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58例刘方土(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顽固性呃逆以胃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是临床较为常见而难治的一种疾病。凡脾胃虚寒,或胃火上冲,或食滞停饮,或气机不畅,以及老年气衰等均可发生此病。发作剧...  相似文献   

2.
神阙穴应用二则朱士伏(江苏省宝应县汜水地段医院,225819)艾火拔罐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张×,女,41岁。全身骤起风团,瘙痒难忍2周,给予各种抗过敏药及祛风胜湿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兼有月经量多,纳少等症状。检查见周身皮肤风团块不退,皮色暗淡,尿清,便溏...  相似文献   

3.
穴位综合疗法治疗哮喘3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穴位综合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哮喘的缓解期、发作期及三伏天分别采用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及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哮喘。结果:穴位综合疗法治疗哮喘的治愈率73.7%,好转率22.8%,无效3.5%。结论:穴位综合疗法治疗哮喘具有确切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毛遐先 《四川中医》1997,15(6):51-52
风池穴出《灵枢·热病》,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因临颈部肌群及枕动、静脉、枕小神经分支,是治风之要穴。笔者临床运用风池穴为主治疗多种病证,取得良好疗效,试述于后。一、治头面诸疾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风阳上扰,易犯头面,首选风池,乃本穴所宜。《类经图翼》谓风池“主治中风偏正头痛,伤寒汗不出。”1.中风:取风池穴注射天麻、红花注射液以潜阳活血,配患部体穴舒经通络。例:陈××,男,60岁。1990年5月10日在家中突发右侧偏瘫,经我院内科诊为“老年性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住院治疗半月无效而转我科。查见…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支气管哮喘病为一难以根治之常见病,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治疗7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78例,均为发作期的门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8年。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取定喘、百劳穴,两侧共4...  相似文献   

6.
腧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江  付平  梁军  程凯  王燕平 《中国针灸》2003,23(3):183-186
目的:介绍腧穴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1998-2001年国内4种针灸杂志刊载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4年我国腧穴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腧穴特异性研究,腧穴定位研究,单穴主治研究。结论:腧穴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腧穴主治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确定,腧穴机理研究将为针灸治病原理的揭示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的基本特征及随生理、病理变化出现的改变,探讨其生物物理学基础。方法:对本研究组近10年来有关穴位伏安特性研究工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人体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与对照点比较,穴位低电阻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则较具普遍性。穴位伏安面积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大部分穴位的惯性面积则具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其峰值相位和体温节律的谷值相位相应。心脏病患者和胃病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病变缓解后穴位伏安特性也恢复正常。尸体穴位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正常人穴位所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尸体上消失。结论:人体穴位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穴位非线性特征反映了人体作为高等生物所具有的生理与行为的复杂性,而惯性特征则与穴位能量代谢有关。穴位惯性面积比伏安面积更能敏感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应是今后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杜昌华 《中国针灸》1997,17(5):308-311
当前耳穴中新穴的发现使耳廓穴满为患,由此造成的穴名及定位混乱,严重影响耳部医学学术发展。以生物全息律为依据的穴位分布规律,对一病多穴、异病同穴以及穴满为患的新穴等现象,有了全新的解释,这就为耳穴诊断、耳穴优化取穴及耳穴定位、命名等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穴位涂药增强肠鸣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祥  罗桐秀 《中国针灸》1995,15(1):18-18
穴位涂药增强肠鸣音的观察周祥,罗桐秀,周晓容(湖南郴州医专,423000;湖南瑶岗仙钨矿职工医院)肠鸣音是人体肠蠕动时液体与气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一种声音。笔者用红花油涂人迎、水突、气舍三穴并观察肠鸣音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涂药后肠鸣音频率及音调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指掐耳膈穴治疗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碧娴 《新中医》1997,29(8):22-23
笔者近年运用指掐耳膈穴治疗呃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用指甲掐耳膈穴治疗呃逆共50例,并设胃复安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5岁;病程最短的半小时,最长1周。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的半小时,最长6天。两组一般资料经X~2检验,P>0.05。2治疗方法选取从耳屏内延长线开始至耳轮脚消失的耳轮部分,即为耳膈穴,左侧或右侧,亦可取双侧。用拇指甲掐压5~10分,同时间病人作深吸气,然后慢慢作呼气动作。呃逆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