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设计一种可替代传统人工操作的瑞氏染液混配机。方法瑞氏染液混配机由混配罐、水箱、电机、电控箱和基座等构成。工作模式采用动力电机减速驱动混配罐翻转,借助于混配罐内壁摩擦撞击和研磨材料碰撞,使粉粒状瑞氏色素粉碎分散溶解成均一的极细小的微粒以至混配成瑞氏染液。通过实际配液和染色比较瑞氏染液混配机配液与人工配液的差异。结果瑞氏染液混配机混配的染液色素颗粒微细,质量优良,染色效果好,便于标本片的会诊和图像采集,避免了人工配制造成的染液质量不稳定和甲醇的毒副作用。结论该设计装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配液效率高,是一种特别适宜配制瑞氏染液的实验室实用新型设备。  相似文献   

2.
正液基细胞制片技术(liquid-based cytology technology,LBC)指细胞学标本收集至细胞保存液内,经过处理减少标本中影响诊断的成分(黏液、血液、炎性渗出物等)后制成薄层细胞片,染色,由细胞病理学医师通过对分布于较小区域内细胞的识别最后作出细胞学诊断。因其操作简单,制片背景干净,细胞均匀平铺,染色质量稳定,阅片强度降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子宫颈细胞学及胸腹水、痰、尿、肺泡灌洗液等非妇科细胞学领域~([1-4])。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全自动染色机逐步被引入了病理科,因其具有以人为本的智能化设计理念,周到而完善的处理程序,提高切片染色的高效性,保证切片染色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并改善工作环境[1]。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自2013年将Symphony 全自动染色封片工作站应用于常规染色以来,切片的染色效率明显提高,染色质量持续稳定。使用该染色封片工作站克服了人工操作不良因素对染色的影响,达到了染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HE自动染片机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自动染片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及良好的染色效果已开始逐步取代人工染色,我科近年来在使用HE自动染片机的过程中,对染色程序及染色剂的选择与更换和染片数量进行观察分析和改进,从而提高了石蜡切片的染色质量。  相似文献   

5.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能在载体上均匀地分布一层很薄的细胞,克服了传统巴氏涂片技术存在的材料太厚、细胞重叠、背景模糊和染色不佳等问题,且同一标本可重复制片,更利于病理细胞准确的诊断和筛查[1].该技术有助于对异常细胞的筛查,提高子宫颈病变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性[2];更容易使早期癌不断地被发现、晚期癌的发生率大幅下降、子宫颈癌的病死率降低.因其仪器及配套耗材的成本高昂,严重限制该项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推广应用[3].国产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装置近些年不断的推陈出新,基于其制片原理主要有膜式法、离心法和自然沉降法.选择一种效果良好,成本较低,又易于掌握的液基细胞制片方法,既能服务于患者,又有利于病理诊断工作.因此,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捕获法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与市面上存在的膜式法、离心法和自然沉降法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进行性能的比对研究.  相似文献   

6.
HE染色效果除与组织是否新鲜、固定是否及时以及脱水包埋过程是否恰当有关外,染色液的配置和使用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染色液的质量最终决定染色的效果[1].本实验室使用伊红染色剂均是水溶性伊红Y,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采用不同的伊红配置法所得的染液,HE染色效果差异明显,为了使染色效果更佳、更稳定和更可控,我们对伊红的配置方法和染色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现将实验过程及结果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液基细胞技术在术前检测乳腺癌ER和PR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和预测激素治疗反应的指标.术前检测乳腺癌ER和PR的方法主要是用针吸细胞学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由于制片质量不稳定,常导致检测结果不理想.液基细胞制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实验把液基细胞制片技术引入到乳腺癌ER和PR的术前检测中,尝试对传统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钟妮娜  耿毅  彭西 《解剖学杂志》2005,28(6):723-724
糖类的组织化学长期以来主要靠PAS技术且沿用至今。临床上常用于诊断细胞中糖元的丢失,黏液变性,霉菌,肿瘤等多种疾病。作为PAS染色的主要染液Schiff氏液的配制是该染色成功的关键。传统的Schiff氏液的配制,使用异性重亚硫酸钠等。通常一次性大量配制备用,时间存放稍久,效果便不甚满意。笔者在多年工作中,摸索了一种配制Schiff氏液的方法,配制只需2h,放置于4℃冰箱中3~5年可反复使用,染色效果优良,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病理工作中,为保证HE染色的质量,一般染片1500~1800张需更换染液。由于苏木精氧化持续等因素的存在,每张切片进行染色时试剂所处的状态不一致,也无法做到每张切片着色均一。在相对固定的染色程序中寻找稳定性较高的染液,保证在一定染片数量范围内每张切片着色均一,成为病理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In-finity高清恒染系统在常规病理染色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从形态学观察描述细胞的特征,而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则偏重于功能性特征.两者含意不尽相同.因为并非所有细胞凋亡都受明显的基因调控,也并非所有PCD都表现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特征,但都属细胞的生理性死亡.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可用涂片染色和荧光标志等方法,但有的染色特性和显色效果不尽理想.我们前文曾报道一种细胞活染动态观察凋亡现象的简便方法.本文用固定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和骨架改变.1 材料及方法细胞:本室建立的人肝癌细胞株GHC—3,常规传代培养.试剂:地塞米松,Giemsa染液,Coomassie兰染液,Bouin’s固定液,戊二醛固定液.接种于小盖片上旺盛生长的GHC—3细胞,换含终浓度10~(-5)mol/L地塞米松完全培液,5%CO_2、37℃继续培养.2h后,每隔1h取出小盖片,共取5次.每片行Bouin’s固定、Giemsa染色;另一张片按我室建立的方法作细胞骨架显示、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7例标本各制成2张薄层细胞片,分别行HE染色和Feulgen染色。统计117例患者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胸水沉渣检查情况。结果 (1)在肺癌的诊断中细胞DNA定量分析法(阳性率86.7%)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50%)。(2)DNA定量分析法检测不能区分肺癌的组织学类型。(3)两者联合使用(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83.91%)优于单一的检测方法。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可弥补常规形态学的不足,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苏木精染液的配制及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染色是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其中苏木精染液配方各实验室并不统一,如Harris、Gill及各种改良液[1~4].在应用中,Harris染液易出现沉淀和漂浮物(氧化膜);Gill染液克服前者的不足,但使用期缩短;改良染液则是各实验室对前2种染液不同成分进行调整,但配制标准也不统一.  相似文献   

