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超超临界汽轮机用耐热钢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超超临界汽轮机用耐热钢ZGlCr10MoWvNbN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正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回火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该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1100℃保温5h后空冷正火处理,然后670℃保温5h回火后随炉冷到300℃以下出炉空冷,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后51CrV4弹簧钢的力学性能,并对其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实验用51CrV4弹簧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80℃油淬—460℃回火保温2 h空冷。  相似文献   

3.
焊后热处理对P91钢和TP347H钢焊接接头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91钢和TP347H钢焊接接头在焊态和720,760,800℃和1050℃×2h空冷等焊后热处理工艺下进行了拉伸、弯曲、冲击、硬度等常规力学性能试验和高温持久强度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热处理规范工艺可以提高P91+TP347H异质焊接接头的拉伸及弯曲性能,对冲击性能及硬度也没有大的影响。经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比未经热处理的试样具有更好的高温持久性能。得出了P91+TP347H异种钢焊接的最佳工艺方案是采用TIG焊,并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进行760℃×2h空冷时效处理。  相似文献   

4.
我们过去对30CrMnSiNiA钢的预先热处理工艺是:900℃正火后,进行快速退火或低温退火。快速退火工艺是:加热到780℃,保温至透烧后,随炉冷至650℃保温2小时后空冷,硬度HB202。低温退火是:加热至680~700℃保温2~5小时后空冷,硬度HB222。由于硬度高铣削加工困难。我们通过很长时间摸索后,采取装箱用生铁屑保护退火的工艺,解决了铣削困难问题。工艺为:加热到850℃,保温至透烧后(6~7小时),随炉冷至400℃以下出炉空冷。这样处理后硬度为HB177左右,铣削加工的速度提  相似文献   

5.
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 150℃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保温2 h或者350~60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第二相逐渐固溶进基体,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当淬火温度为1 050℃时,硬度达到峰值,为57.7 HRC,此时第二相基本固溶进基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仅为8.49%。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索氏体转变,第二相逐渐析出并长大;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迅速降低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回火硬度的变化规律相反,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屈服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回火温度为480℃时达到最大值,为1 445 MPa;在200℃以上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塑性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试验钢获得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为1 050℃×0.5 h淬火+200~300℃×2 h回火,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8~53 HRC,抗拉强度为1 752~2 050 MP...  相似文献   

6.
《轴承》1972,(1)
我厂100吨和200吨压力机所用的模具(穿孔冲头,成形冲头,顶头)材料是3Cr_2W_8的高合金钢,过去我们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 箱式炉中第一次预热,温度450~550℃,保温30~60分钟。 盐炉中第二次预热,温度820~840℃,保温按有效厚度0.6~0.8/毫米计算。 BaCl 100%盐炉中加热,温度1050~1080℃,保温按有效厚度0.3/毫米计算。 出炉后油冷(30号机油)至200℃以下出油空冷。 淬火后硬度Rc47~49。 回火在井式空气炉中,温度560~580℃,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检查硬度为Rc49~51。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对新型镁合金压铸机用X20CoCrWMoV10-9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以确定其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8 h退火预处理+1 100℃×1 h淬火+700℃×2 h回火;该钢经较佳工艺处理后,其显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金属间化合物μ相和合金碳化物M_(23)C_6、M_6C组成;在1 100℃×1 h淬火后其硬度达到最大值51.5 HRC;在500~650℃回火时析出了较多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和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SKD11 (相当于我国的Cr12MoV——译者注) 最适于做冷作模具,其热处理工艺是:1030℃空冷,200℃回火。但该钢在500℃左右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现象。抗回火温度的高低就表示了钢的热稳定性的好坏,所以该钢一  相似文献   

