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31例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给予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规范实施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周内发生囊袋血肿2例,术后3个月发生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对症处理和抗心衰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康复。未发生切口及囊袋感染、电极导线脱位、起搏阈值升高、心外肌肉收缩等其他并发症。复查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和自觉规避起搏器的不规范使用习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01%)。其中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综合护理后全部康复,无电极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实施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起搏治疗更规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46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采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包括建立随访档案、制订复诊计划、进行起搏器知识专题讲座、电话随访等。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评价,分别于实施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及1年进行3次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降低;起搏器及疾病有关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复诊率增加。结论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采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使起搏治疗更规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无一例发生血肿、感染、气胸、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6~87(42±16)个月,起搏器工作正常。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EDV、ESV、S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卧床时间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行心脏起搏嚣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卧床72 h,观察组术后卧床12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缩短卧床时间对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无影响,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M)所致心脏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10例安装PPM所致心脏并发症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2.9岁。术前植入单腔心房同步型(AAI)起搏器1例,双腔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器9例。心脏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IE)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4例,肺动脉血栓1例。依据患者病情不同分别行三尖瓣成形术(TVP)、三尖瓣置换术和/或电极去除、赘生物清除等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5例术中保留起搏导线与电极者术后均无起搏器功能障碍,3例去除电极的起搏器依赖患者行再次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随访9例,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例行TVP患者术后遗留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I)。结论PPM所致IE患者如感染难以控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PPM所致TI术前较难明确诊断,应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手术探查;保留起搏导线者术中应采取措施保护起搏器;去除导线再次植入起搏器者要选择合适的植入时机。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下称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入院时及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组术后1、3、6个月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植入起搏器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随心律失常的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我科7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后行LC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LC,围手术期未发生与心脏及放置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心律失常的患者围手术期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前对麻醉与手术风险做出正确评估,行LC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置起搏器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高频电凝器对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率的影响及麻醉管理。方法全麻下气管内插管LC126例,术前携带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94例。术中12例在起搏器上放磁铁干扰,窦房结功能低下临时预置食管电极起搏32例。全程监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胆囊和电凝止血过程中对起搏器的功能干扰和对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影响。结果94例永久起搏器术中2例使用高频电刀时起搏器功能失灵,停止电凝。待起搏器恢复原起搏程序后,改双极电凝完成手术。磁铁活化12例,无起搏器干扰发生。32例预置食管起搏者中,术中7例心率减慢至35~50次/min,及时调整起搏心率至60次/min。维持了正常心率。结论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者及预置临时电极起搏器的手术病人,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凝器时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中正确使用,加强管理,采取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起搏器患者行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安置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RVP)的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07年5月6例安置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BPH患者进行了TURVP。年龄68-83岁,根据经直肠前列腺B超测算前列腺体积41.3~78.1mL,平均65.7mL,手术时间均小于1h。已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6年,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三束支传导阻滞2例,起搏器类型为房室全能型(DDD)2例,心房按需型(AAI)3例,心室按需型(VVI)1例。所有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电切、电凝及混切均对心脏起搏器无明显干扰,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康复同无起搏器患者。结论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BPH患者是TURVP的相对禁忌证,经过严格选择的病例可以承受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注意问题。方法: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设备,术中使用的高频电切器为主要分离切割止血工具,若高频电磁波对起搏器功能影响过大,可采取非电切、电凝法分离、结扎胆囊管及动脉。结果: 7例患者均使用高频电切器顺利完成LC术, 3例患者在使用高频电切器时对起搏器有轻度干扰,停用后很快恢复正常。结论: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LC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前、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起搏器性能及抗电磁波干扰能力; (2)术中全面监测心电功能; (3)使用高频电切器持续时间应短; ( 4 )术者应具备娴熟的LC技能,并能在不使用电切器的情况下完成L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留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1月~2007年6月7例留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URP治疗.患者年龄62~75岁,留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5年,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三束支传导阻滞1例,起搏器类型为房室全能型(DDD)3例、心房按需型(AAI)2例、心室按需型(VVI)2例.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留置心脏起搏器并非TURP的绝对禁忌证,此类患者经过充分准备可以承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脏功能、并发症种类及原因.方法:随访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并发症的种类,分析其原因.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RVA)术后6个月时LVEF明显低于术前,右室间隔部起搏(RVS)组无明显变化.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例,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电极移位及电极导线断裂各1例.结论:RVS更符合心脏生理起搏节律,术后心功能改善优于RVA.