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将 4 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15人 )与非冠心病组 (2 7人 ) ,测定晨尿白蛋白 /肌酐浓度值 (ACR) ,比较两组患者尿ACR并分析AC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ACR为 (138.4 9± 99.4 0 ) μg/mg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的(5 3.83± 4 9.83) μg/mg ;ACR与冠脉计分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ACR正常组和ACR升高组危险因素个数及冠心病发病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检测ACR ,可能可以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 ,并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蔡宏文  徐耕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38-1139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91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及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各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1支病变(P<0.001)和2支病变(P<0.05)患者。结论 尿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白蛋白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116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并计算ACR值。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分期增加,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逐渐增加(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呈正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ACR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与肾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肾脏损伤越重,ACR水平越高,通过检测其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13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6例)、双支病变组(41例)、多支病变组(33例),同时选择冠脉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和比较各组的AASI、MAU;以Gensini积分表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价Gensini积分与AASI、MAU的相关性。结果多支病变组的AASI、MAU水平最高,其次为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AASI、MAU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与AASI、MAU均呈显著正相关(r=0.674,0.732,P0.01)。结论AASI和MAU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上升,AASI和MAU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6例,依照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分别测量UAER和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平均41.16%,单纯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平均15.34%,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筛查或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研究HS.CRP与LDL.C/HDL.C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结果的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四组:(1)冠脉造影正常组(64例):Gensini评分0分。(2)冠脉轻度病变组(61例):Gensini评分〈10分。(3)中度病变组(32例):Gensini评分10—30分。(4)重度病变组(61例):Gensini评分〉30分。比较四组hS-CRP及LDL-C/HDL—C升高与冠心病的相关程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浓度和LDL.C/HDL—C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另外,hS-CRP浓度在冠脉中度病变组显著高于冠脉轻度病变组(P〈0.05);冠脉重度病变组显著高于冠脉中度病变组(P〈0.05)。结论血hS—CRP和LDL-C/HDL-C均与冠脉病变密切相关,而且hS—CRP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据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对冠脉病变程度的估测指标。虽血液中LDL—C/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但很难完全据此指标来预测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疑似冠心病患者186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0例,非冠心病组76例进行观察。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及微量白蛋白尿测定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及血尿酸是间接反映冠心病的重要指标,检查血尿酸水平及微量白蛋白尿测定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检查的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8月201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4例,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血管狭窄的程度将其分咸阳性、阴性两组,分别比较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及冠脉CTA检查前后的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冠脉病变阳性组较阴性组糖尿病痛程长、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高(P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年龄、BMI后,冠脉病变支数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HbAlC、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而与C肽增值呈负相关(P均〈0.05)。冠脉CTA检查前后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长、HbAlc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冠心病的风险高,需进行冠心病筛查;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22例冠心病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62例为搪尿病组,无糖尿病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表现、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尿微量白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无痛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痛变较对照组多(P<0.01),左室射血分数低(P<0.05).有微量白蛋白尿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心功能损害更严重.结论:2型糖尿病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38例 ,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RP水平 ,以及测定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H)、高密度脂蛋白 (HDL)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脉病变程度 ,即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病变评分作为冠脉病变评价指标。比较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的CRP、TG、TCH、HDL和LDL水平 ,并对CRP和冠脉病变程度、血脂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 <0 .0 1)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R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而与冠脉的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KD患儿23例血清IL-4、血浆vWF和VEGF的浓度,设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并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KD并发CAD者及无CAD者(non-CAD)之间进行比较。结果:①KD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IL-4、vWF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急性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1)。②KD急性期CAD者与急性期non-CAD者IL-4、vWF、VEGF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KD恢复期CAD者、non-CAD者IL-4、vWF均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CAD与non-CAD者、对照组相比,VEG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vWF、VEGF均参与了K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IL-4、vWF与KD的免疫损伤、持续性血管炎有关,VEGF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踝肱指数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克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21000测量7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baPWV、踝肱指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通过Gensini评分对其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踝肱指数明显降低,baPWV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患者踝肱指数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 =-0.686,P〈0.001);baPWV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0.634,P〈0.001);在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体质量指数、尿酸变量作偏相关分析后,踝肱指数、baPWV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仍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及0.665(P均〈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踝肱指数降低及baPWV升高,踝肱指数及baPWV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负相关及正相关,提示踝肱指数及baPWV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诊断糖尿病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CAD)的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499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糖代谢异常情况。