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官军  杨静  裴福兴 《华西医学》2009,24(3):602-605
目的:探讨妊娠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髓芯减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3月收治的妊娠后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8个髋关节的早期诊断情况及行股骨头髓芯减压后的疗效及转归。所有病例入院时均行X线及MRI检查,按Steinberg分期法分期,并行患髋Harris评分。术后1、2、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门诊随访至少1次。每次行X线片检查和Harris评分,必要时行MRI检查。随访观察比较患髋Harris评分变化及影像学进展。术后评价:股骨头坏死发生进展或塌陷视为钻孔减压失败;疼痛缓解,股骨头未塌陷,MRI信号基本恢复视为有效或好转。结果:平均随访2.5年(648个月),5例8个髋关节疼痛均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62分提高到95分;X线片显示手术前后患髋均无明显骨质异常,股骨头外形正常。6髋MRI示术前股骨头T2相及抑脂相高信号影、T1相低信号影,2髋T1、T2均低信号影。术后3个月抑脂相股骨头高信号影消失;6个月时股骨头内紊乱信号影模糊,1年时恢复均匀一致。结论:磁共振成像(MRI)可早期诊断妊娠后股骨头缺血坏死;髓芯减压治疗疗效满意,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X线片及MRI影像学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26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综合X片、CT、MRI、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有33例40髋在术前误诊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期,误诊率为15.15%所有患者X线片、CT有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有13例18髋表现为轻度髋臼发育不良,MRI有2例股骨头骨髓水肿,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明确排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对影像学检查进行仔细分析,结合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及三种髋关节入路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1990~2001年治疗的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6例,68个髋关节,分别采用髋关节Smith—Peterson、改良Gibson、Morre三种入路,进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24个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44个髋。随访58例60个髋,并进行Harris评分.随访时间1~12年,平均5.5年。结果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优良率61.9%,全髋关节置换术优良率82.1%,三种髋关节入路对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术后可提供一个无痛或少痛而又有较好功能的髋关节.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使用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评估,探讨其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同一术者对35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行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7例,女18例,年龄28~73岁,左髋19例,右髋16例,按Ficat—Arlet分期,Ⅲ期20髋,Ⅳ期15髋。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骨盆正位与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茵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30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5~9年,平均7.2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23~62(45.0±9.4)分,终末随访时平均为75~100(90.4±6.3)分。Kaplan—Meier分析假体生存率为100%。术后照片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截至末次随访时无一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骨盆和股骨局灶性骨溶解各1例。5髋出现髋部轻度疼痛,2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3个月内均好转。【结论】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深和提高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线(CR)、CT和MRI影像学改变,分析其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显示能力.结果 4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共计累及55个股骨头.X线平片诊断24个;CT诊断38个;MRI诊断50个.结论 X线平片难以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MRI"双线征"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是本病相对最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头髓芯减压作为一种经典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相当多的报道以术后评分等主观数据进行分析,影响结果的可靠性。目的:进一步验证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变化。方法:符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ARCOⅠ-Ⅱ期患者67例(99髋),其中治疗组40例(57髋),行改良多孔髓芯减压术治疗;对照组27例(42髋),进行药物及综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评估Harris评分,治疗后6个月复查骨盆平片、双髋关节侧位片、髋关节MRI及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经5年随访后,治疗组57例髋,最终28例行髋关节置换,占49%;对照组42例髋,其中29例行关节置换,占69%,治疗组最终髋关节置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髋关节髓芯减压明显延缓了患者行关节置换的时间(P〈0.05)。对照组髋关节置换率高峰期为术后两三年,治疗组髋关节置换率高峰期为术后三四年。治疗组治疗后Harris评分及坏死指数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及坏死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髓芯减压干预后,仍无相关性。结果证实股骨头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对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步行能力和改善患肢功能均有明显效果,且能延缓全髋置换的时间,尤其适用于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10年行动不适于1997年3月10日入院。X线显示:右侧股骨头变形。髋关节间隙变小;CT显示:右侧股骨头变形不规整,诊断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右侧全髋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手术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应用国产全髋假体。