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微射流制备水性阳离子超细涂料体系,研究不同疏水链结构的季铵盐阳离子分散剂对超细涂料体系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微射流处理30min平均粒径可达200nm且分布均匀,Zeta电位接近50mV.疏水链为十四烷基时离心稳定性最高可以达到75%,Zeta电位随着疏水链的增加而升高,粒径和黏度在达到饱和吸附之后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测试仪等对制备的季铵盐乳化沥青的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情况进行测试,分析了季铵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的影响机理,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和pH值对透层乳化沥青存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6%、乳液pH值为4时,透层乳化沥青的存储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制备醉椒素脂质体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药含量,并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等指标及在室温与4℃保存14 d的稳定性.所得脂质体粒径小而均匀,粒径均值为(161±5)nm,Zeta电位为(2.37 ±0.2) mV,包封率均在77.09%以上,稳定性考察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所制制剂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合成新型聚阳离子载体聚五乙烯六胺对苯二甲醛-1,4-二亚胺(PEHA-TPAI),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确定系目标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观察PEHATPAI包裹小干扰RNA(siRNA)的能力,并用粒度仪和Zeta电位仪对PEHA-TPAI/siRNA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HA-TPAI和siRNA复合后可形成稳定且粒径均一的纳米颗粒,在PEHA-TPAI/siRNA复合物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颗粒粒径为(129.90±1.02)nm,Zeta电位为(21.1±0.54)mV。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和转染实验的结果表明:PEHA-TPAI的细胞毒性显著低于商业化转染试剂聚乙烯亚胺(PEI,分子量为25 000)(P0.001)且具有良好的转染效率,有作为低毒性、高转染效率的基因输送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制备帕布昔利布(Pal)和氟维司群(Ful)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liposomes,CLs),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以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和(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帕布昔利布和氟维司群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CLs),HPLC法测定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激光粒度仪考察脂质体粒径和电位的分布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结果表明:Pal-Ful-CLs的平均粒径为(182.13±3.56)nm,多分散系数为0.18±0.02,表明分散度良好;Pal-Ful-CLs的电位为(57.1±2.6)m V,阳离子脂质体表面的正电荷有利于脂质体在体系中的均匀分散和稳定;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质体呈圆形且粒径与粒度仪测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制备的共载药阳离子脂质体粒径均一、分散稳定并且工艺重现性好,作为药物共同递送载体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磷酸化壳聚糖(PC)包被季铵化壳聚糖(TMC)/质粒(pDNA)纳米复合物,制备PC/TMC/pDNA三元复合物(PTC),用于提高体内外基因转染功效.PTC粒径为100~200nm,Zeta电势为-16~-34mV,可有效缩合pDNA,保护pDNA免遭核酶降解.PC降低PTC中pDNA结合力,增加体外释放量.表面荷负电的PTC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能力强,经小窝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入胞后逃避溶酶体降解,细胞核内分布比例高.HEK293细胞体外转染试验结果显示,PTC体外转染效率是TMC/pDNA纳米复合物(TC)的1.5~3.1倍;小鼠胫前肌注射给药试验结果表明,PTC可显著提高基因体内转染效率.因此,合适质量比的PTC有望作为功能性基因药物的递送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用其搭载鱼精蛋白与STAT3 siRNA复合物,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该复合体系可显著抑制STAT3基因在黑色素瘤细胞B16中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首先对载体材料进行了一系列表征测定,检测了不同复合比例下载体和siRNA复合物的粒径和电位。利用载体和siRNA的复合物对B16细胞进行转染并测定转染效率,随后对复合材料的毒性进行了检测。此外还进行了细胞凋亡、平板克隆、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等一系列实验来进一步确定载体复合物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脂质体搭载复合了鱼精蛋白的STAT3siRNA表现出了良好的靶向治疗性及优秀的递送效率,且复合体系稳定性良好,毒性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组氨酸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载体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其基因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聚乙烯亚胺-组氨酸(PEG-b-PLG-g-PEIsHISs,GGIS)聚阳离子载体,用1H-NMR表征载体材料结构;通过凝胶电泳实验研究载体对质粒DNA的压缩能力,粒径分析仪测定载体结合DNA后在不同N/P比条件下的粒径及表面电荷;用MTT法测定载体在HEK293T,Hela,BEL7402和A549等细胞株上的细胞毒性,考察GGIS体外细胞转染效率。结果显示在N/P≤30时,载体材料的平均粒径在100~200 nm,表面电荷在10~30 m V,适合细胞吞噬。体外细胞毒性表明,GGIS的细胞毒性较PEI 25K低。