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读历代本草、医典古籍等资料,发现关于天竺黄的记载存在差异,为正本清源,该研究以本草古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始载古籍、品名、功效主治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考证。在早期记载中,天竺黄还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竹黄、天竹黄、竹膏、竹糖、竺黄等,且目前所知最早使用天竺黄为正名的是《日华子本草》;在历代古籍中,有关天竺黄的记载最早也是出现于《日华子本草》,而非《蜀本草》或其他古籍。《日华子本草》对其产地、功效主治也进行了相关描述,虽因其认知有限,存在错误,但为今后研究天竺黄提供思路,对以后形成成熟的体系具有开创性意义。随着研究深入,天竺黄的功效主治从《日华子本草》开始也是一脉相承,古今变化不大且经历多年临床佐证,逐步完善;在考证过程中,笔者发现,古籍中关于天竺黄质量评价的记载不多,但也为今后天竺黄的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奠定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龙作为常用的动物药,历代本草古籍对其均有收录。地龙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但是由于朝代更替、古籍版本的缺失以及地龙本身品种的庞杂,致使其药用品种混乱。为了溯本清源,理清其正统药用品种,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著作,对地龙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炮制方法等进行详细考证。通过考证,发现地龙的名称、基原、炮制和主治功效、古今记载基本一致,而在归经、毒性方面,历代本草均没有详细记载,尤其是对于地龙的毒性,历代记载不一,需要通过开展药理、毒理实验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我国历代本草古籍,理清炉甘石炮制方法及用法的历史沿革;通过查阅《中国药典》等其它炮制规范及相关文献书籍,梳理炉甘石的现代炮制方法及用法,比较炉甘石古今炮制方法及用法的异同并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为炉甘石后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茎髓可入药。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整理中药灯心草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其他炮制规范及相关文献书籍,总结现代炮制方法及经验集成;归纳总结灯心草现代药理实验结果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为灯心草后续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用辅料炮制是一种较早形成的炮制方法。本文将中药历代辅料炮制的沿革及近代应用研究概况加以分述,为同仁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其炮制机理提供参考。 1 历代沿革简介 中药用辅料炮制始见于我国最早医书《五十二病方》及本草《神农本草经》。其中有“熬盐”热熨,蝟皮“酒  相似文献   

6.
通过本草考证整理历代本草与古籍文献,梳理金樱子在历代本草中的名称、基原、产地和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金樱子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其在本草中多以金樱子记载,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味酸、涩,性温、平,无毒,主归脾、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带等功效。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金樱子即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金樱子Rosae Laevigatae Fructus,其基原和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与现代基本一致,产地存在一定变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和相关文献,根据娑罗子基原植物的文字描述及附图,对其基原进行考证,并对其统一定义提出建议。同时,对娑罗子古籍记载的产地、炮制方法、功效主治变迁过程进行概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接骨木最早记载于《新修本草》,因"接骨以功而名",是常用的植物药之一.接骨木易于存活,也是我国民间少数民族常用的骨伤科药材.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药物志和地方志等相关文献,梳理接骨木的名称、品种、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炮制方法及毒性,以确定接骨木的正名、来源及古今药用.考证结果表明,现代以"接骨木"为正名,来源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香附"十三制"法炮制方法及分析其炮制原理。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对照古籍原文,对历代香附炮制方法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传统炮制理论分析秀山地区特色"十三制"法香附炮制原理。结果香附"十三制"法在历代炮制古籍上均未见有记载,为重庆秀山地区口传心授特色炮制技术。结论香附"十三制"法炮制方法复杂,炮制辅料众多,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技术研究提供了文献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黄蜀葵的本草学,介绍了中国传统药物黄蜀葵的本草记载及造成黄蜀葵不同名称的原因。通过对原植物的考证证实,见载于历代本草著作中的黄蜀葵即为现在临床所用的黄蜀葵,指出了《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其花基数定为6之误。本文对黄蜀葵的植物分类学、药用部位及采收贮存等方面的本草记载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蒺藜名称、基源、临床应用、毒性进行考证,区分古今蒺藜品种、并分析本草古籍称其无毒原因,为临床用药安全且准确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有关记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植物志》综合比对并加以整理分析。结果:蒺藜与沙苑子曾出现同名异物、临床混用现象,且毒性记载与现代研究结果不符。结论:古籍称为蒺藜子、刺蒺藜、杜蒺藜的品种大多为如今的蒺藜(白蒺藜),有个别为如今的沙苑子,现已区分。蒺藜的毒性与剂量、炮制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这部本草经典,其成书年代迢出春秋战国,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原书早巳亡佚,只能从历代传世本草文献中窥其一斑,然而其旧貌究竟何如,已成千古之谜。最近,笔者披览古籍,探其隐微,试就《本经》有无药毒标识这一疑案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药毒标识即本草著作中每味药物之后所标记的“有毒”、“无毒”等字样,是对药物毒性的记载。