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流行词语"别解"现象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词语的“别解”有广狭之分。广义的词语“别解”分为固定的别解和临时性的别解用法两大类。而狭义的别解专指后者。文章从语言内部机制、心理学、认知修辞学等方面 ,对汉语流行词语别解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别解”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解可以分为无意别解和有意别解、无意让人别解和有意让人别解两大类型,叉可以分出听觉别解和视觉别解两种类型。从积极修辞方面说,别解可以造成语意的突转,形成出其不意的表达效果。别解还可以形成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言语效果。文字幽默资料、舞台小品表演中的许多笑料、相声段子中的许多“包袱”,等等,都有别解引发的特殊效果。能够正确认识这种言语交际现象,能够恰当运用这种交际方式,会对言语交际带来积极作用,会对语言研究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少数民族文论是中华文化的整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族与审美特色与汉族文论相融相进,二者在宗教意识、思维方式、审美心理、载体表现、文艺功能、叙事表达等方面的族别研究有着鲜明的不同,古代少数民族文论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学术价值,因而也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语用范畴的别解是广泛用于多种语体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法,有轻松、幽默、诙谐、新颖的表达效果.别解有独特的构成方式,通过利用同音、多义、结构重组等语言机制和人们认知心理的变化创造出别致的新义,并与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变异有着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沧浪诗话》论及李、杜诗歌的具体评述和严羽提倡的“别才别趣说”及“兴趣说”体现了其审美理想的矛盾之处。“别才别趣说”与推崇杜甫之间的矛盾,“兴趣说”与李、杜诗歌的审美特征并不相符是严羽本身性格的多重性和时代影响的结果。《沧浪诗话》所体现的审美矛盾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严羽,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沧浪诗话》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贵平 《新天地》2011,(12):60-60
校园名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但也是发展变化的,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现实状况,对一些校园名词进行了适度拓展、新注、换角度的别解,运用于学生思想教育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就个人对一些校园名词新的认识、换角度别解的运用尝试,抖落出来,和同仁们切磋、分享。  相似文献   

7.
审美具有超感性和即感性的两重性,前者是本质的属性,后者是非本质的属性,这一两重性也是世俗美学和超越性美学存在的依据,世俗美学体现了审美的即感性,是审美与感性的融合,在升华感性的同时,却也降低了审美。超越性美学既超越感性,也超越理性,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从而体现了审美的本质。同时,审美的两重性也产生了文艺的雅俗之别,两者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应充分尊重两者的自身规律,不可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8.
纳兰词以“哀感顽艳”、“凄婉感伤”而名昭后世,而其边塞词却体现出另一番风貌。境界宏阔高远,风格豪放悲壮,语言质朴自然。具有豪迈的气度和雄浑郁勃之美,与其凄婉缠绵的情词相比,别有一番情趣和风韵。体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小说人物形象的“解典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的创新高手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开拓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解典型化。施氏小说话语体系的解典型化冲动主要源于移心化、非个性化、心理分析化和意识流化。结合施氏的作品分析,根据解典型化的不同态势,可以把其心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解典型概括为泛典型和寓言型典型两种审美类型。泛典型是指被播散了的典型,寓言型典型是指被寓言化或寓意化了的典型,即使用抽象符码型人物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有着绵延不绝的传统和丰厚深送的内涵。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又有时代的特殊性和变异性。不同时代的文化显示了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社会心理和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不仅体现在理论形态的文化事象,如典章制度、思想言论、学说著述方面,也体现在非理论形态的文化事象,如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行为特征、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伦理规范、美学情趣等方面。对不同时代的审美倾向分别予以全方位、多层面的审视和考察,无疑有助于形象、具体地认识和领悟某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精神,亦…  相似文献   

11.
如今现代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广告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图像、声音和文字的有机结合使得广告受众群体越来越大,但要设计成功的广告,单靠硬件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广告的创新力、吸引力更多的来自广告语的层次,所以广告语中修辞的精心选用逐渐成为广告策划者的重要挖掘点。而本文正是就经典广告语所采用修辞格的类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探究修辞运用在广告中起到的良好效果,进而论述修辞在广告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谭永祥先生1983年首创的序换辞格论述,结合近期的语言材料,用吴士文辞格结构理论,对序换格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语法单位为标准划分出序换格的类别,并归纳出序换格的修辞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个比较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一形多义"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利用"一形多义"在语音、语词、语句方面的表现,形成双关、换义、飞白、易色、拈连、别解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Oxymoron(矛盾修辞法)是用2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或词组所构成的一种辞格,即把通常相互矛盾、相 互排斥的2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展示一件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性,以便相互映衬,使该事物 的特点更加鲜明,内涵更为丰富,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在体现辩证统一的语义特征的同 时,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从而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oxymoron 主要有浓缩型和舒展型2 种类型,经常运用于英语诗歌、电影与戏剧的对白、各种演讲乃至日常生活会话中。  相似文献   

15.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介喻是当今最为敏感的修辞格之一,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本、喻体间的差值”和“辞格本体的外在义”等两方面。 其语用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即基本的和文化的。由于敏感,它常常会带来文化的烦恼。  相似文献   

17.
比喻的认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认知功能有四:1.开辟认识世界的新途径;2.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3.加强认识深度,创造新的思想;4.是提供类推证明、揭示事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该文自钱锺书<通感>人手,从中西方文论、诗作、音韵、移借、沟通等新视角对通感现象加以探索,以期对通感艺术修辞特色的研究成果能带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9.
隐喻探源-兼论我国历史上的隐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我国语言学界关注的课题,而对于隐喻研究的历史大多以西方亚里士多德为源头.从我国历史上的隐喻研究源头看,我国对隐喻的研究与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而且整个研究历史也是比较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凯瑟琳·安妮·波特以其作品的精雕细琢而受到读者的推崇。文章选取她的短篇小说《绳》 ,从自由间接引语、修辞手法以及开放性结尾来讨论她的写作技巧 ,分析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