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海绵城市"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提倡的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更高层面的表达,更是我国永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和城市的雨洪资源化、增加城市的水域和湿地面积、增加雨水的地表下渗率、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面源污染以及减少洪涝旱灾的危害。水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追求,是对水生态安全理念的追求,也是对水环境、水生态工程技术和艺术追求,如何做好海绵城市设计,本文就此谈谈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
陆雯静 《建筑施工》2020,42(7):1263-1264,1271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植入,使城市具备适当的"弹性"来有效应对自然环境变化或雨洪等自然灾害。临港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在临港J1路景观工程中采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雨水循环利用等技术,为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区域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洪基础设施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针对浙江城市在暴雨季节暴露出的城市水安全问题,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现状和雨洪管理的发展与演进;然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究了城市雨洪设施多尺度的层次嵌套关系和规划策略;最后,以嘉兴为例介绍了雨洪设施的多尺度空间规划,并提出最大限度争取雨水就地下渗、打造生态海绵体系、发挥各层次雨洪设施的功能、变雨洪为资源、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实践举措供同类城市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
低影响开发强调通过源头控制保障城市水文循环。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LID在城市雨洪管理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城市雨洪模拟技术作为城市防洪减灾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的模拟并预期暴雨来临时研究区域的雨洪情况。基于SWMM雨洪模型,设计了清华大学学堂路区域的LID措施,对比分析增设LID措施前后径流量及蓄水量的变化,并探讨了高密度校园环境下雨水链景观系统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海绵城市这种新型的建设理念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对解决城市道路雨洪和科学收集并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等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有鉴于此,下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有关文献研究以及自己工作实践情况下,首先就海绵城市理念及当前城市道路雨水处理一些现状展开简单阐述,随后就改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理念中生态学的原理与景观设计的方法指导了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技术措施在校园生态改造中的具体实施应用。基于对河北工业大学宿舍区用地构成与排水分区的分析,对校园原有宿舍楼屋面、道路、广场、绿化、停车场等进行改造,实现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的良好结合,同时改变宿舍区单纯依赖市政管道排水的模式,将宿舍区建设成为"海绵体",实现校园雨水的可资源化利用。希望对今后校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改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美国现代城市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核心目标。可持续雨洪管理作为SITES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BMPs、LID等先进雨洪管理理念的标准化与系统化。作为最早获得SITES认证的可持续景观项目之一,乔治华盛顿大学Square 80广场以可持续雨洪管理为核心,实现了在小尺度城市开放空间中100%收集处理场地降水并回收利用。对我国"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设计及城市规划领域的推广实践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城市雨洪问题。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载体,是控制地表径流的有效工具。文章在阐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特征及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的基础上,明确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提出了"目标设定—雨洪模拟—设施比选—初步方案—反馈调整—优化方案"的规划思路;初步构建了三种情景的雨洪模型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比选体系,形成了一套基于雨洪模拟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方法。最后,以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具有地域适宜性的规划方法来实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雨水径流的高效控制,以期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对于城市公园建设的意义,从雨水花园、植草沟、调蓄水塘三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公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措施,以促进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是我国最新的雨洪管理理念,与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美国的绿色雨水基础(GSI: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和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 DS: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相一致,是国际化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国内的创新和发展。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其作用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总量控制,进而实现径流的峰值控制。以上海复兴岛公园等为例,进行雨水渗蓄试验,对保障地区的防涝安全以及提高已建排水系统的防汛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西咸沣河公园海绵城市设计项目为例,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项目运用SWMM雨洪软件分析模拟场地雨量控制过程,合理布置公园内海绵设施规模,最大化降低海绵城市建设费用,实现雨水的可持续资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绿色街道是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重要措施。利用绿色街道进行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已然成为景观设计领域的热点内容。文章通过对国外经典绿色街道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并归纳其设计的核心内涵,得出对我国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源起,指出弹性城市、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资源管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海绵城市比雨洪管理更加准确体现城市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完整内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问题,我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应对相应挑战。公众教育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值得重视和研究。该文首先分析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景观设计作为公众教育途径的可行性,从景观体验的角度分析基于景观设计的公众教育内容以及实现公众教育的策略。该文进一步以著名的成都活水公园为例,阐述、分析结合海绵型公园改建和优化过程贯彻公众教育的策略。研究认为重要的海绵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景观建设项目应注重公众教育策略的运用,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普及,从而有利于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塬沟壑区塬面平坦,是小城镇的主要分布区,"塬沟相间"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小城镇无雨则旱,雨大则涝,并伴随塬下污染和塬边水土流失等灾害。大中城市海绵化改造方法不完全适合小城镇,小城镇需要因地制宜的水适应景观设计。因此在黄土塬沟壑区小城镇内涝成因分析基础上,提出镇域大海绵,镇区中海绵,居住组团小海绵的多尺度结合的水适应景观设计方法,通过不同雨水控制管理单元的对接与配合,综合提升小城镇水适应能力,对陕北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目标的落实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使城市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城市的水文灾害等问题,改变传统蓄滞洪区防洪建设思路,将韧性城市理念引入蓄滞洪区景观设计,是蓄滞洪区景观建设在城市防洪方面的一种创新性探索。以韧性城市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韧性城市概念与理念和蓄滞洪区概念与现有问题,并将韧性城市理念与蓄滞洪区景观设计结合进行关联分析,提炼出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下的蓄滞洪区景观设计原则与景观生态韧性设计策略和景观雨洪韧性设计策略,促进城市蓄滞洪区景观生态和雨洪的韧性建设,以期为今后的蓄滞洪区建设在提升生态韧性和雨洪韧性方向上提供新的思路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海绵设施是一种景观化、低成本的城市雨水管理办法,现正应用在道路景观中。在科技八路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和措施,以实现科技八路沿路绿地、道路、水系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冲,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压力,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北川新城水系景观与雨洪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系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景观在城市雨洪调蓄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应将雨洪管理的概念融入城市设计、市政工程、防洪规划、水系工程、道路交通和绿地景观等各个方面。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将雨水收集、雨洪调蓄、排洪功能、水体净化等与实际工程结合,提出具体落实方案,保证城市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可实施性。通过对北川新县城河道规划及建设的分析,从宏观至微观,从总体到细节阐述了河道景观在城市雨洪管理以及雨水处理中的作用,提出基于生态理念下河道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雨洪管理及景观提升方法。海绵城市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大力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公园、收集雨水系统,把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蓄集、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控制径流、防治内涝、修复水生态和利用雨水资源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