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术后加强随访,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和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尿道狭窄患者60例。治疗医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对照组行传统输尿管镜筋膜扩张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8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的平均指标情况;不同狭窄的长度和术后恢复情况;不同部位的尿道狭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最大尿流率分在术前、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均逐渐增加(P<0.05);狭窄长度小于1cm,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1745,P>0.05);1~3cm,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0114,P>0.05);大于3cm,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优于对照组(χ~2=1.7281,P>0.05);阴茎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941,P>0.05);球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2947,P>0.05);膜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优于对照组(χ~2=1.9482,P>0.05);前列腺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优于对照组(χ~2=3.2946,P>0.05)。结论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显著,适合临床医师及患者广泛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前牙唇侧骨壁部分缺损即刻种植的疗效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行上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62例。根据唇侧骨壁完整性将患者分为完整组(唇侧骨壁完整)和缺损组(唇侧骨壁有冠方缺损但不超过1/2),各31例,对两组均实施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评价两组的种植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的唇侧骨壁厚度、红色美学指数(Pinkestheticscore,PES)、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score,WES)。结果:两组种植成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冠方、中部、根尖的唇侧骨壁厚度均有所减小(P<0.05),但两组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ES、WE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后即刻(P<0.05),但两组PES、W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唇侧骨壁完整患者即刻种植相比,唇侧骨壁部分缺损患者采取即刻种植同其疗效相当,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美观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与晚期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系统评价,从而确定术后最佳卧床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辅以其它检索。收集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和常规24h后下床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9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性评价,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与24h后下床在电极脱位和囊袋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性评价,二者在肩肘关节疼痛[RR=0.21,95%CI(0.12,0.36),P0.01]、腰背酸痛[RR=0.19,95%CI(0.13,0.28),P0.01]、排尿困难或尿潴留[RR=0.09,95%CI(0.05,0.17),P0.01]、排便困难或便秘[RR=0.17,95%CI(0.09,0.31),P0.01]和睡眠障碍[RR=0.25,95%CI(0.16,0.38),P0.01]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不会增加电极脱位及囊袋出血的风险,可增进患者舒适度,为术后最佳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一种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和临床上已成熟应用的进口同类产品在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情况,以系统评价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采用前瞻性、单盲(对受试者)、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病例要求的30例疝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例,应用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对照组15例,应用进口同类产品,同期行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对2组手术前后临床参数、术后即刻固定效果、器械的流畅性和准确性等操控性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术后不良事件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基线人口统计学、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固定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固定效果1例为差。器械流畅性和准确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其他术后并发症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共发生6例不良事件,2例严重不良事件,经判断与试验产品的相关度均为"可能无关"。 结论该国产可吸收钉固定器安全、可靠,在综合临床效果上与已被批准上市的进口同类产品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技术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上颌前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术,观察组给予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术,记录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美学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完成后,两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种植体稳定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即刻,两组红色美学指数(Pinkesthetic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esthetic score,W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PES、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不翻瓣与翻瓣术行即刻种植修复患者的软组织保存量、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美学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翻瓣术,3个月后行永久负重修复。比较两组永久修复当天及修复后6、12个月的牙槽骨吸收量、红色美学指数(PES)、红-白美学指数(PES-WES)及患者满意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永久修复当天的术区近、远中牙槽嵴顶的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S、PES-WE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修复6、12个月后,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术的软硬组织保存量、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短期内显著高于翻瓣术。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三节段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钛网放置位置对术后钛网沉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58例,根据钛网与椎间融合器的相对位置分为A组(钛网置入近端节段,32例)和B组(钛网置入远端节段,2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时间),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置入节段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以及C2-7 Cobb角等影像学数据进行测量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置入钛网的椎间高度无统计学差异(27.75±2.79mm vs 28.46±2.11mm,P>0.05);A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置入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25.66±2.80mm和24.47±2.50mm,B组为26.76±2.13mm和25.73±2.57mm,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沉降分别为3.61±1.25mm和1.09±0.67mm,显著性大于A组的2.33±0.61mm和1.00±0.53mm(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C2-7 Cobb角均得到纠正,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7 Cobb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均有显著性丢失(P<0.05),两组患者同时间点C2-7 Cobb角下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4例患者术后2个月即观察到内固定松动及移位,B组患者术后随访时未观察到明显钢板或螺钉松动及移位。结论:三节段颈椎病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钛网置入远端节段时发生钛网沉降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