历代本草著作及后世《本经》辑本对《本经》有无药毒标识向有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梳理乌药本草沿革,发掘古今异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本草古籍中有关乌药的记载,对乌药的首载本草,名称,植物形态,产地、道地产区及品质,采收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禁忌,复方,伪品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古今本草对乌药的认识大体一致,但出处上,尚存《开宝本草》与《本草拾遗》的争议;品质上,古籍及药典均认为直根不做药用,但最新研究表明直根有效成分含量并不亚于块根;采收上,现代本草中采收时间为冬春二季或全年,区别于古籍"八月采根";炮制上,酒制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方法;性味归经上,除辛温,古籍中尚有苦味,肺、脾、胃、肝、肾、膀胱是其主要归经;功效上,乌药功效可概括为"凡气堪顺,诸冷能除",对于主鬼气、蛊毒等"古存今废"的功效尚须辨证看待。还对考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拟解决思路。结论:考证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乌药资源及指导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乌梢蛇的名称变化、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加工、真伪鉴别等内容进行本草考证。方法:考证历代古籍本草,并结合现代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厘清了乌梢蛇的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加等的源流变迁。结论:考证出乌梢蛇名称、基原、功效主治、炮制加工和毒性,古今记载一致;而归经方面,本草记载为归肺、脾、肾经,而2015版《药典》记载为归肝经,与本草记载不符,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黄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大黄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情况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所载大黄虽来源较多,但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结合所附药图来看,均为蓼科大黄属掌叶组植物,具体品种因产地不同而异,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品种为主流。古代大黄多以甘肃与四川为道地,与现代商品生产情况基本一致,尤以有锦纹、味苦、色黄者为质优,其炮制方法历史悠久,各医家因需不同对症选用炮制方法,其中以酒制品最为常见,经历代沿用衍变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大黄和熟大黄规格。小承气汤方中“酒洗”之法经历代演变成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大黄炮制规格,建议在经典名方开发中采用,其余经典名方可根据具体方义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5,(9)
目的:通过对记载广藿香历代典籍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原、功效及应用历史,为广藿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追溯和分析历代本草著作记载,阐明对广藿香认识和应用的逐步演进过程。结果:古籍记载只有"藿香"之名,因与同科藿香属植物藿香同名而易造成二者的混淆,需通过产地、性状和附图的综合分析加以鉴别。结论:通过本草考证分析,推知历代本草记载的藿香,多为今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广藿香原产地为东南亚诸国,最初作为香料使用,后逐步演变为解暑化湿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从芍药本草记载的本原,即最早收录该品种的本草古籍,按照主流本草发展的脉络,厘清该品种在历史各个时期炮制方法的发展与变迁,搞清各个炮制品种与其相关品种的关系,发现赤白芍在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上有明显区别,这对于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澄清这两个品种药材临床使用的正名,以及为古方中"芍药"给付赤芍提供理论依据,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20,(2)
历代本草对知母均有记载,其在临床上应用也十分广泛,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知母的加工炮制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关于知母的炮制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该文通过查阅知母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历代本草典籍与现代文献等,对知母初加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变化,炮制工艺,临床应用等进行整理,总结知母炮制相关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知母炮制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利用炮制饮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佛手为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发现,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品种混用的现象。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古籍的考察,结合现代文献、权威中草药书籍综合分析,对佛手名称、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功效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佛手别名众多,元以前一直存在佛手与香橼混用的现象,至元朝时期才从性味功效上将二者区分开来,基原与今用品种一致,佛手乃枸橼的变种。对佛手原植物形态的记载,以"状如人手,有指"为主要特征。佛手的产地一直较为稳定,以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为主产区。佛手的药用炮制加工方法记载较少,沿用至今的仅为蒸制,此法可降低辛燥之性;食疗品加工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潮州老香黄为代表。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佛手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历代本草描述与之基本一致。该文考证结果可对佛手正本清源,历代佛手的炮制加工及性味功效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甄汉深  黄家智 《中药材》1991,14(8):31-33
狗脊为历代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来源于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记载狗脊的炮制方法颇多,鉴于其炮制历史沿革迄今未见有系统性报道,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