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59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检索1994年4月至2011年10月国内文献,收集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9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中发生在用药30min内的占93.22%,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57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为3.39%。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外  任浩洋 《中国药业》2012,(20):75-76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至2011年国内文献,收集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时间30 min内的占88.68%。过敏性休克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49例痊愈,4例死亡,死亡率7.55%。结论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3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4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立英  杨益峰 《安徽医药》2007,11(3):274-275
目的 分析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4~2006年文献报道的48例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从性别、年龄、给药方法、用药至出现休克的时间、原发病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穿琥宁致过敏性休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速发型过敏性休克为主.结论 必须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穿琥宁注射液9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s)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文献报道应用穿琥宁注射液发生的90例ADRs进行分类与分析.结果:穿琥宁注射液所致的ADRs主要集中发生在用药过程中30min以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过敏反应常见,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穿琥宁注射液所致ADRs确切机理较为复杂.建议厂家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临床使用时应掌握合理用药并重视其ADRs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穿琥宁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穿琥宁致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3月中国期刊网中收录的96例穿琥宁致过敏反应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穿琥宁致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致过敏性休克74例次(77%)、致皮肤黏膜症状42例次(44%)、其他类型过敏反应24例次(25%),46例次同时出现多种过敏症状;发生时间最短为开始用药15s内,最长为用药后72h,有88例次(92%)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结论:过敏性休克在穿琥宁致过敏反应中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999年~2002年文献报道的穿琥宁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静脉滴注穿琥宁注射液7d左右发生血小板减少,当停用穿琥宁采取临床观察或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血小板7d~30d回升至正常.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的因果关系肯定,单独用药或合并用药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建议对用药5d以上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225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1):201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2009年数据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时间、怀疑药品等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共发生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225例,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用药10 min内。男女比例相当,50~59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占21.33%。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参麦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和穿琥宁注射液。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好转或治愈,其中死亡3例。结论:应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征,密切关注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招宝 《中国药房》2012,(12):1133-113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全文,对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3篇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合计23例病例。其中,30岁以上的女性多见(15例,占65.22%),均是静脉注射给药,20例发生在首次用药(86.96%),22例(95.65%)发生在静脉滴注开始后的20min以内,临床表现以胸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汗等为主。经积极的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全部病例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用药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与药物过敏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同瓶静脉滴注、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初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未予重视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安全隐患。结论: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并不少见,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许静  罗琳  王珊珊  徐康康 《中国药房》2011,(32):3029-303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资讯网,筛选1995-2010年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中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21例,建立相关数据库以统计、分析。结果:21例过敏性休克中,有16例年龄在40岁以上,占调查病例的76.19%;男性11例(52.38%),女性10例(47.62%),均为静脉滴注给药;首次用药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的有14例(66.67%);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时间多在用药5min内,共8例(38.10%)。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黄芪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临床1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珊 《海峡药学》2004,16(1):109-110
2002年1月-2003年9月我院临床发生的1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制剂有黄芪注射液、舒肝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刺五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健脑合剂。不良反应表现药物热、寒战、发热多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特点,评价银杏达莫注射剂的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银杏达莫注射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基本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和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篇银杏达莫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文献中,共16例有效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心慌、面色苍白、无血压、意识丧失等。16例ADR发生在用药后5 s~15 min,用药5 min内出现ADR者10例(62.5%),用药10~15 min内出现ADR者6例(37.5%)。结论:制剂工艺、配伍用药和给药途径是银杏达莫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瓜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骨瓜提取物”、“休克”、“过敏反应”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骨瓜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文献29篇,病例36例。骨瓜提取物在近两年引起过敏性休克25例,占69.4%,75.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66.7%发生在用药开始后的10 min内。结论:骨瓜提取物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51例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89—2012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病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共38篇,有效病例51例。生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所致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0例(39.22%),过敏性休克19例(37.25%),胃肠道反应7例(13.73%)等。结论:生脉注射液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制剂工艺等有关,应严格按照生脉注射液的适应证用药,对于连续用药的患者尤其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茵栀黄”、“休克”、“过敏反应”、“死亡”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茵桅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16例,多为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痊愈,3例死亡,死亡率18.8%。结论茵桅黄注射液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虽不多见,但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中国药房》2011,(12):1096-1098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9-2010年中国知网中公开报道的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致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合计252例。华蟾素注射液引起的ADR,在本次统计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发生人数较多。所致ADR以血管刺激性反应居多,有178例(70.63%);其次为变态反应,共53例(21.03%),其中过敏反应23例(9.13%)、过敏性休克3例(1.19%)、药物热27例(10.7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在用药时和用药后都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曾文谊  李毅  曾聪彦 《中国药房》2010,(12):1132-1134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预防或避免其复发,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9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学期刊中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31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其中死亡1例;25例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给药10min以内,共26例年龄在40岁以上,占全部病例的83.87%。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很多,且后果严重,临床医师、药师应对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细辛脑制剂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细辛脑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相关文献26篇,有效病例27例;用药...  相似文献   

18.
287例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检索1994~2009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287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特点: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1.6倍;儿童和老年人容易发生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有226例,占78.75%;首次用药发生者有269例,占93.73%,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