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5I—抗AFP抗体介入导向治疗肝癌的药物体内代谢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6):513-515
目的研究
125I-抗AFP抗体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后的体内代谢特点,并探讨导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经肝动脉灌注
125I-抗AFP结合化疗栓塞(TACE)和静脉滴注CD3AK细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检测
125I-抗AFP抗体在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各项参数及体内生物学分布特点,并对比观察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
125I-抗AFP抗体血中放射性 T1/2α、 T1/2β分别为1.85±1.79及156.46±65.11小时,尿放射活性半排时间为94小时,器官体表外辐射强度测定提示肝脏相对其他器官有强度较强及时间较长的放射性积蓄,肝脏SPECT检查瘤/肝比平均值为2.1±0.6,.导向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61.9%(13/21)与25.0%(5/20),1年累计生存率比较亦为61.9%与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25I-抗AFP抗体经肝动脉给药后可选择性滞留在肝肿瘤内较长时间而起持续内照射作用,与TACE和免疫治疗应用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双弹头”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毒副反应。方法:用131I-抗AFP-MMC“双弹头”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29例(54例次),用自身对照设计(单组比较设计),全组131I-平均治疗剂量为62.09×107Bq,(21.53~149.11)×107Bq。结果:治疗后外周血象无明显变化,心和肾功能正常,肝功能ALT有7例轻度升高;甲状腺功能T3、T4值下降分别有3例和1例,过敏反应出现3例。结论:本组治疗耐受性良好,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1980~1993年,用(131)Ⅰ-抗AFP抗体治疗不能切除肝癌72例(153例次),治疗≥2次占47例,平均(131)Ⅰ量为31.87(6.4~97.4)Mci,中位数27.4mci(1013.8MBq)。结果:总有效率20.8%(15/72),治后一年生存率33.3%(22/66);治疗≥2,≥3,≥4次者有效率分别为29.8%(14/47)、60.0%(9/15)和70.0%(7/10);一年生存率依次为45.7%、73.3%和80.0%;瘤大小:≤7cm,7.1~10cm和>10cm患者,治后瘤缩小率分别为100.0%、76.9%和53.9%;一年生存率87.5%、48.0%和15.4%;经肝动脉灌注治疗有效率高于iv给药者(64.3%:15.2%),一年生存率亦高于iv(64.3%:37.5%)。本研究表明,(131)Ⅰ-抗AFP抗体导向治疗肝癌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肝癌^131I—抗AFP抗体—MMC“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一种集化疗和内照射于一体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以大鼠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和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为载体,^131碘(^131I)或^125碘(^125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I)和^131I(或^125I)-抗AFPAb-MMC(双弹头Ⅱ)治疗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总结1980年-1983年,1985年-1996年间有关肝癌导向治疗研究的简况。研究包括:抗AFP抗体的制备和提纯;标记方法的探讨;载体和弹头的筛选;标记物在动物、人体上的定位、显像;产品临床前质量和安全性鉴定;临床治疗方法的探讨等。一、抗AFP抗体的制备、纯化和标记方法起始用的抗体是从市场上用作诊断的抗体,经纯化后用于临床,1989年完成了用广西矮马制备抗人AFP抗体血清。先用盐析法粗提AFP,再经亲和层析法纯化的AFP免疫马后,收集马抗人AFP抗体血清,用盐析法和亲和层析法提纯抗体,抗体达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纯(效价在1…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30021)李志革综述吴英德审校导向治疗为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模式,因此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值得探索的课题。现就近年应用核素131Ⅰ标记抗体治疗肝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 1 2 5I 抗AFP抗体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后的体内代谢特点 ,并探讨导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经肝动脉灌注 1 2 5I 抗AFP结合化疗栓塞 (TACE)和静脉滴注CD3 AK细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 2 1例 ,检测 1 2 5I 抗AFP抗体在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各项参数及体内生物学分布特点 ,并对比观察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 :1 2 5I 抗AFP抗体血中放射性T1 2 α、T1 2 β分别为 1.85± 1.79及 15 6 .46± 6 5 .11小时 ,尿放射活性半排时间为 94小时 ,器官体表外辐射强度测定提示肝脏相对其他器官有强度较强及时间较长的放射性积蓄 ,肝脏SPECT检查瘤 肝比平均值为 2 .1± 0 .6 ,。导向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6 1.9%(13 2 1)与 2 5 .0 %(5 2 0 ) ,1年累计生存率比较亦为 6 1.9%与 2 5 .0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2 5I 抗AFP抗体经肝动脉给药后可选择性滞留在肝肿瘤内较长时间而起持续内照射作用 ,与TACE和免疫治疗应用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肝癌导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的导向治疗是近二十年内发展起来的肿瘤治疗手段。早在1903年Ehrlich就提出用“魔弹”治疗肿瘤的构想。直到80年代,随着抗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单克隆技术的出现,肿瘤的导向治疗才从设想成为现实,即利用抗肿瘤抗体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携带细胞毒物质特异性杀伤肿瘤 相似文献
11.
