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邻氨基苯甲酸和咔唑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得到3-(2-(8-(1H-苯并咪唑-2-基)喹啉-2-基)乙烯基)-9-苯甲基-9H-咔唑(探针L),并通过1H NMR,13C NMR,M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该探针对Zn2+的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较强,50 s内响应,在pH值为5~9范围内对pH值不敏感。探针L与Zn2+的荧光强度与Zn2+浓度(0~1.6×10-5 mol/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66,检测限为6.69×10-8 mol/L。Job’s曲线、荧光滴定实验和ESI-MS谱分析表明探针L与Zn2+的络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2.
潘湛昌  黄宝华  刘千钧  韩榕顺 《化学世界》2001,42(10):517-519,528
在 0 .5 4 mol/L盐酸介质中 ,有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存在下 ,槲皮素与锆 ( )和柠檬酸形成多元荧光配合物 ,其组成比为槲皮素∶锆 ( )∶柠檬酸 =1∶ 2∶ 2。配合物的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432和 495 nm时 ,槲皮素浓度在 1 .0× 1 0 -6~ 1 .0× 1 0 -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2 .34× 1 0 -7mol/L。该法用于鸡骨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以1-(2-氯苯基)-2-(2,3-二甲氧基苯基)-乙二酮、水杨酰肼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离子荧光探针苯甲酰双腙类衍生物BDH,化合物结构通过红外、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进行确认.选择性实验表明,当以乙腈为溶液时,化合物BDH能够选择性地识别Cr3+.竞争性实验表明,当其他金属离子与Cr3+形成共存离子时,不影响BDH对Cr3+的检测作用,说明配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荧光滴定实验表明,当Cr3+浓度范围在8×10-7 ~5×10-6 mol/L时,Cr3+浓度与AF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系数为0.996 95,检出限为1.19×10-11 mol/L.Job's Plot实验表明,BDH和Cr3+以1∶1的形式配位.  相似文献   

4.
在 0 .1 0 mol/L HAc- Na Ac(p H4.2 6 )介质中 ,Cu( ) - NCP配合物在 2 .5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 - 0 .2 8V,峰电流与 Cu( )浓度在 5 .6× 1 0 -8~ 2 .4× 1 0 -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1 .2× 1 0 -8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食品和自来水中的铜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 ,极谱波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头孢氨苄 (CEX)降解产物中含有巯基 (—SH) (头孢氨本身不具有电活性 ,但经NaOH降解后 ,能在NH3 ·H2 O—NH4Cl溶液中产生灵敏的还原峰 ) ,能与Hg2 + 生成难溶化合物的特性 ,在汞膜电极上研究了CEX降解产物的伏安行为 ,初步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 ;运用了方波伏安法在pH值 9.78的NH3 ·H2 O—NH4Cl介质中 ,检测限为 1.0× 10 -9mol/L ,测定头孢氨苄胶囊中CEX含量为 79.82 % ,峰电流与头孢氨苄浓度在 2× 10 -5~ 1× 10 -4、4× 10 -6~ 1× 10 -9mol/L之间为线形。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菁染料-β-环糊精化合物(Dye-β-CD),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探讨了以Dye-β-CD作为带有荧光探针的主体化合物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Dye-β-CD能够在pH=7.2的缓冲溶液介质中对Cu2+进行定量识别,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Dye-β-CD与硫酸铜包结比为1,其包合常数为5.47×104 L/mol,表明Dye-β-CD是一种优良的带有荧光探针的主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8-羟基喹啉-2-甲醛与水杨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喹啉席夫碱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L)。经FT-IR、1H NMR、13C NMR、ESI-MS表征,确定了探针L的分子结构。利用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L的识别性能。在DMSO溶液中,探针L与Fe3+能够形成1:1型配合物L-Fe,表观结合常数为4.6 × 104 L/mol。利用该配合物的形成导致的探针荧光猝灭,能够在常见金属离子中高选择性识别Fe3+,检出限为6.8 × 10-8 mol/L。进一步以L-Fe复合物为探针,实现了对草酸的高选择性荧光增强识别,检出限为1.3 × 10-7 mol/L。该方法可用于蔬菜中草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在弱碱性介质中,α-萘酚被双乙酰氧化为α-萘醌,α-萘醌与肌酸生成荧光化合物,该化合物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生成离子缔合物,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1.44×10-9~2.00×10-7mol/L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强度(RLS)与α-萘酚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186.9c(×10-8mol/L)+84.89,r=0.999 1,检出限为4.31×10-10mol/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4.0%,RSD=0.80%~3.42%,该方法可用于尿液中痕量萘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漆酚高分子树脂在电化学测定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用漆酚高分子树脂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铜离子的电分析方法。该电极能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Cu2+的高灵敏度测定,在0.1mol/L的KNO3中,进行DPV扫描后,在-0.02V处出现一氧化峰,利用该峰可进行Cu2+定量测定。通过优化测定条件,利用该修饰电极测定Cu2+的线性范围为:1×10-8~3×10-7mol/L,检测限为5×10-10mol/L。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Cu2+的测定,平均回收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10.
以HClO4为支持电解质 ,没食子酸为络合剂 ,在示波极谱仪上对锗进行了测定。实验确定的最佳测定体系是 0 .1mol/LHClO4加 5 .0× 10 -4mol/L没食子酸的体系。锗测定的线性范围是 2 .0× 10 -6~ 5 .0× 10 -5mol/L。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该体系形成的极谱波为配合吸附波。经实验测定 ,其配合物的配合比为 1∶2 ,电极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3.9。  相似文献   

