出口的关键。日本是世界有机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是日本重要的食品和农产品供给国,开展两国有机产品认证的互认,有利于两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间农产品贸易,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本文对中日两国有机产品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进行了比对分析,探讨两国有机产品认证互认的可行性,为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品牌、认证标识是重要的质量信号,也是消除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关于消费者对品牌、认证的偏好性问题,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究其原因,一是未对商品进行分类,二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消费者的信息.商品可以分为奢侈品、日用品、食品三类,通过消费者行为实验的方法获取消费者关于品牌、认证的偏好数据,并用联合分析法得出:对于奢侈品,消费者偏好品牌;对于日用品,消费者偏好品牌;对于食品,消费者偏好认证.  相似文献   

15.
孙旭  吴忠 《工业工程》2020,23(5):169-175
为探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问题,基于市场上不同主导者与废旧品回收渠道,建立了4种以旧换再回收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各个模型中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定价决策。研究表明,1) 企业权力越大,议价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利润就越大;2) 再制造产品的定价、废旧品的回收价仅与废旧品的回收渠道有关,与市场主导者无关;3) 制造商回收时,潜在消费者能获更多的以旧换再返利,但是会损害初始消费者的利益;4) 制造商可以通过适当的降低新产品的耐用性、提高消费者对于再制造产品的接纳度等方式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参加以旧换再活动,增大废旧品的回收率,进一步的把再制造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6.
从广泛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处理视角研究了新型平台回收策略,将回收平台应用到消费者和再制造商的双边市场中,利用消费者和再制造商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集中回收不同消费者手中的各类废旧品。研究表明:平台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根据消费者距离回收网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回收率和注册费的大小;双边用户从对方获得的外部性强度决定了回收平台对消费者制定的收费政策;平台中再制造商节约的成本越大,再制造商数量、回收率和平台利润越大,为闭环供应链增加社会福利、提高废旧品回收率创造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被假冒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假冒伪劣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假冒名牌产品,假冒大厂产品,以劣充优,以假充真。假冒伪劣从类别上看,主要是家电、烟、酒、服装、鞋帽、保健品、药品、食品、化妆品等居多,囊括了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用,并且这些大多是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其潜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supplier and a retailer where a fixed portion of new products sold will be returned to the retailer and then be repaired and resold as refurbished products at a lower price. Using the utility model, we formulate how consumers will make their choices when facing both new and refurbished products. Then, using the divide-and-conquer method, we derive the supplier and retailer's equilibrium decisions, including the supplier's wholesale price and the retailer's prices for both the new and refurbished products. The main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First, refurbished products will be sold in the market only when the refurbishing cost is small. In this situation, as the refurbishing cost increases, most of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etailer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supplier. Second, in the same condition, as the refurbishing cost increases, the wholesale price and retail price of the new product will chang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his result contrasts with the traditional pass-through effect. Third, when the repair cost is moderate, the retailer will eventually not sell refurbished products, but its profit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double marginalisation effect can be mitigated.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vacuum packaging for fresh meat with low rate of turnover in the supermarket shelves, as it is the case of lamb meat in Spain, is recommended. Because the amount of mandatory information on fresh‐meat labels has increased, there is a need to design new labels to enhance the support for this information. Therefore, to anticipate the consumer's acceptance of vacuum packaging and the preferences for newly designed label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his is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n particular, it measures the consumers'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vacuum packaging and different labels in relation to other important lamb‐meat characteristics (type of cut, price, and regional indication). To do that, a choice experiment was used and an error‐component random‐parameter model with correlated errors was estimated. Results suggest that consumers positively value all of the attributes except for the new designed labels. In particular, consumers positively value the vacuum packaging but to lesser extent than other lamb‐meat attributes such as the type of cut, the 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the price. However, consumers only value the vacuum packaging in the case of fresh lamb meat with a 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ertification. Moreover, this valuation is higher for older consumers who use, to a higher extent, their own direct appraisal of the meat an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label when shopping and give less importance to the presence of liquid around the me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