GGIS具有较强的DNA缩合能力,且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因此,GGIS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能够携带报告基因在体外有效表达,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性基因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丙烯酸酯和自制阳离子组分为主要原料,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CSA-4和CSA-15两种阳离子纸张增强剂,通过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阴离子需求度和纸张物理性能检测手段对两种乳液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由于CSA-4在合成中阳离子单体的比例大于CSA-15,结果导致其阳离子度和Zeta电位高于CSA-15,而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性低于CSA-15.较高的阳离子度和Zeta电位及较小的颗粒使其对纸张的耐折度和抗张强度的增强幅度高于CSB-15,在纸浆中的最佳用量为0.5%.但CSA-4颗粒带弱正电荷,靠自身的阳离子性吸附在纤维表面上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应用中需添加助留剂提高其留着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聚合物Chitosan-g-PEI-g-PEG-OH的性能,重点考察其粒度,基因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探讨了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SL)、透射电镜(TEM)观察了Chitosan-g-PEI-g-PEG-OH与DNA自组装形成的颗粒形态及粒径,Chitosan-g-PEI-g-PEG-OH可复合DNA形成粒径160~210 nm的纳米复合物,适合进入细胞.使用MTT比色法分析Chitosan-g-PEI-g-PEG-OH的毒性并与PEI,PEI-g-PEG-OH比较.选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转染Hela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新型阳离子多聚物Chitosan-g-PEI-g-PEG-OH在提高基因转染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其细胞毒性,有望成为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氧化槐定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镜、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氧化槐定碱脂质体.氧化槐定碱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0:3.09、大豆卵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0 ∶ 1.54、...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纳米脂质体的马卡制剂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磷脂为载体,以葡萄糖液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发展了一种新的马卡纳米制剂制备方法.考察了该方法制备的不同药脂比的马卡纳米制剂的粒径及其Zeta电位,并对马卡的包封率、制备的马卡纳米制剂的胶体溶液物理稳定性以及冻干粉剂有关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脂比的马卡制剂的平均粒径在100~150nin之间,Zeta电位均小于-30mV: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马卡纳米制剂的包封率高,其胶体溶液具有很好的物理稳定性,30d内,其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冻干粉剂的水再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阳离子脂质体及其与DNA复合物的结构。将一定量的阳离子脂质体以及阳离子脂质体/DAN复合物滴加到新解理的云母片上,干燥后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阳离子脂质体在云母片上形成的颗粒为球形或椭圆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在云母片上的颗粒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不均且比空白脂质体的粒径大。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快速有效地观测脂质体以及脂质体/DNA复合物的粒径、表面形态等,为分析脂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基因转运效率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司盘80(Span 80)和吐温20(Tween 20)对茶多酚(TP)脂质体进行修饰,优化TP脂质体的制备条件,考察不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对TP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皮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用大豆卵磷脂制备的TP脂质体优于蛋黄卵磷脂制备的TP脂质体;以120mg大豆卵磷脂、30mg胆固醇、20mg Span 80和20mg Tween 20的配方制备的TP脂质体粒径最小(247.2nm),且稳定性良好.增大Span 80的用量会使TP脂质体制备困难,同时使TP脂质体的粒径变大,但能显著提高TP脂质体的透皮吸收性能;增大Tween 20用量使制备容易,同时可以显著减小脂质体的粒径,但当Tween 20用量超过20mg或用量超过Span 80用量时,制备的TP脂质体不够稳定,且TP脂质体的透皮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乳化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雨生红球藻油柔性纳米脂质体冻干粉(Hpo-FNL-LP),并研究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稳定性.采用桨法测定Hpo-FNL-LP体外累积溶出率,扩散池法测定皮肤累计渗透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虾青素血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Hpo-FNL-LP的包封率为(89.16±1.21)%,载药量为(1.34±0.04)%,粒径为(165.75±0.11)nm,Zeta电位为(-18.45±0.48)mV,微观形态为双层膜的圆形结构,稳定性较好;与雨生红球藻油乙醇溶液相比,Hpo-FNL-LP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Hpo-FNL-LP中虾青素24 h的皮肤累计渗透量达到(12.84±0.36)μg·cm-2,显著高于雨生红球藻油普通脂质体;与虾青素油溶液相比,Hpo-FNL-LP的t1/2延长,ρmax与AUC0-t增大,相对生物利用度高达(422.53±3.30)%.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组装环境对基因载体/DN复合物的粒径和转染效果的影响,在三种不同离子浓度溶液体系(PBS, 5% 葡萄糖溶液, H2O)中测量BDCP(biodegradable cationic polymer,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阳离子聚合物)/DNA复合物粒径和结合力,进行了体外转染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BS最适合组装转染复合物,可取得更好的稳定性、最高的转染效率和较低细胞毒性、低溶血率;在5%葡萄糖溶液和水中组装的BDCP/质粒复合物结合力较弱,转染效率比较低.得出结论,BDCP/DNA粒径、结合力和基因转染效率受组装体系的离子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