9.
半自动车床上的弹簧卡头,材料为60钢,要求硬度:头部 HRC58~62,尾部 HRC45~50。因我厂没有盐浴回火炉,不能进行盐浴局部回火。我们采用箱式炉快速局部回火,保证了产品质量。热处理工艺为:840℃保温30分钟油冷,整体回火:200℃,2小时。然后把卡头埋在砂中(如图),放入600℃箱式炉中回火15分钟,取出空冷。经上述处理后,符合图纸要求,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95柴油机起动齿轮轴,原设计为45钢调质,由于45钢短缺,而用40Cr钢代替,要求调质硬度HRC22~28。 40Cr钢Ac_3点为780℃,常用850~870℃油淬工艺,由于车间油槽容量小,连续生产油温易升高,生产不安全。由于生产任务重,必须寻找以水代油的热处理工艺。经多次试验,我们采用了如下两种工艺。工艺1:盐浴炉加热,780℃,盐水冷至200℃左右空冷,硬度HRC54~57,经670℃回火后硬度HRC22~28。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改善含硼316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本文借助于OM、SEM、XRD、硬度计和力学性能试验机等手段对热处理后的含硼316不锈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抗压强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含硼316不锈钢,较适合的热处理制度为:980℃固溶4 h,水冷和400℃回火6 h,空冷。经处理后,硬度提高了15%,冲击韧性提高了110%,抗压强度提高了19%。其原因是晶界上的非平衡偏聚的网状硼化物出现断网,同时基体上析出了大量的二次硼化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添加微量合金元素Mo、V、Nb的高铬铸铁耐磨球的热处理工艺。采用在980℃淬火、400℃和6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可知淬火后基体组织为淬火马氏体,400℃回火后基体组织为回火托氏体,600℃回火后基体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经硬度分析和耐磨性分析可知:仅淬火处理时试样硬度为65HRC,磨损量也最小;400℃回火后硬度下降为62.8HRC,磨损量比淬火态增加18.2%;600℃回火后硬度下降为57.6HRC,磨损量比淬火态增加30.3%。结合磨球实际应用状态最佳热处理工艺应采用980℃淬火、400℃回火。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2A16铝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A16铝合金固溶处理后单级时效热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单级时效热处理工艺对2A16铝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过525℃×10min固溶后,150℃±5℃×6h单级时效时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为2A16铝合金时效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环锤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裂纹、断裂、耐磨性差及使用寿命短的缺点,通过成分优化、新型铁砂造型—螺旋环冷铁的消失模铸造工艺及沉淀强化热处理工艺设计,成功开发一种以普通高锰钢为基础添加合金元素,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初始硬度达210HB,冲击韧度在215J·cm-2以上的高耐磨钢。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经多元微合金化、复合变质处理后,奥氏体基内形成弥散分布的合金碳化物等第二硬质相颗粒,强化了基体,提高了材料的初始硬度。当采用铁砂造型时,铁砂既体现型砂的固有特性又充当金属型的作用,使铸件的晶粒得到细化,组织致密度得到提高。生产实践证明:按此工艺生产的环锤件,经1080℃保温4h水淬+320℃保温3h回火的沉淀强化处理,抗拉强度σb=724MPa,冲击韧度αk=219J·cm-2,断后伸长率δ=37%,布氏硬度210HB,可满足产品使用性能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获得良好的耐磨效果,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深冷处理对440A铸造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40A铸造不锈钢热处理的不同阶段引入深冷处理工艺,并进行硬度、抗弯强度、滑动磨损试验等测试。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使材料的硬度得到提高;深冷处理安排在两次回火之间进行,对抗弯强度的提高比较明显;安排在淬火后或预处理后进行,对抗弯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在滑动磨损工况条件下深冷处理对材料的耐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制定40Cr钢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热处理工艺,测定在各种热处理情况下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并进行材料的金相组织分析,得出了40Cr钢调质处理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结论,并浅析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960MPa级工程机械用Q960钢板,研究确定了其调质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的淬火工艺为900℃保温20min,最佳的回火工艺为600℃保温40min;经最佳调质热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屈服强度为1 030 MPa,抗拉强度为1 080 MPa,伸长率为16.8%,-40℃冲击功达144J,满足GB/T 16270-20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30CrMnSiA钢燃烧室旋压成形件等温淬火后硬度偏高时,可否采用回火的方法降低硬度的意见分歧,对这种燃烧室作了等温淬火、油淬+回火、等温淬火+回火3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材料机械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的燃烧室在等温淬火后,若硬度偏高不合格,采用回火的方法降低硬度后,其材料的冲击韧性将会大幅度下降,将远低于有关材料标准的要求.因此,对于安全系数不太高的30CrMnSiA钢燃烧室,不能允许以回火的方法来降低硬度,而应采用其他的工艺方法来降低硬度.而且不能笼统地认为燃烧室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合格,其冲击韧性也一定会合格.  相似文献   

19.
对经不同热处理后铜银锆合金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透射电镜分析了合金中析出相的种类及形貌。结果表明:合金经920℃×40min固溶水淬+30%冷变形+420℃×3h时效空冷处理后,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与电学性能,硬度为123HB,电导率为88.8%IACS,室温抗拉强度为430MPa,断后伸长率为13.5%,断面收缩率为45.2%;热处理后合金基体上弥散分布着Cu5Zr析出相和粗大的铜银锆饱和固溶体。  相似文献   

20.
从尺寸稳定性着手,针对4Cr13马氏体不锈钢200℃回火20小时、120℃回火70小时、振动时效三种时效处理工艺,用X射线衍射测量分析其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消除残余应力的角度看,热时效比振动时效具有显著的效果,200℃回火20小时工艺较120℃回火70小时工艺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