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自拟清热解毒通淋汤(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公英、黄柏、益母草、茅根、云苓、泽泻、甘草)治疗淋症196例,总有效率95%,本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涌淋的作用,适用于淋证属实证者。  相似文献   

2.
王政山  沈福珍 《陕西中医》2011,32(11):1508-1509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类中药配合艾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列煎(苍术、黄柏、牛膝、蓄、瞿麦、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木通、滑石、琥珀、鱼腥草、地肤子、土茯苓、乌药等)配合艾灸治疗本病63例;结果:总有效率96.2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秦雪峰 《陕西中医》1995,16(5):195-195
采用自拟三白五草汤(三白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车前草、金钱草、鱼腥草、银花、蒲公英)治疗急性淋病120例,总有效率为95.9%,提示本法对本病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通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双全  党永庆 《陕西中医》1996,17(10):452-452
采用自拟通痹汤(黄芪、穿山甲珠、地龙、制马钱子、白花蛇、当归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总有效率为96.7%。提示本方具有益气活血养血,祛风胜湿,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之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拟化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自拟化浊汤加减治疗.药用:虎杖、车前子、通草、石韦、泽泻、扁蓄、薏苡仁、牛膝、丹参、桃仁、红花、穿山甲、地龙、水蛭、甘草.根据临床见症的差异分为热重于瘀型和瘀重于热型,用药有所侧重.结果:观察51例,痊愈7例,显效35例,总有效率82.35%.结论:自拟化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正> 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急、慢性之分。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目前中西医尚无理想的根治之法,因此如何尽早根治急性肾盂肾炎则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通过反复实践和摸索,采用自拟热淋汤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防止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应归属于淋病的范畴,尤其以热淋居多,主要以感受湿热不洁之邪,引起脾胃运化失职、湿热下注膀胱所致,临床上常见发热、头痛、腰部酸痛、少腹不适、小便濒数、赤涩热痛等症,诊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甚或滑数。尿检常可发现蛋白(+)、白细胞(+)等,其基本病机为邪正相搏、湿热下注,治当以清热利湿、通淋解毒,笔者自拟热淋汤颇为对证。该方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50g,忍冬藤、车前草、萹蓄、白茅根、土茯苓各30g,滑石(包)、石苇、瞿麦、茯苓各15g,甘草梢10g组成,其中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为主药,药量最少在50g,不宜太轻。临证之际,可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灵活加减,寒颤高热者加  相似文献   

7.
方一珠 《陕西中医》1994,15(10):438-438
采用扶正祛邪之法,自拟黄芪参草汤(太子参、黄芪、丹参、白术、山药、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等)治疗慢性肾炎33例,总有效率90.9%。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扶正、利湿祛瘀、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云龙 《陕西中医》2001,22(4):207-207
目的 :探讨参芪三草汤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运用自拟方参芪三草汤 (太子参、黄芪、白花蛇舌草、益母草、车前草等 )。治疗慢性肾炎 3 6例 ,完全缓解 1 3例 ,有效率为 86%。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 ,祛湿消肿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唐礴  蔡美珠  万川 《陕西中医》2005,26(12):1295-1296
目的:探讨通淋化瘀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通淋化瘀汤(黄柏、红藤、萆、丹参、黄芪、山药等)配合西药(康诺美沙)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瘀化浊,利尿通淋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淋排石类中药配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自拟基本方(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苇、白术、牛膝、车前子、王不留行、茅根、竹叶、柴胡、瞿麦、篇蓄、甘草)治疗本病。结果总有效率93.02%。结论自拟排石汤有清热祛湿,通淋排石之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宁  张国 《陕西中医》2011,32(8):1010-1011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痰祛瘀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活胃治萎汤(生黄芪、潞党参、炒白术、杭白芍、丹参、莪术、檀香、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鸡内金、仙鹤草、三七粉等)治疗本病3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92.11%,对照组为65.12%(P<0.01);治疗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祛瘀散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热淋者 ,小便频急 ,溺时热痛。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淋闭》谓 :“热即发 ,甚则尿血。”热淋治疗当清热利水通淋 ,医者多以八正散治之 ,观八正散组成 ,利水涌淋有余 ,而清热解毒不足 ,故若于八正散中酌加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银花、连翘、黄芩等 ,则大大提高了八正散的疗效。临证有经验方 :白花蛇舌草 3 0g ,蒲公英 1 8g ,瞿麦 9g ,蓄 9g ,海金砂 1 5g,淡竹叶 9g ,木通 9g ,生地 9g,甘草 3g,土茯苓 3 0g ,牡丹皮 9g ,黄柏 9g ,可参考应用。若热淋而尿血者 ,当加凉血止血之品 ,紫珠草、旱莲草、枝子炭、…  相似文献   