术后第1天发热38.9℃,经引流管引流出黄色液体约150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时期的病理及X级、CT、MRI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随访MRI复查证实的59个髋关节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59个缺血坏死股骨头中,X线诊断54个,其中早期病变诊断率为7/12(58.33%);CT诊断56个,其中早期病变诊断率为9/12(75%);MRI诊断59个, 其中早期病变诊断率为12/12(100%).[结论]X线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对病理Ⅲ、Ⅳ期,即临床和影像学中、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明确诊断;CT具有较X线较高分辨率,能帮助显示病理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可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例21髋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后外侧入路,正确安置各类假体。结果对19例病人平均随访2:年3个月,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分)16例18髋,良(80-90分)3例3髋,无尚可(70-79分)和差(〈70分)的病例,平均86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3例X线、CT及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3例62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62髋早期ANFH中,Ⅰ期25髋,Ⅱ期37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4.1%、62.9%及100%。结论: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20例32侧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在20例32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23侧(71.9%);CT确诊11例19侧股骨头中的14侧(73.7%);MRI发现所有病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100%)。在MRI中,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平片和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附35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股骨头进行CT扫描,分析47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表现。结果 星状征变形,骨质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CT表现,CT可显示X线平片股骨头阴性的缺血坏死。结论 CT良好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形态和程度,诊断正确率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X线发现Ⅰ-Ⅱ期ANFH31例,诊断准确率42.5%(31/73);CT发现Ⅰ-Ⅱ期ANFH43例,诊断准确率为58.9%(43/73);MRI发现Ⅰ-Ⅱ期ANFH65例,诊断准确率为78.2%(57/73)。结论: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显示早期ANFH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平片、CT及MRI表现,并对其应用价值作一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对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摄片进行双盲分期和Kappa-致性检验及对照分析。结果:X线平片诊断主要依据股骨头塌陷、囊变、碎裂、硬化及股骨头变扁和股骨颈缩短。CT则以星芒缺失征、斑片状骨硬化、新月征、囊变及碎裂为特点。MRI则主要依据股骨头内出现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_1低信号T_2高信号、双线征、新月征、囊变及股骨头塌陷。结论:MRI是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最敏感有效的方法,其次为CT。对于早期病变的发现需依靠MRI或CT检查。X线平片虽对早期诊断缺乏一定的优势,但依然是本病诊断和分期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以往大直径股骨头的高磨损率和高髋臼松动率相比,新一代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低磨损,低脱位率等优点。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资料。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9.5分改善为置换后92.5分,优良率为96%,总体满意率为96%。置换前后及随访时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不良反应。说明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短期内无明显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髋部不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全部患者核素骨显像和MR检查均于5日内完成,并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22例患者的44个髋关节中,共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关节炎性病变4髋,其中1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MRI发现股骨头坏死17髋,髋关节炎4髋;SPECT/CT融合图像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髋关节炎4髋,且核素骨显像浓聚或稀疏区与MRI征象之间均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相当,两者互为补充,且SPECT/CT融合图像可区分髋臼与股骨头病变,较单纯平面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5 2髋ANFH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3 6例的 5 2髋中 5 0髋 (96.2 % )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 ,40髋 (76.9% )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 ,2 5髋(4 8.1% )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 ,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 ,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 ,5 3 .8% (2 8/ 5 2 )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 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 ,71.2 % (3 7/ 5 2 )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 ,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 ,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附24例CT,X线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AVN的CT表现,了解CT检查对AVN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DR—H全身扫描,对24例33个股骨头CT表现与X线对照分析。结果 早期AVN CT表现为股骨头星状征消失,滑膜肿胀,关节积液。晚期股骨头囊状变,股骨头变形,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等。结论 CT检查对早期AVN及晚期AVN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