结果两组随机血糖(RPG)和空腹血糖(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和0.444),但OGTT 2小时血糖(2hPG)在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达74.0%,其中新诊断糖尿病32.1%,糖耐量异常(IGT)39.0%,分别高于非冠心病组的61.6%、36.0%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组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非冠心病组患者的1.6倍[OR=1.603,95%CI(1.023,2.512),P=0.04]和2.3倍[OR=2.292,95%CI(1.391,3.777),P=0.001],在纠正高血压、血脂异常、BMI、hs-CRP等因素后,冠心病组患者存在新诊断糖尿病风险仍较非冠心病组患者明显升高[OR=1.852,95%CI(1.064,3.223),P=0.029]。结论未诊断糖尿病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通过OGTT检查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OGTT应该作为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常规检查项目,如可能,全部心血管住院患者均应常规行OGTT检查。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唐荣珍  曹晓红  张维  辜晓惠  董巍 《华西医学》2011,(12):1818-1821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 4,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4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120例,分为单纯冠心病组(A组)60例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B组)60例,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以及脂联素、RBP4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Gensini评分评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B组空腹血糖、胰岛素、RBP4均显著高于A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BP4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312、0.322、0.314,P〈0.05)。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RBP4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2009年6月—2010年3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3例,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诊断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行左室造影前记录左室压力曲线,自动分析计算出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和左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hetime constant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ecay,tau);行超声心动检查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患者分为无病变组(n=43)、单支病变组(n=76)、2支病变组(n=62)、3支病变组(n=42)。对比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左室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LVEF、LVEDP和tau值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患者的LVEDP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04)。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受损,左室收缩舒张功能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分为冠心痛组(n—89)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对照组,n=29),冠心病组患者又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分分为:〈30分组、30~60分组、〉60分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PCT和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PCT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O.05);同时,冠心病组PCT和hs-CRP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0.90,P〈0.05)。结论血清PCT、hs-CR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PCT和hs-CRP有助于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耳垂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37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耳垂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组的耳垂褶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t=-9.47,P<0.01);(2)耳垂褶组冠脉病变积分高于非耳垂褶组(t=-5.41,P<0.01);(3)直线回归分析:耳垂褶与冠脉病变积分之间有直线正相关关系,随耳垂褶程度加重,病变积分增加;(4)多元回归分析:冠脉病变积分与年龄、耳垂褶积分呈正相关(t= 4.11,P<0.01;t= 4.39,P<0.01);耳垂褶积分与年龄、吸烟呈正相关(t= 6.64,P<0.01;t= 4.52,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耳垂褶积分增高,耳垂褶组冠脉病变积分增高,二者具有相关性.在有其他易患因素存在的条件下,耳垂褶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体表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37例,按Gensini评分分为三组,A组(〈20分组)、B组(20.40分组)、C组(〉40分组),另对照组患者131例。分别比较各组间外周血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Gensini积分组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且可以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对高血压病合并胸痛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检查,测定凝血系统中内皮素(ET-1)、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和纤溶系统中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比较高血压病合并RAS组和非RAS组血中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水平有无差异,同时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这些凝血与纤溶指标有无差异。结果:(1)157例患者,其中126例(80.2%)患者肾动脉造影正常,另31例患者(19.6%)存在RAS(腔径狭窄≥30%),其中17例患者(10.8%)存在轻度狭窄(30%≤腔径狭窄〈50%),14例患者(8.9%)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包括5例患者(3.2%)存在显著单侧RAS(腔径狭窄≥70%),2例患者(1.2%)存在显著双侧RAS(腔径狭窄≥70%);(2)RAS组与非RAS组比较,凝血系统中ET-1和vWF明显升高,而纤溶系统中t-PA显著降低、PAI-1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ET-1、vWF和PAI-1水平升高,tPA水平降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多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ET-1、vWF、tPA和PAI-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ET-1、tPA和PAI-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AS同时合并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RAS组的ET-1、vWF和PAI-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PA水平低于对照组,在RAS合并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高血压病合并RAS的发生率高。高血压病合并RAS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时,凝血功能亢进而纤溶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联素(APN)和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8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包括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22例;Gensini积分4~18分16例,~29分13例、~48分13例,~176分13例,对照组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血糖(FPG)、脂类、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s-CRP、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APN与hs-CRP、TNF—α、IL—1β均成负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的减少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一定的关系,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反应因子对血管的损伤来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