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组织中s Ig A、α1-AR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70例患者,根据诊断结果的不同,36例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BPH组,34例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CP组,取两组病理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比较两组患者s Ig A、α1-AR。结果 CP组s Ig A、α1-AR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组织中s Ig A、α1-AR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提示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与BPH可能有一定联系,BPH的一个致病因素之一可能是炎性反应,与BPH的病理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并发前列腺炎(prostate hyberplasia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 BPH/CP)的病理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通过分析62例BPH/CP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了电切标本、经前列腺活检或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标本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结果 BPH/CP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以腺上皮为主的BPH/CP加用5-α还原酶抑制剂,以平滑肌增生为主的BPH/CP加用α-受体阻滞剂,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BPH/CP需配合手术治疗,混合型(腺上皮、肌上皮、纤维组织)BPH/CP加用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及手术等方法治疗。结论 BPH/CP需采用内治、外治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织学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0例BPH患者中,58例(64.4%)被诊断为组织学前列腺炎,年龄(70.5±6.4)岁,前列腺体积(45.8±17.4)ml,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0±4.2)ng/ml.32例单纯BPH患者年龄(67.9±7.6)岁,前列腺体积(37.8±15.4)ml,术前PSA(4.0±3.2)ng/ml,均明显低于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者(P<0.05).结论 组织学前列腺炎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单纯BPH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总结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3例CP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酒精性CP多于胆源性,主要症状为腹痛、体质量下降和消化不良。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胰管扩张、胰腺肿块、假性囊肿、胰腺钙化和胰管结石。本组19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14例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好。结论酒精性CP比例上升。CP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影响学检查在CP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病理组织学是确诊的金标准。CP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病人群覆盖面比肿瘤、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广。根据尸检,经组织学诊断的患病率51~60岁为40%~50%,大于80岁则超过80%。而中国人临床BPH  相似文献   

6.
马其生 《北方药学》2013,(10):80-8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与前列腺炎(CP)的临床特点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程、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症状的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56例患者中有100例(64.1%)合并前列腺炎定为BPH合并CP组,其他56例(35.9%)患者定为单纯BPH组。BPH合并CP组患者病程、年龄均明显高于单纯BPH组,IPSS评分明显升高,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明显高于单纯BPH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对BPH的进展有着重要作用,炎症可能会使BPH患者下尿路症状加重,应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2013年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住院并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780例,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偶发癌37例,占4.7%,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前列腺炎并发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情况,总结其临床鉴别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2365例"BPH"患者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手术后的组织标本的病理报告和门诊3588例BPH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理学报告分析显示确诊为BPH者为2333例,其中伴有CP者为1691例,占68.2%.门诊患者中有301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占84.5%,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2110例,占69.9%.结论 老年慢性前列腺炎合并BPH发病率高,在临床上不易鉴别,目前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不理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型和诊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混合病变的临床分型与临床诊疗的关系.方法 将200例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小于60岁组100例和大于60岁组100例,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以及临床随访疗效、病理组织学与影像学特征相结合对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混合病变分类、比较.结果 60岁以下的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为主,其中炎症并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混合增生占55%,炎症并腺上皮细胞增生20%,炎症并肌肉组织增生15%,炎症合并其他纤维增生10%;小于60岁组的以前列腺增生并炎症为主,增生中以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混合增生占60%,纤维组织增生并炎症20%,其他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增生分别为8%、12%.结论 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的联合病变是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的一种常见类型,值得研究并结合临床组织学特征分别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双极等离子体切割系统(TUPKRP)是泌尿外科腔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第3代设备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8-01/2008-12我院应用TUP-KRP治疗BPH,术前口服保列治,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BPH患者120例,年龄67-84(平均73)岁,病程1-5(平均2.5)a。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4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BPH27例, PC13例,观察上述前列腺病变的位置、信号特点及组织代谢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27例BPH前列腺显示不同程度增大,19例伴增生结节,15例伴慢性前列腺炎。13例PC外围叶内见低信号影, DWI呈明显扩散受限, MRS显示Cho峰显著升高, Cit峰下降或消失。结论1.5T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对BPH及PC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瘤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应用光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3例肺淋巴管瘤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展开讨论.结果 3例均发生于女性.病理学检查显示不同成熟度平滑肌细胞在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增生,肺实质呈囊性变,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3例均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增生症即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它其实是一病理名词。现在将前列腺增生划分为组织学前列腺增生和临床前列腺增生。前者通过尸检来确定,可以表现为明显的前列腺体积增大,也可以仅表现为显微镜下的微小增生,可以伴有临床症状,也可以不伴有临床症状。临床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①前列腺症状(Prostatism):②前列腺体积增大;③膀胱出口梗阻的指征。这三个特征也可以由前列腺增生以外的其他疾患所致。它们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多数临床前列腺增生并不同时具有上述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增生(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高龄(70岁以上)同时伴有多个系统病变及功能损害的BPH患者也增多,其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难点之一。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经积极的个体化围手术期准备,对59例高危BPH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炎症程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为BPH组织学炎症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0例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术中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否合并组织学炎症(HP)分为单纯组和炎症组。其中单纯组20例;炎症组分为合并轻度、中度、重度组织学炎症程度的BPH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增生组织IL-17蛋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CL2、CXCL10mRNA。结果180例TURP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中,有60例(75%)患者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组织学炎症;2单纯组样本中IL-17表达很低;3IL-17蛋白其随炎症分级升高而升高(P<0.05);4合并重度组织学炎症的BPH组织中CCL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炎症组,上升为3倍,CXCL10则上升10倍(P<0.05)。结论 IL-17及趋化因子CCL2、CXCL10在合并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高,可能在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学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9例NF病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NF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生长迅速,肿块小,质硬或韧,边界不清。组织学特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车辐状、"C"形或"S"形;核分裂象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 NF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诊断时应注意其临床、组织学特征,并掌握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7.
刘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50-250
目的探讨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宜良县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PCA患者52例(PCA组),BPH患者50例(BPH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健康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F-PSA和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值。结果 BPH组血清中的F-PSA与T-PSA值明显高于健康组,(F-PSA/T-PSA)值低于健康组;PCA组血清中的F-PSA与T-PSA值明显高于BPH组和健康组,(F-PSA/T-PSA)值低于BPH组和健康组;各组间F-PSA、T-PSA及(F-PSA/T-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SA、T-PSA及(F-PSA/T-PSA)值是鉴别诊断PCA和BPH的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越来越普遍。在美国,PC是位于肺癌之后的第二位男性癌症死因。BPH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影响了70%的>60岁男性和90%的>80岁男性[1~3]。BPH和PC是慢性疾病,发生较早,进展缓慢。BPH从最初一个简单的小结节增生,逐渐转变成一个宏观的临床结节性肿大。同样,PC也经历了早期和晚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流  相似文献   

19.
陈业宗  崔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99-1300
目的:总结32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慢性前列腺炎(CP)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已确诊为BPH合并CP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并与单纯性BPH比较其术中、术后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PH合并CP患者与单纯性BPH比较手术疗效差,并发症多,其原因是术中腺体剥离较困难,易破碎,术后常发生腺体残留、膀胱痉挛、膀胱颈狭窄等并发症。结论:BPH合并CP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术后要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国内各个学科都在积极制定各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指南,泌尿外科领域常见疾病之一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诊治指南的制定同样受到了泌尿外科、老年医学专业以及药学专业的关注。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指导下,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