13.
清热除湿法应用较广。笔者在临床上用自拟组方:银花、连翘、车前子、米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通草,适当加减治疗淋证、遗精、尿血、黄疸等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淋证袁某,女性,40岁,1989年8月29日初诊。患者诉尿频、尿急、尿短涩、灼热刺痛1日。尿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尿检示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除湿,利尿通淋。药用银花10g、连翘10g、茯苓15g、米仁30g、蒲公英15g、六一散10g、车前子10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0g。5剂后诸症消失,再进5剂尿检正常。淋证初起多属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单兆伟教授经验方二参三草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二参三草汤(太子参、黄芪、炒白术、薏苡仁、丹参、仙鹤草、白花蛇舌草、甘草)治疗本病105例,观察患者的胃镜、病理、临床表现的前后变化。结果:用于104例CAG患者,中医临床证候有效率88.5%,病理有效率为75.9%,前后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有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自拟静脉汤治疗产后脉管炎9例,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在9例患者中,分娩后20天发病者5例,15夭发病者4例;病程最长30天,最短25天;年龄最小20岁,最大35岁。其中有5人接受过消炎药的治疗。治疗方法自拟静脉汤组成:金银花5鲍,乳香159,娱蛤3条,丹参159,地龙159·白花蛇舌草209,益母草159,鸡血藤209,穿山甲109。水煎服,1日2次。  相似文献   

16.
白花蛇舌草善治急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其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尿通淋.临床常用治疗热毒疮痈,肠痈及热淋等证.笔者以大剂量白花蛇舌草为主药治疗急性肾炎疗效颇佳,且疗程短,无副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前病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疏肝健胃,清热解毒法,以自拟香连复胃汤为基本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拟香连复胃汤(香附、黄连、黄芪、灵芝、薏苡仁、柴胡、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莪术、全蝎),治疗本病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  相似文献   

18.
姚恩东  厉秀云  李振民 《陕西中医》2009,30(9):1141-1141
目的:观察香连复胃汤治疗胃黏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香连复胃汤(香附、黄连、黄芪、灵芝、薏苡仁、柴胡、白花蛇舌草等)治疗本病13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7%。结论:香连复胃汤具有疏肝健胃,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促进胃癌前病变逆转。  相似文献   

19.
梁惠平 《陕西中医》2010,31(12):1592-159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益肾通淋类中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采有益肾通淋方(黄芪、白花蛇舌草、枸杞子、党参、山茱萸、石韦、赤芍、王不留行、蒲公英、连翘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细菌数等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益肾通淋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各中医证型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分别统计纳入文献中各证型药物使用情况,对各证型使用频率超过10%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43篇。肝郁气滞证型出现53次,涉及108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6味,可聚为8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香附、郁金、枳壳等;湿热内蕴型出现204次,涉及中药174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黄芩、赤芍、白芍、当归、丹参、茯苓、薏苡仁、板蓝根、蒲公英、茵陈、大黄、栀子、白术、虎杖、郁金、白花蛇舌草、黄芪;肝郁脾虚型出现206次,涉及中药163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8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枳壳、党参、郁金、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陈皮、板蓝根、甘草;瘀血阻络型出现147次,涉及中药15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5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丹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黄芪、白花蛇舌草、虎杖、赤芍、甘草、鳖甲、穿山甲、郁金;肝肾阴虚型出现142次,涉及中药16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生地黄、沙参、麦冬、茯苓、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郁金、柴胡、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黄芪;脾肾阳虚型出现103次,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1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附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淫羊藿、丹参、巴戟天、柴胡、当归、白芍、山药、白花蛇舌草、虎杖、郁金、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结论疏肝健脾与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中均有涉及,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或滋补肝肾或温补脾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