11.
基于2-吡啶甲酸酯的水解机制,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2-(4-(二甲氨基)苯基)4-氧-4H-色酮-7-基-吡啶甲酸酯(IV),并用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探针在Tris-HCl缓冲溶液/乙腈(3/2,V/V)溶液中,室温下能够快速(5 min)的与Cu2+离子发生特异性反应,引起荧光增强(565 nm),同时裸眼可见颜色由红变为淡黄。Cu2+浓度在0 ~ 2.0×10-5 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7×10-8 mol/L,可用于水质检测。机制研究表明,Cu2+可催化IV的酯键断裂,生成具有强荧光的N,N-二甲胺基黄酮(Ⅲ)。  相似文献   

12.
Al~(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羟基-1-萘甲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了一个Al~(3+)荧光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在乙腈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在乙腈及其水溶液中可以有效、快速地检测Al~(3+)。通过荧光滴定曲线、Job's曲线和Benesi-Hildebrand曲线,得出探针分子与Al~(3+)的配合比和配合常数分别为2∶1和2.65×10~5,并测得Al~(3+)的最低检出限为1.85×10~(-8)mol/L。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光谱分析仪研究吖啶橙受溶液pH和浓度变化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实验表明,当改变吖啶橙溶液pH和浓度时,它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生位移。吖啶橙为1×10-6mol/L时,不同pH的吖啶橙溶液均在(490±3)nm出现一个强吸收峰,pH=6.5,吸收光谱的λm ax=430 nm,发生蓝移;而荧光光谱的λm ax随pH增大发生红移,荧光强度减弱。在浓吖啶橙溶液中,不同pH的吖啶橙溶液的吸收光谱的形状基本相同,出现两个吸收峰,λm ax1分别为(455±3)nm和(430±3)nm,λm ax2分别为(505±4)nm和(510±2)nm,吸收光谱红移;荧光光谱的λm ax均为(535±2)nm,荧光强度荧光很弱。pH相同或相近时,吖啶橙溶液的吸收光谱蓝移和荧光光谱红移,浓度越大,荧光强度越弱。还探讨了吖啶橙在水溶液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吖啶橙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在高浓度吖啶橙溶液中则以吖啶橙单体、二聚体,甚至多聚体形式存在。这说明溶液pH主要影响到吖啶橙分子基态的质子化和氢键的形成能力,使得分子的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间隔发生了变化,吖啶橙被质子化,则引起发光光谱向短波方向移动,而离解作用,则引起发光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吖啶橙浓度变化影响吖啶橙在水溶液赋存状态,引起吸收光谱向短波方向移动或向长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样中痕量铀的荧光猝灭新方法,在pH=6.0的BR(磷酸、乙酸、硼酸混合溶液)缓冲溶液中,双氧铀与环丙沙星形成配合物,使环丙沙星的荧光强度减弱,在2.3×10-8~1.0×10-6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的改变值ΔF与UO22+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7.0×10-9mol/L。用于环境水样的检测,回收率为92.0%~106.0%。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乳液聚合技术共价固定指示剂染料制备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工艺。用甲基丙烯酰氯向荧光染料3-氨基-9-乙基咔唑(AEC)分子中引入末端双键,得化合物3-(N-甲基丙烯酰基)氨基-9-乙基咔唑(MAEC),通过微乳液聚合技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合,得到聚合物颗粒,经洗涤、干燥、研磨,得固定AEC的荧光纳米颗粒。该荧光纳米颗粒在使用过程中无染料流失、相对于游离的AEC而言具有更好的耐光漂白性。甲硝唑可猝灭该荧光纳米颗粒的荧光,此性质被用来测定甲硝唑。实验结果显示,在pH 7.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乙醇的混合介质(1/1,体积比)中,荧光纳米颗粒悬浮液(0.30 mg/mL)对甲硝唑有线性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2.0×10-5~1.0×10-3mol/L,检测下限为9.0×10-6mol/L。  相似文献   

16.
基于咪唑啉衍生物2-十七烯基-N-氨乙基咪唑啉在氨水NH4Cl介质中产生的阴极波,拟定了该化合物的定量测试方法。在0.004mol/LNH4Cl和0.196mol/L氨水(三次去离子)底液中,该阴极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2十七烯基N氨乙基咪唑啉浓度在5.0×10-5~1.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相对标准偏差为3%。可以用于日常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魏敏  杜美菊  吴家锴 《应用化工》2007,36(8):830-832
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苏丹红Ⅱ在铋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BR缓冲溶液(pH=2),无水乙醇作助溶剂(体积分数27.5%),苏丹红Ⅱ在-0.50附近有一灵敏还原吸收峰。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标准品,扫描速度为100 mV/s,浓度在7.49×10-6~1.87×10-5范围内和峰高呈线性关系。回归线方程:pí=1.722 2+0.751 7c(×10-3mmol/L),r=0.994 8。检出限为3.74×10-4mmol/L。据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苏丹红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玲子  赵盈男  杨炳君 《当代化工》2017,(12):2431-2434
利用"一锅法"合成N-乙酰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根据CdTe量子点与Cu~(2+)反应发生荧光淬灭的原理来检测水体中Cu~(2+)的浓度。研究表明,CdTe量子点荧光淬灭程度与Cu~(2+)离子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检测Cu~(2+)离子的下限浓度为6.59×10~(-9)mol/L。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测定Cu~(2+)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