13.
自动免疫组化仪的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成为常规病理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免疫组化制片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免疫组化染色有很多步骤,每一步都有可能影响染色结果[1],对相同的抗体会因为不同的实验室操作程序、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而导致结果有所差异[2],因此正确使用自动免疫组化仪,将免疫组化的操作标准化,达到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要求,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摸索实践,总结出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使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传统的液滴漂浮法进行超薄切片染色,难以避免铅染液造成的污染.通过裸网捞片,我们对液滴漂浮法的操作进行改进,使超薄切片的两面同时进行染色,此方法不仅缩短了染色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染液与切片及空气的接触,减少了染色污染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5.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传统的宫颈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稳定的制片质量是保证检查率的重要因素。液基细胞学技术目前常见方法有模式和沉降式制片技术等,在宫颈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中,常存在一些普遍的制片质量或者染色质量问题,此文针对国产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质量不稳定现状,通过总结和分析多家医院的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质量、设备故障等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正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1-3]工作中。常规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和染色,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均会影响最终制片的质量[4-6]。石蜡切片操作过程包括切片、捞片、放片,涉及的辅助工具如毛  相似文献   

17.
胰岛B细胞、A细胞的快速双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 B细胞和 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 ,Bouin液固定 ,石蜡包埋 ,切 5 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 ,胰岛 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 :切片脱蜡到水 ;入 0 .2 5 %浓硫酸和 0 .2 5 %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 3min;蒸馏水洗后入 5 %草酸 2 min;蒸馏水洗 ;再经 70 %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 1 5 min;70 %酒精分色后 ,蒸馏水洗。第二步 ,胰岛 A细胞的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分子病理时代、精准医疗时代的接踵而来,HE染色技术也进入了全自动机器染色的新时代。HE全自动染色技术大大提高了染色质量,保证了HE染色的均一性、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误诊率,节省了人力[1]。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有多种全自动HE染色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先后引进了Leica Autostainer XL全自动染色机和Roche VENTANA HE 600全自动染色封片机,这两种染色机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工滴染血涂片出现的染色不均匀、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对血涂片进行喷染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瑞氏-姬姆萨染液雾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最佳喷染参数。首先利用ANSYS软件仿真计算染液在喷头内部的流动状态,然后使用相机和喷雾激光粒度仪搭建喷头外部雾化场实验平台,喷头外部入口压力分别选取0.10、0.12、0.14、0.16、0.18、0.20、0.22、0.24 MPa,测量染液的雾化角以及喷头正下方10~50 mm的雾化区域内测量点的雾滴粒径参数(Dv10,Dv90和雾滴体积中径Dv50),计算粒度分布跨度S,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血涂片喷染研究,并对比了人工滴染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染液在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出口处形成高速液膜,为形成雾化场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头入口压力为0.20 MPa时,距离喷头正下方35 mm处喷染界面具备最优的雾化质量,此时喷头雾化角为76.13°,雾滴体积中径为75 μm,雾滴粒度分布跨度为1.72。基于该参数条件进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与滴染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可以应用于血涂片染色,并且喷染后的血涂片染色均匀,具备良好的染色效果,为血涂片染色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与实验病理研究中,常用HE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它具有染色迅速、色彩鲜艳、结果稳定、容易掌握等优点,不足之处在于配制过程中苏木精氧化程度不易控制,使用过程中氧化颗粒不易去除,分化过程中分化时间不易掌握等[1,2].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苏木精染液的使用寿命和染色效果,因此在配制和使用过程如何控制苏木精氧化至关重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改进的苏木精染液配制方法,不仅解决了苏木精氧化过快的问题,而且还免除了分化步骤,延长了苏木精染液的使用寿命.现将该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