^131I—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内照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难以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目前以肝动脉栓塞的效果较好,已完全取代了过去肝动脉结扎治疗,而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用于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栓塞剂种类很多,如明胶海绵、TH胶、碘化油等。其中由于碘化油具有血管特异性,其疗效肯定、持久、安全性大,对小肿瘤亦具有定位诊断的价值,而倍受人们的推崇。利用人工放射性~(131)I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β射线治疗甲状腺机亢进、甲状腺癌转移灶也由来已久。1980年Order开始将~(131)I标记铁蛋白抗体免疫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1984年小林尚志 相似文献
12.
^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制一种新型的集化疗和内照射治疗于一体的“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药物^131I-抗AF-PMcAb-MMC,并初步观察其临床疗效。药物采用以大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载体,丝裂霉素C和^131I为双弹头,通过直接偶联和改良氯胺T法制备,静脉给药治疗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与同期进行经动脉插管灌注或加栓塞的14例对照组比较,导向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45.5%、83.3 相似文献
13.
肿瘤抗体导向治疗研究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伯华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1,18(2):65-68
本文介绍和讨论肿瘤抗体导向治疗研究中的一些新思路和策略。抗体导向的酶-前体药物疗法将前体药物的原理与抗体导向的原理相结合,有可能克服一般导向治疗遇到的分布不均一、给药不足及释药不充分等问题;溶酶体内降解性的导向药物在血浆中保持稳定,到达靶细胞后又能充分释放活性形式的游离药物;将细胞毒分子选择性地连接在远离抗原结合位点的Fc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抗体活性;间接导向治疗大大简化了导向药物的制备和应用,使导向治疗趋向实用。这些新思路使导向治疗研究趋于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导向治疗研究在肿瘤导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肝癌是导向治疗进入临床实验较早的对象,积累的临床经验较多,探索面亦广。我们在“七五”期间,对12种载体(铁蛋白多抗,H亚基铁蛋白单抗,L亚基铁蛋白单抗,甲胎蛋白多抗,甲胎蛋白单抗,吡哆醛5甲基色氨酸(PMT),乙二胺二乙酸(EDDA),罗丹明6GDN(Rh-6GDN),碘化油(Lipiodol)与碘苯酯等及9种“弹头”(~(131)I,~(125)I,阿霉素,氨甲喋呤与长春新碱等)进行肝癌的导向研究,着重于临床应用的角度,探讨载体的选择,体内外研究的区别,讨论导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存在问题与进一步提高导向治疗疗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31I—Hepama—1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肝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131I-Hepama-1单克隆抗体,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或皮下药盒注入肝动脉,治疗22例不能手术之晚期肝癌患者。结果显示90%患者卡氏评分上升,多数患者癌性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CR+PR+MR率为72.7%(16/22),1年生存率36.4%(8/22)。并使部分不能切除之巨大肝癌变为可手术的小肝癌,二期切除率31.8%(7/22),经二期切除的患者,1年生存率提高到71%。认为本方法作为肝癌综合治疗方法之一,疗效肯定,安全,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16.
“双弹头”抗AFP抗体对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增强导向治疗的“弹头”杀伤力,提高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的疗效,对马抗人AFP抗体进行了131Ⅰ和丝裂霉素(MMC)双标记,制备同时携带131Ⅰ和MMC的“双弹头”马抗人AFP抗体(131Ⅰ-AFPAb-MMC)。荷人肝癌裸鼠的定位显像和抑癌率实验显示131Ⅰ-AFPAb-MMC具有良好的定位显像作用,抑癌率达7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例配对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双弹头”导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CR+PR+MR)为63.2%明显高于对照组(31.8%),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52.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2.7%)P<0.05,且无严重毒副作用。表明:131Ⅰ-AFPAb-MMC的“双弹头”导向综合治疗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扬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6,23(3):133-135
双功能抗体(bispecificantibodies,Bs-mAbs)作为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已为人们所接受,它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及效应的细胞表面抗原,并将肿瘤细胞与效应细胞同时有效地连接起来,充分发近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双功能抗体的类型及其抗肿瘤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肝癌"双弹头"组合单抗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隋延仿,刘利,王文亮,刘彦仿,陈志南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目前,肝癌免疫导向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已有资料显示,它的临床应用效果远不令人满意。我们在分析了这项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0.
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值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测定108例PHC者的血清AFP值和HBV感染标记。71例(68.5%)AFP值〉20μg/L,其中65例AFP值〉100μg/L;HBsAg阳性者96例(88.9%),HBsAg阴性者12例(11.1%),HBsAg阳性者AFP值的中位数为505μg/L(20~2234μg/L)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的20μg/L(20~383μg/L),HBsAg阳性者AFP值升高的峰值年龄组与P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